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約奧運會政治論文(2)
里約奧運會政治論文
里約奧運會政治論文篇二
他們,照亮了里約
每一屆的奧運會都為我們呈現出不一樣的精彩,今年的里約奧運會雖然已經降下帷幕,但賽場上的許多人、許多故事依然如夜空中閃亮的星星一樣,照亮并觸動著我們內心柔軟的地方,揮之不去。今天,就讓我們再次重溫這些故事,走近這些賽場上的英雄,讓我們在興奮、感慨、感動之余,一起把這些故事裝進自己的素材錦囊吧!
關鍵詞:感動
阿戈斯蒂諾,不顧比賽先去扶對手
這是本屆奧運會關于“奧林匹克精神”最好的故事之一。在女子5000米半決賽進行中途,一位叫尼基・漢布林的新西蘭選手不慎摔倒,隨后帶倒了身后的美國選手。
這位美國選手叫阿貝・德・阿戈斯蒂諾,她隨后迅速起身,不過沒有馬上繼續(xù)投入到比賽之中,而是反身拍打尼基・漢布林的肩膀,并將她扶了起來,場面令人感動。
最終,漢布林位列第29名,德・阿戈斯蒂諾排在第30名,她們比第一名慢了兩分多鐘。德・阿戈斯蒂諾似乎扭傷了右腿膝蓋,她最后一瘸一拐地沖過終點線,最后還坐上了輪椅。在終點線附近,漢布林找到德・阿戈斯蒂諾,兩人擁抱在一起。
在賽后接受采訪時,獲得幫助的漢布林說:“這個姑娘就是奧林匹克精神。我之前從來沒有見過這個姑娘,她太棒了,這是個令人驚訝的姑娘。不管最終的比賽結果如何,這件事我余生都不會忘記――那個女孩搖著我的肩膀,對我說‘加油啊,站起來’。”
好在,這個感人的故事被畫上了一個美好的句號,在上訴之后,漢布林和德・阿戈斯蒂諾都獲得了決賽的參賽資格。
微評論:四年的心血和汗水,終于踏上奧運會的賽場,面對同樣的場景,做出像德・阿戈斯蒂諾那樣的選擇并不容易。然而,這也正是奧運精神之所在,比賽拿獎牌固然重要,然而,一顆善心,一段由此結下的友誼,一種人性光輝的散發(fā),遠遠比任何獎牌都更有價值。
適用話題:溫情一幕;伸出你的手;人性之美……
關鍵詞:個性
傅園慧,“洪荒少女”成網紅
在女子100米仰泳半決賽,傅園慧以58秒95排名半決賽第三,賽后知道自己的成績是58秒95時,她說:“啊……我有這么快?”隨后記者問:“今天這個狀態(tài)有沒有保留實力?”傅園慧答:“沒有保留!我已經用了洪荒之力了!”接受采訪的傅園慧瞬間變成了一個“行走的表情包”。
第二天決賽后,獲得銅牌的她開始不知道自己是第三,還有些遺憾地說:“這么多年經歷很多種傷病,雖然沒有拿到獎牌……”記者提醒她說:“你是第三,獲得銅牌。”傅園慧說:“啊?第三啊?我不知道啊……那我覺得還是不錯的。這樣的話,我還是想對之前絕望中掙扎的自己說,你以前的堅持和努力并沒有白費。我已經超越了自己,我現在腿都快抽筋了。”當聽說她比銀牌獲得者成績只差了0.01秒,傅園慧說:“可能是我手太短了吧。”
就這樣,傅園慧以她的真實和逗趣瞬間征服國人,而熟悉她的人對她的賽后表現都見怪不怪,“她說的有趣的話,做的有趣的事,多得都想不起來了。她一直就是這樣。” 她曾經接受過的其他采訪也被萬能的網友找了出來,大家紛紛驚嘆:世上竟有如此可愛的奧運會運動員!傅園慧的率真?zhèn)€性和“鬼馬表情”,一時間收獲無數激賞。成為新晉網紅的她,被網友戲稱為“泳屆諧星”。
微評論:“去粉她”,觀眾以這樣的方式表達對傅園慧的喜愛,這背后其實更是對運動員放下精神負擔、享受體育之美的欣賞。傅園慧身上所具備的,恰恰是老一輩中國運動員少有的輕松與真實個性。奧運會,其實更像是一個大Party,無論參與者還是觀看者,享受比賽,享受體育所帶來的快樂比什么都重要。正如網友所說,“金牌不在榜上,而在每個人的身體里。”
適用話題:享受快樂;學會釋放;笑容最美……
關鍵詞:勇氣
第一支難民代表團
在參加今年里約奧運的205個國家與地區(qū)代表隊中,有這么一支特別的隊伍,他們倒數第二個出場,卻獲得了長達1分13秒的掌聲,他們是奧運歷史上的第一支難民代表團,這個團的運動員總共只有10人,而他們所代表的,是全世界6000多萬的難民群體。
難民代表從自己的故國走向奧運的道路非常艱難,被譽為“奧運會最美選手”的游泳選手約舒拉・馬蒂尼來自敘利亞,5年的內戰(zhàn)已使那個國家400萬人逃難。2015年,馬蒂尼從土耳其偷渡到希臘,她和家人一起跳入愛琴海,用三個小時將船推到安全地帶。她從希臘出發(fā),穿越馬其頓、塞爾維亞、匈牙利,最后抵達德國,開始專業(yè)訓練。這個為活命而游的敘利亞難民一路沖到了奧運,“生活不會因為你的痛苦而結束,”年僅18歲的約舒拉・馬蒂尼說,“你必須繼續(xù)前進。”
來自南蘇丹的1500米選手安吉麗娜說,“被迫離開祖國,到另一個國家生活,這種感覺并不愉快。但現在我感到自豪。我們代表著數百萬難民,我們是他們的希望之光,不管他們在哪里,做了什么,他們不是動物,他們都是人,我希望能改變人們對難民的偏見和歧視。”
雖然在奧運會這樣一個頂尖的人類體育盛會上,難民代表隊運動員們的成績并不顯眼,然而,又有多少觀眾會去苛求成績呢?畢竟,他們在奧運會上能夠出場,其意義早已遠遠超過了他們所能取得的成績。
微評論:有人說,難民隊的出場是這屆奧運會最大的亮點,也是最動人的一幕。的確,對于政治與戰(zhàn)爭,我們或許無力阻止,然而就像奧林匹克憲章中所說,“每一個人都應享有從事體育運動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視,并體現相互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的奧林匹克精神。”那樣,我們應該還這些身處苦難卻依然追求夢想的人們一個公平而包容的擂臺。而他們的經歷,他們的力量與勇氣,也值得我們追尋,正是從其中,我們得知,從惡劣的環(huán)境中也能萌發(fā)出璀璨之花。
適用話題:永不放棄;贏得尊重;向____致敬…… 關鍵詞:執(zhí)著
丘索維金娜,為自己而戰(zhàn)
跳馬決賽中,來自烏茲別克斯坦的老將丘索維金娜的每一跳結束后,全場都爆發(fā)出雷鳴般的掌聲。這是她第七次參加奧運會,盡管沒有獲得獎牌,但她的出現本身就已經創(chuàng)造了歷史。被問到未來打算時,丘索維金娜歪著腦袋,笑著說:“嗯,東京奧運會,我們再見吧!”
丘索維金娜今年已是41歲“高齡”。從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開始,大部分時間里,丘索維金娜都是一個人支撐烏茲別克斯坦的體操門面,她為烏茲別克斯坦贏得了70塊獎牌。
2002年丘索維金娜的大兒子被診斷患上白血病,這對于她無疑是晴天霹靂。丘索維金娜沒有一絲猶豫,在25歲時選擇復出。要知道,25歲,多少體操運動員已經退役。但對于丘索維金娜,她能賺錢的手段只有體操。兒子的病,在烏茲別克斯坦得不到很好的治療,丘索維金娜輾轉帶他來到德國。在德國體操界人士的支援幫助下,兒子在醫(yī)院住了整整兩年。丘索維金娜是一個懂得知恩圖報的人,她加入了德國國籍,為德國征戰(zhàn)。2008年,丘索維金娜以33歲的高齡,代表德國參加北京奧運會,拿到了一枚寶貴的跳馬銀牌。
她在又一次國際比賽中,不幸跟腱斷裂。這對于體操運動員來說,是致命的傷害。讓人意外的是,2011年,她再次出征。在兩場國際比賽中,都獲得跳馬銀牌。面對世人的驚嘆,她平靜地說:“只要兒子還沒病愈,我就要一直堅持下去。他就是我的動力。”一句“你未痊愈,我不敢老”,讓無數人瞬間淚奔。功夫不負有心人,兒子的病情得到了控制。但丘索維金娜依然沒有離開體操賽場,她重新回到了烏茲別克斯坦,繼續(xù)著她熱愛的體操事業(yè)。對她而言,成績已經不重要?,F在,她終于可以純粹為自己而戰(zhàn)了。
微評論:丘索維金娜應該是本屆奧運會上最值得敬佩的選手,用“偉大”一詞來形容她一點也不夸張。她對體操的熱愛,對國家的奉獻,對孩子的付出,她的整個人生,就是一個大寫的“贊”字。她的身體里,也藏著無窮的洪荒之力。她的經歷讓我們再一次相信:不給自己設限,人生必將贏得精彩。讓我們一起祝福這位偉大的媽媽。哪怕環(huán)境并不盡如人意,仍然帶著自己的目標與堅持,踐行“奧運精神”。
適用話題:熱愛;堅持的力量;母愛無涯……
關鍵詞:浪漫
秦凱向女友何姿求婚
本屆里約奧運會中國代表團中最浪漫的一幕,無疑就是秦凱在頒獎禮現場向相戀多年的女友何姿求婚。
在跳水女子單人三米板項目決賽中,施廷懋和何姿組成的“雙保險”如愿以償地包攬了金銀牌。然而在金牌爭奪中不敵師妹施廷懋,何姿最終獲得銀牌。
賽后頒獎儀式上,同樣來自于中國跳水隊的秦凱掏出了戒指和玫瑰花,向這位中國姑娘現場求婚!瑪利亞倫克體育館第一次迎來了求婚的故事。25歲的何姿在現場表現的很羞澀,喜極而泣的她同樣沒有隱藏自己的情感。求婚進行時,現場的工作人員也是將鏡頭投射到場地中央的大屏幕上。在許多中國觀眾和隊友的注視下,場面顯得格外溫馨。
何姿透露她和秦凱已經談戀愛6年了。四年前的倫敦奧運會上,秦凱錯失金牌無比失意,是何姿第一時間以擁抱來安慰男友。這對情侶在賽場上一直相互鼓勵,相互慰藉,走到今天實屬不易。現場觀眾,包括很多外國網友都表示,他們是“含著眼淚”看完了這浪漫的一幕,而“秦凱向何姿求婚”這一消息也成為了世界各大媒體當天的新聞頭條。《美聯社》就表示,“可以在奧運跳水館上方聞到愛情的味道。這樣的浪漫場景,是本屆奧運會最美瞬間之一。”而《法新社》則表示,“奧運跳水館出現了美妙的一幕”。
微評論:這屆奧運會的精彩之處就是讓我們看到了比賽之外的種種關于人性以及溫情的故事。賽場上不僅僅有輸贏,運動員們的生活也不僅僅是比賽,他們也和普通人一樣,有得失,有喜怒,有情愛。尤為珍貴的是,一向給人以內向含蓄之印象的中國運動員,也終于可以在賽場上盡情地表現自我,這種放開而輕松的心態(tài),正是我們自信與進步的最好表現。
適用話題:因為愛情;陪伴;自信……
關鍵詞:逆襲
郎平,專業(yè)主義的勝利
“女排姑娘贏了!”老球迷們紛紛淚奔:80年代老女排的香火,又有人接續(xù)了!有網友甚至說,30多年,要說拼搏精神,我只服中國女排!
女排精神薪火相傳,30多年一直讓靈魂處于燃燒狀態(tài)的,是傳奇般的、神一樣的存在――郎平。
郎平是一個異類。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中國女排擊敗美國隊獲得冠軍。“五連冠”的功臣們,有不少后來做了體育系統的官員,只有郎平不與世界妥協,頑固地從事著自己喜歡的排球事業(yè)。1985年郎平退役,本有機會擔任北京體委副主任,她卻清醒地知道,適合自己的只有單純的排球。于是,她選擇先到北京師范大學學習英語,繼而出走美國做窮學生,學習體育管理,這讓那些選擇當官的隊友們不解;當初她去意大利打職業(yè)比賽,被人譏諷為“為錢打球”;她率領美國隊在2008年奧運會上擊敗中國,也在網絡上引發(fā)了一些謾罵。郎平是真正把排球視為自己的職業(yè)和事業(yè),排球就是目的,而不是一個達成其他目的的手段。
從最耀眼的明星運動員,到在跌宕起伏中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教練員,一身傷病、身心俱疲的郎平,曾被國民奉為女神。她本可以松手的,兩度執(zhí)掌中國女排帥印,她比誰都知道女排崛起之難,弄得不好就搭進了此前、此生所有的積累所有的功譽。但是她沒有松手,曾經一無所有的她,并不在乎從頭再來,她帶的弟子們也沒有松手,一分咬著一分地拼,一場難似一場地搏,最終,一次又一次的重頭再來,她們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誰也不知道,早已年過半百的她常常捂著腰,忍著頭疼研究對手到深夜,她吃著泡面,卻用自己的錢給姑娘們買蛋白粉。她對自己的球員了如指掌,甚至像媽媽一樣知道每個“女兒”的心理動態(tài);她對每場比賽爛熟于心,將每個對手的軟肋研究透徹。“我不看比分,我們只需要一分一分地拿。”――這話從郎平嘴里說出,那就一定是真的。
微評論:有人曾經問,女排精神是什么?郎平說:“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是你一路雖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舊眼中堅定。人生不是一定會贏,而是要努力去贏。”而她,也正是執(zhí)著地靠著這種精神,帶領女排走向巔峰。女排的勝利,同樣是奧林匹克的光榮,不但一再突破人類體能極限,更激活了運動員最大的潛能,甚至成為振興祖國的發(fā)展動能――這或是奧林匹克真正動人處之一。感謝郎平,感謝中國女排,呈現如此動人的精神之美。
適用話題:感謝你;專注;從頭再來;女排精神……
看了“里約奧運會政治論文”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