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文學素養(yǎng)論文
淺談中文學素養(yǎng)論文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和文學鑒賞能力已成為教育界的共識。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文學素養(yǎng)論文,供大家參考。
中文學素養(yǎng)論文范文一:新聞寫作中文學素養(yǎng)的重要性
摘要: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浩如煙海的名家名篇中,有寫景抒情的,有托物言志的;有論述做人做事的,有論述做學問的。
關鍵詞:新聞寫作;文學素養(yǎng)
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嚴復提出,翻譯作品要做到“信、達、雅”,所謂“信”,就是翻譯的內容要忠實于原文;所謂“達”,就是翻譯的文辭要通順、暢達;所謂“雅”,就是翻譯要有文采。嚴復提出的“信、達、雅”這一原則,可以說是評價翻譯水平高低的“三字真經(jīng)”。與此精神實質相通且值得借鑒的是,新聞寫作其實也把這一準則作為暗自遵循的重要原則。我們可以把新聞的真實性稱之為“信”,這是新聞的生命線;把新聞的讓事實本身說話,交代清楚新聞的人、事、時、地、因果、意義等要素稱之為“達”;那么,新聞寫作中作者扎實的理論功底、駕輕就熟的行文風格和豐富的文學素養(yǎng)則可稱之為“雅”了。至于理論功底和行文風格,這和記者本身的資歷和水平有關,筆者不便贅述,筆者這里主要談談所謂“功夫在詩外”的文學素養(yǎng)在新聞寫作中的作用。
一、在標題制作中讓人耳目一新,起到吸引讀者眼球的積極作用
抗戰(zhàn)時期,陪都重慶物價暴漲、產(chǎn)品偷工減料,連燒餅、油條也紛紛漲價?!缎旅駡蟆肪庉嫵檀笄⒁粭l物價飛漲的新聞,仿宋詞佳句“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擬了一條標題:“物價容易把人拋,薄了燒餅,瘦了油條”。這種出神入化的化用古詩詞作為標題,既朗朗上口,又貼切生動,讓人心領神會,過目不忘。試想,如果沒有扎實的文學素養(yǎng),這看似明擺著的新聞現(xiàn)象,這看似信手拈來的新聞標題,不知道要用多少字句才能概況準確、才能如此生動形象!2007年,筆者所處的畢節(jié)城市發(fā)展突飛猛進,城市變化日新月異。當年5月,在深圳打工10多年的七星關區(qū)市民魏鵬回到家鄉(xiāng),在東客站下了車后,竟不知怎樣走才能到相隔兩公里外的家。后來經(jīng)過小小的折騰回到家后,他很有感觸地說:“10年前離開家鄉(xiāng)時是從老客車站坐車走的,現(xiàn)在有了新客車站,下車的那一刻都不知道該怎么走了,眼前的一切都變樣了。”筆者得知這一新鮮事情后,隨即找到了魏鵬,并以此為切入點,盤點了畢節(jié)近幾年來的發(fā)展變化,然后很自然地借用宋代大詞人姜夔的一句詞“算而今重到須驚”作為報道的主標題,受到領導和讀者的一致好評。在后來幾年盤點畢節(jié)城市建設成就的另一篇深度報道中,筆者也很自然地借用毛澤東詩句“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作為標題,也受到好評。近年來,畢節(jié)房地產(chǎn)業(yè)迅猛發(fā)展,不僅為畢節(jié)帶來可觀的物質財富,而且也為當?shù)厝罕姷纳顜砭薮笞兓T谑状闻e行的大型房開展中,一名外單位的記者經(jīng)過認真采寫,以《未來,從這里起步》為題,報道了這次房展的豐碩成果,其中就講述了美國籍青年和他的中國女友在畢節(jié)買房的事。稿件正好遇到筆者當編輯,筆者認為標題不夠響亮和全面,配不上報道的內容,于是便借用了辛棄疾的名句“東風夜放花千樹”為題刊發(fā)。這樣改,一是突出了新興城市房地產(chǎn)業(yè)的迅猛發(fā)展,二是反映了在房展中所涌現(xiàn)出來的新鮮事讓人耳目一新。果然,報道發(fā)出后,作者很驚喜地專門打電話給筆者講到報道的良好效果,并心悅誠服地認同標題這樣改起到的神奇作用。
二、在新聞報道中增強了文章的分量,使文章大氣、生動、增色
好的文章,固然有其突出的地方。毛澤東同志的文章總是那么受人歡迎,因為他總是能夠恰到好處地對名篇名句信手拈來,而且稍加改動為我所用。1939年7月9日,毛澤東在延安陜北公學送參訓人員奔赴抗日前線時,將南朝梁代文學家江淹的《別賦》名句“春草碧色,春水綠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改成“春草碧色,春水綠波,送君延安,快如之何”,將低沉的離愁別緒轉為快樂的送別,為抗日的義士壯行。筆者在2010年10月報道威寧自治縣東風鎮(zhèn)山體滑坡,因為政府提前安排,使當?shù)乩习傩彰庥跒暮?,讓曾?jīng)因打擊黑煤窯而使干群關系緊張的局面得到徹底改變。其中有這樣一段:“7月23日中午,獲救群眾自發(fā)地在村民許幺仟家院子里宰羊煮酒,以此來感謝黨委政府的救助。在簡陋而豐盛的‘宴席’上,縣長陳波看到幾百人爭相向鎮(zhèn)村領導干部敬酒的動人場面時,禁不住熱淚盈眶。他站上條凳激動地說:‘鄉(xiāng)親們,今天我真正認識了東風的各族群眾,大家和黨委政府是心連著心的!’國之興也,視民如傷。一個把生命至上、人民為先的理念擺到最高位置的政府,怎能不贏得人民的崇敬和感激?然而,一度黨群干群關系緊張的‘黑烏鴉’鎮(zhèn),到如今的魚水情深是何等艱難!”文章中引用的“國之興也,視民如傷”,語出《左傳哀公元年》,意思是國家的興起,是把百姓如同受傷者一樣加以撫慰。這樣一引用,既增強了文章的分量,又使文章生色。記得2012年畢節(jié)各地大旱,災情突出,筆者在做《大旱之年的反思》系列報道時,在“水利”篇《生命之源的渴與望》中反思水利建設的不足和提出希望時,很自然地引用了“水利興則天下穩(wěn),天下穩(wěn)則民心安”來作為結尾,既水到渠成地總結全文,又“師出有名”地嫁接權威,受到領導和專家的好評。筆者在新聞寫作中,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引用古代詩文或名家名句,這得益于筆者對古典文學的鐘愛,當然,這讓筆者受益匪淺。
三、有意識地培養(yǎng)對古典文學的興趣,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浩如煙海的名家名篇中,有寫景抒情的,有托物言志的;有論述做人做事的,有論述做學問的。這些好詞佳句,不僅能陶冶情操,讓人爽心悅目,而且流淌著中華文化的血脈。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自覺地提升對古典文化的修養(yǎng),汲取古典文化的營養(yǎng)精髓,不僅能增強自己的業(yè)務能力,更好地從事本職工作,而且也是作為一名文化工作者對中華文明責無旁貸的傳承。那么,怎樣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呢?首先,必須樹立強烈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平時和一些記者閑聊時,有的對古文化古詩詞等知之甚少,更有甚者認為與己無關,文學素養(yǎng)一片空白。這看似很平常的事,其實是很不正常的。希特勒曾經(jīng)叫囂過:“要消滅一個民族,首先要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要消滅承載它的語言。”因此,對于一名新聞工作者,繼承和捍衛(wèi)好自己的民族文化,必須要有“舍我其誰”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其次,要培養(yǎng)對古典文學的良好興趣。興趣都是靠培養(yǎng)的,只要持之以恒,當我們在“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而無法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自己的感受時,我們不妨查查相同背景或意境下古人是怎樣來表達的。比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比如“明日望鄉(xiāng)處,秋山又幾重”……等等。時日久了,自然就成了習慣,自然就培養(yǎng)起興趣來。當然,這種高雅的興趣無疑會讓人得到意想不到的好處。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在新聞寫作中,在人際交往中,不經(jīng)意間的引經(jīng)據(jù)典,而且又是那么恰到好處,不僅讓人刮目相看,而且使我們的文章和語言更加有神采、有感染力,我們的情操也必將得到更好的陶冶。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的文學知識體系建構研究華婷湖南科技大學2007-04-01
2、舞蹈編導中文學素養(yǎng)的研究巴特爾求知導刊2015-01-05
中文學素養(yǎng)論文范文二:包裝中文學色彩的運用研討
摘要:在上述較常見的包裝設計理念中,尤其是在月餅包裝這種傳統(tǒng)意識針對性很強的設計中,超過4/5的設計源于歷史的文化積淀。
關鍵詞:中文學;色彩
漢字是一種象形文字,即文字可以增強畫面的質感,而作為千年文化積淀的中國古代文學,不論詩詞歌賦還是小說戲劇,其中的美經(jīng)歷了歲月沉淀,更具東方的美感。這份含蓄的美感是西方無法企及或理解的,年輕的設計者往往將視覺美放在首位,把文學涵養(yǎng)的那份嬌羞內斂放置于末尾。這樣的設計成了“花瓶”,僅有形式美而缺乏內涵。中國人在童年時,身體里已經(jīng)埋下了中國文學的種子,隨時等待著發(fā)芽,只是設計師不斷獵奇的心態(tài)讓自己遺忘了感知那份東方形態(tài)的美。
將古典文學中的色彩搭配和色調應用與現(xiàn)代設計聯(lián)系起來,在平面設計領域中地產(chǎn)類海報似乎是做得最好的。大型地產(chǎn)商在推廣自己的樓盤時,時常提及空間的文化涵養(yǎng),這樣的廣告預案就是一種項目的設定。好的產(chǎn)品必定包含文化因素、文化背景以及文化體驗,處處體現(xiàn)對人的本位思考。為了讓古典文學不僅僅是隔著強化玻璃的文物古跡,而是實實在在地貼近人們的生活,滲透到設計的風格中,筆者以古典巨作《紅樓夢》為例,借助其文學內容闡述古典文學中的色彩對傳統(tǒng)包裝設計的參考價值。
曹雪芹的《紅樓夢》創(chuàng)作歷經(jīng)十載,作者以全知視角看待空間、人物的對應關系,“隨美賦彩”,文中每個角色都有其特定的色彩感知力。隨著電腦設計中色板圖譜的使用,傳統(tǒng)色彩應用越發(fā)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很多色彩名詞已不知其顏色所指,如炎、綰、縹等?!都t樓夢》中多處提及了色彩的應用和布料編制的使用,我們熟悉的三大色調紅、黃、藍在文中各有10多種,如松花綠、秋香色、碧玉紅、藕荷等色彩名詞在電腦的色譜中已經(jīng)找尋不到。色譜的標準是由西方人制定的,時至今日,人們仍能時時接觸到中華大地上的傳統(tǒng)色彩,如每逢佳節(jié)時的傳統(tǒng)月餅包裝等。在琳瑯滿目的商品中,想鑒別商品間的差異實在很難,人們對傳統(tǒng)的色彩僅僅停留在紅配綠、紅配金的淺顯認識上,其余顏色似乎都淡出了色表。在賈寶玉的角色設定中,曹雪芹在塑造人物時注重高度的個性化、貴族化、女性化。設計源于生活,讓人覺得角色真實可信,是在其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影響下的生命體。大觀園內空間色彩的搭配以賈寶玉所居住的“怡紅院”中的“紅”“綠”為主色調。男主角的每次出現(xiàn)也都帶有特定的亮度、彩度,如“黑色的小短辮,紅絲結束“”黑亮如漆“”金八角墜角”等,如此考究的裝扮現(xiàn)如今僅能演繹于戲曲舞臺上。
從《紅樓夢》反觀現(xiàn)今的包裝設計,如月餅等傳統(tǒng)食物的包裝缺少那份精致纖巧之美,萬千款的包裝在充斥著貨架的同時卻少了那份厚重和個性?,F(xiàn)代包裝中提倡的環(huán)保和循環(huán)利用的理念在被落實時往往擺脫不了機械設計的影響,與傳統(tǒng)包裝那份遙寄相思、禮輕情重的理念也相去甚遠,而草繩、紙袋用以包裝捆扎可謂簡約到極致,體現(xiàn)出原始質樸之美,那份莊重、沉穩(wěn)更能體現(xiàn)匠心獨運的設計之美。
文學色彩在包裝中的古為今用的常用方法有:第一,傳統(tǒng)元素風格的設計理念。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傳統(tǒng)卷云紋樣被賦予紅色,動感十足,既讓人體驗到傳統(tǒng)魅力,又在凸顯傳統(tǒng)的同時加入了現(xiàn)代的設計理念。第二,故事型設計理念。中國千年的文化給后人留下了大量美麗且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與伊索寓言、希臘神話一樣是經(jīng)典的民族精神的融合。古典詩詞中描繪佳節(jié)寄相思、以形寓意、以景抒情的文學可謂豐富多彩。第三,功能化設計理念。包裝設計從產(chǎn)生伊始即以保護商品的完整和新鮮度為其最主要的特質,拆解后的包裝如何可持續(xù)地循環(huán)使用,兼具美觀、收納的實用特質,是商家需要考慮的要素之一。第四,仿生式設計理念。如,在包裝造型中考慮到月餅的味道、形狀等因素,將包裝與花瓣、卡通、動物形象等聯(lián)系到一起,增加包裝的趣味性,同時開拓兒童和年輕人群市場。
在上述較常見的包裝設計理念中,尤其是在月餅包裝這種傳統(tǒng)意識針對性很強的設計中,超過4/5的設計源于歷史的文化積淀。我們在年復一年地誦讀“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時,因為不同的環(huán)境、心境都會產(chǎn)生新的感受,怎樣使物品因包裝而煥發(fā)出人文價值,是每位包裝設計師應該考慮的問題。我們從傳統(tǒng)文學中可以尋覓到很多和色彩相關的文字,從孩提時“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到“百般紅紫斗芳菲”“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等等。這些文學中對色彩的描寫是最絢爛的視覺畫面,它不應僅停留在詩人的文字中或畫家的潑墨畫筆下。設計師應酣眠于古籍古典處,提煉文學中的色彩美學,重新建立中國式的華麗色系,摒棄包裝設計中的呆板與沉悶,重現(xiàn)文學的美感。中國古典文學的美與其顏色語言的靈活、豐富、貼切是分不開的。色彩賦予人的感受超越了對任何形體美的感知,產(chǎn)品包裝的色彩往往決定了人們對其的第一印象。因此,借助文學中的色彩語言,反思現(xiàn)今包裝中的色彩搭配的合理性,對于提升包裝檔次、傳承傳統(tǒng)包裝的歷史厚重感以及節(jié)日氛圍有著深刻的意義。
參考文獻
語文教材文學類文本研究史潔山東師范大學2013-04-01
淺談中文學素養(yǎng)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