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導圖重在思維清晰簡潔_學習和運用建議
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圖,是表達發(fā)射性思維的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 ,它簡單卻又極其有效,是一種革命性的思維工具。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介紹的關于思維導圖重在思維,要清晰簡潔,歡迎大家參考和學習。
思維導圖重在思維清晰簡潔
理查德?巴克明斯特?富勒說:“要想教給人們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就不要刻意教他們,而應當交給他們一種工具,通過使用工具培養(yǎng)新的思維方式。”思維導圖,應該是這樣的一種工具。
思維導圖,有人用來做一天的日程、一本書的筆記,有人用來做婚禮項目、人生規(guī)劃、公司戰(zhàn)略規(guī)劃、波音飛機設計。在本質上來說,它們不是導圖,是你所看到的、想到的世界。
就我目前看到的思維導圖,讓人驚艷的感覺很少。一張好的思維導圖,是讓人眼前一亮(啊!導圖還能這樣做!),而不是眼前一暗(密密麻麻黑壓壓的一片,哦天吶……)。
思維導圖,技術很簡單,一小時就可以掌握,羅列、加圖標、美化,這誰都會,但是,這就夠了嗎?“靈魂綻放它自己,像一朵有無數(shù)花瓣的蓮花”,思維導圖背后,有人生態(tài)度、思維模式、展現(xiàn)技巧,僅有技巧是不夠的。
所有的工具,其應用深度、廣度,固然在于工具本身提供的功能,真正的關鍵卻是人自身的修為(含格局、境界、知識、技能),這就象武林高手飛花摘葉皆可傷人一樣,花與葉,在普通人手里只是平常,在高手手里才能為利器。
思維導圖,易學難工,功夫在詩外:⓵設計; ⓶排版; ⓷創(chuàng)意; ⓸積累; ⓹素材。
還有人建議補充層別,我覺得這個也對。思維導圖強調發(fā)展,也強調結構化,所以層別也重要。
2.思維導圖,要清晰、簡潔
做思維導圖前,先想想:為什么做這張導圖?給誰看?想表達什么?然后才是怎么做的問題。
導圖要簡化、要清晰,要小,不要太大,如果能夠在一屏里清楚看到全貌最好,太大了沒法看,需要不斷翻屏,設想一下打印出來怎么辦?拼圖么?如果一張圖里有太多主題,主次上又不分明,那怎么看呢?
另外,人在初學導圖的時候,喜歡堆疊很多色彩和標記,再加上很花的背景,弄得喧賓奪主,等到學得深了,慢慢簡化、美感增強。不要小看一張導圖,其實非常考較人對圖文的提煉。
一張圖,是要用強烈的色彩來亮瞎別人的眼,還是想要告訴他點什么?通過圖傳達出去?
喧賓奪主的背景,濃烈的用色,復雜的結構,難以辯認的手跡,會讓人失去深度閱讀的興趣。
3.圖形、線條和色彩
有人做的思維導圖非常素,通篇只見線條和文字,不見顏色和圖畫。而思維導圖本來就是強調左右腦并用的工具。
為什么要多用圖形?在托尼巴贊《思維導圖》一書中說得很清楚:在思維導圖中使用了圖形后,你會更加注意現(xiàn)實生活,進而努力提高描述真實物體的能力。你會真的對周圍的世界“睜開眼睛”。
我們每天匆匆行過,但沒看到世界,因為有繪畫描述的需求,所以觀察,所以“真正看到”。比如一只蝴蝶,不會畫,偶然有蝴蝶經(jīng)過眼前,會不會比以前更用心的觀察?從逼真的蝴蝶,到簡筆畫,這個過程,事實上是觀察世界、再造世界的過程。
思維導圖可以先學習手繪,然后用軟件做。手繪的自由度是軟件所不能比的,比如我喜歡把導圖畫成花朵型。當然大型的導圖用軟件效率更高,不會畫畫也不要緊,嘗試簡筆畫。玩玩Darw Something也有助于視覺符號的提煉。
手繪思維導圖,如果要給別人看,更要多用圖形,為什么?每個人字跡不同,手寫體不會象印刷體那樣好認,現(xiàn)在寫得一手好字的人又太少,手繪導圖如果字太多,單 只認字就讓人頭疼,而圖形算是“世界公用語言”(前提:畫得象),比字跡好認些??赡軟]多少人注意到國外手繪思維導圖字母普遍大寫。
這只是一個思維導圖的示意圖,沒有實際意義,思維導圖,是輔助工具,不要反而把腦子限制在導圖內。不一定非得有線,不一定非要填充,一切依據(jù)實際需要而定,其實沒有太多的條條框框,千變萬化,想象到哪里,圖就是怎樣。網(wǎng)上太多循規(guī)蹈矩、龐大、復雜的思維導圖,看著有點累。
4.平常做好知識積累
思維導圖的知識積累,除了圖標以外,如果發(fā)現(xiàn)有好的思維導圖,或者雖然不是思維導圖,但是有啟發(fā)性的圖表,也要保存起來,避免思維導圖的千圖一面(想想你看過的導圖,是不是很多都一樣?)讓導圖活起來!
雖然思維導圖軟件里通常都帶了很多標記,但可能也還不夠用,所以平常要注意積累,看到可愛的小圖標(尤其是透明背景的)要收集保存起來,在做思維導圖的時候會用到,多加一些圖標、標記,會使整個畫面都生動起來。
5.不要泛導圖化
我習慣于在出差前用思維導圖制作詳細計劃,打印,隨身攜帶。一張紙上,展現(xiàn)所有重要信息,不致遺漏、遺忘。因為成竹在胸,所以不急、不躁。思維導圖的好處在于予人全局感。
我寫書,也會用思維導圖做大綱和目錄,但我一定不會用來寫書。有人和我抬杠,說也可以用來寫書的,當然能,只要愿意,沒有什么不能,但是問題是:何苦呢?放著更方便的WORD或PPT不用,而為了證明思維導圖能寫書,就勉強自己?有這種寫法的童鞋,其實通常是沒寫過書的……
以前有位同事,喜歡思維導圖,于是大量使用,而有些適合用doc或ppt來表達。泛思維導圖化未必能夠帶來好的效果。采用何種工具,要看目標而定,其次考慮成本。與其復雜地改造,不如尋找或者制造更簡單的工具。
思維導圖用作文檔目錄,是很新穎,但是適合紙版而不適合電子版,原因為何?紙版,不會有鼠標點擊的便利,讀者必須憑借思維導圖上的頁碼來作為索引,而電子版當然最好是鼠標一點就過去。有時候,不要因為迷戀某種效果,而忽略了目標。
思維導圖用作筆記,也相當廣泛,但是,不是所有的讀書筆記都適合用思維導圖。一般來說,思維導圖適合結構為重、側重方法論、工具集等的書藉,比如《結網(wǎng)》;而線性筆記適合于有大量摘句而并不強調結構的書,比如《十四堂人生創(chuàng)意課》。
思維導圖的優(yōu)缺點
(1)優(yōu)點:
1.正如其創(chuàng)始人托尼·巴贊所強調的,思維導圖可以有力地激發(fā)你的聯(lián)想,通過一個關鍵詞激發(fā)出更多的關鍵詞,然后再衍生出更多的……同時豐富的色彩、形象的圖示等,也能起到激發(fā)思維的作用。
2.另一個優(yōu)點是思維暫存的作用,當人在思考一個復雜的事物的時候,會冒出很多很多想法,但是人的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能力又十分有限,所以如果你沒有很好的方式把靈感都記錄下來的話,它們就很可能馬上溜走,無影無蹤。而思維導圖鼓勵你用一種靈活的方式,把想到的東西都記錄下來,所以一般人做完一張思維腦圖,往往會驚訝于自己竟能收獲這么多樣和豐富的想法。
(2) 缺點:
1、它是一種樹狀的信息分層可視化展視,結構比較固定,不適合分支間互相交互比較復雜的信息展示
2、只能以一個關鍵點為主,局限性很強
3、完全按思維導圖的規(guī)則來做,制作一張思維導圖非常費時間,
4、進行系統(tǒng)的思考不能只用思維導圖來展現(xiàn),最好用其它的方式做為補充:比如流程圖、魚骨圖、SWOT。
5、需要花些時間練習,否則完成的思維導圖會過于簡單或只適合個人,他人很難看懂
6、很多人過于注重思維導圖的規(guī)則和手繪,而不考慮實際情況
看過一個國外思維導圖Blog的調查報告,有500多個人參加投票,里面說過思維導圖軟件用得最多的領域前10名是:待辦事宜、準備演示、做筆記、問題解決、項目計劃、做決定、知識管理、項目管理、個人思考和寫作,有43%的人,認為思維導圖對自己最大的幫助,是清晰思路。在大多數(shù)的商業(yè)宣傳都把這個東西過于夸大,這個東西就象PPT,把它用在合適的地方,擅長的地方當然有用,你非要把用思維導圖來做不擅長的事,就沒用。
唯一的建議就是不要什么地方都用,它只是一種思維工具,并不是萬能的,既然是工具,必須有它所擅長的或不擅長的地方。
學習和運用思維導圖的幾點建議
關于如何學習和運用“思維導圖”的問題提出如下一些建議,供初學者參考:
1、對于一個初學者來說,閱讀一本通俗易懂的入門書和反復琢磨其中的示范圖是非常必要的。
2、初學思維導圖的人切忌機械地模仿他人的思維導圖,而要在了解思維導圖的制作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基礎上,一開始就堅持畫自己的思維導圖并反復地實踐直到熟練為止。
3、對于初學者來說,一個可行和有效的方法是就自己熟知和熟悉的事物或理論制作思維導圖。比如,制作一個能夠反映自己工作單位的組織結構圖或自己正在閱讀書籍的思維導圖式的讀書筆記等。
4、在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中,不要太拘泥于形式,特別是要跳出傳統(tǒng)的線性思維的束縛,而要盡量使自己的思維處于一種被激發(fā)的和完全開放的狀態(tài)。
5、制作思維導圖最重要的原則是運用聯(lián)想思維、形象思維和直觀思維。所以,就某一個關鍵詞所制作的一個思維導圖一定是一個既具有邏輯性(歸納、演繹、類比),又具有發(fā)散性的,充分體現(xiàn)制作者個性化的圍繞關鍵詞的展開的概念關系圖。
6、對于同一個主題可以多次制作思維導圖,通過這種方法可以更好地挖掘你對主題的理解,發(fā)展自己的思維水平。
7、經(jīng)常主動與有制作思維導圖經(jīng)驗的人進行交流和探討,不斷吸收他人的經(jīng)驗是一種值得推薦的好方法。
8、要想制作出好的思維導圖,培養(yǎng)自己學會學習的能力和廣泛地涉獵多種知識是必要的基礎。
9、把自己制作的思維導圖講給你周圍的朋友和同事,使更多的人了解這種先進的思維方式,同時也是在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自身的社會價值。
10、制作思維導圖的高級目標是使這種思維導圖成為一種自然的思維習慣,并能夠隨心所欲地應用于所需要運用的地方。
應當指出,學習思維導圖的過程和其他任何學習一樣既是一個艱苦的過程,也是一個快樂的過程,筆者希望看到更多的人通過自己艱苦的學習過程,最終享受到這種快樂。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