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成功的道路
俞敏洪:成功的道路
導語:人的一生是奮斗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過得很偉大,有的人一生過得很瑣碎。如果我們有一個偉大的理想,有一顆善良的心,我們一定能把很多瑣碎的日子堆砌起來,變成一個偉大的生命。但是如果你每天庸庸碌碌,沒有理想,從此停止進步,那未來你一輩子的日子堆積起來將永遠是一堆瑣碎。
16年前,一個年輕人懷著滿腔的熱情,白手起家,開創(chuàng)了中國外語教學的先河。今天,在全國各地都存在他開辦的教育機構,數(shù)以百萬計的青年成為了他的學生。
據(jù)說,在美國、加拿大的任何一所著名高校里,來自中國的留學生,70%是從他開辦的教育機構中走出來的。身為“新東方”校長的他,經常到北美考察訪問,每次當他到附近的中餐館就餐時,剛一落座,就會有幾十個人站起來,同時稱呼他“俞校長”。
他就是俞敏洪——“新東方”學校的創(chuàng)始人。一個被社會上稱為留學教父的人。
一磚一瓦構筑夢想
俞洪敏,出身于江蘇一個破舊的農村。年幼的他便體會到生活的艱辛,在做木工的父親身上,他學會了用一磚一瓦構筑自己的夢想。敏洪的父親是個木工,常幫別人建房子,每次建完房子,他都會把別人廢棄不要的碎磚亂瓦撿回來,或一塊二塊,或三塊五塊。有時候在路上走,看見路邊有磚頭或石塊,他也會撿起來放在籃子里帶回家。久而久之,院子里多出了一個亂七八糟的磚頭碎瓦堆。最后敏洪的父親用這些東西造出了村中第一個擁有豬圈的院子。
從一塊磚頭到一堆磚頭,最后變成一間小房子,敏洪的父親向他闡釋了做成一件事情的全部奧秘。一塊磚沒有什么用,一堆磚也沒有什么用,如果你心中沒有一個造房子的夢想,擁有天下所有的磚頭也是一堆廢物;但如果只有造房子的夢想,而沒有磚頭,夢想也沒法實現(xiàn)。
敏洪后來回憶說:“當時我家窮得幾乎連吃飯都成問題,自然沒有錢去買磚,但我父親沒有放棄,日復一日撿磚頭碎瓦,終于有一天有了足夠的磚頭來造心中的房子。后來的日子里,這件事情凝聚成的精神一直在激勵著我,也成了我做事的指導思想。在我做事的時候,我一般都會問自己兩個問題:一是做這件事情的目標是什么,因為盲目做事情就像撿了一堆磚頭而不知道干什么一樣,會浪費自己的生命;二是需要多少努力才能夠把這件事情做成,也就是需要撿多少磚頭才能把房子造好。之后就要有足夠的耐心,因為磚頭不是一天就能撿夠的。”
北大——一切酸甜苦辣的吞吐地
俞敏洪的求學可謂歷經波折,高考數(shù)次落榜,他不氣餒,復讀時他還要務農、代課,終于在第三次高考一舉考取北大西文系;畢業(yè)后,同學們紛紛出國,他卻失敗了幾次;他沉寂了七年,在北大教書,也思考了七年。俞敏洪在北大的生活絕對稱不上快樂。
在大學5年里,沒有一個女孩子透露出愛上自己。
俞敏洪不止一次提到北大,這個令他百感交集的傷心地。
現(xiàn)在的北大依然冰清如初,在他的夢痕里無法剝落。樹影婆娑的北大校道,愛情、學業(yè)、事業(yè)在激情地向前奔流,卻似乎全與他無關。
“我是全班惟一一個從農村來的學生,開始不會講普通話,結果從A班調到較差的C班。進大學以前沒有讀過真正的書,大三的一場肺結核使我休學一年,結果練就了現(xiàn)在這副瘦削的土魔鬼身材。”俞敏洪一打開話匣便不勝唏噓。
在多數(shù)人眼里,俞敏洪屬于沉默寡言被別人冷落的后進生,別人津津樂道的愛情對他來說卻完全真空。“北大5年,沒有一個女孩子愛我”,他說。因此,孤獨、耐心、堅韌等所有磨練人的品性他都一一具備了。他如此形容當時的他對愛情的饑渴:見到任何一個女孩都想撲上去。這顯然是夸張之說,但依然貼切地描述了他那時的心境。
由于在外做培訓惹怒了學校,當時北大給了他個處分。他覺得呆下去沒有意思,只好選擇了離開。那時是在1991年底,他即將邁向而立之年,走出北大成了人生的分水嶺。
“北大踹了我一腳。當時我充滿了怨恨,現(xiàn)在充滿了感激。”俞敏洪說,“如果一直混下去,現(xiàn)在可能是北大英語系的一個副教授。”
這些幸運和不幸,都在北大降臨于他。他注定是大器晚成的人:高考三年,遲到的愛情,病魘的耽誤,拖沓三年半出國未果,還有學校的不公處分。北大成了一切的酸甜苦辣的吞吐地。
北大這個令他愛恨交加的地方成就了他和他的“新東方”。俞敏洪表示他仔細思考過自己的一輩子,沒有像別的同學盯著名次和榮譽,他的眼光跳過了這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