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使人成功的勵志故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一個人的某方面興趣與他的志向結合起來時,那么,離成功就已經不遠了。以下是學習啦小編分享的興趣使人成功的勵志故事,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興趣使人成功的勵志故事篇1
1964年,隨著一聲哇哇啼哭,他出生在希臘風光旖旎的克里特島。小小年紀的他,總喜歡拎個竹籃,在離家不遠的海灘撿貝殼玩耍。
一次,幾位女游客沐浴著夏日陽光,眺望著遠方美景,一時又齊聲哈哈大笑。好奇心促使他走上前去,想搞明白她們在說啥。
“小家伙,能送幾只貝殼嗎?”雖然一個字也沒聽懂,但他思忖了一會兒,樂呵呵地遞上兩枚漂亮的貝殼。游客們向他豎起了大拇指,給了一美元作為酬金。他手舞足蹈,因為從內心理解了晦澀的外文。自此,去海灘成了他每天的期待,慢慢地,他也能聽懂一些復雜的外國話。
這天,他隨手從家里拿了本書,如約去了海灘。他完全沉浸在書里,一呆就是一整天。他回到家時,母親心急如焚,厲聲呵斥:“上哪兒了?”“在海灘看德語教科書。”將信將疑的母親決定考考他。讓母親又驚又喜的是,他嘴里竟迸出了幾句拗口的德語。他還信誓旦旦地說:“從明天起,我要天天去跟游客學語言。”
孰料,晚上,他躺在床上無法入睡,痛得嗷嗷大叫,因為整天的曝曬,讓皮膚嚴重受傷。母親耐心地給兒子擦藥,兒子卻一直喋喋不休,冒出一句:學語言這么苦,明天不去海灘了。
母親眉頭一皺,鄭重其事地說:“你不想去海灘,媽不反對……但如果你想學更多語言,去很多地方游玩,就需堅持興趣。”
他似懂非懂。但幸運的是,他似乎被母親描繪的未來吸引住了。第二天,天剛蒙蒙亮,他便起床,又來到那片熟悉的海灘……
自此,他的興趣一發(fā)不可收拾。讀高中時,他已熟練掌握了英語、意大利語。慢慢地,他理解了學習語言的真諦:深入語言背后的文化,就能更快地掌握一門外語。
他儼然一個修行者,全身心地沉浸在與語言相關的事情中。上世紀80年代,為了能更深刻地理解土耳其語,打破人們眼中的語言藩籬,他來到伊斯坦布爾最大的清真寺參觀,在那里傻傻地觀看祈禱儀式??磩e人怎么做,再笨手笨腳地模仿……兩個月后,他就能說上一口流利的土耳其語了。
1994年,他被歐盟三大機構之一的歐洲議會聘為翻譯。接下來的幾年,大多數來歐洲議會演講的國家元首,都由他擔任翻譯。他就是歐洲議會里名副其實的明星翻譯家伊科諾姆。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他是歐盟唯一可以準確翻譯重要中文文件的翻譯家。
他成了傳奇人物,總被記者追問:“是什么秘訣,讓您精通42種語言?”
他總會提及兒時撿貝殼的往事,然后微笑著說:“我始終堅持語言興趣,也就一路走到了今天。”是的,在生活的道路上,你能取得多大成就、理想能走多遠,往往取決于你興趣的長度。
興趣使人成功的勵志故事篇2
愛迪生是世界聞名的發(fā)明家.他是美國人,小時候因為家里窮,只上了3 個月學,十一二歲就開始賣報.他熱愛科學,常常把錢節(jié)省下來,買科學書報和化學藥品.他做實驗的器具,是從垃圾堆里揀來的一些瓶瓶罐罐.
愛迪生12 歲的時候,在火車上賣報.火車上有一節(jié)給乘客吸煙的專用車廂,車長同意他在那里占用一個角落.他把化學藥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里,賣完了報,就做各種有趣的實驗. 有一次,火車開動的時候猛地一震,把一瓶白磷震倒了.磷一遇到空氣馬上燃燒起來.許多人趕來,和愛迪生一起把火撲滅了.車長氣極了,把愛迪生做實驗的東西全扔了出去,還狠狠打了他一個耳光,把他的一只耳朵打聾了. 愛迪生鉆研科學的決心并沒有動搖.他省吃儉用,重新做起化學實驗來.
有一次,硫酸燒毀了他的衣服; 還有一次,硝酸差一點兒弄瞎了他的眼晴. 他沒有被危險嚇倒,還是頑強地做實驗.
愛迪生試制電燈,為了找到一種價錢便宜、使用時間長的燈絲,不知做了多少次實驗.他常常在實驗室里一連工作幾十個小時,實在太累了,就躺在實驗臺上睡一會兒.他這樣不懈地努力,終於找到了合適的燈絲,發(fā)明了電燈.后來,愛迪生又發(fā)明了電影、留聲機.他一生中發(fā)明的東西有1000多種。
興趣使人成功的勵志故事篇3
1965年,一位韓國學生到劍橋大學主修心理學。在喝下午茶的時候,他常到學校的咖啡廳或茶座聽一些成功人士聊天。這些成功人士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某一些領域的學術權威和一些創(chuàng)造了經濟神話的人,這些人幽默風趣,舉重若輕,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順理成章。時間長了,他發(fā)現,在國內時,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騙了。那些人為了讓正在創(chuàng)業(yè)的人知難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艱辛夸大了,也就是說,他們在用自己的成功經歷嚇唬那些還沒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為心理系的學生,他認為很有必要對韓國成功人士的心態(tài)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難》作為畢業(yè)論文,提交給現代經濟心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威爾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讀后,大為驚喜,他認為這是個新發(fā)現,這種現象雖然在東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還沒有一個人大膽地提出來并加以研究。驚喜之余,他寫信給他的劍橋校友——當時正坐在韓國政壇第一把交椅上的人—— 樸正熙。他在信中說,“我不敢說這部著作對你有多大的幫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個政令都能產生震動。” 后來這本書果然伴隨著韓國的經濟起飛了。這本書鼓舞了許多人,因為他們從一個新的角度告訴人們,成功與“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三更燈火五更雞”、“頭懸梁,錐刺股”沒有必然的聯系。只要你對某一事業(yè)感興趣,長久地堅持下去就會成功,因為上帝賦予你的時間和智慧夠你圓滿做完一件事情。后來,這位青年也獲得了成功,他成了韓國泛業(yè)汽車公司的總裁。
人世中的許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該克服的困難,也都能克服,用不著什么鋼鐵般的意志,更用不著什么技巧或謀略。只要一個人還在樸實而饒有興趣地生活著,他終究會發(fā)現,造物主對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看了興趣使人成功的勵志故事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