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失敗走向成功的名人例子
從失敗走向成功的名人例子
生命中最值得榮耀的,不是沒有失敗,而是在每次失敗后都能勇敢地站起來。要相信,彩虹總在風雨后,陽光總在烏云后,成功總在失敗后。學習啦小編精心為大家搜集整理了從失敗走向成功的名人例子,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從失敗走向成功的名人例子篇1:在嘲笑中走向成功
達尼埃爾·謝赫特曼是以色列科學家,他1941年生于以色列特拉維夫的一個鄉(xiāng)村,父母都是農民。1972年,他在以色列工學院獲得博士學位,并留校任教。
由于謝赫特曼習慣用懷疑的眼光審視一切,因而在工作和生活中也就難免與他人產生磕磕碰碰?;蛘哒f,他過得不是那么如意,甚至有人嘲笑他是個瘋子。
1982年,41歲的謝赫特曼在美國霍普金斯大學從事研究工作。這年4月8日,他在大學的實驗室里用電子顯微鏡觀察鋁錳合金時,意外地發(fā)現(xiàn)了一種特殊的固體物質。他異常興奮,把這種固體物質命名為“準晶體”。
謝赫特曼把自己的新發(fā)現(xiàn)告訴了同事,但沒有人能理解,更沒有人相信。他不但沒有得到與同事分享驚喜的歡樂,反而遭到了無情的嘲笑。因為在傳統(tǒng)理論看來,固體物質只有兩種存在形式,要么是晶體,要么是非晶體,不可能有第三種,這就是說根本不可能有什么“準晶體”的存在形式。
謝赫特曼千方百計地試圖說服同事,“準晶體”確實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但幾個月過去了,一切皆是徒勞,不僅沒人愿意聽他的解釋,反而嘲笑他是個瘋子。實驗室的主管走到他面前,把一本書放在桌子上,不屑地說:“你為什么不讀讀這個?你所說的新發(fā)現(xiàn)是完全違背科學基本常識的,是絕對不可能存在的。”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竟然被要求離開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小組。
一年后,無奈的謝赫特曼返回了以色列工學院,開始與材料學專家伊蘭·布勒希一道繼續(xù)從事對“準晶體”的研究??墒?,他依然沒有擺脫被嘲笑的命運,有的人甚至指著他的鼻子說:“本想你這個瘋子去了美國我們可以安靜些了,沒想到你還是被遣回了。”
1984年,謝赫特曼、布勒希二人同美國科學家約翰·卡恩、法國晶體學家丹尼斯·格拉蒂亞斯合作撰寫了論文,詳細地描述了制出“準晶體”的具體方法。爭取發(fā)表這篇論文的過程很不順利,眾多的科學雜志都拒絕了它。一些編輯甚至嘲笑說:“我們不需要如此無聊的論文,更不需要違背‘科學常識’的論文。”
經過不懈的努力,這篇論文總算在一家小刊物上發(fā)表了,論文發(fā)表后,立即在化學界引起了軒然大波。一些學術權威公開站出來質疑謝赫特曼的新發(fā)現(xiàn),美國著名化學家、兩屆諾貝爾獎得主萊納斯·波林,在一場新聞發(fā)布會上嘲笑說:“謝赫特曼是在胡言亂語,世界上沒有什么‘準晶體’,只有‘準科學家’。”一些高校的老師還以這篇論文為例,教育學生要尊重“科學常識”,不要胡思亂想,不要做不學無術的“偽科學家”。顯而易見,這篇論文根本沒有改變科學家們對“準晶體”理論的否定態(tài)度。
實踐檢驗真理,時間解決問題。在經受了近30年的嘲笑后,“準晶體”理論終于得到了全世界最權威科學家們的一致認可。“準晶體”材料硬度很高,不易損傷,使用壽命長,加上具有無黏著力和導熱性較差的特性,適合制造眼外科手術用的微細針頭、刀具等,還適合制造不粘鍋具、柴油發(fā)動機等,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將極大地改善人類的生活。謝赫特曼也因此成為了2011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他一人獨享了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46萬美元)的獎金。
2011年10月5日,諾貝爾化學獎評選委員會主席拉爾斯·特蘭德等人在解釋謝赫特曼獲獎原因時說:“他首次在電子顯微鏡中觀察到了一種‘反常理’的現(xiàn)象——鋁合金中的原子是以一種不重復的非周期性對稱有序方式排列的。按照當時的理論,具有此種原子排列方式的固體物質是不存在的。因此,他的發(fā)現(xiàn)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爭議,為了維護自己的發(fā)現(xiàn),他被迫離開當時的研究小組,但這一發(fā)現(xiàn)促使科學家們開始重新思考對物質結構的認識。”美國化學協(xié)會主席納西·杰克遜說:“他的發(fā)現(xiàn)勇敢地挑戰(zhàn)了當時的權威體系,是科學界最偉大的發(fā)現(xiàn)之一。”
有自信就不怕嘲笑,已是古稀之年的謝赫特曼在發(fā)表獲獎感言時說:“科學需要質疑,任何新事物的發(fā)現(xiàn),難免要遭受誤解甚至嘲笑,經受住嘲笑而笑到最后也就成功了。”
從根本上說,這個世界并不掌握在那些嘲笑者的手中,而是掌握在那些能夠經受住嘲笑且勇往直前者的手中。
從失敗走向成功的名人例子篇2
她從小就很努力,可命運總是跟她開玩笑。
為了能讀書,她6歲起就開始幫父母干活。到了賣柑橘的季節(jié),她常常凌晨兩三點鐘就得起床,走十多里的山路,幫母親把柑橘背到街上,然后再趕到學校上課。即使這樣,她初中時還是被迫輟學了,因為家里還是供不起她念書。母親說,我的這個娃兒幾乎是餓大的,不是喂大的,命苦。
為了改變命運,她做過建筑工人,擺過地攤,賣過小火鍋,承包荒山種苦竹,養(yǎng)雞、養(yǎng)豬……她嘗試過幾十個項目,但都以失敗告終,連她自己也記不清到底經歷過多少次失敗。
“一定不能倒下,一定要站起來。”每次失敗,她都這樣鼓勵自己。
直到有一天,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吃到了一種口感特別的蔬菜,這讓她預感到她的命運有了轉機。
那是她的家鄉(xiāng)四川宜賓極為常見的一種蔬菜,叫大頭菜,是芥菜的一種。不過她吃到的是一個叫陳家華的朋友用祖?zhèn)鞯氖炙囯缰频?,味道非常獨特,兼具麻辣咸香脆的特點,但又不像傳統(tǒng)的腌制大頭菜那么咸,甚至可以當零食吃。她想,如果能把它開發(fā)成產品,一定會有很多人像自己一樣喜歡吃。
她向陳家華提出了合作開發(fā)大頭菜的想法,沒想到對方一點商量的余地都不給,一口就回絕了。原來陳家的手藝是祖?zhèn)鞯?,陳家祖上有?guī)矩,腌制大頭菜的獨門絕技都是直線單傳的,即使沒有孩子也不允許外傳。
這樣的拒絕,并沒有讓她灰心喪氣,因為她早已歷經失敗的磨礪,不會輕易地回頭。
她頻繁地去陳家,卻沒有死纏爛打地天天講合作的事,而只是幫忙做些家務,閑扯聊天。時間長了,她與陳家人越來越親近,終于有一天,陳家人被她的誠意所打動,同意合作辦一個大頭菜加工廠。
初戰(zhàn)告捷,她很興奮,立刻用東拼西湊的4萬元購進了7噸大頭菜,就在她的家里開始了把大頭菜做成產品的實驗。
傳統(tǒng)制作腌菜的方法,是將大頭菜一個一個串起來,掛在院子里自然風干。成噸的大頭菜都掛起來,顯然太耗費人力了,為了省工省力,他們決定改進工藝,全部平攤著晾曬。七八天后,當她興致勃勃地拿起大頭菜查看時,瞬間心里就涼了半截。原來,大頭菜朝下的一面,因為不能跟空氣接觸,已經腐爛變質了。
7噸的大頭菜,沒等腌制就全部被扔掉了。不過原因是明擺著的,她沒有氣餒,而是四處籌款,再次購進了5噸大頭菜,并研究調整晾曬方法。這次他們專門制作了一個鐵爐,希望在大頭菜霉變之前就進行烘干。然而,夢想很豐滿,現(xiàn)實卻很骨感,實驗還是失敗了,大頭菜一噸接著一噸地被倒掉,借來的錢也跟著全部打了水漂。
血本無歸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呢?心痛吧,難受得不行,朋友想打退堂鼓了。她也心疼,但她沒路可退,雖然沒有足夠的資本,但她有足夠的外債。
在她的堅持下,實驗再次啟動,只是回歸了最原始的辦法——人工串掛晾曬。為了節(jié)省人工,她成了主要勞力,為了最后的希望,她幾乎拼盡全力。有時干到凌晨,大家都受不了,倒下睡了,她非要把手頭的菜串完,指頭都串破了,她也沒哼一聲。
串完的大頭菜需要掛在架子上,經過20天的晾曬才可以做腌菜。最原始的方法竟成了唯一的方法,晾好的大頭菜,終于做成了產品。當那麻辣鮮香的味道浸滿她的口中時,她禁不住熱淚盈眶。
實驗成功,她再次舉債,一下子就買回了10噸大頭菜。看著那一串串大頭菜掛滿了架子,就好像一道迷人的風景線,她覺得夢想的財富離自己越來越近了,然而命運跟她開的玩笑,還遠沒有到頭。
2007年3月,持續(xù)降雨引發(fā)的大水突襲了她的工廠,10噸快要腌制好的大頭菜全部被水淹沒。幾天后,大水退去,留給她的是一片狼藉。所有被水浸泡的大頭菜不得不扔掉,成車的菜被拉了出去,她的心也跟著碎了,此時的她已經身無分文,還欠下了一屁股債?;氐郊?,看見年邁的父母,她無言以對。
她不怕吃苦、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贏得了合作伙伴的信任,這次陳家華的家人伸出了援手。在歷盡艱辛之后,2008年初,承載著財富夢想的大頭菜產品終于問世了。短短幾年間,公司的銷售收入就達到了2500萬元。
她就是宜賓市華銳食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施正琴。
對那些正在創(chuàng)業(yè)的旅途中苦苦思索成功秘訣的人來說,施正琴或許能給出一份令人欣慰的答案,她說:“機會對每一個人都是一樣的,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倒下去,就不想起來。”
成功是什么?成功就是失敗了,卻從不放棄。
從失敗走向成功的名人例子篇3:失敗是最好的先生
2001年12月24日,在土耳其安塔基亞舉行的女子國際象棋世錦賽塵埃落定,中國棋手侯逸凡過關斬將,最終榮登冠軍寶座,候選凡只有16歲,她的奪冠,也創(chuàng)造了國際象棋歷史上最年輕“棋后”的記錄。
侯選凡自幼天賦異稟,9歲便獲得國際象棋世界少兒錦標賽冠軍、此后,她接受名師指點。良好的棋感加上系統(tǒng)的訓練,她的棋藝突飛猛進,接連拿下了形形色色的冠軍獎杯。在侯逸凡與對手的歷次角逐中,不乏經典名局,但是,當記者采訪侯逸凡,問她對自己的哪些比賽印象深刻對,侯逸凡略加思索,竟然提起了三場敗局。
第一場要追溯到2000年,那時侯選凡只有6歲,有一次,侯逸凡參加奎省少兒比賽,一路所向披靡,直至進入冠軍爭奪戰(zhàn)。爭冠對手是一位男孩,雖說比侯選凡大幾歲,卻被侯速凡犀利的棋風所壓制,苦苦支撐到最后一盤 下著下著,男孩小聲對侯選凡說,“我們和棋吧?”侯選凡立刻拒絕,因為她已占據明顯優(yōu)勢,冠軍唾手可得 男孩只得硬著頭皮繼續(xù)下,候選凡暗自得意,仿佛已經看見了奪冠后媽媽的笑臉和教練揮舞的鮮花,不料,形勢突然急轉直下,男孩緩過勁采,反戈一擊,殺得侯逸凡無法招架,必輸無疑,候選凡不干了,對裁判說:“他之前就提出過和棋,現(xiàn)在和還可以吧?”裁判答道:“當時你沒同意,依據規(guī)則,只能以最終的結果為準。”就這樣,侯逸凡到手的冠軍飛了,她傷心地大哭一場、在淚水中,她明白了一個道理,人不能因為一時的順利而得意忘形,笑到最后才笑得最甜。
第二場是2008年世錦賽,年僅14歲的侯逸凡出人意料地殺八決賽 決賽的對手是俄羅斯美女科斯堅紐克,侯逸凡整整小她10歲。賽前,很多人預測,候選凡的功力已與科斯堅紐克不相上下,加上初生牛犢的沖勁,應該不落下風,那一天,在無教人關注的目光中,侯選凡躊躇滿志地上陣了。遺憾的是,人們并沒有看到一場針鋒相對的對決,侯逸凡下得非常辛苦,感覺處處受限,心理上非常不適,根本沒有發(fā)揮出正常水平,科斯堅紐克令人信服地奪冠,賽后,教練評點說,“科斯堅紐克七年前有過一次世錦賽決賽經驗,盡管當時輸給了諸宸,但那次失利對她的策略準備和心理準備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這次,明顯感覺她的準備非常充分,尤其是在心理上,而這恰恰是你失利的重要因素。”候選凡領悟到:成功不是靠運氣,而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只有在技術、心理和經驗等多方面磨練成熟之時,成功才會瓜熟蒂落。
第三場是2010年與世界棋王卡爾波夫的“性別大戰(zhàn)”,卡爾波夫是整個國際象棋界的巨人,盤踞在世界冠軍的位置上長達12年之久,老棋王果然名不虛傳,尤其是在對殘局的判斷上,明顯高出侯選凡一籌,侯選凡輸?shù)眯姆诜?,其實,候選凡經過多年的打磨,棋藝已經爐火純青,在女子象棋界鮮有對手,就連卡爾波夫在賽后也驚呼:“侯確實非常厲害,超出我的預料,”但是,與卡爾波夫一戰(zhàn),令候選凡清醒地意識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任何時候都要虛心前行,學藝之路永無止境,在卡爾波夫的指點下,侯選凡不再滿足于對棋藝的追求,而是沉下心去,從研究國際象棋的歷史開始,探索理論,感悟棋“道”,從而在下棋的境界上更上一層。
失敗是最好的先生,自己的失敗里往往暗藏了一個人最缺乏、最直接的成長營養(yǎng),我們?yōu)槭裁匆峤筮h,總是試圖從別人的成功法則里獲取有用的東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