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壇傳說故事
天壇,在北京市南部,東城區(qū)永定門內(nèi)大街東側(cè)。那你知道北京天壇傳說故事有哪些嗎?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北京天壇傳說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北京天壇傳說故事 篇【1】
傳說的創(chuàng)作,一般是有現(xiàn)實生活的人物或事物作為依據(jù),其體裁特點是解釋性的。而天壇的民間傳說中,有一些在流傳中顯然突破了傳說體裁特點的限制,雖然也還保留著某些解釋性的痕跡,卻更像是幻想故事或生活故事。如“益母草的傳說”。
清乾隆年間汪啟淑著《水曹清暇錄》里就有關(guān)于天壇益母草的記載,清道光時麟慶著《鴻雪因緣圖記》中有《天壇采藥》一章,清吳長元著《宸垣識略》中也有此傳說的記載,這說明,民間早就有關(guān)于益母草的種種傳聞,逐漸被民眾附會到天壇的傳說中來了。再如《甘泉與天壇的甜水井》的傳說,也是有淵源來歷的,清人王士禎曾做詩:“京師土脈水甘泉,顧渚春芽枉費煎。只有天壇石好,清波一勺買千錢。”這里的“清波一勺買千錢”指的就是傳說中天壇甜水井的水,說明天壇甜水井的傳說,至少在清代就已廣為流傳。
北京天壇傳說故事 篇【2】
在早年沒有天壇以前,這里還沒圈在城里以前,這里也是一大片黃土地,住了好多莊稼戶,他們也是耕種鋤刨的打地里找糧食。在這里,住著一家姓張的莊戶,老頭子死了二年多了,光剩下一位老大娘,老大娘沒兒子,只有一個十六七歲的大閨女,母女倆過著這缺人少錢的苦日子。老大娘因為思念丈夫,又發(fā)愁沒人給她們種地,日子一多,就生了病了,病一天比一天沉重,老大娘著急了,張姑娘更著急了。請了好多位醫(yī)生,吃了好多的藥,怎么也不見效。就在秋天莊稼收凈了的時候,張姑娘打好了主意:到北山去找靈藥。還是在她小的時候,爸爸、媽媽給她說故事,說北山的老山老峪里,靈藥可多了,只要不怕爬山,找到這種靈藥,什么重病都能治得好。張姑娘早記在心里了。這時候,她要到北山去找藥了,就告訴了媽媽,媽媽不放心,說:“你一個小姑娘,怎么能走這么遠的路呀!”張姑娘說:“媽放心,我會一路上小心留神的。”她托咐了隔壁的一位大娘,替她照管媽媽,她帶上干糧,就出門到北山找靈藥去了。
出了家門,張姑娘發(fā)愁了:北山在哪里呢?她想:北山一定在北邊,朝北走吧!走了一天,看見山了,又走了三天,還沒到北山,可是,張姑娘瞧見的山,到底是越來越近了。這一天,來到了一座山口,張姑娘正想:是不是進這座山口呢?就瞧打山口里,走下一個白胡子老頭兒來。老頭兒瞧見張姑娘,樂了樂說:“姑娘,你一個小姑娘,到深山老峪里干什么去呀?”張姑娘就把媽媽怎么有病,自己怎么要到北山找靈藥的事,說了一遍,說完又問白胡子老頭兒:“老爺爺,這出里有靈藥嗎?”“有,有。”“老爺爺,上山怎么走呀?”白胡子老頭兒笑了笑,回手向山里一指,說:“小姑娘,你打這兒上山,左拐七道灣,右拐八道灣,餓了吃松子,渴了喝清泉,瞧見地上天,靈藥到手邊。”張姑娘聽老爺爺象唱曲似的說話,她心里明白了,就是不懂什么叫“瞧見地上天”,剛要問老爺爺,那白胡子老頭兒早就出了山口,走得很遠了。張姑娘上山吧,她真往左拐了七道灣,往右拐了八道灣,餓了撿些地上的大松子吃,渴了就趴在山泉旁邊喝點清水,□了就在山坳里睡一覺,醒了還是往山上走。記不得走了幾天了,這一天,張姑娘走到一個小山頂上了,山頂上有一個小水池子,池子里的水清極了,天上的一縷縷白云,都照到池子里了。張姑娘正在這里發(fā)愣,就聽見身背后有姑娘們說話的聲音。張姑娘一回頭,瞧見兩個小姑娘朝她走來,一個穿的是一身雪白色衣裳,一個穿的是一身淡黃色衣裳,上面繡著白梅花,長得可美麗了。走近了,那個穿白衣裳的姑娘笑了,說:“姐姐,發(fā)什么愣?不認識我們這‘地上天’嗎?”張姑娘一聽說“地上天”,高興極了,說:“姐姐們有靈藥嗎?快救救我媽媽吧!”穿花衣裳的姑娘說:“姐姐不用說了,白胡子公公都告訴我們了。我這里有一口袋靈藥,回家熬成膏子,給大娘吃了就好了。”說著,遞過一個小口袋來。穿白衣裳的姑娘說:“這口袋里,還有靈藥的種子呢,大娘病好了以后,姐姐可要把這些種子撒在地邊上,讓它自己生長,再有得了大娘這樣病的人,就不怕了。”穿花衣裳的姑娘說:“姐姐趕快回家吧,我們不送姐姐了。白妹妹的話,姐姐要記住了!”張姑娘千恩萬謝地向兩位姐妹道了謝,回身向山下走了去。走了不遠,張姑娘真舍不得這兩個好心的姐妹,她想再瞧瞧這倆姐妹,她回頭一瞧,哪里還有穿白衣裳、穿花衣裳的姑娘?只見一只白鸚鵡、一支梅花鹿,打“地上天”那里正往西飛呢,跑呢。
說也奇怪,張姑娘來的時候,走了七天并八夜,回去的時候,很快就到了家。張姑娘到了家,就把靈藥熬了,給媽媽吃了,沒過幾天,媽媽病好了,張姑娘和鄰居們都高了興。張姑娘把口袋里的靈藥種子,撒遍了這一塊土地的地邊上,春天出了深綠色的嫩芽,夏天又長成了靈藥,秋天靈藥又結(jié)了種子,一年比一年多。婦女們有病的,便照著張姑娘傳的法子,熬靈藥治好了病。靈藥叫什么名字呢?大伙兒說:“好心的張姑娘,千辛萬苦地給媽媽找來了靈藥,給媽媽治好了病,咱們就管它叫益母草吧。”“益母草”的名字,就流傳下來了。
后來,不知道又過了多少年,北京有了“皇上”了;也不知道傳到哪一個“皇上”的時候,這個“皇上”要拜求“老天爺”保佑他了,就在這塊長著益母草的土地上,蓋了一座天壇。天壇蓋成了,天壇里的空地上,還長著茂盛的益母草,皇帝老兒生氣了,說:“我這拜天的天壇里,哪許這么長野草,全給我拔了去!”這時候,有一個他媽媽吃過、他老婆正吃著益母草的大臣,就跟皇帝老兒說:“皇上,這不是野草,它叫龍須菜,皇上不是龍嗎?要是把它都拔凈,皇上您就不長胡子了。”皇帝老兒怕不長胡子,天壇就留下了益母草。打這兒起,益母草的嫩芽,就叫了龍須菜。
北京天壇傳說故事 篇【3】
景物傳說或風(fēng)物傳說,在我國特別發(fā)達。老百姓把自己家鄉(xiāng)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都賦予靈性,創(chuàng)造出美麗動人的傳說,成為地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天壇的景物也一樣,成為老百姓口頭創(chuàng)作的重要題材。
對于北京地區(qū)的老百姓來說,天壇是皇帝與天對話的地方,是個神圣而神秘的地方,所有的建筑都充滿了神奇色彩,每座建筑的構(gòu)成都由“天”主宰,體現(xiàn)著“天為陽,地為陰”“天圓地方”“天人合一”“天人感應(yīng)”的觀念。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天壇景物傳說題材的天壇建筑群大多不是自然物,而屬于人造物,工匠們把建筑科學(xué)與人文理念融為一體。我們看到,天人感應(yīng)觀念的融入,為天壇的景物傳說涂上了一層神奇和神秘的色彩。
猜你感興趣:
2.北京的傳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