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蘇東坡的人生美學是什么論文
蘇東坡頗有人氣的文學家,他的人生美學是人們一直在追崇的。今天學習啦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是蘇東坡的人生美學相關論文,歡迎參考閱讀。
蘇東坡的人生美學論文篇1:《淺析蘇東坡的人生美學》
托爾斯泰曾說,人生是一項沉重的工作。但因為人生不愿也不滿于沉重,于是方有了人們對于美的人生的追求。對于北宋的蘇東坡而言,他在文、詩、詞三方面都達到了很高的造詣。“他不單是由作品啟示我們?nèi)松嫦?,還在他自己的人格與生活中表現(xiàn)了人生廣大精微的義諦。”蘇東坡的生命軌跡其實是一條希望和失望往復、熱切與凄冷交疊、軒冕榮華和踽踽獨處輪番上演的曲徑。種種人生的負重成為他認識社會人生的教材,并促使他探索生活的底蘊,咀嚼生命的甘美,修得了一種平和的心境,這種超越得失榮辱的修養(yǎng),成為其日后面對坎坷人生道路的一大良方。在當代中國學界,提倡復蘇克羅齊的“詩性精神”,強調人類的創(chuàng)造性精神活動所帶來的人性的展現(xiàn)。如此,我便嘗試著從其詩性人格和詩性生存的角度重點把握蘇東坡的人生美學。
一、蘇東坡之詩性人格
(一)美之性格
林語堂先生在《蘇東坡傳》中寫道:“一提到蘇東坡,中國人總是親切而溫暖地會心一笑”。作為一代文豪,蘇東坡可謂是少年得志、中年落魄、老年狼狽?;潞oL波實難預料,蘇東坡的官場經(jīng)歷總是令敬慕他的后人一贊三嘆。中國世俗社會的機制非常奇特,它一方面愿意播揚和轟傳一位文化名人的聲譽,利用他、榨取他、引誘他,另一方面從本質上卻把他視為異類,遲早會排拒他、糟踐他、毀壞他。事實上東坡自己也深諳此理,在賈誼論中他曾這樣感嘆:“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遺俗之累。”在屢遭困厄的人生情境中,東坡也有心灰意冷的時候,他也曾愴然慨嘆:“此生忽忽憂患里,清凈過眼能須臾?”“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西湖?黃州中秋)當人生給予的失望遠遠大于個人最初所憧憬的希望時,懷疑與倦怠就隨之萌生了。好在蘇東坡是兼容儒釋道三家于內(nèi)心并因此而能適時調控自己的心態(tài)。在《論修養(yǎng)帖寄子由》中蘇軾談及了“任性逍遙,隨緣放曠,但盡凡心,別無勝算”的想法。
筆者有這樣一種潛在的觀感,受傳統(tǒng)崇尚自由安寧生活態(tài)度的影響,被貶者往往是一步三回頭,痛苦地哼著詩走在離京的路上。而蘇東坡的從容沉靜則是昭示著一個不羈的靈魂在失意后對自我的重新定位。落難之后,他的生命中開始灌注起一種比他筆下的詩句更加值得贊美和驚愕的詩性。
(二)美之德性
或許沒有一個文人像蘇東坡這樣具有旺盛的人氣,他不但活在詩詞歌賦案幾尺牘中,還活在一個個普通百姓的生活里。事實上世人喜愛東坡不但因為他的才情,亦是因他的道德、他的功績。他生來就有一股道德的力量,一身正氣與生俱來。蘇東坡似乎不能算一個精敏出色的政客,這也是導致東坡屢遭禍事的主要原因。然而這種人性中最本位的率直恰恰符合讀者的道德判斷,使得他在讀者心中更為不同。周國平說過:“輕信與寬容,是崇高靈魂最容易犯的錯誤。”確實是這樣,人之所以輕信,往往是因為以己度人,不相信人性會那樣壞。
除開個人品性,蘇東坡還是一個偉大的政客、一位有名的廉吏,只不過他的“文名”太盛以至于蓋過了他的政聲。在四十年的為官生涯中,無論是在朝廷還是在地方,乃至貶謫蠻荒,他都始終堅持了愛民親民惠民這條主線,后人因此將東坡尊稱為“山中宰相”。
二、蘇東坡之詩性生存
(一)自由的生命意志
詩意的前提是自由,“自由不僅包括我靠什么生存,而且也包括我怎樣生存,不僅包括我實現(xiàn)自由,而且也包括我在自由地實現(xiàn)自由。”人生對于一個人來說,首先不是深刻性,而是它的豐富性、詩性。處于困境中的蘇東坡,處處體驗著那種“采菊東籬下”的農(nóng)田生活,也處處收獲著“悠然見南山”的微妙幸福。東坡一生多次遭貶,漂泊不定。他欣賞生命中的每一刻光陰每一處風景,泛愛萬物。在東坡眼中,人和物、人與自然之間沒有任何隔閡,人類生命與自然萬物的生命是融貫互通,相依相伴的。
在道德上,蘇東坡的思想意識體現(xiàn)著某種“從心所欲,不逾矩”的本真狀態(tài);在處世方面,他又總能以一種自由的心靈對待生活中的一切煩惱與苦悶,讓生活顯現(xiàn)出它應有的和諧與平等。“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定風波 98)林語堂先生認為東坡是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確實是這樣,無論處于何種境地,都能隨遇而安,獲得身心的快樂。
避暑錄話中有一段提到“子瞻在黃州及嶺表,每旦起,不招客相與客相與語,則必出而訪客。所與游者,亦不盡擇,各隨其人高下,談謔放蕩,不復為畛畦。有不能談者,則強之說鬼?;蜣o無有,則曰姑妄言之,于是聞者無不絕倒,皆盡歡后去?;蛞蝗諢o客,則歉然若有疾。其家子弟嘗為予言之如此也。”由此可見,蘇東坡恰是在既定的圖景中書寫他的詩意人生,故而我們在蘇東坡的詩文中常常能感受到一種沉浸于當前的適意的境界中的滿足。
(二)傾心之愛
在人的一生中,除了性格、情操、生存方式的優(yōu)美能為之增色,愛情亦是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蘇軾一生為情所重,也自多情寬厚。
蘇東坡一生中的幾個女子為他的人生平添若干色彩,蘇東坡比第一任妻子王弗大三歲,可謂同齡知己相濡以沫。遺憾只陪伴蘇東坡數(shù)年。蘇東坡與王弗的感情本應該被煙火茶飯沖淡而缺乏浪漫氣息的,但那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每每讀之,必能輕叩筆者心扉。東坡的第二任妻子叫王閏之,是王弗的堂妹,在王弗逝世后第三年嫁給了他。她跟隨東坡輾轉流離卻甘之如飴。只是二十五年之后,王閏之也先于東坡逝世,人到中年再失賢妻,東坡愴然涕下,他為王潤之寫的祭文中有這樣一段:“我曰歸哉,行返丘園。曾不少許,棄我而先。孰迎我門,孰饋我田?已矣奈何!淚盡目乾。旅殯國門,我少實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嗚呼哀哉!”期間的血淚真情讓人感懷。
王朝云,蘇軾的紅顏知己,蘇東坡一生遇見的女人中,她似乎最能了解他??上н@位知心愛人在惠州患瘟疫去世。對于朝云生死相從的重情,蘇東坡雖不宣諸于言辭,卻一直銘銘于心。文人的愛情總是比一般凡人的愛情更容易讓人們銘記,這正是因為詩詞的力量。張應杭先生提出過這樣的觀點:“讓藝術走進愛情”蘇東坡追求無拘束,飄逸的性格,他婉娩的墨香將他的愛情帶入一個更加融洽的情境,使百年后的讀者也有機會體會他當初的那份顫抖的深情。
三、蘇東坡人生美學的時代意義
中國古代人生美學是一種注重精神修養(yǎng)、身心和諧,強調人生體驗和人生境界的美學。古代文人、美學家們對美的本質的認識,從來都是與對人的本質的認識、對人生幸福的認識深刻地、水乳交融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而在市場經(jīng)濟盛行的今天,我們的人生隨之受到了來自物欲的沖擊。蘇東坡的人生美學代表著中國古代詩性人格的精華,無論是性格、情操還是家庭情感方面,他都具備了作為一代精神領袖應具備的豐盈的價值性。
蘇東坡提示后人:人必須落實找回自己的坐標:不是在社會里的排行、不是扮演的出眾的角色、人云亦云的活在別人的影子里,而是要找準自己的選擇、踐行自己的選擇;對于自己的事業(yè)、愛情、我們應當享受,因為享受是人生之美,我們也同樣有權利負責,因為責任是所有靈魂必須的負荷。真正的幸福和快樂來自內(nèi)心而不是來自物質的增加,在溫飽之后,我們可以為自己的人生鋪陳最美好、最詩意的路途,因為在書寫自己的人生時,對詩性生存的追求是人性中永不泯滅的一面,也是人性中至善至美的一面。
四、結語
“我們應該怎樣為人”、“應該擁有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應該怎樣生活”等一系列標識已經(jīng)成為當今社會急需求證的問題,好在還有古代文人的浪漫情懷常伴左右。我們應永記蘇東坡,在你覺得希望渺渺、人生困厄的時候咀嚼體味他的人生美學,這位“永不背叛感覺”的性情中人一定會教你最好的處世態(tài)度,讓你豁然開朗。我們應該感激他帶給后世讀者的那種,穿越千年萬年的力量。
蘇東坡的人生美學論文篇2:《淺談蘇東坡歌妓詞的美學意義》
【摘 要】蘇東坡是北宋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士大夫之一,他的“歌妓詞”向來鮮有人論及。該文從他的詞作出發(fā),分析他對當時盛行的狎妓風氣所抱的和而不同的態(tài)度以及對歌妓深切的同情和人格的尊重。事實上,這正寄寓著蘇東坡與歌妓們一種共同的身世之感,東坡歌妓詞的美學價值也就體現(xiàn)在這里。
【關鍵詞】蘇東坡;歌妓詞;美學意義
很多文人的生活和詞作都與歌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例如柳永就是歌妓詞的能手,他的歌妓詞有其獨特的風貌。但蘇東坡所作的歌妓詞卻大異其趣,他對當時盛行的狎妓風氣所抱的和而不同的態(tài)度以及對歌妓深切的同情和人格的尊重,事實上,這正寄寓著蘇東坡與歌妓們一種共同的身世之感,東坡歌妓詞的美學價值也就體現(xiàn)在這里。
一、蘇東坡對狎妓風氣所抱和而不同的態(tài)度
東坡歌妓詞的美學意義,首先表現(xiàn)在對當時盛行的狎妓風氣所抱的和而不同的態(tài)度。
蘇東坡終究還是古人,我們不應以時代的局限性苛求他,他對當時盛行的廣蓄聲妓的社會風氣所持的態(tài)度,在形式上雖然與那些沉溺與酒色的人有區(qū)別,但和一般“逢場作戲”的人似乎并沒有什么不同,其實細究起來,在本質上卻有著與眾不同的特點。他生活在綺羅香澤之中,而無綺羅香澤之氣。他的大部分歌妓詞情感真率而不流于輕艷,這是東坡歌妓詞具有較高美學意義的主要原因。如《賀新郎·夏景》,這首詞既寫一個高潔脫俗但很孤寂的美人,又寫不與“浮花浪蕊”為伍情愿“伴君獨幽”的榴花,最后指明美人與榴花都在失時的邊緣,是花非花,是人非人,婉轉纏綿,耐人尋味。
雖然歌妓地位十分低下,但蘇東坡并不歧視她們,或是將他們作為玩弄的對象,反而常常為她們的身世所感動,并且對那些殘害女性的行為加以譴責和鞭韃。從《減字木蘭花·贈小鬟琵琶》這首詞中可以看出他的這一思想傾向,詞中的“主人”已不可考證,但那個才十一二歲的小琵琶手肯定是他的家妓,小琵琶手的技藝超群,但還不解風情,還不能滿足“主人”對她“欲向春風先醉倒”的非分之求,因此,在獻技的過程中百般刁難。當“主人”聽到小歌妓高唱“已屬君家,且更從容等待他”的時候一定是無地自容羞愧難當?shù)?。蘇東坡對那位“主人”進行了無情的諷刺,但他善于用這樣看來無刺的語言硬生生地戳進了“主人”的心窩。
二、東坡對歌妓的平等相待和深刻同情
蘇東坡在官場上確實經(jīng)常與歌妓們交往,并且為她們寫了不少詩詞。蘇東坡尊重她們,同情她們, 而不是歧視她們、玩弄她們,甚至還盡力幫助她們。他的許多婉約詞都是酒席宴上的應酬之作,有的是應歌妓的請求,也有的是為她們排憂解難。例如《賀新郎·乳燕飛華屋》一詞,是他為杭州通判時,替歌妓秀蘭解圍而作的。一天,州府宴請賓客,所有的歌妓都到齊了,只有秀蘭沒有到,派衙役去催促后才倉促來到,原來她洗浴后因困倦而睡著了。席間有的官員很生氣,秀蘭再三解釋也不聽。蘇軾即席賦詞,讓秀蘭演唱,秀蘭“歌以侑觴,聲容并妙,府僚大悅,劇飲而罷”,這才平息了一場風波。
本來自己已經(jīng)夠愁苦,卻還要強行抑制,轉而引歌妓為同調,加以寬慰的樂章,在東坡的歌妓詞里是屢見仍見其鮮的,其中《菩薩蠻·潤州和元素》一闋,尤為高絕。
玉笙不受珠唇暖,離聲凄咽胸填滿。遺恨幾千秋,恩留人不留。他年京國酒,墮淚攀枯柳。莫唱短因緣,長安遠似天。
楊元素守杭不久,即奉內(nèi)召。這首詞雖然是在送元素入京的離席上作的,但主調卻是為送行的歌妓鳴不幸。歌妓心留楊元素而無法留住,因此滿懷悲凄。“遺恨幾千秋”是東坡面對這樣的別恨所發(fā)的感慨,在這里,他所關懷的已經(jīng)擴大到幾千年來無數(shù)歌妓的共同不幸上,而不限于坐上少數(shù)歌妓的命運了。他向送別的歌妓指出:“心留人不留”這樣的遺恨,千古同然,不幸的人多的是,你們再悲哀,也是改變不了的。接著繼續(xù)向歌妓們說到楊入京以后的情況:那時楊仍會有外調的可能,仍會有歌妓折柳送行的場面,仍會有“心留人不留”的遺恨。東坡希望她們不要為這樣的“短姻緣”而悲咽不止,須知“長安遠似天”,那是他們永遠無法逾越的距離。“短”是歌妓姻緣的特征,但東坡又無力使之加長,他只能把自己處理矛盾的方法——“逢場作戲”,奉贈比他更為不幸的歌妓,希望她們也采取“逢場作戲”的態(tài)度。東坡的辦法當然無助于歌妓不幸命運的改變,但將心比心,希望她們?nèi)巳擞淇?,個個幸福的心是和歌妓相通的。
三、東坡與歌妓共同的身世之感和知已情誼
由于歌妓與士大夫在人生道路、宦海風波中的共患難,所以士大夫這類詠贈歌妓之作多表現(xiàn)這種以共同命運為基礎的深厚感情,并多歌頌這類歌妓高潔的品節(jié)。蘇東坡在和歌妓們的頻繁接觸中,不僅常常從她們的輕歌妙舞中得到最優(yōu)美的藝術享受,寫出象《水龍吟》之類富有音樂美的詞篇,而且歌妓的真情與嫵媚安慰著文人那顆失意之心, 那些和士大夫在人生道路、宦海風波中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的歌妓,就更讓他們感激、敬佩。
東坡的侍妾王朝云就有著歷難艱而不畏懼、處逆境而不改初衷的品節(jié)。王朝云,錢塘人,“敏而好義”,十二歲被王閏之收養(yǎng),作為歌舞侍女跟隨東坡, 后為“侍妾”,“侍先生二十有三年,忠敬若一”,她跟隨東坡二十多年,蘇軾晚年貶嶺南,一貶再貶,王朝云從黃州一直追隨到惠州,蘇軾曾說:“予家有數(shù)妾,四五年間相繼辭去,獨朝云者隨予南遷”(釋惠洪《冷齋夜話》卷一)。他對柔奴的稱頌更有助于我們理解他對“獨朝云者隨予南遷”的自豪與崇敬。朝云與蘇軾共處逆境而泰然,飽嘗人間的冷暖炎涼,但最終沒能躲得過嶺南的瘴風痢雨而死在惠州。他們之間的感情早已超越了男女之間的尋常風月而升華為一種共命運同憂患的崇高的愛情。蘇軾寫了兩首詩一首詞一篇墓志銘, 一篇薦疏來寄托自己的哀思。朝云之于蘇軾, 她對家主的忠敬深情,同命運共患難, 使她真正成為蘇軾的“仕途知已”。
蘇東坡簡介
蘇軾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xiàn)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