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必看勵志書籍排行
大學是我們生活的一個新開端,這是我們生命中一段探索新知、接受新的思維方式和開放視野的時期,多看書是非常有好處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 大學必看勵志書籍,歡迎參閱!
大學必看勵志書籍
1、傅尼葉《爸爸,我們?nèi)ツ膬骸?/p>
有兩個殘障兒子該怎么辦?照樣毒舌、照樣嘲諷!超越苦難的方法之一,就是調(diào)戲它。國內(nèi)有《爸爸愛喜禾》、《爸爸愛喜禾2》。
2、《魚為什么放屁》
狗為什么吃屎?哪道菜里有六種陽具?哪種軟蟲會從你的鼻孔里爬出來?——這就是英國人寫的“無用及惡心的知識大全”。同類還有國內(nèi)科學松鼠會的《冷浪漫》、《當彩色的聲音嘗起來是甜的》等。
3、村上龍《所有男人都是消耗品》
村上龍是作家中三觀不正的典范:“美人三天就膩味,這是使丑女免于自殺的謊話。丑女就連遭人膩味都談不上。”“美丑、出生、成長、命運,這些都是才能的一部分。”村上龍的《無限近似于透明的藍》很重口味,今年內(nèi)地還出了他的《孤獨的美食家》。
4、黃永玉《沿著塞納河到翡冷翠》
黃永玉去意大利寫生時的隨筆集,他評價徐志摩,說后者最極限的功勞便是為意大利的一些地方取了美妙的名字,比如翡冷翠,比如康橋。
5、保羅•約翰遜《知識分子》
專講名人壞話的書,盧梭、羅素、薩特等頂尖大師都被寫得特別不堪。盧梭《懺悔錄》以真誠著稱吧?假的。波伏娃女權(quán)界教母吧?結(jié)果一生被一個沙文主義賤男控制得死死的。這本書除了刻薄、記仇,還有一個優(yōu)點:羅嗦。
6、陳丹青《退步集》
陳丹青對城市、文化、教育等幾個大領(lǐng)域都有獨家見解,他的語言是體制外的,蠻橫、過癮。他的書我本本熱愛,《退步集續(xù)編》、《荒廢集》……
適合大學看的書籍
1.《制造共識》
諾姆·喬姆斯基(原本是位語言學家)被譽為美國最重要的持不同政見者,《制造共識》是他最著名的作品。本書的寫作是基于大眾傳媒總是愚弄公眾這一想法:他們必須展示政府和企業(yè)陽光的一面,否則,他們就有丟失廣告客戶和喪失獲得第一手信息情報的危險。
因此,喬姆斯基批判大量存在的“政媒聯(lián)姻”現(xiàn)象,媒體,政治家和企業(yè)以一種“你幫我,我?guī)湍?rdquo;的共謀方式操縱著話語權(quán)。無須贅言,《制造共識》是對資本主義經(jīng)濟體系下大眾媒體作用的敏銳批判,對于任何有上進心的社會評論家,這是一部必讀之書。
2.《理性時代》
相對于小說,薩特更以他的哲學作品為人們所熟知,但《理性時代》成功地兼具了兩者的品質(zhì)。這本書以20世紀30年代巴黎一個悶熱夏天的三天為時間跨度,那時的巴黎城波動,到處是舞會和辯論的音律。Mathieu Delarue是一個需要為自己的情人獲得一張打胎準許證的哲學教授。在小說中,我們跟隨他,感受他被迫做出艱難決定的心理歷程,體悟他對自我及其生活的深刻反思。
薩特緩慢地,痛苦地為我們鋪展自由是如何令Mathieu Delarue教授窒息的——沒有方向,而可供選擇的東西太多,促成了他的墮落。任何感到迷茫和彷徨的人,都應該讀讀這本書。
3.《GCD宣言》
絕對是過去兩百年最具影響力的作品,也是有史以來最具影響力的作品之一。《GCD宣言》由馬克思和他的同伴恩格斯共同創(chuàng)作完成,描繪了一個新社會的藍圖,在那里沒有馬克思在他那個時代的歐洲所看到的殘酷剝削。
為什么大學生需要讀這本書呢?除了讓你更輕松的理解并融入遍及校園的切·格瓦拉式社會主義風潮,《GCD宣言》對于理解過于150年的社會和經(jīng)濟劇變也是必不可少的。工會,政黨,經(jīng)濟學家,環(huán)保人士,民權(quán)運動——所有這些都欠馬克思在《宣言》中所勾畫的平等主義一個說法。
大學生看的勵志書籍
1、希欽斯《致一位憤青的信》
希欽斯是美國資深老憤青、美國最受歡迎的專欄作家,逮誰罵誰就是他的存在價值,寫這本書就是要鼓勵憤青們,千萬別息怒、別妥協(xié)、別乖巧,百折不撓地憤怒下去。
2、李海鵬《佛祖在一號線》
很多人說李海鵬裝逼,但他的文字還是專欄作家中一流的。
3、木木《模范情書》
木木是情感專欄作家中,最不俗氣的一個。她能把辱罵寫得溫柔又知性。
4、《安迪沃霍爾的哲學》
如果你膚淺、愛錢、虛榮、外貌協(xié)會、沒心沒肺,并且想把這些品質(zhì)繼續(xù)保存下去,讀這書是個好選擇。這本書基本上算是安迪沃霍爾的自戀語錄。
5、《美麗新世界》
每一年,我們都被越來越多的空洞無聊的電視節(jié)目包圍著,名人新聞,性營銷,以及其他一些享樂主義的瑣碎事情。這便是《美麗新世界》顯得愈發(fā)重要的原因。赫胥黎的這本才華橫溢的反烏托邦小說是對沉迷享樂式社會的一個可怕警告。
雖然經(jīng)常被拿來和喬治奧威爾的《1984》相比較,但對于現(xiàn)代社會,還是《美麗新世界》有更多可說的東西。尼爾波茲曼曾下過一個著名的評論,“在《1984》中,人們被對痛苦的恐懼所控制;《美麗新世界》中,人們則被對快樂的盲目追逐所控制。”赫胥黎擔心我們的文化變得瑣碎而卑微,淪入鈍態(tài)和自負。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