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需要忍耐
成功需要忍耐
成功是走向成功的快捷方式。 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guān)于成功需要忍耐的文章,歡迎大家閱讀。
賴朝舉兵——這一行動,就像迸發(fā)的山泉,從山上滾滾流下,穿山越谷,變成浩淼的大河一般,開辟出一股把歷史引向轉(zhuǎn)折的巨大洪流。在這一背景中,有一名老將,仿佛在源氏一族這一枯竭的泉水中,深深通向水脈,蓄著水源,等待噴出的時機。這人就是源三位賴政其人。源三位賴政(1104—1180),平安末期的武將。“源賴政”中間插入的“三位”是他的位階。 關(guān)于源賴政,有種種不同的歷史評價,有人將他作為美談中的人物,有人將他作為變節(jié)漢。對于這個人物的生平似乎還有許多不明之點,不過,吉川先生卻把源賴政的形象做了如下的刻畫
源賴政在“平治之亂”時,本屬源氏一族,他認為這次動亂不過是為公卿利用作“實現(xiàn)野心的工具”,因此他沒有參與戰(zhàn)斗。為此,他被源氏一族斥為叛徒,終于使他加入到平氏一邊。隨后進入平氏稱霸的時期,他并未受到任何封賞。平氏輕侮他,認為他是為了保全自己而倒戈投降的膽小鬼。他忍受貧困和人們的毀謗,作為一名普通戰(zhàn)士,默默地擔(dān)任著警備的任務(wù)。不久,平氏出于憐憫,使他獲得了位階,他雖被允許升殿,但是人們輕視他,異口同聲地呼他為“禽獸”,“平家的鷹犬”?! 〉?,他對平氏的效忠受到平清盛的賞識,交給他監(jiān)視源氏的任務(wù),為此,在伊豆賜給了他一塊領(lǐng)地,他成了東國的監(jiān)察官。源氏一族,無不憎恨賴政,甚至連他的孫子都憎恨他。
賴政衣服破舊,連武士應(yīng)有的馬匹都沒有,只好騎驢。他的這種窮酸相,又成了嘲笑之的。他踡伏在家中,也會有人向他投擲小石塊。周圍所有的人,都把他看成是個只考慮安穩(wěn)度過余生的老廢物而已。但是,他實際上懷有很大的目的。那就是打倒平家,建立源氏的天下。他把一生都放在這一賭注上。
他的窮困,是為了準備弓箭、大刀、馬具、輕甲、大鎧等等這些一旦賴朝舉兵時必不可少的作戰(zhàn)用具和糧秣,從而他把生活縮減到最低限度。而且也是為了用他平時的這些行徑來欺騙平家使之不提防他。這一切都出自他的老謀深算。
他遭受人們的唾棄,宛如在地上爬行一樣,足足忍耐了二十年。在這期間,他私下里和志同道合的人取得聯(lián)系,一步一步完成了準備,等待著時機。
賴政七十七歲時,起事的時機終于到來。這是指他成功地擁立后白河上皇的第二皇子以仁王,使以仁王發(fā)出了討伐平家的“令旨”。賴政和以仁王同去奈良,計劃在那里設(shè)立大營,以專等各地源氏的起義。但是,這原本是眾寡懸殊的戰(zhàn)斗。
他這樣想:“反正我的余生無幾,但是整個源氏一族都正處在年富力強的興旺時期,我死了,源氏一族不會死,這就滿足了。我起了點燃火種的作用,就心滿意足”(“輪回之卷”)。
賴政在奔往奈良的路上,和清盛聽到他造反消息后派來的軍隊進行交戰(zhàn),這是對方大軍比自家兵多十倍的一次會戰(zhàn),經(jīng)過激烈的戰(zhàn)斗,最后賴政的軍隊慘敗,以仁王自殺,他也奮戰(zhàn)而死。但是,賴政深深相信這樣一個事實:以仁王死了,自己也死了,但以仁王發(fā)出的討伐平家的“令旨”,肯定會給各地的源氏以新的希望……。
事實上,住在伊豆的賴朝在得知賴政得到了以仁王討伐平家的“令旨”已經(jīng)起事后,便立即揭起了反平家的大旗。舉兵所需要的武器、馬具、食糧等等,賴政早已在三島的官倉中儲備好了。這是他“一生淡飯粗糲自甘,悄悄積蓄好”的東西。這樣,源氏稱霸天下的序幕揭開了。
賴政的一生,要說悲慘也真算得上悲慘到了極點。而且,他的目的也只是在于源氏一族的再興,并非為全民的幸福與繁榮而戰(zhàn)。但是,他那為了一個目的所懷抱的信念與高度的忍耐,是值得稱道的。對于一個想做出番大事業(yè)的人來說,不管什么事,忍耐是不可缺少的條件。一時的感情沖動,這很容易。從忍受各種苦難活下去的角度來看,就是豁出性命去戰(zhàn)斗,也是容易的。因為這只是轉(zhuǎn)眼就可以完成的事。在漫漫長夜中隱忍地活下去,是極其艱辛的,只有能戰(zhàn)勝它的人,才能貫徹初衷,完成大業(yè)。
忍耐也可以說是生長在地下的樹根。這種根在地下深深地延伸,一層又一層地交叉伸展,這才能成為綠葉紛披的大樹。不能忍耐而要完成大業(yè),那和希望得到無根的大樹沒有什么不同。
青年時期,從某一方面說,也可以說是未來的夢與現(xiàn)實產(chǎn)生矛盾的季節(jié)。心里躍動,希望與不安交錯,將他人與自己比較,往往產(chǎn)生焦躁不安的情緒??咕苓@種不安與焦躁,進行自我抑制,朝向自己所定的目標每天每天默默地向前突進——這種勇氣就是忍耐。
如果換個說法,那么,所謂忍耐,也可以說,就是那種能夠非使目的達到不可的人,所采取的行為。為了實現(xiàn)其目的,不惜徹底丟掉一切虛榮、恥辱、悔恨、悲傷,下定決心,無所悔恨——這樣的心態(tài)才是“忍耐之母”。而當自己實際感受到:朝向目的的一切計劃正在縝密地布置、一切準備工作正在暗地里逐步進行,這種實際感受,就會進一步加強忍耐的力量。
源賴政不只是遭受敵人——平家的輕蔑與憎惡,而且也從同是自己一族的源氏方面,受到同樣的對待。但是賴政之所以能忍所不能忍,是因為他下定決心為討伐平氏這一目的而獻身,盡管誰都沒有發(fā)覺,但他自己卻深深感受到他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所進行的每一步驟,都顯示出明顯的成果。
確立豁出自己一切、誓死不悔的目標,然后,為了實現(xiàn)目標、對每個課題每個課題進行挑戰(zhàn)——這就是使賴政二十年的忍隱成為可能的重要因素。
我常聽人講起現(xiàn)代的青年人缺少耐力。當然,回避艱苦、只想獲得好結(jié)果這樣的時代風(fēng)氣,不能說沒有。但是,我覺得更為重要的是,缺少能使自己不惜為之豁出一切的人生目標,可能是缺少耐力的更重要的原因。而且,源賴政雖死,但他的死卻使源氏一族開創(chuàng)了基業(yè)。
他雖被咒罵為“走狗”,但他的死,對源氏一族說來,絕不是“輕于鴻毛”的。
人生的意義,由生存意義來決定。生存意義又和死的意義互為表里。
對自己的死,發(fā)現(xiàn)出對未來的巨大意義,從而甘愿就死的賴政的一生,也許可以說是一個蓋棺論定的人的生存意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