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育兒知識范文
幼兒園育兒知識范文
所謂的“獨帶獨”就是指獨生子女的父母帶著同樣也是獨生子女的孩子。以下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幼兒園育兒知識范文的相關資料,各位家長們抓緊看看吧。
幼兒園育兒知識范文一
“獨帶獨”的教育問題
所謂的“獨帶獨”就是指獨生子女的父母帶著同樣也是獨生子女的孩子。根據統(tǒng)計,隨著80后的家長成為幼兒園的主流家長群,幼兒教育就開始進入“獨帶獨”的時代了,在這一時代中的教育問題就是我們值得關注的。
1、怎樣教導孩子80后家長很迷惑
80后的角色正從獨生子女慢慢轉變?yōu)闉槿烁改福谑沁M入這樣一個獨帶獨的時代,80后的家長們在教育理念上就有很大的迷惑。
80后的家長普遍都很年輕,看上去不像小朋友的父母反而更像哥哥姐姐,不會明顯給人父母與子女間的感覺。
而且由于80后家長的學歷普遍較高,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就會有自己的見解。但是他們的工作壓力大,帶孩子的時間少,于是孩子的教育上就會存在很大的問題。所以家長們最后能夠定期的學習優(yōu)秀的教育理念,來探索怎樣更好的去孩子相處,教育孩子。
2、幼兒怎樣教
幼兒教育是一項專業(yè)性很強的工作,只有接受過系統(tǒng)化教育的人員才能夠勝任這項工作,特別是新的教育改革下幼兒教師已經不僅僅是工匠型的教師了,而是現(xiàn)代意義上的專業(yè)型教師。只有打破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和理念才能順應時代的發(fā)展。
幼兒園應該推出一些創(chuàng)新的舉措,比如說多開展親子互動活動、靈活安排接送時間等等。這也就是對幼兒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有一顆包容心外,還要有豐富的知識和理念。
學會關注孩子的情緒和情感、興趣和生活能力,以此來幫助孩子建立成功感,讓孩子產生去幼兒園的向往的感情。這樣孩子上幼兒園就不再是一種痛苦,獨生子女父母與獨生子女孩子的教育問題就能夠解決很大一部分了。
幼兒園育兒知識范文二
進行早期教育要把握好重點
現(xiàn)在很多家長都重視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但是科學的早教該怎么進行?需要注意什么?針對一些家長在孩子早教中存在的誤區(qū),早教專家建議兒童早期教育應該把握三個重點,希望寶寶們都能獲益。
1、養(yǎng)護和教育分不開
孩子早期的教育應該是和養(yǎng)護、保健分不開的,養(yǎng)和育同時進行。孩子在出生前三年身體發(fā)育和能力成長很快,對他的一生影響也相當重要,是爸爸媽媽不能錯過的。父母在養(yǎng)護時,與孩子進行語言的交流和肢體的接觸,有助于孩子語言和情感的發(fā)展。其實早教并不是教給孩子知識和技能,而是引導孩子去感知和認識事物的過程,孩子爬、走、上樓梯等都是一種教育。
2、包辦和放任都不可取
包辦孩子學什么、做什么,是現(xiàn)在家庭教育中的普遍現(xiàn)象,比如在孩子玩得正專心的時候讓他去做什么,如果孩子動作慢或表現(xiàn)不好,有時家長會礙于面子或省事的原因,三下五除二幫孩子做好;有的家長能意識到包辦不好,但同時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在孩子提出無理要求時,有些家長過于溺愛或認為孩子小講道理聽不懂,于是過于放任孩子。專家們認為這樣都是不可取的,三歲左右正是孩子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階段,如果管理孩子不當,孩子很有可能養(yǎng)成不認真做事,任性不講道理的壞習慣。我們應該學會耐心地等待,巧妙地處理,堅持一段時間你會驚醒地發(fā)現(xiàn)孩子的進步。
3、給孩子思考的時間和機會
有些家長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上急于求成,比如生活中常見一個事例:孩子的玩具被其他孩子搶走了,第一位母親對孩子說,那是你的玩具,他搶你的,你也搶他的;第二位母親告訴孩子要學會分享、大度點;而第三位母親讓孩子自己想該怎么做。早教專家分析:“第一位母親的做法不太可取,如果所有的母親都這樣教育孩子,將來孩子將生活在怎樣的人際環(huán)境之中;第二位母親沒有給孩子思考的時間和機會,告訴他該怎么做,以后孩子再遇到“糾紛”可能還需要聽取別人的建議;還是第三位母親的做法比較可取,給了孩子一個獨立思考的機會,讓孩子有時間去自省,時間久了孩子就知道該如何與人交往。”
總結:其實兒童早期教育的根本在于讓孩子在健康成長中,學會認識周圍環(huán)境和事物,與人交往、生存的方式,并理解一些最基本的社會行為的原則。如果家長在孩子早教中,能夠注意以上三個重點,耐心細致地處理孩子遇到的問題,相信孩子能順利地經歷從生物人向社會人過度的這三年,早教也就有了更深遠的意義。
幼兒園育兒知識范文三
你的孩子社會化程度是多少分
“望子成龍”在中國式教育下,幾乎是每個父母的愿望,但究竟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無害又身心健康的“龍”呢?一對夫婦因兒子的事發(fā)生了爭執(zhí),爸爸認為應該給孩子多安排一引動社會活動,學會與人交際,成天關在家里不出門,來了客人都不會打招呼,以后到社會上怎么和人交往?媽媽則認為,孩子“坐得住、會讀書”,會考個好學校,人人羨慕,社會交往等以后再說。這對夫婦爭執(zhí)的焦點其實就是孩子的社會化程度問題,那么怎么評判一個人的社會化程度呢?
首先了解一下什么叫“社會化”。人從出生到成人的過程稱為“社會化”。一個人在剛剛出生時可以說是“動物人”,在成長的這一個過程中,人和人之間的相互交流、作用等各方面的相互融合,使人從“動物人”升級為“社會人”。
美國精神病學會曾給兒童的“社會化”制定了一個診斷標準,一起看一下:
?、僦辽儆幸粋€同齡朋友,并且友誼至少維持6個月。
②在看不到有什么好處的情況下能夠主動幫助別人。
③做了錯事,并造成了壞的結果,但能在不被人發(fā)現(xiàn)時主動認錯。
?、軇e人做了對自己不利的事時,能夠原諒別人,不指責也不告狀。
⑤對周圍的人表示關心,分享自己與別人的幸福和快樂。如為別人生日、考試優(yōu)秀、獲獎等感到高興,主動向別人祝賀。
一般來說,在上面的5條中,6歲以下的孩子應最少滿足1條;7-12歲的孩子應最少滿足2條;13-18歲的孩子最少應滿足3條。如果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達不這個標準,就說明孩子社會化不足。社會化不足,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孩子是一個“孤家寡人”,不善于與人交往。
現(xiàn)在社會經常發(fā)生許多年青人,因心理不健全,造成許多悲劇發(fā)生,而我們是否反思的,這些不健全是否就是社會化不足造成的,如果一個人的社會化程度很高,就會減少心理障礙的發(fā)生。 課本不是孩子學習的惟一,學習也不是孩子生活成長的惟一。因此,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不要忽視了孩子社會化的培養(yǎng),這個問題應該引起家長們的重視。
看了“幼兒園育兒知識范文”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