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教師職稱論文
初中歷史教師職稱論文
初中歷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是當今歷史教師專業(yè)能力培養(yǎng)研究領域中重要的課題之一。這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歷史教師職稱論文,僅供參考!
初中歷史教師職稱論文篇一
初中歷史教師教學語言探微
摘要:讓學生學好歷史,教師就要在教學語言上下功夫,追求課堂教學語言藝術的最佳境界。歷史教師教學語言的基本要求是讓學生能聽懂,讓學生喜歡聽。具體要求是語言口語化,準確嚴謹,風趣幽默,借助語文學科教學的手段和方法。
關鍵詞;歷史教師;教學語言;學生
教學語言是傳遞知識信息的主要載體,是課堂教學的最基本的工具。歷史教師以“舌耕”為業(yè),語言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而富于藝術魅力的教學語言,對創(chuàng)設教學的最佳境界――“情理交融”,實現課堂教學的最優(yōu)化,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問題的提出
歷史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可謂天文地理,包羅萬象,涉及古今中外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科學、技術等領域。要想讓學生學好歷史,向四十五分鐘要質量,這就要求教師要在“教學語言”上下功夫,追求課堂教學語言藝術的最佳境界。教師的語言水平,直接關系到歷史教學的質量,即使是滿腹經綸,學識淵博的歷史教師,如果在教學語言上不過硬,也不可能達到所期望的良好教學效果。
一堂好的歷史課,對于學生來說,是學習,是感染,是熏陶,如同觀賞一幅名畫,怦然心動,心曠神怡;如同欣賞一首名曲,同頻共振,余音繞梁。相反,一堂不成功的照本宣科的歷史課,對于學生來說,則成了呆板乏味的催眠曲。
二、歷史教師教學語言的基本要求
(一)學生能聽懂
歷史教師在確定自己的教學語言時,應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及所掌握的歷史知識水平,史料的敘述應通俗易懂,史觀的闡述要深入淺出。同時教學語言要富于歷史感,不能把歷史上的具體概念與今天的概念等同,注意將自己的教學語言適當口語化,多采用一些現實生活中使用的語言,使其更富有生氣。如毛澤東武裝割據思想中的“槍桿子里面出政權”,講解時就要說明“槍桿子”是借代方法的應用以代替武裝斗爭,以具體代抽象,學生一下就明白了。
(二)學生喜歡聽
歷史教學語言要有真實的情感和質樸的風格。對史實作道德上或審美上的評判,是歷史教學中的需要,這就使歷史教學語言帶上了感情色彩,教師要重視歷史教學語言的感情色彩,去熱情的歌頌真善美,鞭撻假丑惡,使學生受到正義感、愛國感、英雄感等感情的熏陶,以情動人,學生從情感上受到教育,更喜歡“陳舊”的史實了。要學生喜歡聽,還要注意語言的時代感,如將隋唐政府對外采取比較開放的政策,就聯系今天黨中央堅持改革開放政策是無比英明的。通過中國近代史的講述,向學生灌輸中國近代落后的原因是資本主義、帝國主義侵略造成的,學生以古為鑒,思考過去,對比現在,展望未來,更激發(fā)其學習興趣,教學效果顯著提高。
三、歷史教師教學語言的具體要求
(一)教學語言口語化
教學是一種口語表達的藝術活動,它不但要求準確,而且講究親切、生動、通俗易懂。例如,在講授孔子的“仁政”時,很多學生對“仁”這一抽象的概念都不理解,如何化抽象為具體,可以給學生打個比喻:大家磕瓜子,磕出來的是個瓜子仁,吃的干果還是果仁?為什么不吃瓜子殼,為什么要吃那里面的仁啊,因為仁是好的,是最好的東西,所以在古代,是一切美好事物的代名詞,好人叫“仁人”,好的政治叫“仁政”。這一通俗的解釋,讓學生立刻對什么是“仁政”有了一個具體的、形象的認識。
(二)準確嚴謹
這是對歷史教學語言的科學性要求,是第一位的要求。科學性是指表達的內容必須準確,無任何知識性的錯誤,必須具有學科的特點――言之有史,言之有據。
首先,必須做到內容準確。秦滅六國之前,嬴政是秦國的國君,必須以“秦王”相稱,稱為“秦王嬴政”;秦滅六國,嬴政稱帝,秦朝的歷史開始了。這樣,稱皇帝以后的嬴政,必須以“秦始皇”相稱。“秦國”和“秦朝”、“秦王”和“秦始皇”,如果顛倒了時序,前后混用,就是科學性的錯誤。講中英《南京條約》內容,“割香港島給英國”,就絕對不能漏掉個“島”字,因為,我們平常所說的香港是整個香港地區(qū)的統稱,它包括香港島、九龍、“新界”三部分。關于“賠款2100萬銀元”。如果教師照本宣讀,學生可能會把銀元和白銀混為一談。教師必須向學生講清白銀“一兩”比銀元“一元”昂貴,按當時一般比價,一銀元大約相當于白銀七錢多,那么,2100萬銀元折算成白銀大約1500萬兩。
其次,必須做到用詞嚴謹。“五四運動是學生愛國運動”,這句話不能說不準確,但是不嚴謹。五四運動在其第一階段是學生愛國運動。但六・三以后的第二階段,運動已經由青年學生參加的愛國運動發(fā)展為無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共同參加的全國范圍的革命運動,無產階級成為革命的主力。教師以“學生愛國運動”來概括五四運動的全過程,似嫌不妥。又如有的教師把商鞅變法的內容說成:商鞅頒布了四條或三條變法法令。殊不知四條或三條,這是教科書對當時變法內容的歸納,而并非當時頒布變法令的數目。
(三)風趣幽默
美感型的歷史教師無不樂于在自己的教學風格中注入幽默的基因。高水平的幽默往往是教師為人師表的人格優(yōu)勢和語言藝術嫁接的產物,有利于營造溫馨、愉悅的教學氛圍。例如,利用諧音產生幽默:在《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一課中,要讓學生一下子記住八個侵華國家,比較困難,這時候就可以利用諧音把“英法奧美日德意俄”記作“英法奧每日得一鵝”既新奇有趣,又方便學生記憶。
(四)借助語文學科教學的手段和方法
歷史學科語言不同于文學語言,它具有質樸平實的特點,不必過多描繪與修飾。但這并不是說歷史教學語言不必借助語文學科教學的手段和方法。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運用排比、象征、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讓語言形象化。如,在介紹成吉思汗的陵墓時,可以把他的陵墓比喻成一只展翅欲飛的雄鷹。成吉思汗的陵墓是由三個蒙古包式的宮殿一字排開,從高處往下看,整個大殿像一只雄鷹,正殿像鷹的頭和身子,兩個側殿像雄鷹展開的雙翼。這一比喻,用意不僅僅是在形容成吉思汗的陵墓,更是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這樣一個形象---成吉思汗就是一只翱翔在蒙古大草原上當之無愧的雄鷹。這樣形象的比喻有助于學生對成吉思汗的認識。
總之,歷史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得體確定自己的課堂教學語言,追求課堂教學語言的藝術性,從而創(chuàng)造一個水乳交融的最佳教學境界。
初中歷史教師職稱論文篇二
初中歷史教學教師任重而道遠
摘要: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學科的教學任務主要通過課堂教學來完成,因此,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每位教師都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歷史教學;課堂;教師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4)01-0240-01
初中歷史課程改革以來,使我們的教學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同時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zhàn)。為此,本人在初中歷史教學中以新課程理念為依據,對教學策略進行了探索研究,提出了適應新形勢下教學應該做到的幾點方法。
1.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樹立學生自信
要想建立和諧愉悅的師生關系,教師就必須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做到尊重學生、體諒學生,在教學中,也要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愛。教師還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通過教學贏得學生的尊敬,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懷著高興與激動的心情走進課堂。作為歷史教師,還應通過贊許學生、欣賞學生、肯定學生等方式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營造一種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從而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2.注重歷史興趣培養(yǎng),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由重知識傳授向重人的發(fā)展轉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熱愛歷史才能有積極持久的熱情,才能產生新的靈感、新的思想。傳統教學重視知識傳授,卻忽視人的全面發(fā)展,學生是一個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而不是一個待灌的"知識器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掌握基本知識,又要獲得情操的陶冶、智力的開發(fā)和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還要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3.完成由"重教"到重 "學"的轉變,注重歷史課堂教學藝術的運用
新教學理念倡導的是――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以學定教、因材施教;研究的是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參與、自主探究、掌握方法。為此教師應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觀念,民主教學,在注重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同時,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獨立性、自主性、主動性和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地探索不同的教學類型、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教師首先要掌握豐富的史料,運用生動語言和準確描述,創(chuàng)造歷史情境,豐富教學內容,不拘泥于教材。只有課講得生動有趣,學生才產生興趣。
4.注重歷史課堂教學形式的多樣性
歷史教學中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反映于教育教學的實踐之中,其表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但就其歷史課堂教學來說,歷史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教材的特點,選取不同的教學模式,常用的有以下四種模式:
4.1 講解接受模式。這種模式是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經常采用的模式。其主要流程是:預習討論--導入新課--講授新知識--重點總結--練習反饋。這種模式是傳統的模式,但它有自身的優(yōu)點,即學生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大量的歷史新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特別是對那些理論性較強,學生自學較為困難的內容效果尤為明顯,但這種模式也有不足,如果把握不好,就會陷入教師講的過多,過死,學生被動而學,強行灌入的圈子,限制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應輔之于自學、討論相結合。
4.2 自學討論模式。這種模式不僅僅限于課堂內的歷史教學,也可作為作業(yè)安排在課外。其主要流程是:明確學習目標--學生閱讀思考--師生提問討論,解決問題--重點檢測反饋--教師總結。它的優(yōu)點是: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突出了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教師充當了課堂學習的指導者、顧問的教色。這種方法適合難度較小,通過學生的努力可以達到的歷史內容,采用這種模式教學,教師最好在學生學習的早期教給學生的自學方法。這種模式的不足在于:如果組織不力,就會流于形式,達不到啟發(fā)學生思維發(fā)展的目的,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4.3 情感、體驗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是指通過教師巧妙合理地設計歷史情景,把學生轉換成那個時代的人,讓學生帶著情感展開想象、自主學習、主動探究、體驗和感悟那久已塵封的歷史,從而感受學習的快樂,培養(yǎng)探究精神,并激發(fā)生命的活力,追求人間真善美。在情感體驗教學模式方面的探索很多,如:《從情景交融到歷史思維》;《我和鄧世昌的對話》;《走進盛唐時代――唐都長安一日游》――在這種模式中,學生經過體驗和自身的感悟和探究,就能在情境中體會歷史內容,獲得歷史知識,并從歷史中領悟真實深刻的歷史,用心去追求人間的真善美。
4.4 問題研究模式。其主要流程是:由教師或學生提出帶有學習價值的、可研究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假設――教師向學生提出獲取材料的途徑,學生搜索、整理相關資料--學生運用相關資料和理論論證說明--師生討論總結和反思探索、論證的經驗和教訓。在問題研究中,教師要善于針對本地區(qū)學生的實際情況選題,一般選擇學生較為關心且饒有興趣的問題,啟發(fā)學生多角度地思考、分析、解決問題。學生在研究中掌握歷史知識,歷史思維能力、歷史問題探究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培養(yǎng)。但這種模式也有弊端,它受時間、精力、條件的限制,有可能表面上搞的轟轟烈烈,卻難以達到實際效果,失去原有的生命力。
5.歷史課堂教學優(yōu)化要加強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需要大量富有綜合素質的人才?,F代化的教育技術能有效改變學生的思維模式,提高學生對事物和歷史事件自主認知能力,同時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科技素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以往在歷史教育中,都是通過老師口述和學生閱讀相關教材的方法了解歷史事件,這樣學生認識歷史的能力就會受到限制。在現代教育的體系中,學生可以通過多樣性的歷史資料近距離地接觸歷史,了解歷史。
綜上所述,隨著教學模式的不斷革新,歷史教學理念也應該隨時代的進步而發(fā)展。優(yōu)化歷史課堂教學有其勢在必行的重要性。初中歷史教學是學生認知歷史和形成歷史辨證觀的重要階段。教師應該豐富教學手段,不斷優(yōu)化歷史教學理念,改善教學模式,以新的教學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只有這樣才能從本質上解決歷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而使學生更加高效地學習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