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鋸嶺戰(zhàn)斗歷史資料
最近美國戰(zhàn)爭電影《血戰(zhàn)鋼鋸嶺》熱映,引發(fā)了人們對于太平洋戰(zhàn)爭中沖繩島之戰(zhàn)的濃厚興趣。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希望對大家有用。
本月8日上映的戰(zhàn)爭大片《血戰(zhàn)鋼鋸嶺》獲得口碑票房雙豐收,看過的觀眾應該知道這是根據真實戰(zhàn)役改編的,那么血戰(zhàn)鋼鋸嶺歷史原型究竟是哪般?這就為你介紹男主角戴斯蒙德·道斯真實經歷。
戴斯蒙德·道斯歷史原型介紹
戴斯蒙德·道斯歷史原型
戴斯蒙德·道斯的檔案上有拒絕服兵役的“黑歷史”,可是他又主動報名參軍,因為拒絕使用武器,曾被送上軍事法庭,結果卻又在戰(zhàn)場上赤手空拳挽救了75個戰(zhàn)友而被美國總統(tǒng)杜魯門親自授勛……要不是“有圖有真相”,歷史上確有此人、確有這些事,估計大家會覺得這是個有想象力的編劇編出來的故事。
如今,隨著好萊塢大片《血戰(zhàn)鋼鋸嶺》的上映,這個故事的原型人物戴斯蒙德·道斯再次被世人關注。
《血戰(zhàn)鋼鋸嶺》是大腕兒梅爾·吉布森沉寂十年之后的導演新作,這部電影于11月4日在北美上映,贏得一片叫好之聲,被認為是即將到來的頒獎季的熱門影片。
通過該片,大無畏的人類精神又在銀幕上大放光彩。主人公達到了神一樣的高度,帶來了天國般的溫暖救贖,但是,他卻并不是偽神,而是真人。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位達到神一樣的高度的人——戴斯蒙德·道斯的傳奇故事。
血戰(zhàn)鋼鋸嶺男主原型
血戰(zhàn)鋼鋸嶺男主原型
中文名:戴斯蒙德·道斯
外文名:Desmond Thomas Doss
國 籍:美利堅合眾國
出生地:美國弗吉尼亞州林奇堡市
出生日期:1919年2月7日
逝世日期:2006年3月23日
職 業(yè):軍人
信 仰:
__服役部隊:第77步兵師 第307步兵醫(yī)療分隊 1營 B連
參加戰(zhàn)役: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 關島戰(zhàn)役 萊特島戰(zhàn)役 沖繩島戰(zhàn)役
勛章:榮譽勛章 銅星勛章(2枚) 紫心勛章(3枚)
配偶:Dorothy (nee Schutte) Doss (m. 1942–1991),
Frances (nee Duman) Doss (m. 1993–2006)
戴斯蒙德·道斯生平經歷
戴斯蒙德·道斯是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殺害一個敵人,而獲得美國國會榮譽勛章的美國軍人。道斯1919年2月7日出生于美國弗吉尼亞州林奇堡市,他的父親威廉托馬斯·道斯是一名木匠,母親名叫伯莎(奧利弗)·道斯。
道斯在戰(zhàn)爭期間服役于第77步兵師,第307步兵團醫(yī)療分隊,1945年,他所屬的部隊接到的命令是進攻當時位于沖繩島的鋼鋸嶺——一個400英尺高,近乎垂直的懸崖。
沖繩島戰(zhàn)役有“鐵暴雨”之稱,這場戰(zhàn)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太平洋戰(zhàn)爭中傷亡人數(shù)最多的戰(zhàn)役。日本方面共有超過10萬名士兵戰(zhàn)死或被俘虜,美軍遭受的人員傷亡亦超過8萬人。
沖繩島僅僅40平方公里大小,平均每平方公里至少傷亡4500人,平均每2個人就要殺死1名敵人,是公認的歷史上最殘酷的戰(zhàn)役之一。在沖繩的戰(zhàn)斗結束數(shù)星期后,美軍得以使用原子彈轟炸廣島及長崎,最后導致日本投降。
手無寸鐵的道斯就來到了這片戰(zhàn)場上,在這片不到40公里的島上,遍布日本人設的機關、埋伏、碉堡和地洞。當美軍剛一登頂,便遭受到猛烈的炮火攻擊,不得不下令撤退,然而道斯卻在全軍退回山腳的情況下,獨自留在了山崖頂上。
一個人面對日軍以及漫天炮火,一次又一次沖入,將戰(zhàn)友拖出來,再在懸崖邊,用自己發(fā)明的方式把隊友綁好,放下山崖,“ONEMORE”(再救一個),道斯的心中只有這個聲音,這個信仰讓他一人在彈火中救出了75人。
之后,道斯說:“戰(zhàn)場上遍布著尸體。我不能把我的兄弟們留在戰(zhàn)場,他們知道,只要我能,我一定會照顧他們,一定會帶他們回家。”
事實上,道斯也是那樣做的,有一個士兵,雙腿被炸斷,胸部中彈。在其他軍醫(yī)已經放棄他時,道斯硬是把他拖到了后方,最后這個士兵生存了下來,活到72歲。而在電影中,他甚至還救出了幾個受傷的日本兵。
一天就救出了75人,使道斯成為英雄,而事實上,在那致命的一場戰(zhàn)斗之前,道斯已經救了很多人,在一次行動中,他不幸被擊中。但他只是隨便包扎了一下,就又返回戰(zhàn)場,當他的左臂被手榴彈擊中,他依然憑借自己的毅力走回救治站。
后來他的左腿被手榴彈炸斷,他無法行走,只好被戰(zhàn)友用擔架抬回后方,但當他看到比他更嚴重的傷員后,就從擔架上滾下,將救治的機會先讓給其他人。
道斯的英勇贏得了戰(zhàn)友們的極大尊重,他甚至成了大家的“保護神”,在戰(zhàn)斗之前,隊友們甚至要求先讓道斯為大家祈禱。道斯的英雄行為獲得了美國國會榮譽勛章。
1945年11月1日,美國總統(tǒng)杜魯門為道斯親自授勛,道斯由此成為二戰(zhàn)期間第一個拒服兵役,沒有任何殺死敵人記錄卻獲得最高榮譽的士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只有三人獲得此特殊表彰(另兩個分別是托馬斯·貝內特和約瑟夫·拉波因特)。
導演梅爾·吉布森在采訪中曾提及:“他的故事令人難以置信,簡直是英雄主義的頂峰?!碑斝叛雠c戰(zhàn)爭糾纏在一起時,會是世間最難解的問題,但是,《血戰(zhàn)鋼鋸嶺》不是在討論宗教,而是在講一個人內心的強大,這個人因為堅持著不愿去屠殺別人的信念,而有了一段不同于別人的傳奇。
在這個不可摧毀的精神內核下,美國主旋律的高昂宏大找到了一個堅實的基點。道斯的光芒是透過銀幕一點點地散發(fā)出來的,他的成長帶著家庭矛盾和時代的印記,他參軍在軍營也是“問題士兵”,與高層進行著不卑不亢的對峙,但是,當他轉身沖向槍林彈雨的時候,他的那個始終被嘲笑的信仰卻成為神跡——神不是用來祈禱和稱頌的,更是用來行動的。
雖然李安導演的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zhàn)事》揭開了美國社會英雄夢虛偽的一面,但是,不得不承認,看了《血戰(zhàn)鋼鋸嶺》,還是會讓人被深深打動,讓那力量在心間駐留。
沖繩島戰(zhàn)役,他少了一個肺和五根肋骨
《血戰(zhàn)鋼鋸嶺》的結尾將道斯定格在英雄的一幕,之后就是他和妻子多蘿西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直至妻子1991年因腦癌病逝。但實際上,道斯飽受戰(zhàn)爭創(chuàng)傷,并不是只在最后腿部受了重創(chuàng)而已。
據悉,道斯在沖繩島戰(zhàn)役中四次負傷,一次戰(zhàn)斗讓他少了一個肺和五根肋骨,后來因為肺結核而在1946年離開部隊。他花了五年時間接受有關肺結核的治療。
受傷病所困,道斯的身體一直不好,他和妻子就生活在佐治亞州的小農場,兩人生有一個孩子。在多蘿西去世后,道斯又與弗朗西斯·杜曼結婚,2006年,戴斯蒙德·多斯在家中逝世。他的遺體被安葬在田納西州的查塔努加市國家公墓。
電影中,道斯與妻子一見鐘情,還因此獻血,事實上,這是把兩件事合在了一起,如前所講,道斯去獻血是因為他在廣播中聽到呼吁大家為一位遭遇車禍的人獻血,不過,導演梅爾·吉布森表示,道斯對多蘿西確實是一見鐘情。
“據我所知是這樣的。這么安排也有點是為了道斯——他本身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有點孤注一擲,并且有另一種精神引領著他。這一點沒法分析也不好形容,感覺他有點超脫:潛意識和精神上的行為比較多,差不多是這樣。我喜歡這樣的故事,特別是這些在艱苦環(huán)境中平凡卻偉大的人和事?!?/p>
2004年,一部名為《良心拒服兵役者》的紀錄片拍攝完成,故事的主人公就是道斯,他的故事還曾被出版成書,不過道斯生前對于將其故事拍成電影比較謹慎,他認為真正的英雄,是那些為和平犧牲自己、已經長眠在土地里的戰(zhàn)友。
如果一定要拍成電影,他希望把他的故事交給有能力的、可以值得信任的、理解他的電影人手里,最終,在他逝世十年后,梅爾·吉布森將其搬上銀幕。
扮演道斯的安德魯·加菲爾德說扮演這個角色,是對自己的救贖,因為道斯擁有一個美麗的靈魂,他是個內心干凈的、純粹的、簡單的鄉(xiāng)村男孩:“對我來說這就像是獲得救贖,因為我只能夢想成為這種孩子般的人。”
梅爾·吉布森也認為,觀眾無需更多考慮道斯的宗教信仰,而應對戰(zhàn)爭、對生命的本質深思,“戰(zhàn)爭是件悲慘的事情,但戰(zhàn)爭還是會不斷重復上演。這部電影中,大家可以看到,在戰(zhàn)爭面前人類的靈魂能發(fā)揮多大的作用。我覺得還要有更深層面的思考,這也是這部電影所想表達的?!?/p>
血戰(zhàn)鋼鋸嶺歷史原型道斯
道斯為什么不拿任何武器上戰(zhàn)場?
電影《血戰(zhàn)鋼鋸嶺》真實還原了二戰(zhàn)期間一位美國二等兵的“牛人牛事”。戴斯蒙德·道斯是美國歷史上唯一活著接受ConscientiousObjector榮譽的人。
所謂的ConscientiousObjector,就是因為宗教和信仰原因而拒絕服兵役的人,他愿服兵役,只不過拒絕拿任何武器。
于是,“牛人”獲準以醫(yī)療兵身份不攜帶任何武器奔赴戰(zhàn)場,最終憑借勇氣與智慧挽救75人性命,獲得由杜魯門總統(tǒng)親手頒發(fā)的美國國會榮譽勛章。
在世界軍事歷史上傷亡最慘烈的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在死亡人數(shù)超16萬的沖繩島登陸戰(zhàn)中,戴斯蒙德·道斯手無寸鐵,憑借心中的信念活了下來。
加菲飾演美國二戰(zhàn)英雄DesmondDoss,事跡每每感動不少人:出自自身信仰,他拒絕帶武器上戰(zhàn)場,拒絕殺人,被稱為懦夫,也上過軍事法庭。
但他致力于以自己的方式“作戰(zhàn)”:救人。經常在戰(zhàn)場上冒著炮火,奮力救助受傷的戰(zhàn)友,一救幾十人甚至更多,即使這讓他多次受傷。
2006年,戴斯蒙德·多斯在家中逝世。他的遺體被安葬在田納西州的查塔努加市國家公墓。
血戰(zhàn)鋼鋸嶺歷史原型道斯被授予勛章
《血戰(zhàn)鋼鋸嶺》鋼鋸嶺是什么地方,在戰(zhàn)爭中起到什么作用?
大家可以看一部由伊斯特伍德導演的《硫磺島的來信》。里面更詳細的展示了日本人在這些懸崖峭壁的島挖的盤絲洞。在鋼鋸嶺日本人也是這么干的。所以美國人剛上島的時候,對這些懸崖峭壁很是頭疼。
于是多斯和另外兩位士兵一起用貨網做了一個簡易的攀巖的道具。而這個道具在電影中多斯到戰(zhàn)場時候已經有了,而且還相當?shù)耐暾F(xiàn)實中,這個攀巖的道具十分的簡陋。
《血戰(zhàn)鋼鋸嶺》道斯救援日本兵?
這一段是在紀錄片里道斯的戰(zhàn)友的描述。當然了,這位戰(zhàn)友因為政治正確,他的用詞非常小心,說得很含糊。
一會說的是日本士兵威脅了道斯,一會說只是看見了某個日本兵有美國式包扎。而且道斯因為大愛嘛。等等等等。但是至于到底有沒有這件事情,至今還是一個小秘密。
通過血戰(zhàn)鋼鋸嶺歷史原型可以知道,雖然從不曾持槍,但是英雄總有相似之處,戴斯蒙德·道斯將__作為信仰,但是他和不曾是別人的信仰呢?希望有興趣的朋友能夠走進影院,感受更多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