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筆書法隸書字帖
毛筆書法隸書字帖
隸書的學習需要知道源頭。書是從篆書發(fā)展而來的,隸書是篆書的化繁為簡,化圓為方,化弧為直。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毛筆書法隸書字帖,希望你們喜歡。
毛筆書法隸書字帖欣賞
毛筆書法隸書字帖圖片1
毛筆書法隸書字帖圖片2
毛筆書法隸書字帖圖片3
毛筆書法隸書字帖圖片4
毛筆書法隸書字帖圖片5
學習寫隸書
隸書的學習需要知道源頭。書是從篆書發(fā)展而來的,隸書是篆書的化繁為簡,化圓為方,化弧為直。
(一)隸書的結構特點
1 .字形扁方 左右分展
隸字一反篆字縱向取勢的常態(tài),而改以橫向(左右)取勢,造成字形尚扁方,筆畫收縮縱向筆勢而強化橫向分展。
2. 起筆蠶頭 收筆雁尾
這是隸書用筆上的典型特征,特別是隸字中的主筆橫、捺畫幾乎都用此法。所謂“起筆蠶頭”,即在起筆藏鋒的用筆過程中,同時將起筆過程所形成的筆畫外形寫成一種近似蠶頭的形狀。“收筆雁尾”,即在收筆處按筆后向右上方斜向挑筆出鋒。
3. 化圓為方 化弧為直
這是隸書簡化篆書的兩條基本路子。不過如果不了解篆書的圓,就不易掌握好隸書的方。因為隸筆中的直畫或方折,還無不包藏著篆字的弧勢,所以隸筆的直往往有明顯的波動性,富于生命力。實際上隸書的筆意,是建立在筆畫運動方式基礎上的。
4. 變畫為點 變連為斷
我們知道篆字不用點,即使用點也只是一種渾圓點。而隸書中點已獨立了出來,不再依附于畫,而且點法也日益豐富,有平點、豎點、左右點、三連點(水旁)、四連點(火旁)等等。
此外,隸書還將篆字中許多一筆盤旋連綿寫成的筆畫斷開來寫,大開了書寫的方便之門,后來楷書更發(fā)揮了這種方式,更允許筆與筆間出現(xiàn)銜接痕跡,甚至筆斷意連。
5. 強化提按 粗細變化
寫篆書時用筆的縱向提按要求不現(xiàn)痕跡,而隸書則有意強調提按動作,形成筆畫軌跡顯著的粗細、轉承變化,起、行、收用筆的三過程都有了明確的體現(xiàn)。這與后來的楷書已很相近。
(二)隸書的用筆
1. 筆畫有形 方圓銳頓
隸書用筆的進步,在于筆畫形態(tài)的不斷豐富,方圓銳頓兼而有之。點、橫、撇、捺、豎、折、勾也都已具備,故筆法的運動就要注意順應隸書筆畫的個性色彩與特征。
撇、捺筆的出現(xiàn),以及橫豎畫出挑的寫法,是書法技巧發(fā)展的一大進步。實際上這是一種筆斷意連的筆畫,這種筆畫在篆書時代是絕對看不到的。篆書筆畫寫法的每一筆的筆法過程(即起、行、收)都是相當完整的。隨著文字的簡化,也隨著用筆的日益速增,筆畫的動感越來越強,使筆與筆間必然地出現(xiàn)了連帶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反映在隸書筆畫中,就是撇捺及橫豎挑筆的出現(xiàn)。
隸字筆畫的線體,外部運動狀如龍蛇,其內部筆鋒的運動也是藏頭護尾,可以說是典型的內外合一的“S” 形筆法。而隸書中卻出現(xiàn)了無需藏頭護尾的出鋒用筆,這似乎有違筆法的合理,其實不然。從篆書的遺跡看,在書寫速度上還很難苛求能夠有充裕的時間求得每一筆畫用筆的完整性,但對那種本來存在的筆畫與筆畫之間的筆勢承接就難于在現(xiàn)象上體現(xiàn)出來。隸書就不同了,簡化與加速的功利目的,使人們對筆筆間關系的體會得以加強,許多在篆書中要做兩次或更多次起行收動作的筆畫間,采用“空過”的方式,簡化為一次起行收動作來完成。比如“將”字左邊的豎畫,以筆鋒結束,但實際從筆法上講這一筆還有回鋒動作沒完成,故這一筆筆勢并沒結束,而是懸空劃過到“將”字右邊最上面的第一撇才接住而后收鋒再出接下一筆,依此類推,從而形成了寫兩筆而筆法上共有一筆(即一次起行收)的狀況。這種狀況在行書中更是多見,甚至有兩筆以上都共有一筆的情形。
2. 雁不雙飛 蠶無二設
對于這樣的傳統(tǒng)口訣,不能作機械地理解,這個口訣的精髓還在于相機變化。雁不雙飛,是指捺畫或橫畫重復相遇,以及捺、橫畫相遇時,如果都出挑腳,必然顯得累贅,不可能美觀,必須揚此抑彼。
看過“毛筆書法隸書字帖”的人還看了:
1.書法隸書字帖
3.書法字帖隸書
4.隸書毛筆書法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