好老師感人事跡演講稿
演講稿應該富有說服力和感染力,要做到這點,除了觀點、道理要能為聽眾接受以外,演講稿還要寫得充滿感情,用情來打動聽眾。以下是小編整理了關于好老師感人事跡演講稿,希望你喜歡。
教師感人事跡
尊敬的領導,老師們:大家好!
首先,我很感謝一小領導對我的厚愛,讓我能有這樣的機會到臺上表達我的思索與感動。同時,我又感到深深的不安,因為面對科學大發(fā)展的滾滾洪流,身為教師的我總會感覺到自己的力量是那樣的微不足道。我的成績不夠輝煌,所以我無法慷慨激昂;我的故事也不夠感人,所以我不能聲淚俱下。我有的,只是一顆真心,和向孩子們無限敞開的胸懷。有人說:你的心在哪里,你的幸福就在哪里。當我用心去感受教育人生的脈搏時,我感覺到不管是快樂還是憂傷,充實還是迷茫,都是我生命中揮之不去的幸福。
還記得六年前,我任教于一所鄉(xiāng)村學校。一天中午,我正準備吃飯,班長急匆匆跑來告訴我:“沈老師,唐志剛把歐云松咬了一口。”又是這個唐志剛,看著歐云松身上淤青的牙印,我不禁怒火中燒,決定非叫家長來不可。我正準備撥電話,他卻在一旁抹起了眼淚,原來,唐志剛的母親在他六歲那年就生病去世了,就在昨天,他的爸爸也因失火燒山被抓了起來,姐姐又遠在他鄉(xiāng)打工,他現(xiàn)在只能跟著年邁的爺爺相依為命,而今天中午,他蒸的飯不知被誰拿走了,到現(xiàn)在還餓著肚子……面對這樣的一個孩子,我怎么忍心再去責備他?我安排班長先帶他到我的房間吃飯,自己則帶著歐云松去醫(yī)院打針,并墊付了將近200元的醫(yī)藥費。回到學校后,我顧不上吃飯又開始了下午的課,那天,我發(fā)現(xiàn)唐志剛特別認真。課后,他主動找到我:“沈老師,我錯了。”從那以后,再也沒看到唐志剛動手打過人,我也經常在生活和學習上幫助他。他不止在一篇日記里就這件事對我表示感謝,我也在他的日記里對他說:“你的真誠讓我遠離了憤怒,老師也很感謝你,是你自己找回了那個充滿陽光而又積極向上的你,希望你的人生永遠都是這樣陽光而又向上。”
教壇幾載風雨,我備嘗酸甜苦辣,我也深深認識到:當一個好老師不容易。作為一名一小的年輕教師,我看到了許多教師的感人事跡:有的老師家里孩子小,孩子生病顧不上,卻不忍耽誤學生一節(jié)課;有的老師白天上班沒時間,一大包作業(yè)背回家,夜里繼續(xù)挑燈批閱;有的老師長年堅持帶畢業(yè)班,經常不能準時下班……優(yōu)秀班主任張海燕老師和藹可親,她用那甜甜的微笑鼓勵學生,她用那會說話的眼神激勵學生。在她眼里,沒有一個壞學生;在她心里,沒有一個差學生。她用智慧的手,磨去孩子們心頭的無知;用一個“愛”字,凝聚成一座堅實的豐碑,矗立在孩子們的心中。讀遍張老師用熱血寫就的人生,全書只有一個字:愛!愛教育,愛學生,愛現(xiàn)在,愛明天!三尺講臺融進的是辛勞,是陶醉;融進的是師德,是師魂!這些老師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懂得愛,他們的愛不需要驚天動地,也不需要太多柔情密語,她就是一句輕輕的問候,一個關愛的眼神,一次寵愛的撫摸,一陣鼓勵的掌聲,甚至是一次啰嗦的說教,一次嚴厲的批評。
也許這是老師能夠帶給他們的,最珍貴的東西。我們不能在他們前進的道路上,都鋪著鮮紅的地毯,但可以見證他們生命的每一次拔節(jié),就像蝴蝶破繭而出,飛向幸福而美麗的人生。所以我不想做春蠶,也不愿意是蠟燭,也不想太陽的光輝只灑在我一個人的頭上。我更愿意是一只森林里的老獸,溫暖而又嚴格的呵護著孩子的真純與善良;或者是一個園丁,讓我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成為他們美好未來的肥沃土壤,讓每一朵理想的小花,都能燦爛的開放!
老師們!時代的發(fā)展為我們提供了廣闊的舞臺,科學發(fā)展觀為我們拓開了一條教改之路,呼喚著我們去探索、去創(chuàng)造。老師們!讓我們團結一心,攜手并進,凝聚你我的真心,用這顆飽含著理想、責任的愛心,去迎接學生的信心、勇氣和力量吧!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教師感人事跡演講稿5分鐘
季節(jié)雖已入秋,而時代正春意盎然。十七大會議浩蕩的東風,吹遍大江南北,讓溫暖的微笑洋溢在全國人民的臉上,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最年輕的笑顏。解放思想,科學發(fā)展,改革開放,社會和諧,成為時代發(fā)展的不竭動力,在為每一雙與時俱進的腳步導航,歷經滄桑的中華民族重又煥發(fā)生機,展現(xiàn)出最矯健的身姿!
十七大會議之后,人們還回味著一個讓許多人感動的細節(jié)。2007年10月16日,一位12歲的小記者,向教育部部長周濟提問:“我們的小書包為何還那么重?”周濟回答:“十七大報告提到了減輕中小學生課業(yè)負擔的問題。”著眼于國家發(fā)展方向和民族發(fā)展未來的十七大報告,居然關聯(lián)著小學生的書包。黨的十七大報告在發(fā)展教育方面,特別提出“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教學內容方式、考試招生制度、質量評價制度等改革,減輕中小學生課業(yè)負擔,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十七大為何這樣具體的關注教育呢?因為教育涉及民生,涉及到千千萬萬個家庭,涉及到祖國的未來。然而,如今教育的問題更多是隨社會發(fā)展的滾滾巨浪衍生出的新問題,是難以沿用舊有思路去解決的。這就需要我們用科學發(fā)展觀為指針,解放思想,打破舊有落后思想的桎梏。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改革,教師先行。要想解決現(xiàn)有的問題,就需要有優(yōu)秀的教師隊伍。解放思想大討論好比為我們送來了一道精神大餐,如何做一名優(yōu)秀教師,值得我用一生去回味。
做一名優(yōu)秀教師,首先要有高尚的師德修養(yǎng)。師德,凝聚為一個字,那便是“愛”。冰心老人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愛是教育的基礎,是老師教育之源,有愛便有了一切。”愛應該成為老師的天性。要嚴愛優(yōu)等生,博愛中等生,偏愛學困生。也許愛一個好學生容易,愛一個有問題、有缺點、不聽話的學生就不容易。當老師,就要關心呵護每一個學生,愛一個有缺點的孩子,愛一個貧窮的孩子,愛一個有個性的孩子,真正做到“一塊石頭也能把它焐熱”。像父母對待自己孩子一樣,用發(fā)自內心的、滿腔的愛,循循善誘,春風化雨,幫助每位學生健康順利成長。
其次,是責任心。“視教育為己任,視學生如己出”。把教育當作義無反顧的責任,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來對待。“教學生三年,為學生負責六十年,為國家負責三百年!”就要有這份責任心!對于一個家庭來說,孩子的成功,便是百分之百的成功,孩子的失敗,便是百分之百的失敗。家長把全部的希望托付給了教師,我們就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集中最優(yōu)質的資源來教育培養(yǎng)孩子,“讓槐蔭的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讓每個孩子都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為社會負責,讓家長放心。這是我們的承諾,請相信我們用一顆教師之心作出的承諾。
再次,是教育藝術。除了愛,除了責任,還要有真才實學,精湛的教學藝術,與學生溝通的藝術。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有個十分精妙的比喻:“教師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的心靈。晶瑩透亮的露珠是美麗可愛的,卻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滾落:就會破碎不復存在。學生的心靈,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倍加呵護。”老師面對的是來自不同家庭、學習程度不同、個性差異不同的學生,教學就要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盡量做到用不同的方法教不同的學生,給每個學生提供最適合他的教學方式,用多把尺子去衡量學生,給每個學生以積極向上的評價。老師決不能因為好心而讓學生受委屈、受傷害,因為責任心強而挫傷學生的自尊、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所有的孩子生來都是天才!”愿我們每一位老師都能將這句話銘記在心!贊賞和鼓勵是點燃熱情的火花、激發(fā)自信的源泉,是激勵人類走向成功的不竭動力!就讓我們小心翼翼地呵護孩子的心靈,用平等的態(tài)度、親和的語言、尊重和理解的心態(tài),去與孩子交朋友,用贊賞和鼓勵去激勵他們,用生命的激情去創(chuàng)造無數(shù)個美好的生命!
教壇幾載風雨,我備嘗苦辣酸甜,我也深深認識到:當一個好老師不容易。作為一名十九中的年輕教師,我看到了許多教師的感人事跡:有的老師連續(xù)六年帶畢業(yè)班,長年堅持上晚自習,很少有時間正常下班;有的老師家里孩子小,孩子生病顧不上,卻不忍耽誤學生一節(jié)課;有的老師白天上班沒時間,一大包作業(yè)背回家,夜里繼續(xù)挑燈批閱;有的老師年年教差班,憑著不懈的努力、出眾的教學技藝,年年都能扭轉劣勢,反敗為勝!太多太多的優(yōu)秀人物令我傾佩、令我折服,德藝雙馨的榜樣就在我身邊,感動著我、激勵著我。“歷盡艱辛終不悔,此生只愛孺子”。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他們中的一個,即使為此付出青春、付出心血,我也無怨無悔。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乘著十七大浩蕩的東風,我校在落實“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中,圍繞“一個中心”,強化“三種意識”,建設“五型學校”,碩果累累,成效斐然。
而今,新的時代在呼喚,黨和人民在期盼,肩負著歷史重任的教師一定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立足本職,迎接果實壓滿枝頭的秋天。
“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我將永不懈怠我的追求,我深信,終有一天,我會“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教師感人事跡演講稿范文
楊愛軍,他為了不影響工作,耽誤了最寶貴的診治時間。在診查出白血病后,只對同事提出了一個要求:“就是不要把病情告訴任何人!”
十五年來,他大部分的時間都擔任班主任工作,并且連續(xù)多年擔任初三班主任。無須講他對學生的教育教學的無微不至;也無須講為了學生他對家人的諸多虧欠;單是十五年來他的家訪歷程就可以寫成一本長長的書。
他曾在120多天的時間里,走訪了300多戶次家庭,而其中絕大部分是在夜里去的。從被戲稱為獐子島“東極”的東獐村東邦屯,到“西極”的西獐村后馬灘屯,從“南極”的沙包村南洋屯,到乘船才能抵達的獐子島管轄的三個外島,十幾平方公里的海島,幾乎每處都留下了他的足跡。他用自己匆忙的腳步縮短著海島上孩子們與成功之間的距離,丈量著教師這一職業(yè)大海般寬廣的范疇。為了家訪他不知磨破了多少雙鞋;為了家訪他不知扎破了多少條自行車帶;為了家訪他又不知餓了多少回肚子,走了多少里夜路,摔過多少次跤……
記得有一次他長途跋涉一個多小時,費盡辛苦才找到學生家。但見到家長時卻連一個字也說不出來,因為他實在是太累太餓了。家長拿出花生給他吃,他竟然連殼都沒扒干凈就往嘴里送,家長和學生見到此情此景,不禁熱淚盈眶。還有一次,他在寒冷的冬夜里冒雪家訪,家長不在家,他干脆留下來為學生生爐子做飯。家長回來后,竟然意外地吃到了老師做的飯菜,哽咽著難以下咽。最讓人心酸的是一次夜晚家訪,一家一家的走去,歸來時已是夜里的十一點鐘了。山路狹窄,當時又沒有路燈,他一不小心,從高達近十米的崖上跌落下來,腿碰破了,臉也掛了花,四周群山寂靜不語,只有碎石依稀滑落。不知道他是否感到過孤獨與委屈,只是在第二天的課堂上依然看到他在激情滿懷的講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