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修訂教師法,讓教師行使懲戒權時“有法可依”
1993年頒布的《教師法》規(guī)定教師不能懲罰和變相懲罰學生,對于那些經(jīng)常懲罰學生、屢教不改的教師,要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解聘,情節(jié)嚴重者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于是教師們談“懲戒”色變,仿佛是懸在頭上的高壓線隨時都可能電到自己。緊接著“賞識教育”橫行,學生做對事情要夸,做錯事情要鼓勵,總之決不能批評指責。后來索性把“懲戒”束之高閣,甚至慢慢模糊了批評、懲戒和體罰的界限,即使是善意的批評,家長一口咬定是“體罰”,教師是百口莫辯,仍以體罰處理,這樣的新聞比比皆是。
教育沒有了懲戒,看現(xiàn)在的校園:學生出口謊話連篇、不完成作業(yè)成常態(tài)、校園欺凌橫行,學生被“賞識”慣了,哪能接受丁點批評?犯了錯誤,老師或家長只是好心說教一番,就離家出走,就自殺,這樣的新聞屢見報端。這還是生活在相對簡單的校園里,就如此脆弱心理,怎么踏入社會?誰的生活也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在面對各種挫折時,他們如何應對?現(xiàn)代人患各種心理疾病的風險極高,難道給“賞識”教育,給“和風細雨”的教育環(huán)境沒有半點關系?教育可以沒有體罰,但絕對不能沒有懲戒。對于違反紀律的學生,一次恰到好處的懲戒可以學生有效的警醒,幫助其認識錯誤,改正缺點,也為其將來踏入社會做好心理預期。
批評權和懲戒權是教師作為教育者的基本權利,但就目前來看,很多教師或被逼或自覺的放棄了這兩種權力。在學生越來越難管教的今天,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學校教育需要懲戒權和批評權是各國教育界的普遍共識,例如美國有21個州立法允許學校體罰,幾乎所有的美國學校都有禁閉室,學校有權將違反紀律的學生停課、關禁閉、開除甚至送少年懲戒所。英國《2006年教育與督學法》規(guī)定,教師有懲罰不遵守紀律學生的權力,包括罰寫作文、周末禁閉、停學等。體罰包括打手心每雙手不超過3次,允許鞭打男生的臀部不超過6下等。在新加坡,對違規(guī)學生還有施以鞭刑的懲罰。由此可見,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我們很難想象,在學校無視班規(guī)校紀的學生,踏入社會后會是一名遵紀守法的合格公民。
我國的《教育法》對教師的批評權、懲戒權以及對體罰的界定都比較籠統(tǒng),讓教師無所適從不敢逾越。如果《教師法》修訂的像《交通法》那樣詳細:未攜帶駕駛證上路扣1分、不系安全帶扣3分罰款100元等一樣,學生沒有按時作業(yè)打1下手心;不值日罰站30分鐘等,教師才能硬起腰桿,重拾手中的教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