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聽話的孩子要怎么做
教育不聽話的孩子要怎么做_孩子不聽話應該怎么教育
現在的小孩子們越來越調皮不聽話,很多家長們會煩惱要怎么教育自己不聽話的孩子,對小孩子講大道理是沒有用的,做點具體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關于教教育不聽話的孩子要怎么做_孩子不聽話應該怎么教育,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怎么教育不聽話的孩子
1、家長發(fā)出指令后不要離開孩子去忙自己的事,而是要和孩子在一起,孩子不論何時服從了家長的要求,家長都要表揚他。另外,家長要用放大鏡盯著孩子的良好行為,如果在沒有家長提醒的情況下,孩子遵守了家規(guī)做了家務,家長要給孩子以表揚和獎勵。
2、給孩子提出一系列簡單、溫和的指令,如“請把那只鉛筆遞給我”。不管你相信不相信,孩子養(yǎng)成服從習慣的程度取決于練習機會的多少。每天至少找出兩三次機會指令孩子給家長幫忙,要選擇孩子不是很忙的時候,不至于讓孩子痛恨家長打斷他的事情。在孩子服從每個指令時表揚他1次,對于很小的孩子,可以用點心或飲料作為獎勵,對大些的孩子口頭表揚就可以了。
3、對于不聽話的孩子,只要改變發(fā)出指令的方式,就能極大地改善孩子的行為反應。發(fā)出指令時請注意:
不要發(fā)出沒有必要的指令。家長發(fā)一些日常指令前,要停下來想想指令的重要性:這是需要先做的嗎?是孩子必須做的嗎?如果回答都是否定的,那家長就不必發(fā)這條指令了。如果回答都是肯定的,家長則要準備鼓勵和懲罰雙管齊下,讓孩子服從指令。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會逐漸明白,家長是言出必行的,就會更加服從家長。
家長的指令要簡單,一次只發(fā)一個指令。孩子特別是年幼的孩子,如果聽到一個復雜的指令或一次聽到幾個指令,就會犯糊涂,通常的反應是哪條指令也不執(zhí)行。
確保孩子聽見家長的話。要看著孩子的眼睛說話,家長不要從另一間房子里往外喊或連頭都不抬就發(fā)號施令,必要的時候輕輕地把孩子的臉轉向家長,以確保孩子在注意家長說什么。
消除干擾物。比如在發(fā)指令之前關掉電視。
如果你的孩子才3歲或更小,請及時、靈活地獎勵他的服從性,比如孩子聽話就給他一小塊點心、一根棒棒糖等。但家長會發(fā)現,如果孩子還有自然和數學作業(yè)要做,不太可能因為他完成了語文作業(yè)就馬上獎勵他看電視15分鐘,也不太可能因為他10分鐘沒打攪家長,家長就放下手中的事陪他玩30分鐘,另外,小點心和小獎勵很快會失去吸引力。
教育不聽話孩子的10個方法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計的同時,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了解孩子,與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盡量對孩子在幼兒園和家庭中的表現有一個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2.吸收教育知識
社會在變化,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也在變化,那么教養(yǎng)方式自然也要不斷進步。身為家長,就要責無旁貸地主動吸收教育新知。在傳統(tǒng)的親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權威來教育孩子,而打罵處罰更是權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幫助家長跳出自己的成長經驗,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觀念。
3.耐心傾聽孩子
如果是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此時,程桂英老師建議家長先冷靜下來,嘗試著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當家長的心思已經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fā)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tài)度來對待孩子。對此程桂英老師特別建議,希望家長真正放下身段,從內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將孩子當做成人一樣給予尊重。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而是要給孩子選擇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如果孩子的年齡足夠大,表達能力沒有問題,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提出解決方案或替代辦法。
5.跟孩子講道理
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于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6.讓孩子去體驗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那么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么正確和重要。
7.同孩子做協(xié)商
不要總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連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當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協(xié)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比如當孩子想要跳沙發(fā),而家長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候,就可以請孩子去臥室的床上跳,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或者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8.盛怒時不管教孩子
在極度憤怒的狀況下,家長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所以,當家長無論如何也平靜不下來的時候,程桂英老師建議家長暫時離開現場,或是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如打電話給朋友聊天、聽音樂等。等自己平靜下來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談談。
9.修正對孩子的期望
有時家長真的太過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準(或許是家長自以為能夠做到,但實際上從來沒有做到過!)來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齡還小,有好動、固執(zhí)、健忘等表現都很正常。家長如果真的要對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成長狀況,不要總是拿放大鏡去看待孩子的表現。
10.真誠對待孩子
有些家長在與孩子做溝通的時候,總是喜歡用指責或命令式的語氣,這常常讓孩子難以接受。據程桂英老師介紹,親子之間的溝通應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家長可以很誠實地將自己的擔心或情緒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了解他的行為會讓你難過,或是會讓你擔心、懼怕。只要語氣是平和的、態(tài)度是真誠的,你就會發(fā)現,其實孩子是很樂意體貼爸爸媽媽的。
教育不聽話孩子的好方法
一、 和孩子一起做深呼吸
當孩子不聽話時,他們的情緒往往很不穩(wěn)定,這時我們先別急于訓斥,可以對孩子說:“來,讓我們一起安靜一下?!比缓笊钗豢跉?,再慢慢地將氣吐出來,并示意孩子也這么做。大家都平定一下情緒。這種動作孩子很容易學會,等大人與孩子的情緒都平和了,解決問題才會有效。
我們要記?。喊l(fā)火時是不會有好的教育方法的。
二、問題環(huán)境的轉變
有時行為上的問題是不需要大聲叫嚷或爭吵就可以解決的,我們可以把問題的環(huán)境轉變一下。比如:不讓孩子玩剪刀,我們可以把剪刀收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而不用大聲、反復地講:“不準玩剪刀?!币篮⒆拥暮闷嫘氖呛軓姷模讲蛔屚妫胶闷?,就越想去試一試,而我們反復地講:“不準玩”,反而成了一種強化性提醒,更加引發(fā)了孩子的好奇心,其實我們只要把問題的環(huán)境轉變一下就可以了。
三、孩子也學會有責任感
責任感對于成人來說是應該具備的,而對于孩子來說,是應該培養(yǎng)的,它能使孩子進步,能使孩子產生自信心和自豪感。比如:孩子把玩具、圖書到處亂丟,不會收放到原處,這時我們應該讓孩子知道這是他自己的事,應該對孩子說:“你應該把玩具收好,這是你的責任,因為是你在玩玩具,我相信你可以做好這件事,就像老師收書一樣快。”很多孩子樂意看到自己的進步,當聽到自己與大人相比較的評論時,他們會覺得很自豪。
四、交換角色進行體驗
在孩子的交往中,爭吵與沖突是無法避免的,孩子的心情、態(tài)度都會影響到他們之間的交往。當孩子之間發(fā)生沖突時,可以讓他們相互交換一下角色,互相體驗下,這樣做可以教導孩子哪些事要這樣做,哪些事不能這樣做。比如:兩個孩子在繪畫時發(fā)生沖突,一個孩子沒帶油畫棒,向另一個孩子借,而這個孩子又不愿意借,因此發(fā)生了沖突,借油畫棒的孩子出手打了不借油畫棒的孩子,這時,我們讓兩個孩子交換角色,讓他們再進入到借油畫棒的情景中,結果兩個孩子的沖突解決了,相互認識到自己的不對,不需要我們講什么道理,兩個孩子就相互諒解了對方。
五、讓孩子明確你給他的指示
孩子常因為不明確成人給他的指示而做出不當的行為,因此,在我們要讓孩子學會聽話時,就必須讓孩子明確什么時候該怎么做。比如:有時在活動中孩子隨便發(fā)言,我們并不介意,而有的時候,這卻是一件很糟糕的事,因此,我們必須讓孩子知道什么時候可以隨便發(fā)言,什么時候不可以。我們可以出示兩張不同的牌子:一張是紅色畫有手形的,一張是綠色畫有口形的,并明確地告訴孩子:當活動區(qū)掛有紅色牌子時不能隨便發(fā)言,掛有綠色牌子時可以隨便發(fā)言,這樣的標志,小班的孩子都能明白,最主要的是必須讓孩子明確什么時候該怎樣做。
六、適度的懲戒
頑皮和淘氣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們的專利,但如果孩子一味任性而為,那將是很糟糕的一件事情,因此,當面對不聽話的孩子時,不能總是溫和地講道理,特別是在處理攻擊性行為和危險性行為時,我們必須要讓孩子懂得這些行為所產生的不良后果,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是不能再做的。比如:在手工活動時,有的孩子用剪刀去戳其他孩子的脖子,他雖然是無心要傷害誰,可是這樣做也說明了他不明白這種行為的危險性,因此,我們這時除了給他講道理外,還必須讓他受一點懲戒,我們可以讓他抬著小椅子一個人到活動室邊坐一會兒。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明白他的確做了一件與平時撕書、丟玩具不同性質的錯事,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是不能再做的事情。孩子獨自一人時會感到很難受,這樣他才能體會到這種事情的嚴重性后果,從而幫助他樹立是非觀念,我們才能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七、直接向孩子表明你的態(tài)度
我在一本怎樣制止孩子犯錯誤的文章中看到這樣一段:精神健康專家有時直接用行動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比如:看到自己的兒子伸手到別人盤子里取食物,可以將孩子的手輕輕地拉回到他自己的盤子里,并說:“這樣好,我喜歡你把手放在應該放的地方?!碑斘覀兘逃⒆右犜挄r,不能只是講道理,我們還應該加以引導和制止,當然應該是友善、溫和的制止,而不是粗暴的干涉。比如:我們看到孩子把玩具丟在地上,準備離開時,我們可以用溫和且肯定的語氣對孩子說:“你可以把小熊送回家嗎?我會很高興的!”這樣一句話可以省去你許多句的道理。
八、以身作則,與孩子平等相交
孩子學習的一大特點是模仿,而家長和老師的言行舉止會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罢嬲齼?yōu)秀的教師,要極力防止自己的壞習性及于學生”(奧爾科特)。這一說法,我相信對于家長來說也是一樣的。當我們教育孩子要面對錯誤,勇于承認錯誤時,我們自己應該以身作則,放下自己所謂的面子,與孩子平等相交,自己做錯了要主動向孩子說聲“對不起,是我錯了”。那么當孩子放錯而面對錯誤時才會道歉,才會承認。
總之,要讓孩子聽話,我們只是發(fā)火、只是反復講道理是不夠的,讓我們都來進行一下深呼吸吧,只有在平靜的心態(tài)下才能想出教育的良方。讓我們都來倡導愛心教育吧!
最后,我想借用一句話來結尾:“好心情加好方法就是愛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