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鵬優(yōu)秀草書書法
沈鵬優(yōu)秀草書書法
沈鵬先生是一位學養(yǎng)豐厚的學者型書法家,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他以學者的睿智和視野,形成了自成體系的書學理論,其理論的核心是以“原創(chuàng)性”作為書法創(chuàng)作和批評的主要標準,力主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具有時代特征的書法樣式,進而形成符合個人精神特質的藝術風格。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沈鵬優(yōu)秀草書書法,希望對你有用!
沈鵬優(yōu)秀草書書法欣賞
沈鵬優(yōu)秀草書書法圖片1
沈鵬優(yōu)秀草書書法圖片2
沈鵬優(yōu)秀草書書法圖片3
沈鵬優(yōu)秀草書書法圖片4
沈鵬個人履歷
1931年9月出生于江蘇江陰。畢業(yè)于江蘇江陰南菁高中。是著名書法家、沈鵬書薩都剌詩美術評論家、詩人、編輯出版家。齋名介居。幼年始習字畫。少年從章松廠(清末舉人)等人學習古文、詩詞、中國畫、書法。入大學后攻讀文學,又學新聞專業(yè)?,F(xiàn)任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中國美術出版總社顧問以及《中國書畫》主編。兼任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xié)會理事、中國國際友誼促進會理事、中國藝術教育促進會理事、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北京大學藝術教育研究顧問、炎黃書畫院副院長、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教授、《書法之友》雜志名譽主席,紹興文理學院蘭亭書法學院名譽院長等職。書法長行草,有強烈的時代風貌與個人風格,書體兼及隸、楷多種面貌,受到國內外高度評價。
2004年10月在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舉辦“沈鵬先生書法藝術近作觀摩展”。已出版《當代書法家精品集·沈鵬卷》、沈鵬書法作品精選》等多部。發(fā)表論文、散文近百萬字,論文《傳統(tǒng)與“一畫”》獲第四屆中國文聯(lián)文藝評論獎一等獎。發(fā)表詩詞約500首。
出版《三馀吟草》、《三馀續(xù)吟》、《三馀詩詞選》,風格儒雅,意境深邃,格律嚴謹。主編或責編的書刊500種以上,主編的《中國美術全集·書法篆刻編4 宋金元書法》獲中國圖書獎榮譽獎。曾多次訪問美國、法國、日本、瑞典、前蘇聯(lián)、新加坡、意大利、韓國、馬來西亞、加拿大、秘魯、委內瑞拉、特力尼達和多巴哥等國以及我國港、澳、臺地區(qū),獲聯(lián)合國Academy世界和平藝術權威獎,列入多種名人傳記與辭書。華夏藝術網已為其開設專欄。
沈鵬詩作特點
瀟湘靈氣此云山,古木清雄香草妍。我與樊川共車馬,何須霜葉盛時來。——《岳麓山愛晚亭》(節(jié)選自《三余詩詞選》)
賞析《三余詩詞選》,感覺沈先生詩詞具有如下特點:
一是藏情于景。作品特點是作者心靈的寫照。沈先生為人光明磊落,為藝嚴謹細心從作品中可以解讀詩人的真情實感。“又是春風拂柳腰,比肩接踵亦逍遙。新鋪路石應知否,五卅槍聲黃浦潮!”(《上海南京路漫步》)。沈鵬書法 作品每一句都是生活中的畫面,風中之柳,行走之人,新鋪之路,當年外國巡捕開槍鎮(zhèn)壓反帝愛國人士的慘狀,全是對景物的描寫,但一問一答,強烈透露出詩人憂國憂民,居安思危的情結。一首詩,四種景物,雖未言情,卻處處皆情,尤為動人。
二是情中含景。情景交融,是詩中情、景結合的藝術,意境的產生與之密不可分。情與景的交融,絕不是情加景,或景加情,也絕對不是情與景的焊接,而是如化學反應后的融合。沈先生的《小雪》,情境一體,使我想起王夫之的一句話“景中生情,情中含景”?!缎⊙穼懙溃?ldquo;告別慈容九閱年,至今一念一潸然。墓前小草春應發(fā),櫪下老驥宵未眠。家累何如安社稷?人和毋忘近研田。節(jié)逢小雪迎飛雪,點滴須能到九泉”!寫小雪節(jié)思念母親,情真意切,在抒發(fā)個人情感的旋律中,給人以無限的審美想象空間。讀者雖然未見其母,但偉大母親的形象卻栩栩如生——可能是寒冷的冬夜,母親獨自在燈下?lián)u著紡車;可能是一家老小期待著開飯,而母親卻在廚房無怨無悔地忙碌……這些場面詩中只字未提,卻件件在目。
三是意無窮盡。宋人梅堯臣說:“必能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然后為至矣。”這里提出了“不盡之意”的境界問題。“不盡之意”從何而來?來之于“如在目前”。“告別慈容九閱年,至今一念一潸然。”這便是不盡之意。它體現(xiàn)著詩意的藝術品位和審美效果。一次,書家馬世曉來京,我們與沈先生談到狂草的創(chuàng)作、現(xiàn)狀、發(fā)展問題,其中談到臨習草書時,沈先生笑著說關鍵在“肖”與意境的關系,而“虛”是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高境界,沈先生談話時那慈祥的笑已詮釋清楚:“肖”不是攝影與錄像,而是在一種境界中對生活物象進行提煉加工,由實景升華為意境,不盡之言就在這意境之中。意境中的不盡之言沈鵬書法作品(19張),便是沈先生所講“意無窮盡”。我在準備《胡抗美詩詞書法集》時,請沈老師給予指教。沈先生先寄來手稿,手稿只有48字,但書法精到,言簡意賅,深刻闡述了詩詞與書法的關系,他強調“求通感,求通變”,“必能得一真諦”。他所指出的真諦,我理解就是詩詞、書法的意境。在書法中,“意在筆先”、“筆斷意連”之意,通篇中的各種呼應關系、對比關系,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意象或象征。據(jù)黑格爾考察,世界一切民族的最古老的藝術幾乎都是象征。中華民族的書法藝術具有極強的象征性。它的神韻、氣韻、意趣、氣勢等,只可領悟,不可直取,悟之則有,取之則無。要認識書法與詩詞的意境,必然有個觀念意象問題。其實觀念意象應用十分廣泛,如工程開工時埋下一塊石頭奠基,明知是虛,卻異常激動、虔誠!當然,這種立意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觀念意象。作為詩詞、書畫意境的高級意象,是朱光潛所謂的“一種理性觀念的最完滿的感性形象顯現(xiàn),是一種暗示超感性境界的示意圖”其本質特征是哲理性。作者要力圖表現(xiàn)一種不能言傳的東西,給人更加寬泛的想象空間。
法國詩人馬拉美認為,“詩永遠應當是一個謎”。詩是謎語,各人有各人的審美謎底。沈先生在“意無窮盡”中舉了一小例:他居于鬧市小巷,每天中午將要入寢時,便有一輛汽車鳴笛而過,擾人不安;另外,他常與家人議論小狗乘坐電梯可笑可氣之事。“于是,再次遇到那輛鳴笛的汽車擾我午休,一首七律的聯(lián)句突然冒出:‘汽車深巷鳴金笛,寵物高樓搭電梯’。待七律寫成,再看這兩句,那‘寵物’可能讀者會以為有所暗喻。”沈先生說,這完全是從生活中拈來的“物景”,觸景而生情,真的沒有“暗喻”。但是,讀者產生種種暗喻是合理的。意象的鑒賞由具象到抽象,就是從對作品中的具體形象的揣摩、思考到向社會倫理或哲學觀念的靠攏。“意無窮盡”的詩作,往往給人這種猜測、猜想和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