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姓的來源介紹
相傳荀姓起源于黃帝的后代,也有出自姬姓、荀始、原氏黯等多種說法,荀姓在當(dāng)今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人口基數(shù)百家姓前一百位。以下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荀姓的來源介紹,希望你喜歡。
荀姓起源
1、 起源于遠古時期,是軒轅氏部落首領(lǐng)黃帝的后代。相傳,黃帝有25子,分姓12姓,荀就是12姓之一。
荀姓最早歷史紀(jì)錄。荀字及荀姓最早歷史紀(jì)錄。此是荀的由來。
2、黃帝時,有個大臣叫荀始,是個手巧心靈的藝師,他專門負責(zé)制作大小官員的官帽。荀姓歷史最早人物。
3、出自姬姓,以國名為氏。據(jù)《姓苑》所載,公元前十一世紀(jì),周文王的第十八個兒子被封于古郇國(今山西省臨猗縣,一說在今山西省新絳縣),建立姬姓郇國,為伯爵,史稱郇伯。春秋時被晉國武公所滅,其后代子孫遂以國名“郇”為氏,后去邑旁加草頭為荀姓。荀氏歷史最早的歷史紀(jì)錄。此是姬姓荀氏。
4、出自晉國大夫原氏黯。春秋時,晉國大夫原氏黯受封于荀邑(今山西省正平縣西),其后以邑名“荀”為氏,稱荀黯,荀息。此是原姓荀氏。
5、荀林父,春秋時期晉國出現(xiàn)了一些勢力強大的卿族,荀氏就是其中之一。中行氏和智氏更是一同成為晉國六卿之二。荀林父、荀首、荀罃、荀偃、荀躒、荀瑤等人都是晉國著名的卿大夫,對晉國政局乃至春秋時期中國的歷史進程產(chǎn)生過重要影響。
6、姓氏有區(qū)別,姓是家族符號,分封制的產(chǎn)物,氏是家族的分支。同姓不通婚,不同姓同氏可以通婚。秦以前荀姓與荀氏有區(qū)別,秦以后合并。
得姓始祖
郇侯。西周初期,周文王將自己的十七子郇侯分封于古郇國,并將荀姓賜于郇侯。古郇國定都于新絳西。山西南部沁河以西,涑水以東,原來屬于古郇國的疆土。歷史上的古郇國最終被晉武公所滅。到后來,韓、趙、魏三家分晉。魏國的國都在安邑,后遷徙大梁(今河南省洛陽),韓國的都城原來在曲沃,后來也曾定都襄垣(今長治市),而趙國的國都在邯鄲。據(jù)《通志·氏族略》的記載說,是周文王的第十七個兒子郇侯的后代,子孫以國為氏,后來去掉邑旁加草為荀姓,晉國有荀林父生兒子庚,裔孫叫況,后代又分為荀氏、中行氏、智氏等姓氏。”望族居于河內(nèi)郡,就是現(xiàn)在的河南省武陟縣西南。故荀氏后人尊郇侯為荀姓的得姓始祖。
荀姓名人
荀況:戰(zhàn)國時思想家,當(dāng)時人們尊稱他為荀卿,著有《荀子》32篇,歷史上十分著名的思想家韓非、李斯都是他的學(xué)生。他提出了“性惡”論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反對迷信,是儒家學(xué)說的繼續(xù)隊和發(fā)展者。
荀彧:三國時曹操謀士。官至尚書令,參與軍國大事。
荀攸:字公達,豫州潁川潁陰縣(今河南許昌)人,荀彧的從子。荀攸祖父曇,官至廣陵太守。外戚何進總政時,征拜攸黃門侍郎。董卓亂起,荀攸與議郎鄭泰、何颙等謀除董卓,事泄而被收系獄。董卓被誅后,獲釋歸鄉(xiāng)。后被曹操征為汝南太守,入為尚書。以功封陵樹亭侯。建安十二年,轉(zhuǎn)為中軍師。魏國初建,為尚書令。建安十九年病逝,年五十八歲。魏正始年間,追謚敬侯。
荀粲:字奉倩,三國時魏國潁陰人,荀彧少子。獨好道。曹洪女有美色,粲聘之,專房歡宴歷年。后婦得熱病,粲取冷熨其身,不愈而亡。粲痛悼不能已,歲余亦卒,時年二十九歲。
荀士遜:北齊時廣平人,好學(xué)有思想,文章清致典雅。武定末年選為司州秀才,至天保十年(560年)下調(diào),皇建中,馬敬德推薦為主書。世祖時轉(zhuǎn)中書舍人。士遜狀貌很丑,以文筆見長被重用。曾有事須奏請皇上,時世祖在后宮,因左右傳稟人不知士遜姓名,只說是丑舍人,世祖說必定是荀士遜無疑。及看題奏,果然不錯,宮內(nèi)莫不欣笑。后主即位,累遷中書侍郎,號為稱職。與李若等著《典言》一書傳世,齊末去世。
荀廷詔:明代有崇禎進士,著有《蜀國春稱》。
荀慧生:藝名白牡丹,現(xiàn)代著名京劇表演藝術(shù)家。民國16年《順天時報》舉行首屆旦角名伶評選,他以《丹青引》一劇獲選為前四名,與梅蘭芳、程硯秋、尚小云并稱中國四大名旦。
荀姓家族文化
郡望
河南郡:漢高帝時置,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陽市。
堂號
作冠堂:黃帝有臣子叫荀始,創(chuàng)作冠(帽子)。
蘭令堂:戰(zhàn)國時荀卿是起襄王的老師,后來有人在襄王面前說他的壞話,他就跑到楚國做樂蘭陵令。他厭惡當(dāng)時政治污濁,遂研究孔子、墨子等學(xué)問,創(chuàng)性惡之說。著有《荀子》一書傳世。
荀姓的來源介紹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