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黄特色三级在线观看免费,看黄色片子免费,色综合久,欧美在线视频看看,高潮胡言乱语对白刺激国产,伊人网成人,中文字幕亚洲一碰就硬老熟妇

學習啦 > 新聞資訊 > 文化 > 古代文化知識選擇題

古代文化知識選擇題

時間: 朝燕820 分享

古代文化知識選擇題

  古代文化知識,主要包括古代的主次尊卑、宮室車馬、科舉官職、生活禮儀、姓名稱謂、天文歷法、地理政區(qū)等方面的有關知識。接下來,學習啦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古代文化知識選擇題,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古代文化知識選擇題及答案

  1、壽聯(lián)多是祝愿壽者長壽,稱頌壽者的品德與功績。壽聯(lián)多為五字或七字,也有達數十字或數百字的。壽聯(lián)切事、脫俗、工整而有韻味,選用恰切的詞句,注以流暢的氣勢,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義,引起共鳴。例如:“花甲重逢,外加三七歲月;古稀雙慶,還多一度春秋。”這幅壽聯(lián)寫的老人歲數是:( )

  A、60歲 B、70歲 C、100歲 D、141歲

  答案:D解析:花甲,即60,花甲重逢就是120;增加三七歲月,就是再加三七二十一,就是141;古稀,即70,古稀雙慶就是140;更多一度春秋,加起來就是141。

  2、下列描寫古代歷史名人名家的對聯(lián),說法錯誤的是:( )

  A、盛唐詩酒無雙士,青蓮文苑第一家。——頌李白

  B、詩史數千言,秋天一鵠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鷗野老心。——頌杜甫

  C、楓葉四弦秋,棖觸天涯遷謫恨;潯陽千尺水,勾留江上別離情。——頌白居易

  D、云過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茵。——頌王昭君

  答案:D解析:“云過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茵”是唐代溫庭筠的《蘇武廟》說的蘇武的事,而頌王昭君的對聯(lián)是“青冢有情猶識路,平沙無處可招魂”。

  3、對聯(lián)集句對大多非原創(chuàng),是從已有詩文句子中選句配對,推陳出新。與“勸君更盡一杯酒”(唐•王維)對仗工整的是:( )

  A、天涯涕淚一身遙。(唐•杜甫) B、與爾同消萬古愁。(唐•李白)

  C、八駿日行三萬里。(唐•李商隱) D、替人垂淚到天明。(唐•杜牧)

  答案:B解析:題干“勸君更盡一杯酒”是唐代王維的《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詩句,“勸君”與“與爾”有第二人稱相對,“更盡”與“同消”有動詞相對,“一杯酒”與“萬古愁”數量詞相對,所以選B項。

  A項“天涯涕淚一身遙”是唐代杜甫《野望》中的詩句;B、“與爾同消萬古愁”是唐代李白《將進酒》中的詩句;C、“八駿日行三萬里”是唐代李商隱《瑤池》的詩句;D、“替人垂淚到天明”是唐代杜牧《贈別》的詩句。

  4、中國古代神話“開天辟地、煉石補天、鉆木取火、銜石填海”中涉及的人物形象分別是:( )

  A、女媧、燧人氏、精衛(wèi)、盤古 B、燧人氏、精衛(wèi)、盤古、女媧

  C、盤古、女媧、燧人氏、精衛(wèi) D、精衛(wèi)、盤古、女媧、燧人氏

  答案:C

  解析:“盤古開天辟地”、“女媧煉石補天”、“燧人氏鉆木取火”、“精衛(wèi)銜石填海”的神話故事家喻戶曉。

  5、古代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選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一種制度,它是古代中國的一項重要政治制度,對中國社會和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隋唐到清代的歷經了一千三百多年??婆e制度中參加縣府考試、省級考試、京城考試和皇宮大殿考試及其合格者,分別稱為:( )

  A、鄉(xiāng)試——舉人 會試——貢士 殿試——進士 院試——秀才

  B、院試——秀才 鄉(xiāng)試——舉人 會試——貢士 殿試——進士

  C、會試——貢士 殿試——進士 院試——秀才 鄉(xiāng)試——舉人

  D、殿試——進士 院試——秀才 鄉(xiāng)試——舉人 會試——貢士

  答案:B解析:院試是為了取得參加正式科舉考試的資格先要參加的一種考試,也叫章試。各地考生在縣府里參加考試,由省里的提督學政主持,考取者稱生員,俗稱秀才(茂才)或相公。明清科舉制度,分為鄉(xiāng)試、會試和殿試,鄉(xiāng)試為省一級考試,由翰林或部院官員主考,考試合格者為舉人,第一名為解元;會試是舉人在京城參加的全國統(tǒng)一考試,由禮部主考,合格者為貢士,第一名為會元;殿試是由皇帝親自主持的考試,考試合格者為進士,第一名叫狀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連續(xù)考中鄉(xiāng)試、會試、殿試第一名者稱為“連中三元”。

  6、我國古代文人學士的作品集名稱內涵豐富,各具特點。下列作品集《柳河東集》、《聊齋志異》、《范文正公集》、《李太白全集》、《稼軒長短句》、《王右丞集》、《白氏長慶集》命名方法分別是:( )

  A、地名、 年號、 謚號、字、號、官職、書房名

  B、地名、 書房名、謚號、號、字、官職、年號

  C、書房名、地名、 官職、號、字、謚號、年號

  D、地名、 書房名、謚號、字、號、官職、年號

  答案:D解析:《柳河東集》,作者柳宗元,河東(今山西永濟)人,世稱柳河東?!读凝S志異》。作者蒲松齡,“聊齋”是其書房名?!斗段恼?,作者范仲淹,謚號“文正”?!独钐兹?,作者李白,字太白?!都谲庨L短句》,作者辛棄疾,號稼軒?!锻跤邑┘罚髡咄蹙S,官至右丞。《白氏長慶集》,作者白居易,此集為唐穆宗長慶年間編輯。

  7、“陰陽”學說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一個具有基礎性性質的學說。可以理解為:太陽光能照到的地方為陽,照不到的地方為陰。山北當然照不到,為陰;水的北岸正對著太陽,為陽。反之亦然。所以,水南為陰,水北為陽。例如:“江陰”、“漢陽”、“衡陽”、“華陰”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長江南岸、漢水的南邊、衡山的南邊、華山的北邊

  B、長江北岸、漢水的北邊、衡山的北邊、華山的南邊

  C、長江南岸、漢水的北邊、衡山的南邊、華山的北邊

  D、長江北岸、漢水的北邊、衡山的南邊、華山的南邊

  答案:C解析:“山南水北謂之陽,山北水南謂之陰。”我國黃河中下游一帶,在北回歸線以北,終年不會有太陽直射,陽光會從南面照射,山的南面可以被太陽照射到而北面則受不到陽光照射,所以山南為陽,俗稱“陽坡”;山北為陰,俗稱“陰坡”。水(河流)的方面,由于地形是西北高向東南漸低,由于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向東流的河流在流動時會傾向于往東南方向流動,南岸較容易受到河水的侵蝕下淘,南岸相對高差大,地勢低濕,岸下難受光照;北岸反之。江陰:處于長江南岸。漢陽:漢水的北邊。過去的漢陽與漢口連成一片,在《明史》中說到,漢水一直是從龜山之南流入長江河口大致就在今天的鸚鵡洲頭漢陽汽車渡口。大約十五世紀初,漢水在郭茨口改道。河水的特點就是裁彎取直,這次漢水徑直向東流經龜山之北入長江,形成了今天的模樣。所以,今天的漢陽應該改稱為“漢陰”才是。衡陽:處于南岳衡山的南邊。華陰:西岳華山的北邊。

  8、我國古代人們把一夜分為五更,按更擊鼓報時,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稱五夜,從晚上七時開始起更,又把每更分為五點。每更就是一個時辰,相當于現在的兩個小時,即120分鐘,所以每更里的每點只占24分鐘。由此可見“四更造飯,五更開船”相當于現在的“后半夜1時至3時做飯,3時至5時開船”。那古時候“五更三點”、“三更四點”相當于現在的時間是:( )

  A、早晨6時12分、凌晨2時36分 B、早晨5時又12分鐘、1時又36分鐘

  C、早晨6時12分、1時又36分鐘 D、早晨5時又12分鐘、凌晨2時36分

  答案:A解析:五更計時法:舊時夜間計時單位,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半夜為三更。由此推算:一更天約在19:00時至21:00時;二更天約在21:00時至23:00時;三更天約在23:00時至次日1:00時;四更天約在1:00時至3:00時;五更天約在3:00時至5:00時。“點”是比“更”小的夜計時單位。古時為計時準確的需要,又把每個“更”劃分為五個“點”。經推算可知,一“點”等于現今的二十四分鐘,五個“點”的時間正好是一“更”。“五更三點”是“早晨5點72分,即6點12分”;“三更四點”是“凌晨1點96分,即2點36分”。

  9、中國古代文化中定義的“圣人”,指知行完備、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無限存在??偟膩碚f,“才德全盡謂之圣人”。古代的“史圣”、“醫(yī)圣”、“書圣”、“畫圣”、“茶圣”、“詩圣”分別是:( )

  A、張仲景、王羲之、吳道子、陸羽、杜甫、司馬遷

  B、司馬遷、張仲景、王羲之、吳道子、陸羽、杜甫

  C、王羲之、吳道子、陸羽、杜甫、司馬遷、張仲景

  D、吳道子、陸羽、杜甫、司馬遷、張仲景、王羲之

  答案:B解析:史圣:司馬遷,字子長,夏陽(今陜西韓城人)。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著有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醫(yī)圣:張仲景,名機,南陽郡(今河南鄧州人一帶人),東漢著名醫(yī)學家,著有《傷寒雜病論》。書圣:王羲之,字逸少,東晉書法家,原籍瑯琊臨沂(今屬山東),著有《蘭亭集序》。

  畫圣:吳道子,陽翟(今河南禹州人),唐朝著名畫家,擅長人物畫,有“吳帶當風”之美譽。

  茶圣:陸羽,字鴻漸,唐朝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市)人,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聞名于世。

  詩圣:杜甫,字子美,號少陵野老。河南鞏縣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著有《杜工部集》。

  10、唐代被視為中國各朝代舊詩最豐富的朝代,唐詩是漢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詩人眾多,許多詩篇還是被我們所廣為流傳。唐代稱為“詩魔”、“詩鬼”、“詩佛”、“詩仙”、“詩圣”、“詩豪”的詩人分別是:

  A、王維、 李白、杜甫、 劉禹錫、白居易、李賀

  B、李賀、 王維、李白、 杜甫、 劉禹錫、白居易

  C、白居易、李賀、王維、 李白、 杜甫、 劉禹錫

  D、李白、 杜甫、劉禹錫、白居易、李賀、 王維

  答案:C解析:詩魔——白居易,寫詩非??炭?,正如他自己所說:“酒狂又引詩魔發(fā),日午悲吟到日西”,所以人稱“詩魔”。詩鬼——李賀,其詩善于熔鑄詞采,馳騁想象,運用神話傳說創(chuàng)造出璀璨多彩的鮮明形象,故稱其為“詩鬼”。詩佛——王維,是“當代詩匠,又精禪上理”,是一個虔誠的佛教信徒,是中國文學史上唯一享有了“詩佛”之稱譽的詩人。詩仙——李白,詩想象豐富奇特,風格雄渾奔放,色彩絢麗,語言清新自然,被譽為“詩仙”。詩圣 ——杜甫,其詩緊密結合時事,思想深厚,境界廣闊,人稱為“詩圣”。詩豪——劉禹錫,其詩沉穩(wěn)凝重,格調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贈他“詩豪”的美譽。詩骨——陳子昂,其詩詞意激昂,風格高峻,大有“漢魏風骨”,被譽為“詩骨”。詩狂——賀知章,秉性放達,自號“四明狂客”。因其詩豪放曠放,人稱“詩狂”。詩杰——王勃,其詩流利婉暢,宏放渾厚,獨具一格,人稱“詩杰”。詩奴——賈島,一生以作詩為命,好刻意苦吟,人稱其為“詩奴”。詩囚——孟郊,作詩苦心孤詣,慘淡經營,無好問,曾稱之為“詩囚”。七絕圣手--王昌齡,其七絕寫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稱之為“七絕圣手”。五言長城--劉長卿,擅長五言詩,他的五言詩作是全部詩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稱其為“五言長城”。杜紫薇——杜牧,曾寫過《紫薇花》詠物抒情,借花自譽,人稱其為“杜紫薇”。溫八叉——溫庭筠,才思敏捷,每次入試,八叉手即成八韻,人稱他為“溫八叉”。

  2017屆高考語文古代文化常識精練(2)

  11、清代【張鵬翮hé】撰寫的三蘇祠的門聯(lián):“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其中“千古文章四大家”中“四大家”是:( )

  A、韓愈、 歐陽修、蘇軾、王安石 B、柳宗元、歐陽修、蘇軾、王安石

  C、柳宗元、歐陽修、蘇洵、王安石 D、韓愈、 柳宗元、歐陽修、蘇軾

  答案:D解析:上聯(lián)言蘇門父子三人均為填詞名家,下聯(lián)四大家是韓、柳、歐、蘇四家,其中蘇家包括蘇洵、蘇軾、蘇轍,仍然是對蘇門的盛贊。

  12、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浩如煙海,二十四史乃是中華文化遺產的精華,而“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精華。“前四史”是指:( )

  A、《史記》 、 《漢書》、 《后漢書》 、《三國志》

  B、《國語》 、 《左傳》、 《戰(zhàn)國策》 、《史記》

  C、《左傳》 、 《戰(zhàn)國策》、《史記》、 《資治通鑒》

  D、《戰(zhàn)國策》 、《史記》 、 《漢書》、 《后漢書》

  答案:A解析:《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作者是西漢時期的司馬遷。史記全書共一百三十篇,分為本紀、書、表、世家、列傳五種形式。司馬遷著《史記》,其史學觀念在于“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稘h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又稱前漢書,東漢班固撰,主要記述漢高祖元年(前206年)至王莽地皇四年(23年)共二百三十年的史事,是繼《史記》之后我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 『鬂h書》九十卷,南朝宋范曄撰?!逗鬂h書》紀十卷和列傳八十卷的作者是范曄。  《三國志》是晉代陳壽編寫的一部主要記載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紀傳體國別史。《國語》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別體著作。記錄了周朝王室和魯國、齊國、晉國、鄭國、楚國、吳國、越國等諸侯國的歷史。

  《戰(zhàn)國策》是中國古代的一部歷史學名著。它是一部國別體史書(《國語》是第一部),又稱《國策》。由西漢劉向所整理編寫?!蹲髠鳌废鄠魇谴呵锬┢诘聂攪饭僮笄鹈魉?,是記載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一部史書?!顿Y治通鑒》,簡稱“通鑒”,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

  13、中國古代“二十四節(jié)氣”的命名反應了季節(jié)、物候現象、氣候變化三種,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歷法,是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其中表示四季開始的四個節(jié)氣是:( )

  A、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B、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C、小暑、大暑、小寒、大寒 D、白露、寒露、小雪、大雪

  答案:B解析:二十四節(jié)氣是一個統(tǒng)稱,其中包括十二個中氣和十二個節(jié)氣,中氣和節(jié)氣相間地排列。從春分起十二個中氣分別是春分、谷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和雨水,分屬于十二個以地支排列的月份。春分后的節(jié)氣是清明,其后的節(jié)氣依次是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立春和驚蟄。二十四節(jié)氣指二十四時節(jié)和氣候,每個節(jié)氣約間隔半個月的時間,分列在十二個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節(jié)氣,在月中的叫做“中氣”,所謂“氣”就是氣象、氣候的意思。24節(jié)氣分別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節(jié)氣反映四季變化的節(jié)氣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個節(jié)氣。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齊稱“四立”,表示四季開始的意思。反映溫度變化的有: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5個節(jié)氣。反映天氣現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個節(jié)氣。反映物候現象的有驚蟄、清明、小滿、芒種4個節(jié)氣?!抖墓?jié)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14、干支紀法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一種紀年方法。所謂“干支”就是天干、地支的總稱,它是一種周期性的循環(huán)順序,如何將公元紀年換算成干支紀年,計算方法:(公元年份-3) ÷60 ,得余數 R;再求 R÷10的余數是X,R÷12的余數是Y。并根據下表,就可以很簡單的換算公歷年份成為干支紀年。

  1 2 3 4 5 6 7 8 9 0

  X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0

  Y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例如:公元2000年的干支如何? (2000-3)÷60= 33 ....... 余數(R)17 ,(R)17÷10= 1 ....... 7(X), (R)17÷12= 1 ....... 5(Y), 因此,公元2000年是干支紀年的庚辰年(農歷)?,F在,計算公元2015年的干支紀年,應該是哪一年:( )

  A、甲午年 B、丙申年 C、乙未年 D、丁酉年

  答案:C解析:“干支紀法”是夏歷中用來編排年號和日期用的。由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古人以此作為年、月、日、時的序號,這種“干支紀法”形成的一種歷法,叫干支歷。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六十甲子表:

  01 甲子 11 甲戌 21 甲申 31 甲午 41 甲辰 51 甲寅

  02 乙丑 12 乙亥 22 乙酉 32 乙未 42 乙巳 52 乙卯

  03 丙寅 13 丙子 23 丙戌 33 丙申 43 丙午 53 丙辰

  04 丁卯 14 丁丑 24 丁亥 34 丁酉 44 丁未 54 丁巳

  05 戊辰 15 戊寅 25 戊子 35 戊戌 45 戊申 55 戊午

  06 己巳 16 己卯 26 己丑 36 己亥 46 己酉 56 己未

  07 庚午 17 庚辰 27 庚寅 37 庚子 47 庚戌 57 庚申

  08 辛未 18 辛巳 28 辛卯 38 辛丑 48 辛亥 58 辛酉

  09 壬申 19 壬午 29 壬辰 39 壬寅 49 壬子 59 壬戌

  10 癸酉 20 癸未 30 癸巳 40 癸卯 50 癸丑 60 癸亥

  15、中國隋唐以后的官職實行“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確,效率高,三省長官之間互相牽制,把相權一分為三,削弱了相權,間接加強了皇權。三省是: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是: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其中“三省”中負責執(zhí)行國家的重要政令的機構和“六部”中負責軍事、軍政事務的機構分別是:( )

  A、尚書省、兵部 B、門下省、吏部

  C、中書省、刑部 D、尚書省、工部

  答案:A解析:三省六部制的職能:三省,分別為:

  尚書省——最高行政機構,負責執(zhí)行國家的重要政令;

  門下省——審議機構,負責審核政令;

  中書省——決策機構,負責草擬和頒發(fā)皇帝的詔令。

  中書省主要負責與皇帝討論法案的起草,草擬皇帝詔令。門下省負責審查詔令內容,并根據情況退回給中書省。這兩個部門是決策機構,通過審查的法令交由尚書省執(zhí)行。

  六部,分別為:

  吏部:負責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員 。

  戶部:負責土地、戶口、財政、國庫等。

  禮部:負責科舉、祭祀、典禮、學校等。

  兵部:負責軍事、軍政事務。

  刑部:負責司法、審計事務。具體審判事務另有大理寺負責。重大案件組織刑部、御史臺、大理寺會審,謂三司審。

  工部:負責工程、屯田、水利、交通等事。

  16、四書五經是四書和五經的合稱,是中國儒家的經典書籍,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所提出,是儒家的經典著作。其中“四書”是指:( )

  A、《詩經》 、《尚書》 、《周易》和《春秋》

  B、《大學》 、《中庸》 、《論語》和《孟子》

  C、《國語》 、《左傳》 、《禮記》和《春秋》

  D、《詩經》 、《尚書》 、《禮記》和《周易》

  答案:B解析:

  “四書”是指《論語》 、《孟子》 、《大學》和《中庸》 。

  “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簡稱為“詩、書、禮、易、春秋”。

  《論語》是一本以記錄春秋時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言行為主的匯編,又被簡稱為論、語、傳、記,是儒家重要的經典之一。

  《孟子》是記載孟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成書大約在戰(zhàn)國中期,屬儒家經典著作之一。

  《大學》是儒家基本經典之一,原為《禮記》中的一篇,相傳為曾子作,全面總結了先秦儒家關于道德修養(yǎng)、道德作用及其與治國平天下的關系。

  《中庸》為儒家思孟學派的代表著作,原為《禮記》之一篇,為孔子后裔子思,后經秦代學者修改整理。

  《詩經》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詩歌總集。

  《尚書》是中國漢民族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歷史文獻,它以記言為主。

  《禮記》是研究中國古代社會情況、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周易》是儒家重要經典之一,是我國最古老、最有權威、最著名的一部經

  典,是中華民族聰明智慧的結晶。是一部古代占筮之書,古人創(chuàng)造它是為預知社會人事的吉兇禍福變化。

  《國語》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別體著作。

  《春秋》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左傳》是《春秋左氏傳》的簡稱,又名《左氏春秋》,是從豐富的歷史材料去詮釋《春秋》的編年史,相傳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

  17、《四庫全書》是乾隆皇帝親自組織的中國歷史上一部規(guī)模最大的叢書,為后代學者研究中國古代文化提供了較完善的文獻資料。“四庫”是指:( )

  A、仁、義、禮、智 B、禮、樂、書、數

  C、詩、書、禮、易 D、經、史、子、集

  答案:D解析:經部收錄儒家“十三經”(分別是《詩經》、《尚書》、《周禮》、《儀禮》、《禮記》、《周易》、《左傳》、《公羊傳》、《谷梁傳》、《論語》、《爾雅》、《孝經》、《孟子》)及相關著作,史部收錄史書,子部收錄諸子百家著作和類書,集部收錄詩文詞總集和專集等。

  “仁、義、禮、智、信”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義、禮”,孟子延伸為“仁、義、禮、智”,董仲舒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后稱“五常”,貫穿于中華倫理的發(fā)展中,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禮、樂、射、御、書、數”,孔子合稱“六藝”。禮:禮節(jié)(即今德育);樂:音樂;射:射箭技術(鍛煉體格,品格修養(yǎng));御:駕馭馬車的技術;書:書法(書寫,識字,文字);數:算法(計數)?,F在來說就是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詩、書、禮、易、春秋”,指儒家的“五經”,即《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

  18、我國古人對嬰、幼、少、青、壯、中、老各個年齡的稱謂,真可說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古代的“及笄jī之年”、“弱冠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花甲之年”指稱的年齡分別是:()

  A、15歲、20歲、30歲、40歲、60歲

  B、女子15歲、男子20歲、50歲、60歲、70歲

  C、女子15歲、男子20歲、30歲、40歲、60歲

  D、13歲、20歲、30歲、50歲、60歲

  答案:C解析:及笄jī之年指女子滿了15歲,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年,而立之年是男子三十歲(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之年是指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花甲之年指老人六十歲。舊時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為紀年,六十年為一花甲,亦稱一個甲子。

  初生:孩提、總角、垂髫——童年;

  金釵之年:女子12歲;豆蔻之年:女子13——14歲;

  及笄之年:女子15歲;碧玉年華:女子16歲;

  桃李年華:女子20歲;花信年華:女子24歲;

  舞勺之年:男子13——15歲(學文舞);

  舞象之年:男子15——20歲 (學武舞);

  弱冠之年:男子20歲;而立之年:男子30 歲;不惑之年:男子40 歲;

  知命之年:男子50 歲;花甲之年:男子60 歲;古稀之年:男子70 歲;

  耄耋(mào dié)之年:80、90歲(耄:八九十歲年紀;耋:七八十歲年紀);

  期頤之年:男子100歲。

  喜壽:77歲;米壽:88歲;白壽:99歲;茶壽:108歲。

  按照中國人習俗,向高齡老人祝壽有“喜壽”“米壽”“白壽”“茶壽”之說。

  把“喜”“米”“白”“茶”四字作為高齡老人的壽年,是有講究的。

  “喜壽”是指七十七歲。這是因為“喜”字寫成草體很像七十七。“米壽”指八十八歲。這是因為“米”字上部一點一撇像“八”,下部的一撇一捺也是個“八”,中間一橫一豎像“十”,加起來八十八。“白壽”指九十九。這是因為“白”字是“百”字上面少一橫,百減去一,不是九十九嗎?“茶壽”指一百零八歲。這是因為“茶”的草頭為“二十”,“茶”字下半部是“八十八”,加起來就不是一百零八。

  19、五岳,是中國五大名山的總稱。五岳起源于古代中國人的山川崇拜,是和國君對山神的祭祀聯(lián)系在一起的。其中“東岳”、“西岳”、“南岳”、“北岳”、“中岳”分別指的是:( )

  A、泰山、華山、衡山、恒山、嵩山 B、華山、衡山、恒山、嵩山、泰山

  C、衡山、恒山、嵩山、泰山、華山 D、恒山、嵩山、泰山、華山、衡山

  答案:A解析:

  “五岳”分別為東岳泰山(海拔1545米,位于山東省泰安市)、西岳華山(海拔2155米,位于陜西省華陰市)、南岳衡山(海拔1300米,位于湖南省衡陽市)、北岳恒山(海拔2016米,位于山西省渾源縣)、中岳嵩山(海拔1512米,位于河南省登封市)。五岳景色各有特點,受到許多游客的青睞,許多文人作家也留下了大量詩文作品。其中泰山和嵩山曾經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禪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于天,定鼎中原的象征。

  “東岳泰山之雄,西岳華山之險,中岳嵩山之峻,北岳恒山之幽,南岳衡山之秀”早已聞名于全世界。

  20、“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物質觀,多用于哲學、中醫(yī)學和占卜方面。由五種元素充盈在天地之間,相互作用、相互發(fā)展,維系著自然的平衡。“五行”中分別代表“生長的物質”、“散發(fā)熱能的物質”、“大自然本身”、“循環(huán)流動的物質”、“堅固的物質”的物質元素是:( )

  A、金、木、水、火、土 B、火、土、水、金、木

  C、木、火、土、水、金 D、土、水、金、木、火

  答案:C 解析:

  木代表生長的物質,火代表可以散發(fā)熱能的物質,土代表自然本身,水代表流動的物質,可以循環(huán);金代表堅固的物質。木和火在土的上面,水和金在土的下面,所以木、火屬陽,水、金屬陰,土是中性。

  21、五刑是中國古代五種刑罰之統(tǒng)稱,在不同時期,五種刑罰的具體所指并不相同。五刑有奴隸制五刑和封建制五刑之分,其中隋唐以后封建制五刑是指:( )

  A、墨、劓(yì割鼻)、剕(fèi砍腳)、宮、大辟(pì死刑)

  B、笞(chī )、杖、徒(勞役)、流(流放)、死

  C、黥(qíng墨字)、劓(yì割鼻)、斬趾、梟首(xiāo砍頭)、菹(zū剁肉醬)

  D、磔(zhé 凌遲)、髡(kūn剃發(fā))、髕(bìn割膝骨)、炮烙、刵(èr割耳朵)

  答案:B解析:奴隸制五刑:

  (1)秦以前為:墨(刺字并涂墨)、劓(yì 割鼻)、剕(fèi ,也寫作“刖”yuè,砍腳)、宮(毀壞生殖)、大辟(pì死刑,殺)。

  (2)秦漢時期為:黥(qíng刺字并涂墨)、劓、斬趾(左右腳趾)、梟首(xiāo砍頭示眾)、菹(zū 剁成肉醬)。

  從夏代開始逐步確立,是一種野蠻的、不人道的、故意損傷受刑人肌體的刑罰。

  隋唐封建制五刑:

  (1)笞刑:小荊條抽打臀部,以十為一等,分五等,即從十到五十下。

  (2)杖刑:粗荊條抽搭背、臀、腿,以十為一等,分五等,即從六十到一百下。

  (3)徒刑:強制犯人勞役,刑期分一年、一年半、二年、二年半、三年五等。

  (4)流刑:流放到邊遠地區(qū),不準回鄉(xiāng),里程分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三等。

  (5)死刑:分絞和斬二等。宋后加凌遲,明清加梟首。

  封建五刑之外還有磔(zhé 俗稱凌遲)、髡(kūn 即剃發(fā))、髕(bìn也作臏,割膝骨)、炮格(也作炮烙)、刵(èr 割耳朵)

  22、古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間的排行順序,古人字前常加排行次序,父之兄稱“伯父”,父之次弟稱“仲父”,仲父之弟稱“叔父”,最小的叔父稱“季父”,后來伯仲之弟統(tǒng)稱“叔父”。古代稱為“伯夷”、“仲尼”、“叔向”、“季路”的四人,正確的排行順序是:( )

  A、老大、老二、老三、老四 B、老大、老二、老三、最小

  C、老二、老三、老四、老大 D、老三、老四、老大、老二

  答案:B 解析:伯為老大,仲為老二,叔為老三、季排最小。從史實看,除以“季”為末子外,伯仲以外叫“叔”的為多。例如,周武王分封諸弟皆稱“叔某”,因為他是老二。如“伯夷”、“仲尼”、“叔向”、“季路”, 正確的排行順序是: 老大、老二、老三、最小。

  23、我國古代禮儀,宴席的四面座位,以“坐西朝東”為最尊,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下位是“坐東朝西”。傳統(tǒng)課文《鴻門宴》涉及宴席座次的描述:“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文中座次描述反映地位尊卑高低的順序正確的是:( )

  A、項羽、項伯、劉邦、范增、張良 B、項伯、范增、項羽、劉邦、張良

  C、項伯、項羽、范增、劉邦、張良 D、項羽、項伯、范增、劉邦、張良

  答案:D 解析:中國古代在“室”內舉辦宴會,座位以西為尊,北次之,南再次之,東最次,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方位,宴席的四面座位,以東向最尊,次為南向,再次為北向,西向侍坐。課文《鴻門宴》中,項羽、項伯東向坐,也就是坐西向東了,為最尊;范增南向坐,就是坐北向南,雖然是項羽的亞父,但也只能次之;劉邦北向坐,也就是坐南向北,畢竟一方諸侯,再次之;張良西向坐,就是坐東向西,最卑微,最下位。

  24、我國古代史書是記載歷史事實的歷史散文,要求如實地記載真實的歷史事件,不允許采取文學創(chuàng)作的方法進行虛構。史書編排體例分為編年體(以年代為線索編排歷史)、紀傳體(以人物活動為中心反映歷史)、國別體(以國家為單位記敘歷史)、記事本末體(以事件為主線記載歷史;根據編排的年代跨度情況,史書又分為通史和斷代史。下面對《史記》、《左傳》、《戰(zhàn)國策》、《漢書》編排體例判斷正確的是:( )

  A、紀傳體、國別體、編年體、通史 B、通史、 國別體、編年體、通史

  C、紀傳體、編年體、國別體、斷代史 D、通史、 編年體、國別體、通史

  答案:C

  解析:

  《春秋》:現存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相傳為孔子依據魯國史官所編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訂而成的。

  《左傳》:我國第一部較為完備的編年體史書。原名《左氏春秋》,相傳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名為《春秋左氏傳》,簡稱《春秋》。

  《資治通鑒》:我國最大的一部編年體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記載了1362年的歷史,由北宋司馬光等人花了19年的時間編寫成的。

  《史記》: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敘了上自傳說中的黃帝,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共約3000年的歷史。共計130篇,包括本紀12篇,表10篇,書8篇,世家30篇,列傳70篇,共約52萬余字,由西漢司馬遷著。

  《國語》:我國最早的國別體史書。共21卷,包括《周語》、《魯語》、《齊語》、《晉語》、《鄭語》、《楚語》、《吳語》、《越語》,是分國記載一些重要史事的國別史史書,相傳作者為左丘明。

  《漢書》: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內容上起漢高祖元年,迄于新莽地皇四年,共二百多年的歷史。全書由12本紀、8表、10志、70列傳組成,計100篇,由東漢班固撰寫。

  紀事本末體:首創(chuàng)這種體例的是南宋袁樞的《通鑒紀事本末》。

  通史:主要特點是不間斷地記敘自古及今的歷史事件,如《史記》。

  斷代史:主要特點是只記錄某一時期或某一朝代的歷史,如《漢書》。

  25、中國古代紀年法主要有四種:即干支紀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帝王年號紀年法和年號干支兼用法。下列以“年號干支兼用法”為紀年方法的是:( )

  ①“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 ②“慶歷四年春”③“壬戌之秋,七月既望”④“天啟壬戌秋日”⑤“淳熙丙申至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答案:D

  解析:

 ?、偻豕次荒甏渭o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數來紀年。如《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指趙惠文王在位十六年。

 ?、谀晏柤o年法。漢武帝起開始有年號。此后每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號紀年。如《岳陽樓記》“慶歷四年春”,即宋仁宗趙禎的即位四年。

  ③干支紀年法。如《赤壁賦》:“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壬戌”指公元1082年。

 ?、苣晏柛芍Ъ嬗梅?。紀年時皇帝年號置前,干支列后。如《揚州慢》“淳熙丙申至日”,“淳熙”為南宋孝宗趙昚(shèn)年號,“丙申”是干支紀年,即公元1173年。

 ?、荨逗酥塾洝?ldquo;天啟壬戌秋日”,“天啟”是明熹宗朱由校年號,“壬戌”是干支紀年,及公元1622年。

  26、生肖文化是一種中國特色的時間文化,是用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屬相)與十二地支相配的一種計時系統(tǒng)。將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依次分配于十二地支,形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作為十二個時辰計時,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等于現在的兩小時,比如:從晚上11時開始計時,晚上11時到到第二天1時(即“子時”)。下面用生肖計時正確的是:( )

  A、狗:晚上7-9時(即“戌時”) B、牛:下午1-3時(即“丑時”)

  C、猴:凌晨3-5時(即“申時”) D、羊:凌晨1-3時(即“未時”)

  答案:A

  解析:

  我國古代根據動物出沒時間和生活特征,將十二種動物作為十二生肖,即每一種動物為一個時辰。老鼠排行第一(與“子”時搭配),次序為:子、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鼠:晚上11時到第二天1時(即“子時”),此時老鼠最為活躍。

  牛:凌晨1-3時(即“丑時”),此時牛正在反芻。

  虎:凌晨3-5時(即“寅時”),此時老虎到處游蕩覓食,最為兇猛。

  兔:清晨5-7(即“卯時”),此時月亮還在天上,玉兔搗藥正忙。

  龍:早晨7-9時(即“辰時”),此時是神龍行雨的好時光。

  蛇:上午9-11時(即“巳時”),此時蛇開始活躍起來,還不會傷人。

  馬:上午11時至下午1時(即“午時”),此時陽氣正盛,是天馬行空時。

  羊:下午1-3時(即“未時”),此時羊在這時吃草,會長得更壯。

  猴:下午3-5時(即“申時”),此時猴子活躍起來。

  雞:下午5-7時(即“酉時”),此時夜幕降臨,雞開始歸窩。

  狗:晚上7-9時(即“戌時”),此時狗開始守夜。

  豬:晚上9-11時(即“亥時”),此時萬籟俱寂,豬正在鼾睡。

  27、中國古人用“天色紀時法”將一晝夜劃分為十二個時辰,它們的名稱是: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yú)中、日中、日昳(dié)、晡(bū)時、日入、黃昏、人定。從夜晚23時至凌晨01時開始第一個時辰,依次循環(huán)。下面根據天色的變化理解的時辰正確的是:( )

 ?、佟犊兹笘|南飛》:“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句中“雞鳴”是凌晨01時至03時;

  ②《孔雀東南飛》:“奄奄黃昏后,寂寂人定初。” 句中“黃昏”是晚上19時至21時,“人定”是夜晚23時至凌晨01時;

 ?、邸独類逖┮谷氩讨荨罚?ldquo;夜半雪愈急”,句中“夜半”是夜晚23時至凌晨01時;

 ?、堋独類逖┮谷氩讨荨罚?ldquo;晡時,門壞”,句中“晡時”是下午17是至19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

  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夜半時分(夜晚23時至凌晨01時),計第一個時辰。

  雞鳴,又名荒雞:雞叫時候(凌晨01時至03時)。

  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夜日交替。(凌晨03時至05時)。

  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太陽初升。(清晨05時至07時)。

  食時,又名早食等:早飯時間,(早晨07時至09時)。

  隅中,又名日禺yú等:臨近中午。(上午09 時至11時)。

  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中午時候(上午11時至下午13時)。

  日昳dié,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下午13時至15時)。

  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晚飯時間(下午15食至17時)。

  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太陽落山。(下午17是至19時)。

  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天地昏黃。(晚上19時至21時)。

  人定,又名定昏等:安歇睡眠。(晚上21時至23時)。

  28、古代有“月相紀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稱來紀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望”后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下面關于“月相紀日法”用法分析正確的是:( )

  ①《五人墓碑記》:“在丁卯三月之望”,“望”陰歷三月十五日。

 ?、凇肚f子•逍遙游》:“朝菌不知晦朔”。“晦朔”,晦:陰歷每月初的一天;朔:陰歷月末的一天。

 ?、邸冻啾谫x》:“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既望”就是陰歷七月十六日。

 ?、?ldquo;今當六月朔日,乃是妃子誕辰。”“朔日”指六月初一至初九。

 ?、?ldquo;道光元年辛巳冬十月朔五日”,“朔五日”指這個月初五。

 ?、?ldquo;正月晦日巷死。”“晦日”,正月末的一天。

  ⑦“宋嘉定寧宗八年乙亥四月朔四日”,“朔四日”指這個月初四。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③④⑦ D、③⑤⑦

  答案:D

  解析:

 ?、凇肚f子•逍遙游》:“朝菌不知晦朔”。“晦朔”,晦:陰歷每月末的一天;朔:陰歷月初的一天。

  ④“今當六月朔日,乃是妃子誕辰。”“朔日”是指六月初一。

  29、《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对娊洝酚械?ldquo;六義”,即是指“風、雅、頌”三種詩歌形式與“賦、比、興”三種表現手法。下面對《詩經》“六義”的理解正確的是:( )

  A、“頌”是正聲雅樂,即貴族享宴或諸侯朝會時的樂歌,共105篇。

  B、“風”是國風,即西周時期各國的民間歌謠,《詩經》中的精華,共305篇。

  C、“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即先用其它事物引出要說的內容。

  D、“賦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屬此類。

  答案:C

  解析:

  “風”是指國風,即西周時期各國的民間歌謠,《詩經》中的精華,共160篇。

  “雅”是正聲雅樂,即貴族享宴或諸侯朝會時的樂歌,共105篇。

  “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內容多是歌頌祖先的功業(yè)的,共40篇。

  “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是鋪陳,對事物直接陳述。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屬此類。

  “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即起興,用其它事物引出要說的內容。

  >>>點擊下一頁有更多關于古代文化知識選擇題的精彩內容

  

2619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