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與杜甫初次相見是什么樣子
李白與杜甫都是詩人中的名人,他們有什么羈絆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李白與杜甫吧。
李白與杜甫初次相見是什么樣子
如果友誼可以販賣,那么一生的友誼該賣多少錢?對于“大李杜”來說,只是一次面,一碗酒錢。杜甫初次相遇李白就認(rèn)定了他是自己一生的知己,即使后來兩人各奔東西,但有酒有知己,對于他來說,人生也足矣了!
杜甫和李白
李白和杜甫只見過一兩次面(次數(shù)有爭論),就成了一生的知己,緋聞一直流傳至今,但歷史公認(rèn)的是,兩人是純潔的男男關(guān)系。
杜甫曾在詩中描寫過他們初次相識的情形:
余亦東蒙客,
憐君如兄弟。
醉眠秋共被,
攜手日同行。
認(rèn)識的時候,是天寶三載(744年),李白正因觸怒權(quán)貴被驅(qū)出朝廷,詔許還鄉(xiāng),坎坷的生涯和顛沛流離的生活,使他在當(dāng)時很看重杜甫的真誠情誼,他們一見如故,賦詩作歌、親同手足。
“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他們同床共游,是二人深情厚誼的寫照。
李白大杜甫11歲,當(dāng)時他已經(jīng)是詩名遠(yuǎn)揚的人物了,但他不僅是詩人,還有遠(yuǎn)大的政治抱負(fù)。而杜甫當(dāng)時還默默無聞,應(yīng)該算是小鮮肉遭遇了大叔,雖然之前他沒有見過李白的廬山真面目,但一直在心里對李白這個人非常崇敬,對李白的詩也評價甚高,在《春日憶李白》中,杜甫寫道:
白也詩無敵,
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
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
江東日暮云。
何日一樽酒,
重與細(xì)論文。
李白性格豁達(dá)不羈,認(rèn)識杜甫后也并沒有在他面前倨傲,互相切磋詩藝,“曾有觀點認(rèn)為,杜甫《登兗州城樓》詩中,“浮去連海岱,平野入青徐”與李白詩句“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句式相似,視野比以前更開闊了。于是后人猜想,李杜相處的那段時間里,李白幫杜甫改詩。雖然這一觀點有待確認(rèn),但我覺得兩個同樣喜愛詩歌創(chuàng)作的人在一起談詩論文,肯定會互相切磋。認(rèn)識后,兩人喝酒論文,李白的詩歌造詣必定對杜甫的詩歌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李白當(dāng)時又是詩壇泰斗,詩歌自成一體,作詩經(jīng)驗也比杜甫豐富,所以他會指導(dǎo)杜甫修改詩歌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李白與杜甫,一個是詩仙,一個是詩圣,兩個人的友情,在中國文化史上是另一個經(jīng)典,但他們的交往非常短暫,同是淪落人,相識已是太晚,作別又是匆忙,兩人在洛陽認(rèn)識,第二年又一同游玩了長安、山東等地,前后只見過一兩次面就分手了,分手時李白云:
醉別復(fù)幾日,登臨遍池臺。
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
飛蓬各自遠(yuǎn),且盡手中杯!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對于癡情的杜甫來說,相處短暫,遺忘卻很長,分手后他就也沒有見過李白,之后杜甫不管流落何地,都思念著這個故人,并為他寫出了刻骨銘心的詩句,例如:《夢李白》二首:
其一
死別已吞聲,生別賞惻惻。
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
恐非平生魂,路遠(yuǎn)不可測。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guān)寒黑。
君今在羅網(wǎng),何以有羽翼。
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
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
其二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賞局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fēng)波,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fù)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wǎng)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杜甫懷念李白的詩,可考證的就有20首左右,而且題目都很露骨,有:《冬日有懷李白》、《春日憶李白》、《夢李白》、《贈李白》、《天末懷李白》、《沙丘城下寄李白》、《昔游》、《不見》………當(dāng)李白鋃鐺入獄,所有人都對他喊打喊殺的時候,杜甫站出來為李白辯駁,他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中有道:
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
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
聲名從此大,汩沒一朝伸。
文采承殊渥,流傳必絕倫。
龍舟移棹晚,獸錦奪袍新。
白日來深殿,青云滿后塵。
乞歸優(yōu)詔許,遇我宿心親。
未負(fù)幽棲志,兼全寵辱身。
劇談憐野逸,嗜酒見天真。
醉舞梁園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無鄰。
處士禰衡俊,諸生原憲貧。
稻粱求未足,薏苡謗何頻。
五嶺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幾年遭鵩鳥,獨泣向麒麟。
蘇武先還漢,黃公豈事秦。
楚筵辭醴日,梁獄上書辰。
已用當(dāng)時法,誰將此義陳。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濱。
莫怪恩波隔,乘槎與問津。
其中,”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 這兩句是描寫李白最為傳頌的經(jīng)典名句。
天寶十五載,李白因參加爭奪皇位的行動而被唐王朝疾視,彼時的他是孤獨而落魄的,但是自始至終卻有一個人,對李白的崇敬并沒有隨著輿論而改變。他寫詩為李白抱不平、為其剖白辯護(hù):
處士禰衡后,
諸生原憲貧。
稻梁求未足,
薏苡謗何頻!
意思是李白之下廬山從永王,乃是為生活所迫要討碗飯吃,并非有什么野心;“蘇武元還漢,黃公豈事秦?”,說的是如蘇武欲歸漢,夏黃公不事秦始皇一樣,李白追隨永王也并非是其心甘情愿的,乃至于憤怒地喊出了“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在眾人對李白避之不及的情況下,此人卻句句為李白開脫,真可謂用心良苦啊。而這位與李白患難見真情的詩人,就是杜甫!
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
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
——《不見》
聞一多后來評價李杜的相遇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最為激動人心的一刻,或許只有老子與孔子的相遇能與之相比,并把他們的這次相遇比作“太陽和月亮的相碰”。
杜甫和李白的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yuǎn),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創(chuàng)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zhàn)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xiàn)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的宏偉抱負(fù)。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yuǎn)播,對中國文學(xué)和日本文學(xué)都產(chǎn)生了深遠(yuǎn)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yù)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jìn)酒》、《越女詞》、《早發(fā)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chuàng)意義及藝術(shù)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