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相關(guān)野史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7月14日[1] -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漢第七位皇帝,偉大的政治家、戰(zhàn)略家、詩人。下面由學(xué)習(xí)啦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劉徹相關(guān)野史相關(guān)知識,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劉徹野史
漢武帝野史中記載,漢武帝的第一任皇后陳阿嬌是他姑母館陶公主的女兒。漢武帝在四歲的時候,他的姑母問他可愿娶阿嬌為妻,漢武帝說,若娶得阿嬌為妻,就為阿嬌造一個黃金屋子,用來給阿嬌住。金屋藏嬌就是這么來的。正史上沒有記載這個事情,但是在野史上有很多關(guān)于這件事情的傳聞。
漢武帝的第二任皇后是衛(wèi)子夫,在野史上,漢武帝是在如廁的時候看上衛(wèi)子夫的。據(jù)野史傳聞,衛(wèi)子夫的頭發(fā)非常漂亮,容貌雖然不是非常美麗,但卻有我見猶憐的氣質(zhì)。
漢武帝最寵愛的第三個女人是李夫人,她非常美麗,后來卻因病去世了。在野史上記載,漢武帝一直思念李夫人,后來有個道士來告訴漢武帝可以用一種石頭來招到李夫人的魂魄。漢武帝派人找到了那種石頭,于一個晚上在帳幕后面看到了李夫人的影子。這只是個野史傳聞,真假很難辨別。
據(jù)漢武帝野史傳聞,漢武帝還很喜歡男色。韓嫣是漢武帝的陪讀,容貌柔美,很像婦人樣子,據(jù)傳漢武帝經(jīng)常同韓嫣同塌而眠。據(jù)傳聞漢武帝還寵愛宮廷樂師李延年。李延年是凈身后進宮侍奉漢武帝的。
漢武帝托孤給了誰
漢武帝為何晚年會托孤霍光呢?其實漢武帝是從多方面考慮的,但是有些人認(rèn)為是漢武帝導(dǎo)致了霍光專權(quán)。霍光雖然和他的哥哥霍去病比起來,在歷史上的名聲沒有霍去病好,但是漢武帝很看中霍光的人品?;艄馐腔羧ゲ〉耐傅艿埽羧ゲ〉哪赣H是衛(wèi)子夫的姐姐。衛(wèi)子夫雖貴為皇后,但是對衛(wèi)青、霍去病的要求就是謹(jǐn)慎、不培養(yǎng)自己的親信。
霍光是霍去病帶來的,當(dāng)時的霍光才十幾歲,在哥哥的庇護下,機靈的霍光也在漢武帝手下做事,并和哥哥霍去病保持著高度的一致?;艄忾L大后以現(xiàn)在人眼光看也應(yīng)該算是一個美男子,但是做事穩(wěn)重,很少有話,而且做事非常有耐心。漢武帝晚年逼死自己的太子之后,一直在自己的繼承人上遲遲不動作,但是內(nèi)心是偏向自己的小兒子,但是劉弗陵太小了,所以漢武帝讓一直謹(jǐn)慎低調(diào)卻有才華的霍光和其余三位大臣走上輔政之路。霍光是個好人,但是霍光的妻子卻不是,霍光在漢昭帝時是備受百姓稱贊的,可惜女兒霍成君和妻子卻心腸惡毒,其霍光的兒子、親戚卻仗勢欺人,讓所有人都厭惡。
這就是為何霍光其人本該和哥哥霍去病一樣人人稱道,但是他身邊的人卻拖了霍光的后腿,霍光在漢宣帝的時候,也誤看了這位從民間走來的皇帝,他不是劉弗陵君臣信任。因此霍光及其家族最后都被打壓的站不起來,霍光對漢室是盡忠盡心的,但是權(quán)力把握太久,沒有及時還給漢宣帝,最后導(dǎo)致身死名敗。
漢武帝的太子
漢武帝太子是劉據(jù),皇后衛(wèi)子夫的兒子。當(dāng)時漢武帝廢掉陳嬌皇后,開脫竇氏的擺布,將衛(wèi)子夫立為皇后。正值漢武帝三十而立的年紀(jì),衛(wèi)子夫為他誕下皇子劉據(jù)。順理成章的劉據(jù)就被立為漢武帝太子。
雖然漢武帝太子劉據(jù)從一出生就受到了漢武帝的寵愛,但是他卻最終并沒有成為皇帝。因為后期的漢武帝變得越發(fā)的專橫敏感,開始聽信奸臣的教唆。而皇宮之中,眾多的妃子,眾多的皇子,都在記惦著皇帝的位置,所以一直深受漢武帝寵愛的劉據(jù)是很多人想要拔掉的眼中釘。
漢武帝劉徹是因為靠著陳嬌和張公主的裙帶關(guān)系登基成為皇帝的,所以早期的他并沒有實權(quán)。后來因為無法忍受傀儡的自己,開始逐步打壓祖母竇氏以及長公主的擺布,隨計也將陳嬌廢除皇后的頭銜。因為自己的母親也并非皇后,所以小時候的劉徹是經(jīng)常被欺負(fù)的。以至于劉徹的性格中就不相信任何人。
縱觀劉徹的登基歷史,也不難想到他后來開始變得十分多疑。在奸臣的教唆慫恿下,生性多疑的劉徹聽信了巫術(shù),并且開始迷信巫術(shù)。而漢武帝太子劉據(jù)被陷害使用巫術(shù),起兵想要造反。立馬劉徹就大怒,也沒有進行考證,就舉兵將漢武帝太子鏟除。后來得知真相的漢武帝后悔不已,但因為受到巫蠱之惑,漢武帝太子的三兒一女都受到了殺害,僅留下孫子劉詢。為彌補對劉據(jù)的誤殺,漢武帝將劉據(jù)立為皇帝。
劉徹人物評價
總評
漢武帝
漢武帝是中國封建王朝中最杰出的君主之一,奠定了漢王朝強盛的局面,成為中國封建王朝第一個發(fā)展高峰,還開辟了遼闊的疆域,奠定了漢地的基本范圍。[107]
《漢書》評敘劉徹“雄才大略”,《謚法》說“威強睿德曰武”,就是說威嚴(yán),堅強,明智,仁德叫武。在中國歷史書內(nèi),“秦皇漢武”經(jīng)?;ハ嚆暯?。他的功業(yè),對中國歷史進程和之后西漢王朝的發(fā)展影響深遠(yuǎn)。
漢武帝是第一個用“罪己詔”進行自我批評的皇帝。敢于罪己,置自己過失于天下輿論中心,漢武帝無疑是第一人。至此,后代皇帝犯了大錯,也會下“罪己詔”,公開認(rèn)錯,展示明君姿態(tài)。[108-109]
封建專制體制下,人才使用有兩大陋習(xí):一是任人唯親,只用自己熟悉親信的人;二是論資排輩,必須按“三十九級臺階”,一級一級往上爬,不能“亂”了規(guī)矩。而漢武帝一不會因言廢人:只要有才華,主父偃持不同政見,漢武帝照樣求賢若渴;二是敢于破格提拔:因為有能力,衛(wèi)青家奴出身,漢武帝竟然破格提拔。[108-109]
不僅如此,漢武帝甚至擯棄正統(tǒng),容納異類,慧眼發(fā)現(xiàn)東方朔,將莊嚴(yán)的朝堂變成一個充滿溫情和快樂的休息室,君臣之間宛如玩伴;同時,他不以狎褻而喪失原則,對東方朔的諍言擊節(jié)贊嘆,適者聽從。他初讀《子虛賦》,即大為傾慕;得見作者司馬相如,如獲至寶,讓他享受與自己同等的寫作待遇。能識人、能容人、能用人。[108-109]
漢武帝開創(chuàng)了空前的豐功偉績,但晚年的窮兵黷武和巫蠱之禍為其留下負(fù)面的污點,不過之后敢于直面自已的過失,重拾漢初的息兵養(yǎng)民、輕徭薄賦的國策,為之后西漢極盛之世的孝宣中興奠定了基礎(chǔ),可謂善始善終。[110]
史書評價
漢武帝
《漢書》:“孝武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jīng),遂疇咨海內(nèi),舉其俊茂,與之立功。興太學(xué),修郊祀,改正朔,定歷數(shù),協(xié)音律,作詩樂,建封禪,禮百神,紹周后,號令文章,煥然可述,后嗣得遵洪業(yè),而有三代之風(fēng)。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儉以濟斯民,雖詩書所稱,何有加焉。”
歷代評價
汲黯:陛下求賢甚勞,未盡其用,輒已殺之。以有限之士,恣無已之誅,臣恐天下賢才將盡,陛下誰與共為治乎?
司馬遷:孝武纂極,四海承平。志尚奢麗,尤敬神明。壇開八道,接通五城。朝親五利,夕拜文成。祭非祀典,巡乖卜征。登嵩勒岱,望景傳聲。迎年祀日,改歷定正。疲秏中土,事彼邊兵。日不暇給,人無聊生。俯觀嬴政,幾欲齊衡。[112]
《太史公自序》:漢興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內(nèi)脩法度,封禪,改正朔,易服色。
劉歆:孝武皇帝愍中國罷勞,無安寧之時,乃遣大將伏波、樓船之屬,滅百越七郡。北攘匈奴,降昆邪之眾,置五屬國,起朔方,以奪其肥饒之地。東伐朝鮮,起玄菟、樂浪以斷匈奴之左臂。西伐大宛,并三十六國,結(jié)烏孫,起敦煌、酒泉、張掖,以隔氐羌,裂匈奴之右肩。單于孤將遠(yuǎn)遁漠北,四垂無事,斥地遠(yuǎn)境,起十馀郡。功業(yè)既定,乃封丞相為富民侯,以安天下,富實百姓,其規(guī)??梢?。又招集天下賢俊,與協(xié)心同謀,興制度,改正朔,易服色,立天地之祀。建封禪,殊官號,存周后,定諸侯之制,永無逆爭之心,至今累世賴之。單于守蕃,百蠻百蠻服從,萬世之基也。中興之功,未有高焉者也。[113]
桓譚:漢武帝才質(zhì)高妙,有崇先廣統(tǒng)之規(guī),故即位而開發(fā)大志,考合古今模范,獲前圣代故事,建正朔,定制度,招選俊杰,奮揚威怒,武義四加,所征者服,興起六藝,廣進儒術(shù),自開辟以來,惟漢家最為盛圖,故顯為世宗,可謂卓爾絕世之主矣。然上乃多過差,既欲斥境廣土,又乃貪利爭物之無益者。聞西夷大宛國有名馬,即大發(fā)軍兵,攻取歷年,士眾多死,但得數(shù)十匹耳。又歌兒衛(wèi)子夫因幸愛重,乃陰求陳皇后過惡而廢退之。即立子夫其男為太子。后聽邪臣之譖,衛(wèi)后以憂死,太子出走滅亡,不知其處。信其巫蠱,多征會邪僻,求不急之方;大起宮室,內(nèi)竭府庫,外罷天下,百姓之死亡,不可勝數(shù)。此可謂通而蔽者。[114]
荀悅:孝武皇帝,規(guī)矩萬世之業(yè),固后世之基地。內(nèi)修文學(xué),外耀武威,以延天下之士,先王之風(fēng)粲然可考者矣。然猶好其文,未盡其實;發(fā)其始,不克其終。奢侈而無限,窮兵極武,百姓空竭,萬民罷弊。當(dāng)此之時,天下騷然,海內(nèi)無聊,而孝文之業(yè)衰焉。[115]
曹丕:孝武帝承累世之遺業(yè),遇中國之殷阜,府庫余金錢,倉廩畜腐粟,因此有意乎滅匈奴而廓清邊境矣。故即位之初,從王恢之畫,設(shè)馬邑之謀,自元光以迄征和四五十載之間,征匈奴四十馀:舉盛馀,逾廣漢,絕梓嶺,封狼居胥,禪姑幕,梁北河,觀兵瀚海,刈單于之旗,剿閼氏之首,探符離之窟,掃五王之庭。納休屠昆邪之附,獲祭天金人之寶。斬名王以千數(shù),馘酋虜以萬計。既窮追其散亡,又摧破其積聚,虜不暇于救死扶傷,疲困于孕重墮殞。元封初,躬秉武節(jié),告以天子自將,懼以兩越之誅,彼時號為威震匈奴矣。[116]
曹植:世宗光光,文武是攘。威震百蠻,恢拓土疆。簡定律歷,辨修舊章。封天禪土,功越百王。[117]
劉淵:世宗孝武皇帝拓土攘夷,地過唐日。[118]
李世民:近代平一天下,拓定邊方者,惟秦皇、漢武。
虞世南:漢武承六世之業(yè),海內(nèi)殷富,又有高人之資,故能總攬英雄,駕御豪杰,內(nèi)興禮樂,外開邊境,制度憲章,煥然可述。方於始皇,則為優(yōu)矣。至於驕奢暴虐,可以相亞,并功有馀而德不足。[119]
馬周:孝武皇帝雖然窮奢極侈,但承文、景遺德,故人心不動。向使高祖之后,即有武帝,則天下必不能全。
司馬貞:孝武纂極,四海承平。志尚奢麗,尤敬神明。壇開八道,接通五城。朝親五利,夕拜文成。祭非祀典,巡乖卜征。登嵩勒岱,望景傳聲。迎年祀日,改歷定正。疲秏中土,事彼邊兵。日不暇給,人無聊生。俯觀嬴政,幾欲齊衡。
何去非:孝武帝以雄才大略,承三世涵育之澤,知夫天下之勢將就強而不振,所當(dāng)濟之以威強而抗武節(jié)之時也。”是以孝武抗其英特之氣,選待習(xí)騎,擇命將帥,先發(fā)而昌誅之。蓋師行十年,斬刈殆盡,名王貴人俘獲百數(shù),單于捧首窮遁漠北,遂收兩河之地而郡屬之。刷四世之侵辱,遺后嗣之安強。[120]
司馬光:孝武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nèi)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無度。使百姓疲敝起為盜賊,其所以異于秦始皇者無幾矣。然秦以之亡,漢以之興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統(tǒng)守,受忠直之言。惡人欺蔽,好賢不倦,誅賞嚴(yán)明。晚而改過,顧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乎?
李綱:茂陵仙客,算真是,天與雄才宏略。獵取天驕馳衛(wèi)霍,如使鷹鹯驅(qū)雀。戰(zhàn)皋蘭,犁庭龍磧,飲至行勛爵。中華疆盛,坐令夷狄衰弱。追想當(dāng)日巡行,勒兵十萬騎,橫臨邊朔。親總貔貅談笑看,黠虜心驚膽落。寄語單于,兩君相見,何苦逃沙漠。英風(fēng)如在,卓然千古高著。[121]
洪邁:漢之武帝、唐之武后,不可謂不明。
朱熹:武帝天資高,志向大,足以有為。末年海內(nèi)虛耗,去秦始皇無幾。輪臺之悔,亦是天資高,方能如此。
吳裕垂:武帝雄才大略,非不深知征伐之勞民也,蓋欲復(fù)三代之境土。削平四夷,盡去后患,而量力度德,慨然有舍我其誰之想。于是承累朝之培養(yǎng),既庶且富,相時而動,戰(zhàn)以為守,攻以為御,匈奴遠(yuǎn)遁,日以削弱。至于宣、元、成、哀、單于稱臣,稽玄而朝,兩漢之生靈,并受其福,廟號‘世宗’,宜哉!
趙翼:仰思帝之雄才大略,正在武功。
曾國藩:自古英哲非常之君,往往得人鼎盛。若漢之武帝,唐之文皇,宋之仁宗,元之世祖,明之孝宗。其時皆異材勃起,俊彥云屯,焜耀簡編。[122]
孫中山:秦皇漢武、元世祖、拿破侖,或數(shù)百年,數(shù)十年而斬,亦可謂有志之士矣。拿破侖興法典,漢武帝紀(jì)贊,不言武功,又有千年之志者。[123]
毛澤東:漢武帝雄才大略,開拓劉邦的業(yè)績,晚年自知奢侈、黷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詔,不失為鼎盛之世。[124]
翦伯贊:用劍猶如用情,用情猶如用兵。
劉徹相關(guān)野史
上一篇:劉伯溫相關(guān)野史
下一篇:劉駿相關(guān)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