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勤奮成功的勵志故事
靠勤奮成功的勵志故事
勤奮是探求知識的舟楫,思維是探索知識的方法,請教是學習知識的妙招,練習是鞏固知識的途徑。以下是學習啦小編分享的靠勤奮成功的勵志故事,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靠勤奮成功的勵志故事篇1
有這樣一則故事:說一個主人有一匹千里馬和一頭毛驢,它倆都給主人干活:驢拉磨,馬馱著主人周游四方。
但是,驢卻經常遭到馬的羞辱。
吃飯的時候,馬第九十九次辱罵驢說:“沒出息的家伙,一天到晚,圍著一個石磨轉去轉來。
眼睛還被蒙著,瞎走瞎忙。
這樣活著有什么意思?不如早點死了熬驢膠吧!”
驢再也忍受不了馬的侮辱,傷心得大哭著跑走了。
第二天,主人發(fā)覺驢不見了,便把馬套到磨上。
馬說:“我志在千里,怎么能為您拉磨呢?”
“可我要吃面啊!沒有驢,總不能囫圇吃麥粒呀!”說著,主人用布蒙住了馬的眼睛,并在它的屁股上重重地給了一掌。
馬無可奈何地跟驢一樣圍著磨轉起圈來。
才拉了一天磨,馬就感到頭昏腦脹,渾身酸疼得受不住了。
它在地上打了一個滾兒,長長地出了一口氣說:“唉!沒想到驢干這活兒也不容易呀!今后再評論別人一定要先換到它的位置上試試再說。”
馬干馬的活,驢干驢的活,分工明確,各出各的一份力氣。
偏偏馬好事,把驢氣跑,吃了苦頭才知道驢的作用原來也是不可或缺的。
評論:
被人重視的感覺是人們在工作中最重要的動力因素之一。
雖然一個企業(yè)的分工有輕重之分,但是從整體來說,每一個崗位都是必需的,要明白,沒有大家的共同配合,再完美的計劃都得成空,因此互相尊重、彼此信任是建設高效團隊的基礎。
靠勤奮成功的勵志故事篇2
據說,清末時梨園中有“三怪”,他們都是因勤學苦練成了才。
瞎子雙闊亭,自小學戲,后來因疾失明,從此他更加勤奮學習,苦練基本功,他在臺下走路時需要人攙扶,可是上臺表演卻寸步不亂,演技超群,終于成為功深藝湛的名須生。
另一位是跛子孟鴻壽,幼年身患軟骨病,身長腿短,頭大腳小,走起路來很不穩(wěn)便。于是,他暗下決心,勤學苦練,揚長避短,后來一舉成為丑角大師。
還有一位是啞巴王益芬,先天不會說話,平日看父母演戲,一一記在心,雖無人教授,但他每天起早貪黑練功,常年不懈。藝成后,一鳴驚人,成為戲院里有名的武花臉,被戲班子奉為導師。
希望本文天才出自勤奮的例子_天才出于勤奮的事例能幫到你。
靠勤奮成功的勵志故事篇3
公孫勝自幼聰明,勤奮好學。十八歲上,已滿腹經綸,是十里八鄉(xiāng)出名的少年才子。這年,他參加縣試,名列榜首。主考的縣官是個昏官,見公孫勝沒有送禮,就以“性僻狂傲,行為不檢”為借口,把公孫勝除名。公孫勝空有濟世之才,連個鱉門秀才都沒撈著。眼見朝庭昏庸無道,貪官污吏橫行,便對仕途心灰意冷,潛心研究氣象物候。
公孫勝天資聰穎,又熟知天文地理,很快掌握了自然變化規(guī)律,預測陰睛,判斷風雨,十有八九準確,鄉(xiāng)親們常常向他請教。
后來,公孫勝出外云游,這天,來到一村莊,只見路旁場上曬著麥子,場邊一老者正坐在樹蔭下品茶,公孫勝走過去說道:“老先生,快把麥子堆起來吧,眼看要下雨。”
那老者微微一笑,看看公孫勝又抬頭看看天,不緊不慢地說:“這么毒的好晴天,怎會有雨?”
“天當時陰晴,我算著午時有雨。”
“怕你難以算準。”
“如若不準,甘愿受罰。”
“只是你算不如我算,我算著路北有雨,不誤我路南曬麥。”
公孫勝聽后,驚訝地看看那老者,說:“不信有這等事。”
老漢哈哈笑道:“今日相會也算你我有緣,請您暫停趕路,陪我歇息片刻,便知分曉。”說著拉公孫勝坐下。
果然,不大會,一陣涼風吹過,上來一團黑云,一個炸雷路北落下銅錢般大小的雨點,越下越急,路南依然烈日炎炎。約摸有兩袋煙的工夫,風止雨住,又是萬里空晴。
公孫勝暗暗贊道:“真乃神算。”連忙跪下??谥姓f道:“師父在上,受弟子參拜。”
老者一把拉住,說:“看你相貌,乃是個飽學之士,老夫怎敢妄稱師尊。”
公孫勝跪地不起,再三懇求,老漢見推辭不掉,便收公孫勝為徒。
這老者姓陳,精研天象,推論風雨變化,無不奇準,外號人稱陳知天。公孫勝隨師學藝三年,受益非淺,一天清晨,師父把公孫勝叫到面前說:“你跟為師學藝三年,業(yè)已大成,今日要考你一考。”師徒來到一個空場上,師父叫人豎起一架高桿,上綁一個小滑車,對公孫勝說:“你算算今天刮啥風?”公孫勝推算一陣說:“刮西北風。”師父在滑車索繩上拴了一面小旗,拉動索繩,小旗升到桿頂,小旗飄向西北,卻是東南風。師父再算,公孫勝搯算著該刮東南風,師父把小旗落至一丈高,小旗卻飄向東南,刮的西北風。公孫勝兩次失算,滿面愧色。師父說:“這種風叫抄手風,一層天一層風,最難推算。”接著仔細講授了推算方法。公孫勝又安心學藝一年。師父對他說:“我已傾囊相授,你業(yè)已大成,可去干一番事業(yè)了。要記住學無止境,滿則遭損。”
公孫勝辭別師父,游歷天下遍訪名師,術藝不止。后來為梁山義軍立下了大功。
看了靠勤奮成功的勵志故事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