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論相關的論文
教育理論相關的論文
教育理論論文如何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于教育理論論文的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對你有幫助。
為何要進行教學信息化改革
近些年,各大高等院校都積極推行信息化教學,全國信息化教學比賽也進行的如火如荼。那么為何各大院校都這么積極的推行信息化教學呢?
相對于我國來說,國外早在1900 年就提出教學信息化,技術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教育教學發(fā)展的自然產(chǎn)物,,早期國外的信息化教學是漸進的過程,,一般來說我們把國外的信息化教學分三個時段,第一,計算機輔助學習信息技術時段。第二,計算機輔助教學時段。第三,課程整合時段。由此可以看出,它是和計算機應用技術相接軌。也就是說由計算機輔助教學也可以稱之為信息化教學。
而我們國家到2006 年的時候才開始正式提出要求教學信息化的改革。距今已經(jīng)過去10 年,這10 年間信息化教學改革發(fā)展從高等院校到職業(yè)院校轉變,為什么信息化教學在職業(yè)院校發(fā)展迅猛,而在高等本科院校發(fā)展受到限制呢?
1)針對性:職業(yè)院校的宗旨就是培養(yǎng)職業(yè)化技能型人才,而本科院校主要側重學生全方位的發(fā)展。
2)學生群體教育水平:職業(yè)院校學生相對本科院校學生要封閉些。
3)方向性:本科院校的課程大多開放性很強,而職業(yè)院校的課程大部分針對技能操作方面,實用性比較強,知識點要求比較高,所以使用信息化教學能讓學生最快的了解知識,跟上新技術的腳步。
由此可以看出信息化教學的必要性。那么和傳統(tǒng)教學相比信息化教學有哪些好處,為什么要進行教學上面的信息化呢?
首先,從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上看,傳統(tǒng)教學就是教師自己根據(jù)教材或者現(xiàn)有知識準備教案,在課堂上用講授的方式傳授給學生知識。在此教學過程中是單方面的傳授,學生是接受者,教師是傳授者,學生沒有太大的主動性,基本上就是單方面的接受教師的傳授,
其次,課堂授課的局限性。因為傳統(tǒng)教學是用課本加教師的講授,一節(jié)課就45 分鐘左右,教師不能全面的展示該課程的全部內容,知識的局限性很差,學生只能通過課本或者教師的講授獲取知識,這樣勢必不能開闊學生的眼界,影響他們自身的創(chuàng)作力和想象力。所以我們可以看出信息化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一、信息化教學是順應社會發(fā)展的
衡量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的現(xiàn)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就是信息化水平,所以對于教育來說也是,信息化教學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學校教育水平和綜合能力的標志。教師應該順應這個潮流,適應教學的改革,把信息化教學引入教學過程。
二、信息化教學是一場改革
它不但是一個教學的改革更是觀念的一次更新。首先,從教師的角度看,很多老師習慣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課本以外的知識很少去講授,也沒有條件去講授。但是有了信息化教學就不一樣,
其次,從學生的角度看,它能更好的讓學生接觸最新的理論知識,并且和其他的學習者得到交流,產(chǎn)生更多的互動。
所以信息化教學不但是對學生的一次革新,更多的是對教師的教學的革新,教師的知識除了利用現(xiàn)有的教學知識的同時,還能順應時代的發(fā)展,,把現(xiàn)代技術靈活的運用到日常教學中,提高自身的計算機運用水平。這是一舉兩得的好處。
三、信息化教學是教育教學再開發(fā)的過程
信息化教學是在教學的過程中運用到計算機或者其他信息的技術手段,把原有的教學課堂和環(huán)節(jié)信息化。把陳舊的教學過程利用網(wǎng)絡和計算機技術開發(fā)出來。開發(fā)了教育資源和教育過程。利用網(wǎng)絡的技術平臺的同時,更新知識內容,還能在這個過程中糾正錯誤,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水平。
四、信息化教學是教師繼續(xù)教育的一部分
繼續(xù)教育是每個教師在課后自我的學習過程,目的是為了提高自身的素質,充實自己的能力的教學水平,在課堂上更好的授課。而信息化教學就是教師繼續(xù)教育的一部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以方面學習新的知識,一方面提高自己的計算機網(wǎng)絡知識,教育學生的同時也教育教師自身。
五、知識庫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信息化教學是用計算機網(wǎng)絡信息技術為支持應用起來的。我們知道網(wǎng)絡的知識是無邊的,信息量是非常之大。我們在吸收網(wǎng)絡知識的同時,又源源不斷的把自己的知識上傳到網(wǎng)絡,這樣無限的循環(huán),使得網(wǎng)絡知識庫及時的更新,我們得到的知識也及時的更新。這樣的過程對于教育教學是最大的幫助。學生的視野開闊,更能提高他們的能力以及教師自身的知識量。
雖然我國教育信息化技術與國外信息化技術相比還有著較大的差距,各種網(wǎng)站和軟件技術質量不高,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在每個學校課堂教育中運用發(fā)展不平衡,但是我們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以及在國家和學校的支持下,我們一定能在信息化教學中取得很好的成績,推進我國教育信息化改革不斷向前發(fā)展。
微課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國外早在很多年前就探索和實踐了微課這一教育教學模式,而在我國還屬于新型技術,應用還不廣泛。高中地理雖然屬于文科系列,但是還是涉及到大量的原理和規(guī)律要求學生理解,需要將理論和實際有效結合,例如對于暖流寒流形成的理解,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原理的掌握。這其中都需要大量的理論,學生如果沒有足夠的想象力難以提高學習效率。另外,對高中地理知識進行理解和掌握需要一定的實踐經(jīng)驗,因此采用何種課堂形式對于學生是否能夠達到理想的學校效果是具有關鍵性作用的。
1 微課的含義和特征
就微課的含義來說,它和傳統(tǒng)教學課堂教學模式有著本質上的不同,主要立足于地理的微觀角度進行教學。目前,世界教學學者對于微課還沒有明確統(tǒng)一的定義,因為研究人員領域和階段的不同,對于微課的理解也會存在本質上的差異。
就微課的特征來說。首先微課具有微小型,雖然各學者對于微課在宏觀層面上的特征理解較為統(tǒng)一。其中微主要是指微小,它和傳統(tǒng)的課堂比起來,所需要的時間更少。課主要是指應用一定的教學形式來達到教學目的的一種方式,屬于一種教學過程或者教學自原因。實踐過程中,教師經(jīng)常應用模塊化或者課程內容分解的方式,在極少的時間內,讓教學目標能夠可視化和清晰化,這種模式和過去的教學模式相比,能夠讓教學重點更加明顯,學生的對課堂的注意力也會更加集中。其次,微課具有多元性,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中充分使用視頻或者音頻等教學技術。另外微課主要以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為基礎,主要根據(jù)看視頻或者聽音頻的方式,另外教師可以應用微課將視頻和音頻復制給學生,且這些資源能夠重復觀看,能夠幫助學生對教學重難點進行充分掌握和理解。高中地理其理論和實踐結合性較強,如果學生想象力不足,很能對于這些理論性的知識加以理解。在應用微課之后,可以通過技術來形象展示和模擬地理知識,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效率。最后,微課具有趣味性,過去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負責通過語言講授知識,教學的效果完全靠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學生的專注程度,部分教學語言枯燥無味,學生難以提高興趣,缺乏學習動力。采用微課教學方式之后,學生在主動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可以小組合作學習,學習的過程中不僅競爭激烈,而且趣味不斷,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夠充分調動起來了。
2 微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采用微課能夠讓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更加豐富,從而讓學生對教學大綱中的教學內容有效掌握。首先,微課具有可行性,微課需要教師發(fā)揮學生的主導作用,不斷完善教學模式并更新知識體系,能夠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因材施教,并為學生自我學習和提高提供技術支持。其次,微課充分分析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保持最佳狀態(tài)的注意力是一定時間限制的,在學習之后必須要通過休息來恢復精力,高中學生在對知識的理解和自學能力上達到峰值。微課正可以為學生提供自我學習的平臺,學生在理解和掌握重難點中更加方便。最后,微課針對不同學習能力層次的學生,針對差生,微課能著重講解知識結構并分析知識點,對于優(yōu)生來說,微課注重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并完善學習思路。微課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應用。
2.1 應用于新課導入預習,學生能夠更加充分的掌握地理知識
高中地理知識較為繁瑣雜碎,涉及到很多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除了少部分知識需要理解掌握外,大多數(shù)在知識需要記憶。在導入預習環(huán)節(jié)應用微課,能夠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狀態(tài),并初步認識所學內容。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微視頻中加入需要學生的教學內容,學生在預習教材后再觀看微視頻,從而將所學內容聯(lián)系起來,做好課堂準備。另外,采用微課視頻能夠將學生的課余時間有效的利用起來,并騰出大量時間來學掌握課堂知識。在學習河流地貌的過程中,學生很難對河流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加以區(qū)分,對兩者的地貌類型和形成原因難以理解,如果只閱讀教材的話,學生難以對這些知識進行掌握,其地理知識結構也難以達到完整化和系統(tǒng)化。教師可以在微視頻中加以一些圖片,讓學生明白,河流在流動過程中會沖擊旁邊的地表,達到侵蝕效果,從而形成侵蝕地貌;而被河流攜裹的泥土會在河流流動速度減慢時沉積在附近,從而形成堆積地貌,這樣學生能夠對兩種地貌的概念有個大致影響,課堂學習中將會更加容易。
2.2 應用于重難點中,學生能夠更加容易的理解地理知識
高中地理有較多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在對這些知識點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可能難以對其表達出來,學生也難以通過有限的想象力加以理解,這種機械枯燥的教學方法會導致課堂氛圍乏味沉悶,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抑制,從而喪失了地理學習主動性。因此教師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可以采用微課,將重難點通過視頻內容形象生動的展示出來,將需要想象和理解的文字通過可視性的視頻和動畫展示,學生對地理知識能夠有更深的印象和理解。另外針對疑難問題,可以在微課中對其重點闡釋,從而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果。例如在學習自然界的水循環(huán)過程中,學生對水循環(huán)的形成過程、類型以及水體之間的補給關系難以理解,教師可以在微課中知足水循環(huán)的動畫,將難以理解的水循環(huán)示意圖通過動畫展示出來,學生會有形象和直觀的學習體驗。通過觀看微視頻,學生充分了解到海上循環(huán)、陸地循環(huán)和海陸循環(huán)是水循環(huán)的三種形式,并掌握住自然界水體轉換的整個過程。
2.3 延伸拓展,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更加具有整體性
學生在高一地理學習過程中認為地理較為容易,然而在分科之后就對地理知識很難理解了,著其實是地理學習由易到難的一個過程。在高二、高三學習中,學生不僅需要對知識進行理解記憶,還要學會對其靈活應用。所以,教師可以應用微課視頻對知識加以拓展延伸,應用具有多樣性的問題方式,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讓他們都有所收獲,從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差生能夠基本掌握課本知識,中等生能夠查漏補缺,優(yōu)生能夠延伸知識并有更深層次的理解。例如在對《交通運輸布局變換的影響》這一課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應用微課視頻,針對個別實際案例,設計問題。學生會掌握到鐵路運輸也是影響聚落空間形態(tài)形成的一個重要因素。教師可以在微視頻中向學生展示北京商業(yè)網(wǎng)點的分布,為領悟能力強的學生提供知識延伸的機會,中等生則可以通過反復觀看視頻來對交通運輸線對聚落空間形態(tài)的影響能加強理解。
3 總結
微課作為一種教育教學模式,充分應用了信息網(wǎng)絡技術,并契合了我國教學課程改革的實際情況。將其應用于高中物理教學,不僅能夠落實新課程理念,還能改善教學質量。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應用微課教學模式的優(yōu)點,從而保證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教育理論論文相關文章:
2.教育論文參考文獻
3.教育學心理學論文
4.教育哲學類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