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語言與生活語言有何不同
主持人語言與生活語言有何不同
口才并不是一種天賦的才能,它是靠刻苦訓練得來的。古今中外歷史上一切口若懸河、能言善辯的演講家、雄辯家。作為主持人,要想擁有良好的舞臺表現力,好的口才至關重要,好的口才不僅能夠給節(jié)目增添色彩,也能有效的為主持人提升個人魅力,從而更好地為節(jié)目服務。他們無一不是靠刻苦訓練而獲得成功的。今天小編為你整理主持人語言與生活語言有何不同,希望能幫到你。
主持人語言與生活語言的不同
1、語言環(huán)境不同
節(jié)目本身的特點決定了主持人要以"一對一"、"交談式"的方式與受眾交流,然而主持人在傳播過程中的語言環(huán)境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語言環(huán)境是不同的,因此,主持人在主持節(jié)目時的"一對一"、"交談式",與生活中當中的"一對一"、"交談式"也應有所不同。
日常生活中的交談是與周圍環(huán)境密切相關的,與事實面對面的。這種傳播環(huán)境的特點使得交談最大限度地保持著純樸、自然、真實的特點。傳播環(huán)境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傳播雙方可以控制這個環(huán)境。比如:青年人多與青年人交談;老年人多與老年人交談;大學生多與文化層次相近的對象交談,農村人多與農村人交談……
但是主持人所面對的環(huán)境就復雜多了。這個傳播環(huán)境是開放式的,因此傳播雙方不能完全地展現生活中真實的自我,只能是"近似"地模仿。也就是說,有可能同時面對很多個"一兩個人"或"一小群人",有可能同時面對城里人、農村人,青年人、老年人、文化層次高的人、文化水平偏低的人……而且,有時雖然只是同某一兩個人交談但是實際上是字為眾多的"沉默的"受眾服務。主持人要與這些眾多的、成分復雜的受眾共同分享主持人所要表達的含義,要試圖以具有魅力的語言吸引他們,影響他們,使其相互產生激勵作用,以打破或縮短彼此間的距離,產生"雙向交流",這都是生活交談所不能比擬的。
2、目的的強弱程度不同
無論是誰在談話,都不外乎要達到某種目的,但他們各自所顯示的強弱程度不同。生活中語言交談的目的性比較單一,對象意識強,也非常具體,表露時也較為直率。雖然不乏含蓄、隱諱之處,但并不難理解。某件事的內容表述,達到什么目的比較簡單、明了,而主持人語言的目的性很強。雖然如此,但由于聽眾的模糊性,主持人表達時對象意識并不是很鮮明、具體,因此主持人要表達更為復雜、層次更多的內容。
主持人的語言特點
1.親切、自然、口語化
主持人與聽眾進行面對面的交流,用說話來傳達信息,吸引注意。主持人的語言不同于書面語,具有鮮明的口語化的特點。語言的口語化是指語言親切、自然,大眾化,通俗易懂。但主持人口語化的語言和人們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語言仍然是有差別的。
把人們的日常用語進行篩選、提煉、加工,拋棄隨意和不規(guī)范,保留通俗、靈活、生動、簡潔,吸收書面語集中、有序的特點,才能成為主持人的語言。
2.個性化
別林斯基說:“風格是在思想和形式密切融會中,按上自己的個性和精神獨特性的印記。”主持人的語言表達除了要求親切、自然,突出口語化的特點以外,還需要展示出主持人的自我個性。充滿個性化的語言風格,要求符合主持人的身份、年齡、性別和當時的場合與主題的需要,或娓娓道來,或熱情四射,或風趣幽默,或成熟穩(wěn)重,或莊重嚴肅,體現出豐富多彩的主持語言。
3.把握主題
主持人的語言應該牢牢把握住活動的主題,引導聽眾,能讓他們了解這場活動的目的、意義以及有哪些內容。突出主題的方式有很多種,可以直截了當地告訴聽眾,也可以用比喻、暗示等方法。但是主持人的語言要緊緊圍繞主題,收放自如,發(fā)現偏題后,及時將話題拉回來;不要無限擴展,收不回來,導致離題萬里。
4.對象感強
主持人語言要求對象感強。有對象感是指主持人在說話的時候,讓聽眾有強烈的參與感,讓聽眾和主持人形成交流和互動。對象感強的語言,能使聽眾和主持人拉近心理距離,達到良好的溝通。主持人應該在話語中多使用“我們”?、“您”、“大家”、“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