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黄特色三级在线观看免费,看黄色片子免费,色综合久,欧美在线视频看看,高潮胡言乱语对白刺激国产,伊人网成人,中文字幕亚洲一碰就硬老熟妇

學習啦 > 勵志 > 成功學 > 成功故事 > 李白成功的故事

李白成功的故事

時間: 臻煒1064 分享

李白成功的故事

  我們總是看到李白的詩有多好,但很少有人知道李白的成功故事。學習啦小編精心為大家搜集整理了李白成功的故事,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李白成功的故事篇1:小李白的故事

  李白5歲那年,跟著父親從西域(yù)回到四川青蓮地區(qū)定居。到10歲的時候,他對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有一年春天,岷(mín)山山腳下有個客人前來拜訪李白的父親,恰巧他外出未歸??腿四樕下冻鍪纳裆D身就要離去。李白見了,連忙拉住客人說:“伯伯,您遠道而來找我父親,累了半天也不休息一下,就要返回,這樣會傷身體和精神的啊。”

  客人見李白禮貌熱情,能言會道,心中暗暗佩服,便坐了下來。

  李白開始忙起來,他又是送茶,又是遞毛巾,對客人非常尊敬。為使客人不寂寞,李白放下手中正在讀的書,到客廳陪著客人說話,他大大方方地說:“請問大伯尊姓大名,以便我轉告父親。”

  客人有心要試試李白的才學,便咳了一聲,用手指輕捻(niǎn)了一下胡須,大聲說:“我的姓是‘有人偷’,名字是‘鳥落山頭不見腳’。”

  李白認真思考了一會,便拱手回答說:“我知道了,我知道了,父親回來,我一定告訴他。”

  客人疑惑地問:“你能不能給我解釋一下?”

  李白馬上回答說:“‘有人偷’就是把‘偷’字去掉單人旁,那么就是‘俞’字;‘鳥落山頭不見腳’,就是‘島’字。您姓俞,名字叫島!”

  客人聽后,十分佩服,連連拍著他的腦袋說:“童子真是奇才,可喜可賀!”

  李白不到10歲時,他的名聲就傳遍了家鄉(xiāng)。14歲時,李白來到南浦(今四川萬州市),當?shù)赜袀€姓胡的鄉(xiāng)紳(shēn)自以為有學問,看不起別人,他想考一考李白。有一天,他當著李白的面就出了一副上聯(lián):“梁山栽大竹,無須淋(鄰)水。”這個上聯(lián)含有當?shù)厝齻€地名,因此是一個很難對的上聯(lián)。誰知李白隨口答道:“南浦人長壽,何懼豐都。”這個下聯(lián)前后也是三個地名,對仗非常工整。

  胡鄉(xiāng)紳很不服氣,他又指著墻上的一幅畫讓大家看。那畫上有個老神仙,懷抱一個大酒壇,睡在崖邊,壇口朝外面流著酒。胡鄉(xiāng)紳以畫為題又出了副上聯(lián):“酉(yǒu)加卒是醉,目加垂是睡,老神仙懷抱酒壇枕上偎,不知是醉還是睡?”

  李白不慌不忙地回答:“月添半是胖,月添長是脹,胡鄉(xiāng)紳挺起大肚堂中站,不知是胖還是脹?”

  胡鄉(xiāng)紳本想借聯(lián)譏笑李白,誰知反被李白針鋒相對嘲諷了一番,大家一看胡鄉(xiāng)紳肥胖如豬的模樣,都哈哈大笑起來。胡鄉(xiāng)紳羞得滿臉通紅,還想找個機會再挽回面子。酒席散后,他領眾人到花園散步,只見荷花池里有幾只小鵝浮在水上,游來游去,便靈動一動,對李白說:“白鵝黃尚未脫盡,竟不知天高地厚!”

  李白心里當然明白胡鄉(xiāng)紳的用意,回頭向池塘中看了一眼,正好看見一只烏龜伸出頭來,便應聲答道:“烏龜殼早已磨光,可算是老奸巨猾!”

  李白成功的故事篇2

  唐朝的著名的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愛念書,常常逃學,去街上閑逛。

  一天,李白有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河邊。家具廣告語

  和暖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鮮花綠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呆在家里那多沒意思啊!”李白走著走著,看見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奶奶坐在一塊大石頭上,老奶奶正在專心致志地磨著一根鐵棒。李白好奇地走過去問:“老奶奶,您在干什么?”“我要把這根鐵棒磨成繡花針。”老奶奶抬起頭,對李白慈祥地笑了笑,又低下頭繼續(xù)磨著。

  “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當然!”“但是,鐵棒這么粗,什么時候才能磨成針呢?”老奶奶反問李白:“滴水能夠穿石,愚公能夠移山,那鐵棒為什么不能磨成針呢?”“但是,您年紀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老奶奶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于是回去之后,他再也沒有逃過學,學習也很用功,最后成了名垂千史的詩仙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要有耐心和恒心才能成功。

  李白成功的故事篇3:蔑視權貴的李白

  李白是一位有才華的詩人,他一心期望能為國家做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但唐玄宗李隆基卻只讓他做了一個翰林供奉,給皇上、后妃們寫詩作賦,他很不愿意,常常一人喝悶酒。

  蔑視權貴的李白這一天,李白又喝得大醉,突然侍衛(wèi)來召他去見皇上。原來李隆基和楊貴妃正在花園賞花,想讓李白寫幾首詩助興。

  李白看到如云似錦的牡丹襯托著美色傾城的貴妃,詩興大發(fā),提筆寫下了著名的《清平調》。李隆基看了十分高興,便叫宮中樂師李龜年演奏,自己吹笛,宮女們演唱,其中一句“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使楊貴妃聽得如醉如癡,高力士和楊國忠更是竭力討好皇上。

  李白看了,覺得十分惡心,便借著酒勁,把腳伸到高力士面前說:“來,給我脫靴!”高力士哪受過這種羞辱?但此刻李白是李隆基面前的“紅人”,高力士知道此刻惹不起他,只得忍氣把他的兩只長靴脫下來。

  李白心里十分痛快,用眼斜了一下旁邊的楊國忠,向李隆基磕了個頭說:“皇上,我聽說楊國舅研的墨很好,不如讓國舅爺研墨,我把《清平調》重新抄寫一遍,好嗎?”

  李隆基連頭都沒回,就說:“行!”這可把楊國忠氣壞了,他做夢也沒想到李白竟敢戲弄自己。但皇上都答應了,他不敢爭辯,只好忍著氣,強裝笑臉,慢慢研起墨來。

  高力士、楊國忠受了這種羞辱,向楊貴妃說:“《清平調》里面有一句‘可憐飛燕倚新妝’,分明是把娘娘比作漢朝淫蕩成性的趙飛燕。趙飛燕最后被漢成帝廢黜,由此可見李白用心叵測呀!”楊貴妃聽了,氣得臉色發(fā)白。于是李白逐漸遭到了排擠,而李白早就厭煩了這種無聊的生活,便離開長安,去了洛陽。

  李白曾寫過一首長詩《夢游天姥吟留別》,結尾一句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有力地說出了自己蔑視權貴的心聲。

  李白成功的故事篇4:李白的行走

  李白一生漂泊,幾乎游遍名山大川,給人們留下了一個飄逸灑脫的行者形象。在李白的行旅中,他對浙東一座并不太知名的天姥山表現(xiàn)了個性的偏愛,不僅僅在早年表達了傾慕之心,在中年遭受人生的重大轉折時還寫下了“夢游”的詩篇。李白為什么對天姥山這么向往?這是一座什么樣的山呢?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李白的行走每次讀到余光中先生《尋李白》中的這兩句詩,周身就禁不住熱流涌動。一個披發(fā)仗劍、月下獨酌的“謫仙人”形象,仿佛正穿過時光的隧道,從大唐盛世的那一端朝我迎面走來。他的衣襟飄動若飛,手中的美酒香氣沁鼻,但他的臉上卻寫著復雜而模糊的表情,清高、自得、傷感、超脫……佯狂瘋癲而又孤傲跋扈,讓人仰慕卻又近之不得……我真不知道該用怎樣的一個詞,才能概括這位詩人獨特的氣質。

  —是啊,一千多年過去了,誰又能清楚解析“李白”兩字呢?

  李白的一生都在流浪,用此刻時髦的話說,他的一生都在“行走”。但是,他行走的蹤跡飄忽不定,他行走的心態(tài)五味雜陳。似乎連他自己,都說不清楚行走的終點是哪里。此刻誦讀李白的詩文,我的心中常常浮想聯(lián)翩:這些讓他才情四溢、心潮澎湃的山水景致真有那樣神奇嗎?當我的腳步和他的腳印重合,相隔千年的我們是否能產(chǎn)生某種共鳴?

  走近天姥山

  大凡學過高中課程的人,都知道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這首詩,“??驼勫蓿瑹煗⒚P烹y求。越人語天姥,云霓明滅或可睹……”,這座叫“天姥”的山,正因李白的“夢游”而聞名,也因此而讓人感覺此山如在夢中。很少有人知道,天姥山就位于此刻中國經(jīng)濟最活躍的地區(qū)之一浙江紹興,和很多名山被游客擠破門檻相比,天姥山的確顯得有幾分寂寞。

  斑竹村是紹興市下轄的新昌縣的一個小村,村里還保存了不少老房子,木結構、灰瓦泥墻,在江浙地區(qū),像這樣的小村似乎很普通。村里有一條貫穿全村的小路,不能通機動車,但如果行走在上方往兩旁細看,會發(fā)現(xiàn)兩旁全是商埠的遺跡。村民們很熱情地給我們當向導,一會指著一幢房子說:“喏,看看,那里以前是米店呢!”,一會又指著一幢兩層的小樓:“這是以前的客棧,徐霞客在那里住過呢!”徐霞客,哦,這么一說好像很不普通啊。

  斑竹村是一座很古老的村莊,也是一座不平常的村莊。它的不平常在于它獨特的地理位置。斑竹村因道而建,那條貫穿全村的小道其實是一條千年的古驛道。這條古驛道是連接天臺和古剡縣的要道,斑竹村正好在兩地中間。剡縣的縣治在這天的嵊州,唐朝末年才分剡設嵊州和新昌縣,古代來往天臺和剡縣,到斑竹村恰好行程一半,正好歇腳休憩。因此,斑竹村在古代遠比此刻要繁華得多。當?shù)乩先苏f,斑竹村繁華時也是三教九流匯聚,勾欄瓦肆齊全,如同一座小縣城。一向到上世紀70年代,興建了國道之后,來往的人才不從村中穿行了。

  這座村莊還有一個地利之便:它就在天姥山腳下。如果李白登天姥山,毫無疑問,必須是要經(jīng)過那里的。

  詩人的情結

  天姥山不是一座山,而是一組山脈的總稱,它的最高峰有一個很響亮的名字—“撥云尖”。即便此刻交通發(fā)達,登上天姥山最高峰仍然是一個挑戰(zhàn)。在江南地區(qū),大山總的來說并不奇崛,但天姥山連綿高聳,氣勢不凡。清晨若停車遠眺,天姥山巔云霧繚繞,真好似李白詩中所寫的夢境。

  李白一生好游名山大川,從15歲登竇團山,到60歲第三次上廬山為止,能夠說幾乎閱盡天下名山。但他對于天姥山,似乎有一種特殊的偏愛。

  李白的詩歌以前兩次吟詠天姥山。第一次是他二十五六歲時,在兩年中分別創(chuàng)作了《秋下荊門》和《別儲邕之剡中》。李白當時剛出三峽夔門,在前一首詩中即寫道:“此行不為鱸魚膾,自愛名山入剡中。”證明了自己要到剡縣一帶游歷的愿望。在第二首詩中他更清楚地列出了自己的行程,而且說明是走水路—“借問剡中道,東南指越鄉(xiāng)。舟從廣陵去,水入會稽長。竹色溪下綠,荷花鏡里香。辭君向天姥,拂石臥秋霜。”

  李白詩中很明白地寫到了剡中和天姥山,那么他是否隨后真的實現(xiàn)愿望了呢?從詩歌里找不到直接的證據(jù),著名唐代文學研究學者郁賢浩根據(jù)李白的其他詩作,推證李白從廣陵出發(fā)到過會稽。在唐代,會稽一帶還是淺海,海水時常倒灌,到剡中最便捷的方式還是走水路。此刻的剡溪中上游地區(qū)生態(tài)保護較好,有些地方還能夠乘坐竹筏漂流,河水清澈,平緩如

  鏡,雖然很少看到荷花,但兩岸翠竹掩映,和李白詩中的描述基本吻合。如果沒有到過會稽,僅憑想象是很難寫出這樣生動的詩句的。  李白第二次吟詠天姥山,是在二十年之后了,這次寫就的詩篇就是那首氣勢連貫、想象奇麗的《夢游天姥吟留別》。同樣是寫天姥山,但二十年間李白已從一個意氣風發(fā)的青年變成了一個飽經(jīng)世事的壯年,“游天姥”的心境已全然不一樣。

  中國的名山很多,長江中下游的也不少,為什么李白單單欽慕即便這天依然有些寂寞的天姥山呢?正是“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李白25歲還沒到會稽天姥之前,碰到了一個影響他一生的人物—司馬承禎。

  原來天姥是仙山

  在回憶李白之前,還是得走走斑竹村的古驛道。走到村頭,跨過一座石橋,就算出了村了。一般的人走到那里,總不免回頭看看—正因一個富有人情味的、能夠下馬歇腳的驛站集鎮(zhèn)即將被拋在身后,面前又是漫長的路途。一千多年前,一個隱居在天臺山玉霄峰的道士接到唐玄宗的圣旨,趕赴京師理解召見,他走到這座石橋一回頭,看見青山碧水,田園炊煙,不禁長嘆一聲,跌下馬來。這個人就是司馬承禎,從此,這座石橋被稱為“司馬悔橋”,而橋下的小河也有了一個很有感情色彩的名字:惆悵溪。

  司馬承禎本來是一個士人,正因深慕老莊之學,之后出了家。他不注重煉丹法術,而是注重研究宗教玄學。他隱居天臺并且廣招弟子,成了著名的道士。唐朝皇帝出自關隴,自詡為李耳之后,皇室大力推崇道教,武則天、睿宗都召見過司馬承禎,但司馬承禎拒不理解官職,仍然回到天臺山中。這次玄宗再次召見,他不得不再度出山。

  開元十三年,25歲的李白在江陵見到了八十多歲的司馬承禎。關于這次見面的細節(jié),我們當然不得而知,但李白隨后即創(chuàng)作了《大鵬遇希有鳥賦》“以自廣”,可見情緒十分激動。他在晚年回憶這件事說:“余昔于江陵見司馬子微,謂余有仙風道骨,可與神游八極之表。”聆聽了司馬道士的教誨,又得到了鼓勵,意氣風發(fā)的李白產(chǎn)生去司馬承禎隱居之地看看的愿望也就很自然了。但是,為什么詩中的目的地不是天臺而是天姥呢?

  據(jù)史籍《后吳錄》記載:“剡縣有天姥山,傳云登者聞天姥歌謠之聲。”根據(jù)新昌學者竺岳兵的研究,“天姥”即傳說中的王母(姥、母同音同義),而王母在道教中是掌管神仙戶籍的神仙之一。同樣受李白傾慕的謝靈運曾在詩里寫道:“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深受道家求仙思想影響的李白,當然也要效仿前輩去天姥山—這個離神仙最近的地方看看了。

  行走的人生

  李白一生漂泊,我們能夠根據(jù)他的詩篇,追隨他的腳步,在大半個中國勾勒出他的行蹤。

  25歲之前,李白足跡不出四川,這個時期李白的詩作不多,但我們大概知道他家境相當富有。此后,李白辭親遠游,而且這一“游”就是16年。從湖北的江陵、廣西的蒼梧一向到浙江的剡中、山西的太原,東南半壁江山都留下了他的足跡。李白為什么用這么長的時刻、游歷這么廣闊的地方?和他自幼培養(yǎng)起來的遠大志向以及向往自然、求仙長生的道教思想有關。我們說李白是偉大的詩人,其實李白本人并不想做詩人。李白少時就給自己的未來作了定位:“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因此他根本不走透過考試取得官職的道路,也不把一般的官職放在眼里。他選取的是“直道”,就是游天下名山,廣交英賢豪杰,以取得“山林名士”的美譽而名動京師,進而一舉成為皇帝近臣,以實現(xiàn)他的報國理想—司馬承禎不就是一個很好的榜樣么?

  最后,李白也正是正因隱居剡中的道友吳筠推薦,才得以進入京城。這時,他已經(jīng)42歲了。

  在京城,李白得到了“翰林院供奉”這樣的虛職,本來十分自負、夢想著大展宏圖的他,不久卻發(fā)現(xiàn)自己只但是被當作一個伺宴賦詩的文人罷了。個性的李白在長安留下了“高力士脫靴”、“楊貴婦磨墨”這樣的故事后,就被“賜金還山”、體面地攆出京城了。

  李白在京城呆了不到三年,帶著失意和悲憤,又一次踏上了人生旅途。這一“游”便是十年。

  和人生的第一次遠游不一樣,當時是意氣風發(fā),而此刻則是從都城的官宦生活跌至社會底層,李白心中的落寞和生活的窮困可想而知。尤其是離開長安的最初三年,是李白極度潦倒的時期。除了結識杜甫、高適等友人,生活基本上是陰郁的灰色。李白在山東理解了嚴格的宗教儀式,度為真正的道士,但據(jù)《太平廣記》記載,這期間李白仍然在酒樓“日與同志荒宴其上,少有醒時”。大病一場之后,李白在動身前往南方游歷之前,創(chuàng)作了名篇《夢游天姥吟留別》。

  不屈的宣言

  “??驼勫?,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云霓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這首詩名為“夢游”,詩人從想象入筆,如同導游一般層層推進,帶著讀者從一個個實際的地名,迅速進入到作者汪洋恣肆的世界。這個世界沒有世俗,只有仙人;沒有壓抑,只有自由。詩人的情感如洪水出閘,一發(fā)不可收拾,直至最后大聲喊出了自己的鮮明態(tài)度“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才是真正的李白!

  雖然是想象,但從詩中提到的“天姥”、“赤城”、“天臺”、“鏡湖”、“剡溪”等具體地名看,詩人對浙東地理十分熟悉,只有實地游歷,才可能信手拈來。白居易對這天新昌周圍的山水風光有一個精妙的比喻:“東南山水,越為首,剡為面,沃洲、天姥為眉目。”他認為剡中好比東南地區(qū)的一張臉,而天姥、沃洲是最傳神動人之處。李白既到剡中,最可能的行走路線是從剡溪沿水路到沃洲,再從沃洲上天臺山石梁飛瀑,然后到國清寺。

  沃洲過去是剡溪中的著名綠洲,綠水環(huán)繞,美不勝收。上個世紀興建水庫,沃洲一些古跡被淹沒,但水庫水面廣闊,如一顆翡翠鑲嵌于群山之中,仍能夠想象當年的美景。距沃洲不遠就是天臺山石梁飛瀑,也是剡溪最大支流的源頭所在。山澗從一座天然的石橋下傾瀉而出,兩邊青峰聳立,盡顯大自然造化神奇。從唐代以來至今,石梁飛瀑流淌不息,證明了大詩人們的風采和歲月的變遷,是游覽天臺的游客必到之地。而國清寺作為佛教天臺宗的重鎮(zhèn),自從隋朝興建以后,雖經(jīng)兵燹,但香火不滅,是天臺山的著名勝地。

  浙東風光清秀脫俗,令人樂而忘返,但在李白四十五年的“行走”生涯之中,求仙訪道是一條貫穿始終的紅線。吸引李白數(shù)次前往浙東和其他名山大川的,不僅僅僅是自然的風光,更是風光背后蘊含的自由和永恒的高尚境界。

  公元762年,62歲的李白死了。他的死依然不一樣凡響:據(jù)說李白喝得大醉,旁若無人,為了撈起江中的月亮,一頭扎了下去,從此再沒出來。

  一個仙人,在完成了世間苦難的輪回之后,以一個詩人的方式為自己的人生畫上了句號。這天游覽唐代的山水,遺跡依然可尋,但我們務必承認:屬于李白的詩歌已成絕響。

3437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