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偶然成功的故事
偶然,是不經(jīng)意,是沒準備。但是,在偶然的狀態(tài)下,你也能意外的獲得成功!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精心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偶然成功的故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偶然成功的故事篇1
1928年,一家化學公司試驗室的一位普通工作人員,不經(jīng)意——也許是個過失——讓一個燒鍋始終開著過了一個周末。星期一早晨,主任化學師發(fā)現(xiàn)燒鍋中凝結的材料可以拉出纖維。這是個令人振奮的發(fā)現(xiàn)。后來,在此基礎上,他們終于找到了制造尼龍的辦法。這家公司就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化學公司——杜邦化學公司。
可能有人會不以為然地說:“這不過是瞎貓碰著死耗子而已。”但是德國人肯定不會這么說,因為在德國的一家大型化學公司的試驗室里,同樣的情況發(fā)生了多次,而且時間比杜邦公司的發(fā)現(xiàn)早得多,可他們每次都把凝結纖維給倒掉了,于是一切又得重新開始??磥磉€是那句老話說得好:“機會屬于有心人。”
關于偶然成功的故事篇2
哈姆威是西班牙的一個只做糕點的小商販。在狂熱的移民潮中,他也懷著掘金的心態(tài)來到了美國。
但美國并非他想象中的遍地是金,他的糕點在西班牙出售和在美國出售,基本沒有多大的差別。
1904年的夏天,哈姆威知道美國即將舉辦世界展覽會,他把自己的糕點工具搬到了會展地點路易斯安那州。值得慶幸的是,他被政府容許在會場外面出售他的薄餅。
他的薄餅生意實在糟糕,而和他相鄰的一位賣冰淇淋的商販的生意卻很好,一會兒就售出了很多冰淇淋,很快就把帶來的用來裝冰淇淋的小碟子用完了。
心胸寬廣的哈姆威見狀,就把自己的薄餅卷成錐形,讓他盛放冰淇淋。
麥冰淇淋的商販見這個方式可行,便要了哈姆威的薄餅,大批的錐形冰淇淋便送進顧客的手中。
但令哈姆威意料不到的是,這種錐形的冰淇淋被顧客們看好,而且被評為世界展覽會的真正明星。
從此,這種錐形冰淇淋開端大行于市,逐漸演化成了現(xiàn)在的蛋卷冰淇淋。它的發(fā)現(xiàn)被人們稱為"神來之筆"。有人這樣假設:假如當初兩個商展不靠在一起,那么今天我們能不能吃上蛋卷冰淇淋也很難說。
在現(xiàn)在著名的食品中,炸薯片的發(fā)現(xiàn)也是這樣的"神來之筆"。美國印第安人克魯姆是餐廳中的廚師,有一天來了幾個法國客人,他們嫌他制造出來的食品太后太硬,克魯姆知道后很賭氣,他隨手拿過一只馬鈴薯,切成很薄的片,扔到了油鍋里。出鍋后,就送到了法國客人的桌上,誰知客人一吃,大呼好吃。從此這種炸薯片盛行開來,最后成為很多人愛好的食品。
別疏忽你生涯中的偶然,也許它就是你勝利的開端。
關于偶然成功的故事篇3
某年的二月十四日,離年關還只有三天的時間了,那晚的某時某刻,六個人意外地聚在了某縣某賓館的某個房間。他們分別是:
趙曉晨,高大粗壯,雖一身名裝,卻因為滿臉的胡茬而顯得兇巴巴的,自稱象雞一樣到處刨食吃,所以叫他自由從業(yè)者;
莊志賢,言辭謹慎小心,神態(tài)莊重儒雅,卻又透著無法掩飾的喜歡以自我為中心和教訓人,單從他袖口殘存的粉筆沫便知是一個教書匠,叫他教授;
高明,是一位個體經(jīng)營者,機敏靈活又不失原則,卻好面子,最反感“個體”的稱呼,不妨叫他經(jīng)營家;
林一凡,大學畢業(yè)即分至鄉(xiāng)鎮(zhèn)工作,長期的農(nóng)村工作經(jīng)歷讓他有著農(nóng)村人的敦厚、善良、狡猾與倔強,此時的他正情緒低落,大概因為感嘆時運的緣故,自稱為鄉(xiāng)丁;
鄭存智,是一位官人,無論神態(tài)還是氣質,都與鄉(xiāng)丁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那是一種趾高氣揚的大氣。他看重事物的結果,更重視對實現(xiàn)結果的過程的體驗,頗有點兒哲學家的意味,因為不少的哲學家有過從政的經(jīng)歷,便叫他政治家;
劉惠民,雖是一位村支書,卻衣著入時得體,加之談吐文雅,更象一位彬彬有禮的學者,而他卻自稱為農(nóng)村小老頭,據(jù)說并非因為小瞧自己是農(nóng)村人,而是在為他們村的農(nóng)產(chǎn)品做廣告。“農(nóng)村小老頭”原本就是他們村農(nóng)產(chǎn)品注冊的商標,商標的名字來源于他們村對于生有三個粒的花生果的習慣叫法。
其時,無論什么身份,亦無論高矮胖瘦與體面或邋遢,六個人雖都作輕松瀟灑狀,眼神里卻流露著濃濃的倦意和百無聊賴,要不是礙于初次見面的羞澀與尷尬,均有一吐為快之感。一吐為快,或是醫(yī)治時下正流行的被稱之為浮躁的這種通病的一劑良藥。
沉默了一會兒,或許因為沉默的壓抑激發(fā)了人的某種欲望,自由從業(yè)者提議大家喝一點兒酒。這實是最好不過的一個選擇,大家便開始喝酒。追求無所顧及的自由與輕松或是人的天性,原就為此而來,酒精的刺激自然是最好的媒介,很快便讓彼此間的拘束消失得無影無蹤。及至酒酣面熱時,已難免要大吹大擂,感嘆人生。
還是自由從業(yè)者先開了口,而且大有一副語不驚人誓不休的氣勢,人算什么呢?兩條腿的動物而已,叫做一只、一頭、一條、一尾又能怎樣呢?見大家笑,他一本正經(jīng)地爭辯道,先別笑,用心地想一想,人或為名或為利而高翹著腳大睜著眼努力地探著身去爭,爭不到時或垂頭喪氣或長流著涎水的那副模樣,與阿狗阿貓阿牛之流隨著人手中的食物而不停地轉動跳動又有什么分別呢?
大家低著頭,皺著眉,顯是在認真地思考著自由從業(yè)者所提出來的兩種原來毫不相干的狀態(tài)及其相互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居然有人覺得多少有那么點兒味道,開始不停地咂摸嘴??磥恚蠹液芸毂阋J同他的觀點。提及這個話題,很明顯大家都有迫切的發(fā)言欲。
卻是讓鄉(xiāng)丁占了先,他加重了語氣以示強調(diào),問題的關鍵是,爭來搶去終是一場空。不知諸位仁兄如何,反正本人已屆不惑之年,仍是一事無成。有時候想想,真想絕了爭強好勝的念頭,卻總是欲罷不能。語氣里盡是心有不甘的無奈,人活著,到底為了什么?為官?為權?為錢?為名?為利?連我自己也說不清了。有時候也會想,去他媽的,空便是空吧,倒省了臨死前唯恐別人搶了自己的那份擔心。
政治家雖沒有直接反駁鄉(xiāng)丁,語氣里卻已加了爭論的成分,任何事物,也包括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結果,便是死亡。死亡與死亡不同,那是因為過程,所以說,過程是重要的,只要有一個心滿意足的過程,又何必去計較那么多呢?反正,轟轟烈烈風光無限總比畏畏縮縮窩囊而死要強得多。
接下來是經(jīng)營家高明,他沒有去接任何人的話茬,而且只說了一句話,說人生絕對是有因果的,正如古人所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沉默寡言的農(nóng)村小老頭盡用反問句表明了自己的觀點,說人到底怎樣才算活著?難道不就是因為有這么一口氣嗎?既如此,我們?yōu)槭裁淳筒荒芑畛鲞@口氣的感覺呢?
教授終究是教授,文縐縐地說,人生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良心,這種責任或良心與生俱來卻不與生俱去,往往超出生命自身的界限。責任消失了,生命便失去了存在的價值,而生命消失了,責任卻依舊存在。
牢騷也罷,感嘆也罷,語無倫次也罷,頭一次見面,總算每個人都說了話?,F(xiàn)在的問題是,一旦打開了話匣,已不再擔心無人說話,而是六個人均有自覺理正辭嚴足以支持自己觀點的理由要發(fā)表。由于人人爭先,互不相讓,場面便顯得有些亂。
這時候,教授制止了大家。長期做教書匠的經(jīng)歷,讓他有足夠的經(jīng)驗來控制類似的局面。強烈的談話欲突然間被打斷,畢竟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就象兩個激烈爭論的人,其中的一位突然改變了話題,而且突然得令對方毫無準備,便容易因為另辟蹊徑轉移了相持不下的內(nèi)容而在對方無可奈何中獲得爭論的主動權。大家雖洋溢著不快,卻只有強自克制著,靜待他的下文。只聽他說道,從大家目前的狀態(tài),我敢斷定,必都是找了這樣或那樣的理由跑出來發(fā)泄的,或許你要故意不承認,或許你自己還沒有意識到,甚至會在心底做無謂的辯駁,不對呀,我出來原是漫無目的的呀。事實上,無論你承認與否,都不能否認這樣的事實——你就是為了發(fā)泄。別狡辯,你的眼睛已明白無誤地告訴了我,別忘了,眼睛是會說話的。其實,發(fā)泄是正常的,喝酒、談話、甚至于打架罵人自戕身體都是發(fā)泄。別不信,我這樣說是有依據(jù)的,相信大家此時的心情煩躁必已減輕了不少吧?
說著,他環(huán)顧了一下大家。大家被他猜中了心事,正低著頭。
還是別說這么多廢話,快說你的依據(jù)吧。自由從業(yè)者勇敢地抬起了頭,催促道。其他人立即附和。
教授自得地笑了笑,偏又頓了頓才繼續(xù)說道,人原本就是一個能量平衡體,就象人要不斷地攝取食物又不斷地排泄一樣,能量的攝取與排泄必要維持一個總量大致平衡,平衡時便表現(xiàn)為正常人,一旦失衡便或喜或憂或悲或怨,叫做情緒,情緒是可以控制的,而控制情緒的過程又恰最容易導致能量的失衡。沒有辦法,都是因為壓力,只要生活就有壓力。生活的壓力,無疑總要讓這個平衡失衡再平衡再失衡再平衡永遠無休止地運轉下去直至生命終結。這便人情緒變化的原因,也是人區(qū)別于阿狗阿貓的特點之一。
或許只有彼此無秘密的人之間距離才最近,盡管現(xiàn)實中根本不存在這樣的假設,而且人們關注的多是深受泄密之害的惡果,至少也是秘密乍泄的尷尬。我們卻遇到了這樣的情況:由于心事被毫無保留地猜中,短暫的尷尬之后,彼此間距離反而不知不覺中拉近了許多。只有到了這個時候,鄉(xiāng)丁才敢于試探著說,既如此,我們何不定期聚一聚?大家正驚奇于教授的獨特理論,倡議剛一提出,自是一拍即合。
于是,大家便約定:第一,每月的今日作為固定聚會日;第二,內(nèi)容主要是個人經(jīng)歷,也可以暢談人生感悟,探究個人隱私與成敗得失,還可以說一些想說不敢說或不能說或不方便說的事情,就象自由從業(yè)者所叫嚷的,要象嚼口香糖那樣,含在口里慢慢地咀嚼人生,那才叫滋味;第三,談及內(nèi)容,一律不得外泄,雖經(jīng)本人同意,也必須隱去真名,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和誤解。
能夠看得出來,六個人當時最需要的便是一種寄托讓自己充實起來,約定便成了他們的寄托。從這一點看,追求這種類似于渴望的東西,或許應該也是人的一種天性。如果用教授的理論來解釋,能量過漲會失衡,那么,能量排空同樣要失衡,這要求必須尋找一個恰當?shù)呐R界點。所謂的臨界點,實際上就是平衡狀態(tài)。這便決定了臨界點的選擇必須要考慮攝取與排泄兩個過程,這兩個過程具體表現(xiàn)為既要充滿渴望有所寄托又要防止渴望變成奢望而造成的能量過漲,能量過漲會讓渴望消失,反而沒有了渴望。所以,能量過漲的時候跟排空一樣需要寄托,也就是說寄托充斥于能量運動的全過程,無論什么時候都需要寄托。這才是實在的人生。
因為有了約定,六個人必要舉杯相慶,直到爛醉如泥。酒間,六個人居然都覺輕松了許多,便彼此再四提醒對方,切莫忘記了約定。
一次偶然的相聚,居然引發(fā)了長達一年之久的故事,原本陌生的六個人終成莫逆,這是偶然中的必然,必然中也孕育著偶然吧,因為生活有太多的偶然,我們姑且稱之為“偶然的故事”。
關于偶然成功的故事
上一篇:關于努力成功的英語故事精選
下一篇:關于拼搏而成功的事例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