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課程畢業(yè)論文2000字
心理健康課程畢業(yè)論文2000字
目前,心理健康是衡量一個人是否健康的重要標準。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心理健康200字畢業(yè)論文,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心理健康2000字畢業(yè)論文篇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大學生是社會中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的健康關系到整個社會和民族的未來。關注他們的健康,我們應該首先從心理健康教育出發(fā),結(jié)合實踐總結(jié)了大學生健康教育的措施。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
大學生心理健康已經(jīng)漸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一些大學生因心理問題休學、退學的不斷增多。目前的中國大學生看起來有喜有憂。喜的是,他們已有了很強的獨立性和自我經(jīng)營、學習、發(fā)展的能力。憂的是,他們的心理狀況與整個社會大背景下國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密切相關,社會上各種各樣的風氣不斷影響著原本清純的大學校園,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已經(jīng)十分集中和突出。
大學生心理素質(zhì)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一方面是與他們自身所處的心理發(fā)展階段有關,同時也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分不開。大學生正處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由于心理發(fā)展不成熟,情緒不穩(wěn)定,面臨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課題時,心理沖突矛盾時有發(fā)生,如理想與現(xiàn)實的沖突、理智與情感的沖突、獨立與依賴的沖突、自尊與自卑的沖突、求知與辨別能力差的沖突、竟爭與求穩(wěn)的沖突等等。這些沖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導、合理解決,久而久之會形成心理障礙,特別是當代大學生,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爭中取勝,幾乎是全身心投人學習,家長的過度保護、學校的應試教育、生活經(jīng)歷的缺乏使這些學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學習、生活、交友、戀愛、擇業(yè)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們中的一些人難以承受,以致出現(xiàn)心理疾病,甚至離校出走、自殺等。從環(huán)境因素看,竟爭的加劇、生活節(jié)奏的加速,使人產(chǎn)生了時間的緊迫感和壓力感;個人對生活目標的選擇機會增多,難以兼顧的矛盾加劇了內(nèi)心的沖突,產(chǎn)生了無所適從的焦慮感。凡此種種,對變化的環(huán)境適應不良而出現(xiàn)的各種困惑、迷惘、不安、緊張在明顯增加,社會的變革給正在成長著的大學生帶來的心理沖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強烈、更復雜。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大學生心理發(fā)展中的失衡狀態(tài)。心理素質(zhì)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適應高速度、高科技、高競爭的環(huán)境,心理負荷沉重便容易導致各種心理疾病。所以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學會自我心理調(diào)適,做到心理健康。
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教育措施。人的心理素質(zhì)不是天賦的,而是取決于后天的教育與訓練,教育對心理素質(zhì)的提高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學生心理素質(zhì)教育方面進行了許多探索和嘗試,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時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進。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一、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識,發(fā)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zhì),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二、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diào)節(jié),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
心理健康的大學生,應該具備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正確的自我觀念、恰當?shù)淖晕以u價、完整的個性結(jié)構、和諧的人際關系和良好的擇業(yè)心理,應該符合社會的要求,能充分發(fā)揮聰明才智和對環(huán)境有適應能力。倘若具備了以上素質(zhì),則我們的心理健康不成問題,則一定能在學業(yè)和事業(yè)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開設心理健康活動課,把教育貫穿教學活動中,利用各種途徑和方式,如校園廣播、主題班會、學校墻報、班級板報等大力宣傳心理健康知識,使之深入人心;通過與班主任、教師的溝通交流,及時了解學生心態(tài);利用資料、個別交流或家長學校機會,指導家長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使家長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質(zhì)的養(yǎng)成,營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環(huán)境,以家長的理想、追求和行為影響孩子。
參考文獻:
[1]李冬生,阮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與心理衛(wèi)生[J].山東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2).
[2]黃軻.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初探[J].宜春醫(yī)專學報,2000,(1).
[3]李世芬.試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J].現(xiàn)代大學教育,1999,(06).
心理健康2000字畢業(yè)論文篇二:《淺析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目前,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心理問題很多。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被教育工作者所重視,然而我們許多教師卻錯誤地認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心理老師的任務。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所必須重視的。作為教師有責任在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小學生在生活、學習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和不怕困難、戰(zhàn)勝困難的頑強毅力,使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達到全面和諧健康的發(fā)展。
關鍵詞:心理健康;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平等;真誠
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擁有健康的心理,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教師學習和掌握心理衛(wèi)生常識尤為關鍵。一定要根據(jù)小學生生理、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特點,運用心理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促進小學生身心全面和諧地發(fā)展和整體素質(zhì)全面提高的教育。下面我就從家庭和學校兩方面來談談存在的問題及具體解決辦法:
一、樹潛移默化的家庭教育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常言道:“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最初也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出生后,首先接觸并受其影響的就是家庭環(huán)境。因此,培養(yǎng)孩子的健康心理,父母對自己的一言一行必須嚴格要求,決不能失信于孩子,要有正確的教育方法,不能過于順從溺愛,也不能過于嚴厲甚至專制,要有民主的作風。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使孩子形成任性、自私、驕橫、煩躁、抑郁的心理,造成心理壓力過大,甚至使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
二、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教學學習環(huán)境,師生平等相待、真誠相對,傾注真心真愛
家庭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而學校教育則是有意識、有計劃的。學校教育應當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各科教學及日常管理中去。
(一)師生平等相待
教師轉(zhuǎn)變心態(tài),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權威態(tài)度,以親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諧的口吻與學生交流,縮短師生間的“心距”。學生在這樣一個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為得到鼓勵、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圍中,就能盡情釋放自己潛在的創(chuàng)造能量,毫無顧慮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問,首先就是創(chuàng)設和諧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
??良好的課堂心理環(huán)境是高質(zhì)量教學的有力保證。心理學研究表明:和諧、愉悅的氛圍有助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而緊張、冷漠的氣氛會大大抑制學生學習的熱情。如何減輕消除學生學習上的心理壓力,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的一種良好心態(tài)?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一名引導者、組織者、協(xié)作者的角色,創(chuàng)造最佳的心理氛圍,使學生情感得到體驗,心靈得到溝通,理念得到認同,情緒得到調(diào)節(jié),行為得到訓練,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從而使學生能學得懂、學得好、學得輕松。這樣不僅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和勇氣,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相互協(xié)作,共同探究的精神。當學生的思維、情趣、愛好都有了張揚的空間時,就會走進老師和老師攀談并成為朋友,為學生的心理能夠健全發(fā)展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二)師生真誠相對
在人際交往中,真誠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別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作為教師,在學生面前必須表現(xiàn)一個真實的自我,用真誠的愛去對待每位學生,才能使學生感到真實、可信。
作為一名老師,一名心理輔導員,如果不理解兒童的心理情感,不與他們真誠的相處,他是難以順利開展工作的。隨著社會的不斷變化發(fā)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斷地變化著。社會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給我們的教育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唯有積極探索,適應新情況,敢于面對新問題,才能不斷地發(fā)現(xiàn)兒童的最新動態(tài),走出一條與時俱進而不會落后的道路。
現(xiàn)代的教育觀認為,教師不應該是教育的主宰,不應該再有權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強迫的教育方式其實是把軟刀子,不但否定了學生的權利和尊嚴,導致學生的心理障礙,而且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氛圍,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交流,用真誠換真誠,讓學生切實感覺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才能使他們從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見與建議。
(三)傾注真心真愛
師生心理交融的基礎是感性的交情,也是愛的投入。教師應重視那些存在各種缺點的學生,多關心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常常由于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壓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較孤僻,心理也比較脆弱。當學生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會產(chǎn)生不良情緒,并對學習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如何讓這種消極的影響降到最小?我認為教師應深入了解學生,善于與學生溝通,進行談心、交流,進而開導學生,傾聽學生的內(nèi)心情感,感知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以老師真誠的愛去關心、呵護每個學生,讓學生的心靈得以寄托,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傾訴,精神得到依靠。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老師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學生,使學生幼小的心靈得到鼓舞,讓學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心理品質(zhì)。
總之,小學階段是人生長發(fā)育初期,這一時期生理發(fā)育很快,而心理則幾乎從零開始,盡管孩子入學前受到家庭的一些影響,但是這與學校教育階段相比,則顯得微乎其微,小學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必將奠定孩子的心理健康基礎,一個人的性格、情緒、意志品質(zhì)、人格、興趣愛好及各種技能等都將在這一階段初步形成,各科老師結(jié)合本學科特點,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方法充分運用到教學中,兩者有機結(jié)合,確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使學生的人格得到和諧發(fā)展,為適應未來的社會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做好準備。使他們真正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心理健康2000字畢業(yè)論文篇三:《淺析在體育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引言
隨著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人們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父母為了讓子女過上好日子,全力投入了工作中,一定程度忽略了子女在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健康問題。而被視為時代主力軍的學生,作為未來的主導,被家長、學校和社會給予了很高的期望,于是,培養(yǎng)和造就他們就成了每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因而在學生接受教育的階段,我作為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員,也希望學生能夠通過學習學校所設的體育課程,在團結(jié)、友愛的氛圍里體味集體的溫暖和運動的喜悅;在受挫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扛壓能力;過程中每進步一點,都能及時肯定自己,并變得獨立和堅韌,敢去拼搏和創(chuàng)新,有著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
二、學生心理不健康的危害及成因
據(jù)社會調(diào)查顯示,我國學生在心理健康上普遍存在問題,孤獨、自卑、自私、厭學、早戀甚至自殺等現(xiàn)象日益嚴重,且在尋常的生活中,會出乎意料的做出些不合情理的行為,致使負面影響頗大,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負面:
(一)學生心理健康與父母的關系
眾所周知,學生最先接觸的是家庭,它不僅是啟蒙性的社會縮影,而且還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品質(zhì)和行為。家庭中有舉足輕重地位的是家長,其品質(zhì)和行為對學生之后的人生道路能否成功,起到了關鍵性的推動作用,因為學生所能學習的東西不僅局限在學校里,而更多的是從父母那里學到的,所謂言傳身教也在于此?,F(xiàn)在許多家庭缺乏文化氛圍,有的家長工作之余忙于自己的娛樂生活,如應酬朋友、賭博,乃至把更多精力放在發(fā)家致富上從而疏忽了對子女的教育,導致子女與家長的關系變得疏遠,子女也變得愈加孤獨、寂寞從而放任自流,走向墮落。有的家長品行不端、行為放縱,有的家庭破裂、父母離婚,更有一些家庭對獨生子女嬌寵萬分,這一系列的情況都在給學生造成負面影響,讓他們一遇到困難和挫折,就會因心理失衡而無所適從,且容易出現(xiàn)偏激的行為。另外,一些嚴厲的的家長總是把自己的過分期許強加給子女,而對子女的心理方面漠然視之,其結(jié)果自然就是學生對家長往往能騙就騙、能瞞就瞞,最終出現(xiàn)兩敗俱傷的困局。
(二)學生心理健康與學習成績的關系
當前,為了讓孩子走在時代的前沿,一些學校過多地給學生布置較為繁重的課程任務,父母也在課外給孩子增加學業(yè)上的負擔,這使得學生的心理精神方面承受了過大的壓力,讓他們在高手如云的學校,面對每一次帶著競爭意味的考試或比賽,心情都會異常緊張,總擔心出現(xiàn)“滑鐵盧”的情況,失去了“尖子生”的地位,受到別人的嘲弄和冷眼,以致焦慮感頓生,一旦真的遇見失敗,就失去信心,情緒十分低落。其次,學生自信心不足,由于家長、老師對學生的期望過高,某些家長和老師總有“要長敲打才能成才”的想法,且對學生的消極評價過多,讓學生自己都開始自我懷疑了,甚至夸張到即使是一次失敗,也會產(chǎn)生諸如覺得自身“智力不高”,“考大學無望”等消極想法,難免自暴自棄,以致失去了自信心。
(三)學生心理健康與社會環(huán)境的關系
當下人們的社會公德意識不甚強烈,大家見慣了許多與社會公德相違背的行為,早就習以為常,因而疏于對青少年正確行為規(guī)范的教育,致使學生因在學習過程中厭學而出現(xiàn)說謊、欺騙、偷竊等品行障礙。其次,某些文化娛樂設施場所也會誘使青少年學生發(fā)生銳變。如網(wǎng)吧、電子游戲廳等以學生為消費主體的地方,會流傳一些打架、殺人、黃暴等的影視片,極度不利于身心健康的發(fā)展,不少學生在接觸以后,會因?qū)で蟠碳さ捏w驗,而誤入歧途。
另外,一些小報攤、租書店里應被禁止的黃色書刊也會誘發(fā)青少年的犯罪。因此,由于社會上一些中青年情侶在公共場所不注意自己的形象,表現(xiàn)得過于恩愛,扭扭抱抱。中學生處于生理發(fā)育日趨成熟期,都很關心自己快速變化的身體,女孩的月經(jīng)初潮男孩的首次遺精,以及其他的第二性征的出現(xiàn)很容易使他們驚奇不安,意識到男女之間的兩性差異,已覺察出男女間的微妙關系。因此,對異性的渴望不斷加強,學生開始探索,總想體驗愛情到底是什么?導致“早戀問題”。在青少年學生閑談聊天中了解到,有的學生談到“他太帥氣了,她太漂亮了”,我“總想見他”、“我一和他說話,就十分興奮”、甚至于“我愛上了某某老師”,因此感到心神不寧,成績開始下降。由于陷入戀愛的誤區(qū),再加之心理活動異常,就會產(chǎn)生種種心理病態(tài)的反映。
三、體育與學生的心理健康
(一)體育教學與學生心理健康
凌剛曾在自己的文章里指出過,不同的體育教學內(nèi)容產(chǎn)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是不一樣的,還強調(diào)“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可以通過思想品德教育、心理保健指導及家庭教育等途徑來改善,體育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最直接、最自然、效果也最明顯”。于此,我們就知道體育鍛煉可以幫助產(chǎn)生流暢的情緒體驗,在磨練學生意志的同時,還可以強化其體育意識和自我約束力,讓他們掌握積極生活和學習的意義。
(二)體育鍛煉有利于獲得良好的情緒體驗
我們常說,體育鍛煉有利于獲得良好的的情緒體驗,這實際上是一種理想的狀態(tài),一旦進入到這種狀態(tài),人們就會把全身心都投入到運動項目中,直觀享受運動過程中的愉悅,這是完全區(qū)別于學習、工作、社會交際的情緒狀態(tài)。而且,我們在曾四清的研究也看到了相關的結(jié)論:運動除了能減少人情緒上的負擔之外,甚至還可以減輕心理負擔,特別是一些因精神壓力所致的。
(三)體育鍛煉有利于促進提高認識能力
在體育鍛煉里,說實話,無論是從事什么運動,都要有靈敏性,對外界事物能夠迅速作出判斷、感知,從而最快地協(xié)調(diào)自己身體的各個器官,來保證自己運動可以順利完成。這也是長期從事運動的人,在認識能力上,尤以反應速度和知覺判斷能力方面,比不運動的人要更為靈活的原因。
(四)體育鍛煉有利于協(xié)調(diào)人際關系
社會經(jīng)濟的的發(fā)展,伴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加快,一些人在頻繁的社會交際上愈發(fā)無所適從。而體育鍛煉卻為人與人的接觸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在鍛煉活動中大家彼此相互競爭、團結(jié)合作、相互交流,在短暫消除個人的煩惱和疲勞之余,使身心得到舒適的體驗,讓自己的心理保持在一個良好的狀態(tài)。
四、體育課程與學生心理健康
(一)體育課程與學生心理健康的關系
我們知道,學校設置不同的教學課程是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的,不同的體育教學內(nèi)容起到的心理教育作用不一,如田徑就可以在培養(yǎng)學生的堅毅果敢、奮發(fā)進取、吃苦耐勞等方面起著良好的作用;倡導集體主義的球類教學,則可培養(yǎng)學生關心他人、關心集體的良好心理素質(zhì);太極拳強調(diào)“知己”功夫的聯(lián)系,“看熟”、“懂勁”作為“知己”功夫的重要階段,可以提升鍛煉者對自我的認知;游泳、滑冰、跳馬及雙杠等項目,對具有恐懼膽怯心理的學生提出了要求,幫助他們迎難而上、敢于超越;極具舞臺表現(xiàn)力的體育舞蹈,則在滿足了大家精神需求的情況下,增進了彼此的人際交往,還提高了鍛煉者在反應、適應和自我表現(xiàn)方面的能力;而在健美操、藝術體操等相對輕松的課程上,人們自由地溝通、隨意地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在優(yōu)美的音樂伴奏下,從封閉的自我意識里掙脫出來,融入到歡樂和諧的氛圍中來,默默增強了與人溝通和交往的意識。
(二)教學方法與學生心理健康的關系
在《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論綱》里,作者就認為:“在體育教學中,可利用不同體育項目的運動特點因材施教”。確實,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針對那些不善言辭的靦腆學生,鼓勵他們多參加如排球、接力跑、拔河等團體項目,并盡量提供場所,為他們創(chuàng)造暢所欲言的機會,在持續(xù)的鼓勵中幫助其改變個性的孤僻性,讓他們逐漸開始與他人有流,幫助形成合群的心理定勢;對那些行為處事不夠果敢的學生,就讓他們參加對靈敏性有要求的,如乒乓球、羽毛球、跨欄跑等項目,并在練習中要求他們嚴以律己,以培養(yǎng)堅強不屈的意志和百折不饒的品質(zhì);針對部分膽怯、害羞、怕?lián)L險的學生,教師可讓他們多參加游泳、滑冰、摔跤、平衡木等冒險性的活動,讓他們變得勇敢無畏、敢于直面挑戰(zhàn);對情緒不穩(wěn)、自控力不強的學生,參加太極拳、慢跑、游泳、騎自行車等活動,對培養(yǎng)他們的自控力大有裨益;對那種自信心極度匱乏的,簡單的像跳繩、廣播操、跑步等活動,可以讓他們明顯感覺到自己的進步,并產(chǎn)生一定的成就感,從而增強自信心;對自滿驕傲、愛獨樹一幟的學生,挑戰(zhàn)體操、藝術體操等難度較大的活動,或與高水平的對手比賽,則可以改變他們的自負和目中無人,讓他們學會自謙和腳踏實地;而對遇事易緊張的學生,教育者可以安排足球、排球、籃球等比賽活動,幫助他們在激烈的競爭中鍛煉自己冷靜、沉著思考的心理品質(zhì)。
五、體育課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調(diào)控體育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情緒
凌剛在自己的文章里指出過:“學生學習是否有積極性和主動性,其程度高低和學習情緒密切聯(lián)系”。青少年學生身為發(fā)育尚未成熟的“小大人”,其情緒上仍然是不太穩(wěn)定的,一遇到挫折就亟需宣泄情感,不能自控。研究表明,這些仍處在教育階段的學生,他們的學習情緒可分為如下幾種:a.興趣高、愉快、輕松、期望、好奇,b.緊張、羞怯、內(nèi)疚、焦慮,c.沒有興趣、不愉快、厭煩、懼怕、輕蔑等。為他們創(chuàng)設合理發(fā)泄的渠道,以防止不當?shù)陌l(fā)泄較好的方法,為此,對第一類情緒的學生,老師可以進行調(diào)動,第二類情緒的學生需要老師進行轉(zhuǎn)化,而第三類情緒則必須進行消除。
(二)引導學生正確交往,防止早戀
青少年的人際交往,特別是異性之間的交往,對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響。青少年喜歡和異性在一起,這事正常現(xiàn)象。體育課屬于集體性參與的課程,但要正確的引導他們的交往。要多開展一些內(nèi)容健康,生動活潑的學習、勞動、游戲使他們在集體的活動中把交往簡歷在友誼的基礎之上,同事培養(yǎng)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和集體主義精神。要教育他們互相關心、互相幫助,把精力投放到學習、勞動和鍛煉中來。這樣,既可滿足他們的交往的需要,豐富他們的生活,又可防止那些排他性、隱蔽性、不正當?shù)慕煌?。一旦發(fā)現(xiàn)早戀苗頭,應及時與班主任及家長配合積極引導、正確教育,必要時采取適當措施,但切忌簡單粗暴,高壓強制。
(三)淡化被動受教,培養(yǎng)自助能力
當前,青少年在自主能力上明顯還有所欠缺,對家長、老師等可以接觸到的成年人依賴還較強,因此,作為一名教育者,在進行輔導與教學時,要時刻關注培養(yǎng)學生的自助能力問題。在素質(zhì)教學的過程里,要側(cè)重于引導和鼓勵。這一點,在心理學的研究上就有相關研究闡釋:興趣是最實在、最活躍的學習動機。沒有興趣,學生是不能自發(fā)、活潑地學習的。針對于此,就要求教師必須明確學習的目的,要試圖培養(yǎng)學生對學科的興趣,并能采用新穎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的目光,和學生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而且,在體育教學中,我認為,不僅要關注體育活動的結(jié)果,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我們作為教育者,要適時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對練習過程中的動作,可以引導性的向?qū)W生詢問,“要怎么練習”,“還可以怎么做”,“這樣的方式是最好的嗎”等,營造出探索創(chuàng)新的氛圍,并幫助學生分析問題,使他們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對策。
(四)注意自身形象,增加學生信任感
現(xiàn)在的學生大多都還處在崇拜偶像的階段,言行易受偶像的影響,接受建議也看所謂的“光環(huán)效應”,因此,教師可以利用他們心目中的形象來幫助教學,以自己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來影響學生,以達到言傳身教的效果。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是十分重要的,這就要求每個教育工作者不僅要做到客觀、公正,而且評價的語言一定要有針對性。尤其在涉及否定評價時,使用的語言要有藝術性,要注意到差生的自尊心和自卑感,要“讓這些學生看到自己的‘閃光點’,增強他們的自尊心和求上的心勁”。
(五)讓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
作為一名教育者,我認識到成功的體驗對學生異常重要,特別在激發(fā)學習動力、求知欲望和自信心方面,而學習中的屢次失敗也會容易使學生開始焦躁、興趣低落等。因此,我建議,教師應該要按照個體差異創(chuàng)設條件和機會來助力學生的成長。因為不同個性的學生,其在氣質(zhì)、興趣愛好、身體素質(zhì)等方面的功底是不盡相同的,所以,在設置課堂教學問題的難易程度時,應該遵循從易到難,逐步遞增的步驟。而且,在解決問題時,不斷表揚學生,對進步給予適時的鼓勵,能夠使他們處于奮發(fā)進取的狀態(tài),從而不斷增強自信心。最后,及時記錄反饋成績和活動結(jié)果,對他們的各種活動進行總結(jié)評價,對他們的成功適時表揚,會讓小小的成功成為將來學生爭取更大的成功的動力,使學生走上良好的發(fā)展軌道。
六、結(jié)論與建議
一言以蔽之,新時代的競爭實質(zhì)上就是能力和心理素質(zhì)的競爭,這種競爭講的是學習能力,即競爭者對己有知識進行的排列重組、對未知知識進行的研究探索,簡言之就是學習方面的創(chuàng)造力、適應力和生存力,它的提高依賴于心理素質(zhì)的提高。體育課程中借助不同的內(nèi)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以及行之有效的教學評價,有利于體育課程健康心理的形成。
在體育教學工作中應以學生的全面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為重點,做到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在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的基礎上,把教學活動將“實、活、新”與“情、趣、美”相結(jié)合,讓每一個體育項目都能承載服務于健康這個教學目標,實現(xiàn)快樂的體育教學這一追求,達到增強體育意識和提高健身能力的目的。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