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姓的來源介紹
關(guān)于諸姓起源有以人名為氏、諸葛氏復(fù)姓、源自姒姓等說法,諸稽郢、騶無諸為其得姓始祖,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一百八十六位門閥。以下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諸姓的來源介紹,希望你喜歡。
諸姓源出
1、來源于以人名為氏,越王勾踐的后裔。西漢初期,有人名為無諸,他是戰(zhàn)國時期越王勾踐的后代無諸。秦朝末期,無諸率領(lǐng)著部將幫助劉邦打敗項羽,取得了戰(zhàn)爭的勝利,漢朝建立以后,無諸被劉邦封為閩越王。他的后代以他的名字作為姓氏,形成諸姓。
2、源于諸葛氏復(fù)姓變化而來。五代十國的時候,后周有個貴族叫諸葛十朋,趙匡胤發(fā)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后,又不愿別人打聽到他,諸葛十朋就改姓名諸十朋,隱居在會稽山中,他的后代于是改姓單姓諸,成為諸姓的又一個來源。
3、來源于食邑,以邑名為氏。根據(jù)《姓苑》上的記載,春秋時期魯國有一個諸邑(今山東省諸城南),魯國大夫就在這里生活,他的人民采食于此。他的后代便以封邑“諸”為姓。
4、源自姒姓,越國大夫諸稽郢之后。根據(jù)《名賢氏族言行類稿》上的記載,戰(zhàn)國時越國的后裔,諸稽郢的后代。
諸姓姓氏文化
郡望
瑯琊郡:亦稱瑯琊國、瑯岈郡、瑯玡郡。春秋時期的齊國有瑯琊邑,在今山東膠南縣瑯琊臺西北,有越王勾踐遷都至此之說。秦朝統(tǒng)一六國后,在境內(nèi)設(shè)瑯琊郡,并附置瑯琊縣,治所均在瑯琊(今夏河),郡境為山東半島東南部。西漢時期治東武(今山東諸城),并增瑯琊國、柜縣和祝茲侯國治于境內(nèi),下轄五十一縣,包括今山東半島東南部的海陽、即墨、嶗山、膠縣、膠南、沂水、營南、日照、五蓮、贛榆(今江蘇贛榆)及青島等地。東漢朝時期瑯琊國改治到開陽(今山東臨沂)。晉朝時期改置為瑯琊省。北魏時期治即丘(今山東臨沂)。隋朝時期又復(fù)置瑯琊縣。唐朝時期又裁廢,境地歸膠州、諸城,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東南部諸城、臨沂、膠南一帶,唐朝乾元初年(戊戌,公元758年)曾廢黜,后有沂州瑯琊郡。從魏、晉朝時期起,瑯琊臺及秦朝瑯琊郡治均不屬瑯琊郡(國)。另一處瑯琊郡在今江蘇南京一帶,此后廢置至今已千余年。
堂號
瑯琊堂:以望立堂。
諸姓家族名人
諸稽郢:據(jù)《史記》作柘稽,春秋時越國五大夫之一,善言辭。勾踐三年(公元前494年)周敬王二十六年,吳王夫差為報先王闔閭槜李兵敗之仇,傾兵伐越。勾踐率師迎戰(zhàn)夫椒,大敗,困守會稽山上,大夫文種獻(xiàn)乞和之策。勾踐遂派諸稽郢去吳營談判求和。行成于吳而返?!秶Z·越語》有載。
諸福坤:清光緒年間人,字元簡,號杏廬,周莊鎮(zhèn)杏村人。其父諸文淵,擅長書畫。精通醫(yī)藥。諸福坤著有《杳廬文鈔》6冊。后由柳亞子出資刊印。
諸 燮:字子相,明代余姚人,嘉靖年間(1522-1566年)進(jìn)士。歷官兵部主事、邵武同知,俱有惠政。曾守山海關(guān),忠貞為國。精理學(xué),一洗陳言。
諸御己:春秋時楚國之耕者。莊王筑屋臺,壘土千重,大臣因諫而死者七十二人。御己棄耕入諫,楚王遂解層臺而罷民役。楚人歌之曰:“薪乎萊乎?無諸御己,訖無人乎!萊乎薪乎?無諸御己,訖無人乎!”此處將復(fù)姓諸御氏并入單姓諸氏。
諸姓的來源介紹相關(guān)文章:
3.諸葛姓男孩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