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補償性財政政策
蕭條時期可以留下預算赤字,但需要繁榮時期的預算盈余來彌補,實現(xiàn)經(jīng)濟周期中的政府收支平衡的做法,被稱為補償性財政政策。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精心整理的補償性財政政策的相關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什么是補償性財政政策
30年代世界經(jīng)濟危機和“凱恩斯革命”使人們意識到在經(jīng)濟衰退期間保持預算平衡,會加深經(jīng)濟的衰退。但是,預算平衡的思想依然是當時的主流,只不過把原來爭取年度預算平衡拓展成實現(xiàn)每個經(jīng)濟周期的平衡。這就是說,蕭條時期可以留下預算赤字,但需要繁榮時期的預算盈余來彌補,實現(xiàn)經(jīng)濟周期中的政府收支平衡的做法,被稱為補償性財政政策。
補償性財政政策,也稱“相機抉擇財政政策”或“穩(wěn)定性財政政策”,或叫周期性平衡的財政政策,是指政府以繁榮年份的財政盈余補償蕭條年份的財政赤字,財政收支平衡以年度為目標變?yōu)閺恼麄€經(jīng)濟周期來考察。
補償性財政政策是交替使用擴張性和緊縮性財政政策,或擴張或緊縮,斟酌使用,權衡使用。補償性財政政策的原則是在蕭條時期采用擴張性財政政策,政府應通過消減稅收、降低稅率、增加支出或雙管齊下以刺激總需求,刺激經(jīng)濟。在繁榮時期采用緊縮性財政政策,減少支出,增加稅收,以抑制通脹。這種財政政策并不需要保持逐年的財政預算平衡,在蕭條年份會有赤字,在繁榮年份會有盈余,因此在長期中仍可以實現(xiàn)財政預算平衡,稱為“長期預算平衡論”或“周期預算平衡論”。這也是美國20世紀50年代經(jīng)濟政策的基調。
補償性財政政策的內容
有兩個內容:
①用財政支出的增加或減少來補償私人投資和私人消費的減少或增加。
②以政府繁榮年份的財政盈余來補償蕭條年份的財政赤字,以豐補歉,達到維持經(jīng)濟穩(wěn)定的目的。
補償性財政政策是凱恩斯主義經(jīng)濟學派提出的“反經(jīng)濟周期”的一項政策,其目的是為了應付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大量預算赤字和嚴重的通貨膨脹局面。
補償性財政政策的種類
分為擴張性財政政策、緊縮性財政政策和中性財政政策三類。
擴張性財政政策,又稱松的財政政策,它是指通過財政分配活動來增加和刺激社會的總需求。擴張的財政政策的作用機理是通過減稅和增加財政支出規(guī)模擴大社會的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
緊縮性財政政策又稱緊的財政政策,是指通過財政分配活動來減少和抑制總需求。在經(jīng)濟繁榮時期,國民收入高于充分就業(yè)的均衡水平,存在過度需求。這時政府通常采取緊縮性財政政策,增加政府稅收和減少政府支出。
中性的財政政策是指財政的分配活動對社會總需求的影響比較溫和,財政收支總量在原有基礎上只作小幅度調整,而主要對收入結構或支出結構作適度調整,對總需求既不產(chǎn)生擴張效應,也不產(chǎn)生緊縮性效應的政策,在維持社會總供求對比的既定格局條件下,保持社會總供求的同步增長。
補償性財政政策的效果
對于補償性財政政策的效果,以M·弗里德曼為代表的貨幣主義學派提出了質疑,他們認為:用增加財政支出補償私人投資的不足是不能實現(xiàn)的,因為公共支出的增加會對私人投資發(fā)生“擠出效應”,即增加某一數(shù)量的公共支出,就會減少同一數(shù)量的私人投資,從而總需求仍是不變。其理由是:①如果政府用于公共支出的錢來自私人的納稅,那么公共支出的增加與它們排擠掉的私人支出是等量的。②如果用于政府公共支出的錢是來自于私人的借貸,那么公共支出的增加也會排擠私人本來可以向私人借貸的數(shù)量,從而不會使投資需求總量增加。⑨無論政府用于公共支出的錢是用什么方法籌集來的,如果貨幣供應量不變或只有很少增加,那么公共支出的“擠出效應”就會存在。
對此,凱恩斯經(jīng)濟學派的回答是:①增加公共支出來刺激總需求,適用于小于充分就業(yè)均衡的條件,只有在達到充分就業(yè)后,增加公共支出才會擠出私人投資。②從增加公共支出對利率水平的影響說,由于私人投資對利率變動的敏感程度小于對預期利潤率變動的敏感程度,增加公共支出也不可能擠出相等數(shù)量的私人投資。②影響私人投資的不僅僅是利息率水干,還有預期利潤率。如果增加了公共支出能提高預期利潤率,那么不僅不會擠出私人投資,反而會吸引私人投資的增加。從本世紀30年代末直到60年代末,西方國家一貫奉行凱恩主義的政策主張,始終把補償性財政政策作為政府干預經(jīng)濟的重要手段。
什么是補償性財政政策相關文章:
1.財政政策包括什么
3.財政緊縮政策
4.緊縮性財政政策
5.國債的分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