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紅軍長征精神的小故事
具有紅軍長征精神的小故事
有不少在長征期間發(fā)生的故事具有長征精神,這種長征精神激勵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一起看看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的體現(xiàn)紅軍長征精神的勵志小故事,歡迎收藏哦。
紅軍長征精神的故事篇1
鄒衍,江西省興國縣人,1915年生,1930年參加紅軍,歷經(jīng)第一、二、三、四、五次反“圍剿”和兩萬五千里長征。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少將,歷任沈陽軍區(qū)裝甲兵政委、第50軍政委、原沈陽軍區(qū)政治部副主任、原沈陽軍區(qū)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盡管已經(jīng)過去80多年,可最讓我魂牽夢繞的還是那片熱土——瑞金……”在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之際,記者探訪百歲老紅軍鄒衍。談起長征那段崢嶸歲月,鄒老激動地說:“最難忘的,還是那片照亮我人生信仰的土地。因為瑞金既是長征的起點,更是我革命生涯的開始!”
1、鄒衍沒想到,瑞金這片土地,會成為他人生的一個重要轉(zhuǎn)折點
第一次接觸紅軍,鄒衍的心情特別復(fù)雜,他既想看,可又害怕。害怕是因為當時朱毛紅軍被國民黨反動派宣傳成了殺人放火的土匪、綠林。想看是因為從大人們的談?wù)撝械弥?,朱毛紅軍其實劫富濟貧,替天行道,個個都是不怕死、能打仗的英雄好漢。
就是帶著這樣一種復(fù)雜的心情,鄒衍第一次在家鄉(xiāng)見到了紅軍隊伍。“他們在鎮(zhèn)子里貼標語、開大會、打土豪,受到了鄉(xiāng)親們的熱情接待。”興奮之余,這支隊伍給鄒衍留下了很深刻的第一印象。
盡管當時的鄒衍還有些懵懂,可看著平時惡貫滿盈的貪官污吏被槍斃,惡霸地主被公開處決……一件件順應(yīng)民心的實事深深地影響著他,讓他對紅軍愈加向往。
1929年春天,聽說縣城來了紅軍,鄒衍第一時間就去報名參軍。可在縣城住了5天,他也沒當上紅軍。原因很簡單:年齡小,個子矮,人家不收。沒當上紅軍,鄒衍投身革命事業(yè)的熱情反而更加高漲,他積極主動地參加兒童團、少先隊,配合游擊隊的軍事活動。
1930年9月,縣蘇維埃政府通知各鄉(xiāng)選派一名少先隊干部到紅軍中央政治學校第三分校受訓,崇賢鄉(xiāng)決定派他去。這標志著鄒衍正式加入了他夢寐以求的紅軍隊伍。
2、在瑞金經(jīng)歷過很多事,可有件事,卻讓鄒衍念叨了半個多世紀
當時,一個司務(wù)長在買菜過程中貪污了15個銅板,被戰(zhàn)士檢舉,調(diào)查核實后,最終被士兵委員會罷免職務(wù)。
“這支部隊里,士兵竟然可以罷免干部!”這讓剛參加紅軍的鄒衍頗受震撼,“這件事讓我對人民軍隊的性質(zhì)和宗旨有了初步認識和了解,讓我看到了新舊軍隊的區(qū)別,更加堅信這是一個信得過的戰(zhàn)斗集體。”
然而,真正讓鄒衍明白革命的意義,還是從毛主席講一個“分”字的故事開始。
據(jù)鄒老回憶,那次,戰(zhàn)友們野外訓練休息的時候,毛主席給大家講了一個“分”字的故事。分就是打土豪分田地,毛主席聯(lián)系實際講解了為什么要打土豪分田地,什么是剝削,什么是壓迫,以及革命的目的和堅定的理想信念。
“當時,聽過毛主席的講述后,我逐漸認識到土地本來就是農(nóng)民自己的,地主豪紳不種地,不勞動,可他們吃得好,穿得好。農(nóng)民租種地主豪紳的土地,打的糧食都被他們收租收去了,這就是剝削……”
“從一名吃不飽飯的農(nóng)民,到為了吃飽飯參加紅軍,再到一名成熟的革命戰(zhàn)士。”遙望瑞金的方向,鄒衍激動地說:也就是從那時起,我下定了決心,不管將來遇到什么困難,都一定會鐵心跟黨走。
3、離開瑞金那一天的場景,同樣讓鄒衍一輩子無法忘記
“當時,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被迫轉(zhuǎn)移開始長征。臨別前,成千上萬的父老鄉(xiāng)親送別紅軍,一些大媽大伯一邊跟著隊伍走,一邊往戰(zhàn)士們手中塞衣服和食物。不少鄉(xiāng)親臉上都掛著愁容,默默地為親人子弟兵祝福。即便是隊伍走遠,大家仍然久久不忍離去。”
說到動情之處,鄒老摘下老花鏡,揉揉濕潤的眼睛。他說,如果問長征途中最大的考驗是什么?很多人都會回答是缺糧食。那時的糧食就是生命,長征路上沒有糧食吃,是每一個紅軍戰(zhàn)士面臨的生與死的考驗。
可就在長征路上,鄒衍卻將自己的干糧袋給弄丟了。別看里面只有一斤糧食,可在當時要沒有這一斤糧食就得挨餓甚至活活餓死。讓鄒衍沒想到的是,看到他糧食丟了,司務(wù)長和通信員等戰(zhàn)友將自己省下的糧食分給了他。
回想到戰(zhàn)友們冒著被餓死的風險,把炒面分給自己的那一幕幕情景,已經(jīng)101歲的鄒衍仍然特別激動:長征途中,戰(zhàn)友之間的感情可謂是至死不渝。
鄒老告訴記者,長征途中,許多紅軍戰(zhàn)士被餓死、凍死。很多戰(zhàn)士實在走不動了,在臨死前,把自己的衣服脫下來,疊得整整齊齊放在身邊,留給后來的紅軍戰(zhàn)士穿……紅軍強渡大渡河、翻越夾金山時,為了減輕負擔,除了留件換洗的衣服外,其它東西都扔了。翻越大雪山前,因為沒有棉衣御寒,大家想了個辦法:把兩件單衣套在一起縫上,中間再絮些稻草、羊毛、棉絮。
那天晚上,在篝火旁邊,鄒衍把“為共產(chǎn)主義奮斗終身”這9個字深深刻在心里。他說,縫進內(nèi)衣的不僅是這些防寒物品,更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堅定信念,支撐著他一步一步地爬過那座大雪山……
采訪結(jié)束臨行前,鄒老特意叮囑記者告訴年輕官兵:“長征永遠在路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希望你們能跑好手中這一棒,繼承和發(fā)揚長征精神,在改革強軍路上再立新功!”
紅軍長征精神的故事篇2
1935年12月19日中午時分,賀龍率領(lǐng)的第二軍團部分主力,從管竹進入巖石鄉(xiāng)。三個穿灰布軍衣、身背短槍的戰(zhàn)士來到三房院子,見一婦女抱著小孩慌慌張張走進自己家里。戰(zhàn)士跟著走進她家堂屋,見她房門緊閉,便輕輕地敲門說:“嫂子,請你不要害怕,我們紅軍是為老百姓服務(wù)的,請你開開門,我們有事和你商量。”青年婦女叫歐陽香元,丈夫在外做挑夫,她聽到敲門的聲音不是很
急,喊話的聲音也很平和,就開了房門。戰(zhàn)士見她屋內(nèi)還有一間空房,便提出:“嫂子,今天晚上借你這間空房搭個鋪住一晚上,你看行不行?”歐陽香元雖沒有完全聽懂他們的話,但知道他們是要借房子住,于是臉上露出了同意的笑容。
過了一會兒,有位戰(zhàn)士領(lǐng)著一位身材高大魁梧、身穿蘭布長衫、留有八字胡子的人來到了歐陽香元的家門口,后面跟著二三十個穿灰布軍衣、背短槍的戰(zhàn)士,在禾坪里整整齊齊地站成兩排。那個八字胡子對大家講:“我們紅軍是窮人的隊伍,是為人民求解放的,我們有鐵的紀律,大家千萬要注意,不能進年輕婦女的臥室內(nèi);”接著又講,“我們紅軍無論走到那里,都要關(guān)心群眾,愛護群眾,群眾家里的東西未經(jīng)主人同意不能搬動,借東西一定要還,損壞和丟失東西一定要照價賠償,這樣我們才能取得群眾的信任,才能團結(jié)群眾去打倒蔣介石賣國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歐陽香元從戰(zhàn)士們的表情上,看出八字胡子是個大官。聽他講話句句為老百姓著想,認定紅軍是好人。她懷著興奮的心情走到院子里去,把那個八字胡子講的話告訴別人,直到天快黑時才回家,她走到堂屋門口見地上搭起了鋪,那個八字胡子和另外兩個人在煤油燈下看地圖,一邊看一邊比比劃劃。她想知道那個大官是個什么官,于是走到門外悄悄地問一個小戰(zhàn)士:“那個穿蘭布長衫、留著
胡子的是你們的什么人?”小戰(zhàn)士輕聲地告訴她:“是我們的軍團長,蘇維埃政府的賀主席,我們都喊他賀老總。”她聽后心里嘀咕,原來他是個大官,難怪戰(zhàn)士們都規(guī)規(guī)矩矩聽他講話。
她走到房內(nèi),一位女戰(zhàn)士非常和氣地請她坐下,像親姐妹一樣和她拉起了家常。在交談中她問女戰(zhàn)士:“你是哪個的老婆?”女戰(zhàn)士很爽快地告訴她:“我是賀龍同志的愛人,今晚住在你家,真麻煩你了。”她知道了住在她家里的是紅軍的大官賀龍主席一家人,不好意思地說:“這房子不好,沒有好好收拾,真對不起你們,”女戰(zhàn)士說:“等打完仗以后,窮人就有好房子住了。”
第二天清早,部隊要走了,有些戰(zhàn)士在收拾行裝,有些在打掃衛(wèi)生,有個戰(zhàn)士走到歐陽香元嫂嫂雷青菊面前(住她對門)再三詢問是否有損壞和丟失的東西,雷青菊講:“只有一個木臉盆沒看到。”那個戰(zhàn)士不一會拿了一個銅臉盆對她說:“如果找不到就用這個臉盆,找到了就留做紀念,紅軍的紀律都是賀主席規(guī)定的,你一定要收下。”賀主席和戰(zhàn)士們走時,群眾都含著熱淚相送,戰(zhàn)士們
也不時地回頭,依依惜別。 ‘
幾十年過去了,歐陽香元沒有忘記當年的“賀主席”。1956年,她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的掛像時,一眼就認出了當年住在自己家里的賀主席,高興地說:“你們看,我們的賀主席又回巖山來了,又到我們家里來了。”
紅軍長征精神的故事篇3
在悲壯的二萬五千里長征中,活躍著一群特殊身影,她們中有中央領(lǐng)導同志的夫人、有女干部,也有普通女兵。饑餓、疾病、血戰(zhàn)、死亡,沒有什么能阻擋住她們前進的腳步,這一群可親可敬的巾幗英雄在彌漫的硝煙中一路穿行。
作者常敬竹說,1995年冬天,他同作家董保存穿行在北京城區(qū)的大街小巷,苦苦尋找當年參加過長征的女紅軍。那是一項十分艱苦的工作,耗費了他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然而他們依舊樂此不疲,因為每一個采訪對象都給他們帶來巨大的驚喜,一種久違的精神在召喚著他們、激勵著他們、感動著他們。
盡管,當年風華正茂、叱咤風云的紅軍女戰(zhàn)士大多已經(jīng)告別人世,而女紅軍留在漫漫征途上的那些美麗故事依然那樣蕩氣回腸、動人心魄。
1935年4月初的一個晚上,女紅軍們剛拖著疲倦的身體趕到貴州盤縣附近的五里排,意想不到的情況出現(xiàn)了:一群敵機嗡嗡地叫著突然從山后飛過來,其中一架快速俯沖下來,一陣激烈的機槍子彈迎頭掃射,三枚炸彈投向休息營地。戰(zhàn)士們迅速趴在路坎下、田溝里、坡地上,高高低低的地勢把一些人遮蔽起來,但要命的是一些紅軍傷員躺在擔架上根本動不了。
賀子珍本來是隱蔽在路邊一道土坎下的,但她不顧個人安危爬出去疏散擔架,這時,一枚炸彈投了下來,在她身邊頓時騰起一股煙塵……
敵機飛走了,槍聲、爆炸聲停止了,硝煙和塵土漸漸消散開去。賀子珍的身體里嵌滿了彈片,鮮血把軍衣浸染得殷紅。
一場緊張的搶救開始了。警衛(wèi)員騎馬去總衛(wèi)生部請來李芝醫(yī)生,為賀子珍救治。李芝先為賀子珍打了一支止血針,然后做了全身檢查,發(fā)現(xiàn)在她的頭部、上身、四肢共有17塊大小不一、深淺不同的彈片,在沒有實施任何麻醉的情況下,手術(shù)開始了。賀子珍疼得渾身大汗淋漓,眼里噙滿淚花,卻堅持一聲不吭。身體淺層的彈片終于被一塊塊取出,而深入體內(nèi)的彈片卻難以取出,成為戰(zhàn)爭留給她的一份永久紀念。
猜你喜歡:
1.紅軍長征勵志故事
5.紅軍長征的故事
6.紅軍長征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