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數學學術論文(2)
高中生數學學術論文
高中生數學學術論文篇二
論高中生數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摘要:高中是與九年義務教育相銜接的高一級基礎教育階段?!陡咧袛祵W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根據時代要求,對高中數學課程進行了新的設計,在保持我國數學教育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同時,力求改變目前數學課程及其實施過程中的某些“繁、難、偏、舊”的狀況。《標準》設置了必修課,并在此基礎上設置了體現不同要求、內容各有側重的選修課程(模塊),目的是為學生提供多種選擇,以提高高中生的數學素養(yǎng),
關鍵詞:高中生 數學素養(yǎng) 培養(yǎng)
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構成了公民所必須具備的一種基本素質。數學科學歷來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基礎,現在正在從幕后走向臺前,在某些方面直接為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越來越廣泛的數學應用,正在不斷地滲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數學在形成人類理性思維的過程中發(fā)揮著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高度發(fā)展的數學思維成為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數學科學既有象中國古代數學那樣“解決問題”的現實主義傳統(tǒng),也有古希臘崇尚“演繹推理”的理性主義精神。伴隨著工業(yè)革命,牛頓發(fā)明了影響深遠的微積分?,F代社會的成熟,導致了希爾伯特形式主義的深刻與嚴謹。20世紀下半葉,信息技術革命給數學帶來了無限的生機。這些偉大數學成就的核心觀念,都應該與時俱進地、適當地、相對完整地反映到新世紀的數學課程標準中。新世紀的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應該在九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基礎上,為我國未來公民規(guī)劃必要的數學素養(yǎng),以滿足人類發(fā)展與社會進步的需要。如何提高高中生的數學素養(yǎng)呢?
1、深刻理解數學《標準》的基本理念。高中是與九年義務教育相銜接的高一級基礎教育階段?!稑藴省犯鶕r代要求,對高中數學課程進行了新的設計。在保持我國數學教育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同時,力求改變目前數學課程及其實施過程中的某些“繁、難、偏、舊”的狀況。所體現的基本理念有:
1.1高中數學課程的基礎性。高中教育屬于基礎教育。高中數學課程應當在義務教育階段之后,為我國公民的未來需要提供更高水平的數學基礎和數學素養(yǎng),為高一級學校的數學需求提供必要的數學基礎和數學素養(yǎng)。
1.2高中數學課程應當具有多樣性與選擇性。與義務教育階段不同,《標準》應當具有多樣性,以供不同的學生進行選擇,使得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可以得到不同的發(fā)展。《標準》應當為學生提供多層次、多種類的選擇,由此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對規(guī)劃未來人生的思考。
1.3有利于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方式。學生需要接受人類積累的知識,并發(fā)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的學習活動不應僅僅是對概念、技能和結論的記憶和模仿,參與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等等都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稑藴省吩O立“數學探究”、“數學建模”、“數學閱讀”、“數學活動”等專題課程,為學生形成正確、積極、主動、多樣的學習方式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旨在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參與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閱讀自學,幫助學生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1.4正確處理“打好基礎”與“力求創(chuàng)新”的關系?;A與創(chuàng)新是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既要打好基礎,又要激發(fā)創(chuàng)新的潛能?!稑藴省妨η笤诖蚝没A的同時,自始至終體現創(chuàng)新精神。數學課程的設計應當是開放的,為學生提供“提出問題、探索思考和實踐應用”的空間。
1.5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形成理性思維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社會責任感、學會批判思考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數學思維能力在其中起著獨特的作用。數學的真理觀,有助于“不迷信權威、不感情用事、不含糊馬虎”的科學態(tài)度的形成。《標準》力求自始至終體現這種精神。
1.6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20世紀下半葉以來,數學最大的發(fā)展是應用。計算機技術的廣泛使用,使得數學能夠在某些方面直接為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因此,高中數學在數學應用和數學實踐方面需要大力加強。我國大、中學數學建模的實踐活動表明學生具有很強數學應用能力,《標準》要求不僅要突出知識的來龍去脈,而且還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應用實踐的空間,從而促進學生在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形成和發(fā)展數學應用意識。
2、處理好高中數學教學內容。
2.1課程應當著重于數學的真正理解??吕试凇妒裁词菙祵W?》中指出,數學教育“正在出現嚴重危機。不幸的是,數學教育工作者對此應負責任。數學的教學逐漸流于無意義的單純演算習題的訓練。固然這可以發(fā)展形式演算能力,但卻無助于對數學的真正理解,無助于提高獨立思考能力。……忽視應用,忽視數學與其他領域之間的聯系,這種狀況絲毫不能說明形式化方針是正確的;相反,在重視智力訓練的人們中必然激起強烈的反感。”柯朗的批評是尖銳的,也是中肯的,我們在課程中應該盡量避免出現這樣的現象。
2.2課程內容增加了“數學建模”、“探究性課題”、“數學文化”三個板塊,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也為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供了素材。這是當前“研究性”學習的繼續(xù)和發(fā)展。希望每個學期都至少有一個“數學建模”活動,完成一項探究課題,閱讀和思考一些具有文化價值的數學作品。這樣做,使得數學課程的內容更加豐富,具有立體感。
2.3算法。算法是中國古代數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又是當代計算機技術的重要理論基礎,應當正式地提出算法概念,應讓學生熟悉算法的語言,學會設計簡單問題的算法框圖,掌握算法的一些典型范例,并把算法的思想滲透和貫穿于相關的數學內容之中。算法并不是什么新的東西,從小學開始,“先乘除、后加減”,由內向外脫括號,通分母,用分配律進行運算,高斯消去法,以及許多計算公式等等,都是算法。此外有限的排序算法、關于“圖”的算法、無限的迭代算法等,以及對算法復雜性的初步認識,也應進入中學。這是信息時代賦予我們的任務。
2.4函數是高中數學的核心內容。各種初等函數的教學,重點在于“為各種數量變化提供數學模型”,包括結合計算器的操作,體現“指數爆炸”、“直線上升”、“對數增長”等含義,了解以2為底的對數適用于信息量單位(“比特”)的定義,三角函數則是周期性變化的模型等等。我們希望函數的教學不要只是記憶定義和性質,以免使學生覺得索然無味。
2.5數據處理。21世紀每個公民所需要知道的數學知識,以數據處理最為重要。人們在工作中、日常生活中,不斷受到數據信息“轟炸”的沖擊。廣告里的數據頻頻出現,大部分涉及數據的運用。因此,高中數學基本課程中的概率統(tǒng)計內容的安排,應當是先統(tǒng)計、后概率,展開的線索應是:提出問題、收集數據、整理數據、解釋數據、研究數據特征、做出統(tǒng)計判斷。學生應當經歷這樣的全過程。數據處理需要學生參與操作。課程應強調統(tǒng)計思想的內核,避免把數據處理變成“算術”計算。數據處理和概率的教學,主要依靠編制事例、提出課題,進行實際問題的處理。用案例教統(tǒng)計,而不從一般的抽象概念出發(fā),以免燒成夾生飯。
看了“高中生數學學術論文”的人還看:
1.關于高中數學論文
3.初中數學學術論文
5.大學數學學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