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學霸趙家鑫獲成功率僅0.7%的羅德獎學金是真的嗎 趙家鑫如何逆襲成為學霸
據(jù)廈門日報報道 全球最難的獎學金——羅德獎學金近日揭曉,其中之一是上海交通大學學生、來自廈門的趙家鑫。那么關(guān)于這消息真實性到底如何呢?僅0.7%的羅德獎學金他是如何獲得的?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篇廈門學霸趙家鑫獲成功率僅0.7%的羅德獎學金是真的嗎?
廈門學霸趙家鑫獲成功率僅0.7%的羅德獎學金是真的嗎
據(jù)廈門日報報道 全球最難的獎學金——羅德獎學金近日揭曉,內(nèi)地4人獲得,其中之一是上海交通大學學生、來自廈門的趙家鑫。
這位上海交大新能源科學與工程系2014級本科生,將于2019年到英國牛津大學攻讀環(huán)境變化與管理碩士,每年可獲得50000英鎊(約合四十余萬元人民幣)獎學金。
趙家鑫曾就讀于集美小學、集美中學。昨天,他接受本報記者電話采訪時說,他很幸運,因為他接受的是“放養(yǎng)”教育。
特別的成長
沒上過補習班 高一高二成績一般
2014年高考,趙家鑫以集美中學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上海交通大學。他的高三老師范書宏說,趙家鑫讀高一高二時成績一般,到了高三才逆襲。
獲獎后,趙家鑫特別感謝了集美學村對他的培養(yǎng),感謝集美小學和集美中學老師的教導,以及兒時的玩伴。
他說,我很幸運,我接受的是“放養(yǎng)”教育。昨天他解釋說,之所以說“放養(yǎng)”,是因為他從小的教育環(huán)境非常寬松,由于經(jīng)濟條件限制,家里沒有給他上任何補習班,他也沒有涉足奧賽。到了高三,母親對他沒有特別的要求,反倒是他給自己加壓:要考一個好學校,才能擁有好的資源。
他說,我一直是自發(fā)完成學業(yè)的,父母和老師的鼓勵和嘉獎幫助也很大。這種“放養(yǎng)”教育,讓他在高中時看了很多書,完善了人格和價值觀。尤其是,集美學村“誠以待人,毅以處事”的嘉庚精神,對他的價值觀塑造頗有影響。
在中學,趙家鑫廣交朋友。趙家鑫昨天說,豐富的朋友圈,可能也是羅德獎學金選中自己的原因之一。
特別的家庭
父親學歷不高 卻讓他人格更完善
趙家鑫來自普通家庭,父母學歷不高。在他看來,父親是一位睿智和善良的人——雖然小學沒畢業(yè),但很有奮斗精神,從事建筑施工不久即自學了建筑圖紙計算,后來成為包工頭。
趙家鑫讀高一時,趙爸爸在和癌癥斗爭五年后離世。正在進行高一期末文理分科的他,都沒有機會和父親說上最后一句話。父親去世的當天下午,他告訴自己:不能辜負父親的期望。當晚,他回學校繼續(xù)完成剩余的考試。他一直牢記著父親的囑托:我努力了一輩子,沒有看到你成家立業(yè)。我走了后,你要對媽媽好。
趙家鑫奮發(fā)學習,最終成了學霸。
羅德獎學金官網(wǎng)說,趙家鑫被授予國家獎學金,還在早稻田大學交換學習了能源與環(huán)境政策。他致力于中國與世界環(huán)境事業(yè),曾作為助理研究員于上海市環(huán)保局、全球環(huán)境信息研究中心CDP、深圳市建筑科學研究院等機構(gòu),開展關(guān)于低碳城市、企業(yè)環(huán)境信息披露和城市水污染治理的研究工作。他熱衷志愿者工作,還以共同作者身份發(fā)表了3篇光伏研究英文期刊論文。
此外,他是一位跑者和辯者,曾擔任上交跑蟲俱樂部副會長和學生教練、學院辯論隊隊長,曾完成全程馬拉松和川藏線騎行。
申請成功率僅0.7%的羅德獎學金簡介
羅德獎學金始于1903年,是依照英國礦產(chǎn)業(yè)大亨西塞爾·羅德的遺囑而設(shè)立的國際性獎學金,尋找卓越、勇敢、仁愛以及擁有領(lǐng)袖氣質(zhì)的世界青年精英,資助他們前往牛津大學深造。這一獎學金被稱為“全球本科生的諾貝爾獎”——從世界范圍看,申請成功率僅0.7%。
一個世紀以來,羅德獎學金已培養(yǎng)出8000多名羅德學者,包括美國前總統(tǒng)比爾·克林頓等10位國家元首、超過10位諾獎得主、70多位跨國企業(yè)董事長或總裁。
羅德獎學金2015年進入中國大陸,每年頒給四名學生。今年獲獎?wù)叻謩e來自清華、北大、南京大學和上海交大。
趙家鑫簡介
趙家鑫 ,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新能源科學與工程系2014級本科生。2018年12月3日,趙家鑫成為2018年度羅德獎學金4名中國羅德學者之一,將于2019年入讀英國牛津大學,攻讀環(huán)境變化與管理碩士。
所獲榮譽編輯趙家鑫曾被授予國家獎學金、唐立新獎學金、上海市榮昶學者稱號、上海交通大學十大勵志典型人物稱號,并作為唯一學生獲得者受蒙民偉國際交流基金會資助參加第九屆國際應(yīng)用能源會議,以唯一本科生的身份發(fā)表學術(shù)報告。學術(shù)方面,趙家鑫師從制冷與低溫工程研究所馬濤老師,從事光伏系統(tǒng)研究工作
獎學金獲得者相關(guān)文章:
4.獎學金感謝信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