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桐書法作品欣賞
盧桐書法作品欣賞
盧桐,著名書法家,1947年生于沈陽,祖籍河北,畢業(yè)于中央民族大學、沈陽第11、12屆政協(xié)委員、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遼寧大學、沈陽廣播電視大學客座教授、中華當代書畫藝術研究會名譽主席、沈陽民族書畫院院長。系國家一級美術師、教授。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盧桐書法作品,希望對你有用!
盧桐書法作品欣賞
盧桐書法作品圖片1
盧桐書法作品圖片2
盧桐書法作品圖片3
盧桐書法作品圖片4
盧桐書法藝術簡介
五十五年對于盧桐來說,對書法的癡迷似乎是與生俱來的。他的爺爺和父親,都是沈陽一帶知名的中醫(yī),寫一手好字。不到5歲的時候,他就在彌漫著中草藥味的老屋里,盯著爺爺手中開藥方的那管毛筆,并且替爺爺研墨??磳O子對毛筆似乎有種前世之緣,爺爺便手把手教他如何執(zhí)筆,如何用墨。盧桐顫抖著寫下了第一筆,無法言傳的快樂浸染全身,注定了他一生將與筆墨為伴。
在沈陽"遼沈街第一小學"讀書時,盧桐的書法在全校拔尖,描紅課上得到的紅圈圈最多,寫黑板報更是少不了他,讓高年級學生都刮目相看。在沈陽市第二十八中學上初中時,盧桐把下午的自習課全用來練字,起初老師批評,后來干脆不管了。到了初二,仿佛是老天隨緣,讓他遇上班主任陳永清老師。陳老師書法功底深厚,顏體楷書貌端字正,看盧桐的書法有章有法、靈氣十足,便在一次自習課上欣然動筆,"我給你寫幅字吧!"在一尺半見方的宣紙上,陳老師寫下"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條幅,贈與盧桐。
陳老師成了盧桐研習書法最早的良師益友。老師的題字,不僅是他臨摹數(shù)遍的字帖,也成了他踏上筆墨遠征路的座右銘,自此孜孜追求,誠執(zhí)不渝。1988年,已成名家的盧桐被母校邀請回去做書法報告,在全校師生面前,他首先講起的是陳老師題贈的條幅。
但是,成功的路是靠日積月累的苦心磨煉鋪就的。1964年,他招工考入中捷友誼廠,入職登記表上的一筆好字讓他有了挑選工種的余地。他先是被廠宣傳部抽調去做板報專欄宣傳工作,之后按他個人的要求分配到變電所當了一名電工。"變電所環(huán)境很好,只要電路通暢,一般無事可做,故有'吊兒郎當是電工'之說。我看好這個工種,主要是想練字,值班期間都可以練字。"盧桐說。
練字是一件苦差事,盧桐樂此不疲。他從省圖書館借來大量字帖,將精力放在讀帖和臨帖上,超然物外,自得天機。他尤其喜歡上晚班,于夜深人靜時提筆頓悟,臨習各種書體的不同技法,揣摩異樣風格間的關聯(lián)與流變。累了,到值班室外的庭院里散步;困了,到變電所外的籃球場投幾個球。即便在"“”"等一系列運動中,別人棄學費業(yè),他照常練字,且時常能派上用場。圖書館被封借不出字帖,他從工友父親那里借出家藏字帖臨習,持之以恒,功底見長。
"那真是研墨樂春,臨帖消夏,運筆嘆秋,揮毫捱冬。"盧桐說起往事,依然陶醉,只字不提其中的辛酸苦寒,"一生中能做自己喜歡的事和擅長的事,而且不被外界的政治風云所干擾,的確是很幸福的。我努力了,也做到了,所以今生無悔矣。"
如此不懈的長旅,終將導引出成就杰作的時辰。2003年,移居深圳已有一年的盧桐,"一日神情氣爽,自覺心手雙暢,興之所至,偶發(fā)聯(lián)想,欲以手卷書唐詩三百首"。創(chuàng)作的激情勃郁,一張張25米長的溫州皮紙上留下他楷、行、草、隸、魏碑縱橫馳騁的印記。到了2004年元旦,《唐詩三百首》手書長卷、西夏文及漢字書法長卷、《道德經(jīng)》、《金剛經(jīng)》小楷長卷均告完成。
在《唐詩三百首》手書長卷序文中,盧桐這樣描述著創(chuàng)作時的情形:"時光荏苒,如白駒過隙;日月如梭,轉瞬數(shù)月矣。從秋近冬,從暖變冷,夜以繼日,毫無倦怠,仿佛日課一般,可謂一舉多得也。當?shù)谌偈讓懏?,恰好完成第四個手卷,豈非正好一百米長耶。雖是偶然,亦純屬巧合也。輕松之余,掩卷思之,喜從中來,甘苦參半而樂在其中也"。
不過,這并不是盧桐耗時最長的書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