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小孩子玩手機比大人還溜
為什么小孩子玩手機比大人還溜
智力(Intelligence)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指人認識、理解客觀事物并運用知識、經(jīng)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記憶、觀察、想象、思考、判斷等。這個能力包括以下幾點:理解、判斷、解決問題,抽象思維,表達意念以及語言和學習的能力。當考慮到動物智力時,“智力”的定義也可以概括為:通過改變自身、改變環(huán)境或找到一個新的環(huán)境去有效地適應(yīng)環(huán)境的能力。智力也叫智能,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并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智力包括多個方面,如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分析判斷能力、思維能力、應(yīng)變能力等。智力的高低通常用智力商數(shù)來表示,是用以標示智力發(fā)展水平。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智力不指代智慧,兩者意義有一定的差別。
是不是覺得自己寶寶無師自通,手機、Pad、各種APP,手到擒來,一看就會,小手點點畫畫的比你玩的還溜?這是為神馬?咱家養(yǎng)了個天才寶寶?跟著小編看看吧。
一、為什么小孩玩手機比你還溜?
一項新研究發(fā)現(xiàn),小孩子之所以解決這種問題更輕松,是因為他們思維更靈活——或者說,腦洞更大。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者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4-5歲的小孩甚至比大學生都更擅長弄明白這類玩具的原理。
心理學家艾麗森·戈普尼克(AlisonGopnik)和她的同事克里斯托弗·盧卡斯(ChristopherLucas)想知道兒童的大腦為何如此擅長快速學習,所以他們找了100位4-5歲的幼兒園小孩,帶他們進實驗室,交給他們一個音樂盒。要讓這個盒子放音樂,必須在上面擺放各種形狀的粘土塊。實驗者先向孩子展示不同形狀不同組合產(chǎn)生的結(jié)果,然后讓孩子自己試著啟動音樂盒。
“我們想知道,很小的小孩能否認識到因果聯(lián)系。”戈普尼克說。作為對照,他們還測試了170位大學本科生。“出乎意料,小孩子不但十分擅長做這種事情,他們比大人做得還好。”
所以為什么一群連鞋帶都不會系的小孩,玩起這些設(shè)備要比大人還擅長呢?要知道按照傳統(tǒng)觀點,這般年紀的小孩應(yīng)該還不理解因果關(guān)系這么抽象的概念啊。
戈普尼克認為,這是因為小孩子解決問題的方式和大人不同。
小孩子會嘗試各種各樣新穎的點子和不同尋常的策略。比方說,“如果小孩看到方塊和圓形各自都能讓音樂響起來,他們就會立刻想到拿一個方塊和一個圓形一起放到音樂盒上面,哪怕實驗者根本沒有這么做過。”
這種靈活的、流動性的思考,探索每一個看似不太可能的假說,正是小孩子的思考特征。探索式學習對于孩子來說是自然而言的。相反,大人卻只會一步跳到最明顯的那個方案,然后賴在上面不走,哪怕這個方案其實不管用。這樣的狹窄而固定的思維方式對于某些問題可能是好用的,但是戈普尼克說:“當問題的解法出人意料時,小孩子更擅長解決它們。”
二、孩子愛玩手機怎么辦
雖然孩子愛玩手機,也玩的很溜,但是經(jīng)常玩手機對眼睛和身體的傷害是不言而喻的。寶寶經(jīng)常玩手機怎么辦?
孩子對手機中游戲的了解,多半來自大人,因此大人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機中的游戲。另外,有些家長為了哄孩子,主動拿出手機給孩子玩,這樣一旦讓孩子體會到了游戲的快樂,以后就難以剎車了。
如果寶寶已經(jīng)迷上了手機游戲,家長可以觀察一下,寶寶喜歡玩手機的哪一部分,比如他喜歡聽音樂,比如他喜歡用手去按數(shù)字鍵,比如他喜歡看手機鮮亮的顏色等,然后有針對性地用玩具去替換手機。
給孩子買個手機類的玩具做替代品,或者直接買個手機模型,也可一試。
若不能讓孩子完全遠離手機游戲,建議家長一方面和孩子約定游戲時間,讓孩子有選擇地掌握時間,另一方面轉(zhuǎn)移孩子的注意力,多鼓勵孩子參與集體活動,與同齡人交往,參與戶外的活動,擴展孩子的視野和興趣。
當孩子哭鬧著要玩手機游戲時,先找別的玩具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開,不要心軟,不要一哭鬧就滿足他們,不合理的要求,再哭再鬧也不能滿足。
孩子愛玩手機怎么辦?家長要用巧妙的方法來幫孩子戒掉,不可一味責罵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