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經(jīng)典書法作品欣賞
在一種古樸而又平淡的氛圍中,賈平凹道出他對生命、歷史、宇宙的深深思索,使他散文具有一種深邃的哲思。這樣的賈平凹先生,在他的筆中,我們能看到哪種令人贊嘆的書法作品。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賈平凹經(jīng)典書法作品,希望對你有用!
賈平凹經(jīng)典書法作品欣賞
賈平凹經(jīng)典書法作品圖片1
賈平凹經(jīng)典書法作品圖片2
賈平凹經(jīng)典書法作品圖片3
賈平凹經(jīng)典書法作品圖片4
賈平凹人物經(jīng)歷
1952年出生,陜西省商洛市丹鳳縣人,現(xiàn)居住陜西省西安市。
1974年開始發(fā)表作品。
1975年畢業(yè)于西北大學中文系。畢業(yè)后從事過幾年文學編輯工作,任陜西人民出版社文藝編輯、《長安》文學月刊編輯。
新時期伊始,文學界普遍還在“救救孩子”的呼喊中撫摸傷痛、控訴罪惡時,賈平凹卻以一個山地青年天真的眼睛發(fā)現(xiàn)了愛和美。他的《滿月兒》、《果林里》宛如林中月下吹奏著一支清新動人的柳笛,因而引起評論界的注意。
1982年后就職西安市文聯(lián),專職作家,從事專業(yè)創(chuàng)作。任全國政協(xié)委員,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
繼《山地筆記》之后,賈平凹的一些探索性作品如《鬼城》、《二月杏》等在1982-1983年引起爭鳴,1984年關注改革的商州系列又引起評論界的積極反響。
1985年是賈平凹創(chuàng)作頗豐的一年。同時,思想解放與改革開放的良好環(huán)境也使文藝研究的觀念熱、方法熱漸成高潮。西方文藝思潮的大量輸入與引鑒,各種自然學科、人文學科的交叉與整合,都促進了研究理論方法的更新、主體思維空間的開闊。
1990年代,賈平凹的小說創(chuàng)作開始從對社會政治、歷史文化層面的關注轉入生命本體層面的思考與探求。
1992年創(chuàng)刊《美文》。
1993年《廢都》創(chuàng)作完成之后,倔強的賈平凹并未消沉下去?!栋滓埂贰ⅰ锻灵T》、《高老莊》、《懷念狼》是他基于現(xiàn)實生活而創(chuàng)作的小說作品。
2003年,先后擔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文學院院長。
2005年,獲得魯迅文學獎。
2011年憑借《古爐》,獲得施耐庵文學獎。
2012年,獲得朱自清散文獎 。
2013年中德作家論壇開啟首日,賈平凹分享了他的故事。賈平凹說,磁鐵只對螺絲帽、鐵釘起作用,不對石頭、木塊起作用,文學也同樣。“我從來沒有考慮過讀者,越考慮,書越賣不動。”
2015年,獲得首屆“絲綢之路木壘菜籽溝鄉(xiāng)村文學藝術獎”。
書法病筆
學習書法,一般都從正楷入手,毫無疑問這個選擇是正確的。但當手拿毛筆,在臨習碑帖時,某些點畫總是不盡人意。這些不盡人意、有毛病的點畫稱之為“病筆”。為了能識別這些病筆,這就需要找出原因,改變用墨、用筆或書寫技巧上的不良習慣,從而克服病筆。這里歸納有十六種病筆,并一一加以分析,以便在臨習或創(chuàng)作時,進行對照,避免這些不正確的點畫出現(xiàn)。
1、柴擔。樣子與蜂腰差不多,但又不是“蜂腰病”,確切地說是“柴擔”,或叫“扁擔”。兩頭粗中間細,所不同的是-整個筆畫有較大的彎勢,這種病筆大都表現(xiàn)在橫畫。因此,應逆入折鋒,往右運行,以平橫為主,按力不要大下壓,根據(jù)結體需要略作彎勢時,適可而為,不能過甚,收筆頓筆回鋒,注意法度。
2、鋸齒。鋸齒病筆一般是使用偏鋒不當而致,以撇畫者居多。稍不注意,其它點畫亦有可能出現(xiàn)“鋸齒病”。它的主要特征是一邊光滑,一邊帶齒狀,也有兩邊帶鋸齒狀的病筆。要克服這種現(xiàn)象,必須強調(diào)中鋒用筆。
3、尖棱。落筆過于露鋒,致使點畫呈尖角銳棱,張牙舞爪,失去了點畫圓潤含蓄的遒麗特點。要記住“逆入回出”的道理,可方圓兼?zhèn)?,但不能?ldquo;尖棱病”。
4、發(fā)絲。在點畫繁多的結體中,容易出現(xiàn)此病。其點畫過于纖細,柔如發(fā)絲,運筆只提不按,缺乏力度與變化。
5、垂尾。筆畫的捺腳最后應順勢向上提,顯得飽滿有精神,充滿形象與姿態(tài)。如果筆力向下,倒垂滑出,則會造成“垂尾”病。捺腳在楷書中是很重要的主筆,當毛筆在駐筆趁勢踢出時,轉捻下按的動作不能過大,在頓按提鋒過程中,上邊保持平直,下邊裹鋒上提,筆力要到位,保持捺腳的造型美。
6、聳肩。與鶴膝不同的是,聳肩以方折為主,雖然有楷書的“折味”,但過于高揚,故作姿態(tài),與下方的豎畫過于懸殊,不能自然過渡。與左方的橫畫亦失去比例,不能達到協(xié)調(diào)與一致。故在書寫時應予以重視,防患未然。
7、脫肩。轉折處脫開,筆斷意斷,互不關聯(lián),既“脫肩”又“塌肩”,與“聳肩病”恰好相反。脫肩病筆字形字貌上嚴重失真,系缺乏讀帖與缺乏臨帖所致。對結體的形質(zhì)缺乏認識,故在書寫時必須認真讀帖,懂得布白,掌握間架組合技巧,避免這樣的病筆。
8、柳葉。筆畫似柳葉形狀,俗稱“柳葉病”。一般來說這在楷書中是不允許的,在顏真卿的《勤禮碑》帖中,有些長撇呈兩頭尖中間粗狀,但它過渡自然,反差不大,具有長撇的特點與優(yōu)美形象,兩者之間有根本性的區(qū)別。點畫成了柳葉狀,也就成了病態(tài)。所以在臨習時,要入帖,在出帖創(chuàng)作時,點畫要更剛勁遒麗,形質(zhì)優(yōu)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