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為什么造反原因是什么的正確用法是什么
安祿山為什么造反原因是什么的正確用法是什么
安祿山是唐代藩鎮(zhèn)割據(jù)勢力之一的最初建立者,也是安史之亂的禍?zhǔn)字?,并建立燕政?quán),年號圣武,為什么安祿山要造反,以下就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整理的安祿山造反的原因,希望對你們有用。
安祿山為什么要造反
首先安祿山本來就不是什么正人君子,這是安祿山自己個人的原因。歷史上有很多身處高位的人不為帝位所動,盡心盡力輔佐皇帝,但是卻有更多的人帝位到了一定的高度,就希望更高,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都不夠,還是要坐上更高的位置。最有代表性的就應(yīng)該是王莽了,對權(quán)力的渴望是人性的弱點。所以已經(jīng)是三個節(jié)度使官位加身的安祿山,又掌握著兵權(quán),想當(dāng)皇帝是很正常的事情。
另外就是當(dāng)時政治因素,唐玄宗統(tǒng)治后期,沉醉于楊貴妃的美色,過著糜爛的生活,對政事都不理不問。階級問題嚴(yán)重,許多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另外奸臣當(dāng)?shù)酪彩钱?dāng)時唐朝政治局勢的一個特點,當(dāng)時口服迷奸的奸相李林甫長期把持著朝政,官場一片混亂,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的矛盾也非常的深。
而且當(dāng)時中央和地方的軍閥之間的矛盾也非常的深,也是造成安史之亂的主要原因。至于安祿山和史思明只是地方軍閥的代表,他們也是趁了地方軍閥的對抗情緒的東風(fēng),才能夠發(fā)起這樣一場聲勢浩大的叛亂。
其實在那個情況之下,很多人都會做出這樣的選擇,而且朝代更替是在自然不過的事情,唐玄宗后期昏庸,奸臣當(dāng)?shù)?,根本就沒有能力管理好國家,出現(xiàn)叛亂也是正常的事情。至于符不符合禮法,只要能坐上皇位,禮法什么的都是后話,哪次朝代更替不是血流成河的災(zāi)難。
安史之亂的介紹
安祿山表面上裝得呆頭呆腦,其內(nèi)心則狡黠異常。他命令部將劉駱谷常駐京師,專以窺測朝廷內(nèi)情,一有動靜則飛馬報訊,故范陽雖距京師有數(shù)千里之遙,但安祿山對朝廷的情況卻了如指掌?;蛴袘?yīng)上的箋表,駱谷也代作上通。他每年除獻俘以外,所獻雜畜、奇禽、異獸等珍玩之物相望于道,“郡縣疲于遞運”,安祿山卻以之博得玄宗的恩寵。
其時天下承平歲久,玄宗春秋漸高,嬖幸艷妃,驕情荒政,李林甫獨專大權(quán),綱紀(jì)大亂。安祿山“計天下可取,逆謀日熾”。于是安祿山表面上對玄宗忠誠無二,暗中作謀反準(zhǔn)備。他以防御敵寇為名,在范陽城北筑了雄武城,里面儲藏了不少兵器和糧食。為了兼并西北的雄兵勁旅,他奏請讓隴右、
朔方、河?xùn)|、河西節(jié)度使王忠嗣率兵前來助役,安祿山欲乘機留下其精兵猛將。也許是王忠嗣識破了他的醉翁之意,故“先期而往,不見祿山而還”。并上奏祿山有謀反之意。安祿山欲兼并西北勁旅的陰謀破產(chǎn)了。
天寶十載(751),玄宗命在長安親仁坊為安祿山建造新宅,敕令“但窮壯麗,不限財力”,廚廄之物也都用金銀裝飾,其奢侈華麗,“雖宮中服御之物殆不及也”。安祿山進入新宅時,玄宗特意停止了擊毬游戲,命諸宰相前來賀喬遷之喜。
此時,安祿山已身兼數(shù)職,既任平盧、范陽兩鎮(zhèn)節(jié)度使,又兼任河北采訪使、御史大夫、左羽林大將軍,封東平郡王,又請求任河?xùn)|節(jié)度使,玄宗把河?xùn)|節(jié)度使韓休珉征為左羽林大將軍,以安祿山代之。安祿山母及祖母皆賜封為國夫人,他的十一個兒子皆由玄宗賜名,長子慶宗為衛(wèi)尉少卿,加授秘書監(jiān),尚榮義郡主;次子慶緒為鴻臚少卿兼廣陽郡太守。玄宗給安祿山一家人的加官晉爵,反倒使得他躊躇滿志,更加驕恣。他招降納叛,極力擴充實力。他延用了一批有才學(xué)的文臣如高尚、嚴(yán)莊等為幕僚,成為自己的心腹。同時又從行伍中提拔了一些智勇兼?zhèn)涞膶⑿H缡匪济?、安守志、李歸仁、蔡希德、崔乾祐、尹子奇、武令珣、田承嗣等為自己的爪牙,委以重任。在他的周圍聚集了一批文臣武將。
安祿山還從同羅、奚、契丹降者中選拔精壯八千余人,稱為“曳羅河”(壯士之意),又養(yǎng)家僮百余人,人人皆驍勇善戰(zhàn),打起仗來沖鋒陷陣,勇不可當(dāng)。又畜戰(zhàn)馬數(shù)萬匹,多聚兵仗,還派遣商胡去各地販賣,每年交納珍貨數(shù)百萬,同時還私下做了數(shù)以萬計的緋紫袍、魚袋,以備后用。
這一年秋,安祿山率平盧、范陽、河?xùn)|三鎮(zhèn)兵數(shù)萬進擊契丹,并以二千奚兵作向?qū)А\娭镣磷o真河(在今內(nèi)蒙赤峰東),他對部下說:“道雖遠,我疾趨賊,乘其不備,破之固矣。”乃下令兵士每人持一條繩,以備捆契丹人之用。于是晝夜急行軍三百里,至契丹牙帳,適遇大雨,弓弛矢脫不可用,兵士也疲憊不堪,安祿山拒絕了大將何思德讓兵士略為休息的建議,促令進兵,結(jié)果被契丹兵打敗,奚兵也叛唐,與契丹兵合力夾擊唐軍,殺傷略盡。安祿山中了流矢,只領(lǐng)數(shù)十人走山路而逃,慌亂中又連人帶馬跌進坑里,安慶緒與孫孝哲好不容易才把他拖出來,遂連夜逃奔平盧。
天寶十一載三月,安祿山調(diào)動蕃、漢步騎二十萬擊契丹,欲雪去秋之恥。他還奏請朝廷命朔方節(jié)度副使阿布思助戰(zhàn)。阿布思部下有同羅精兵數(shù)萬,人人能征慣戰(zhàn),又與安祿山不和。安祿山欲借其助戰(zhàn)之機兼并其精銳部隊。阿布思識破了他包藏的禍心,拒不助戰(zhàn),在別無出路的情況下,他率數(shù)萬騎兵叛逃漠北。安祿山也按兵不動。第二年,阿布思部被回紇兵擊潰,安祿山又用重金誘降了阿布思騎兵,“由是祿山精兵,天下莫及”。
安祿山招兵買馬,極力擴軍備戰(zhàn),其不臣之跡自然難以掩飾。這時宰相楊國忠屢次奏告玄宗,說安祿山有“反狀”,但玄宗卻不以為然。楊國忠之所以屢奏安祿山有“反狀”,也許是發(fā)現(xiàn)了他的叛亂跡象,但更重要的還是由于兩人之間矛盾沖突所致。在楊國忠入相前,本與安祿山關(guān)系十分密切。
安祿山入朝時,楊國忠與楊貴妃姊妹皆出外遠迎,視如貴賓。當(dāng)時他任御史中丞,正承恩用事,他見安祿山身體肥大,行動不便,每逢上下朝登殿階時,都要親自攙扶他。這是楊國忠有意討好安祿山,希望他能作為自己強大的外援。但是,安祿山懼怕陰狠毒辣、老謀深算的李林甫,對才能平庸的宰相楊國忠卻“視之蔑如也”②。這不能不使他十分惱火,故屢奏安祿山謀反,欲將他置于死地。
河西節(jié)度使王忠嗣與宰相楊國忠先后上告安祿山謀反,起初玄宗并不相信,因為他對安祿山恩遇甚厚,寵愛過于他人,認(rèn)為他不會背叛自己。這時皇太子似發(fā)現(xiàn)了安祿山的不臣之跡,也上奏說他欲反。玄宗雖然仍不太相信,卻也不可一聽了之,安祿山畢竟是三鎮(zhèn)節(jié)度使,手握十幾萬精兵,如有不測,禍亂非小。所以他聽信了楊國忠試召安祿山入朝,以觀其變的建議。
楊國忠原以為安祿山必不敢來京。也許是安祿山揣知了玄宗的真實意圖,當(dāng)他接到玄宗要他入朝的手詔后,卻出人意料地迅即飛馳入京。安祿山的這一舉動,使得楊國忠很難堪,玄宗也難以相信楊國忠說安祿山謀反的話了。
天寶十三載(754)二月,安祿山入見玄宗,他向玄宗哭訴說:“臣本胡人,陛下不次擢用,累居節(jié)制,恩出常人。楊國忠妒嫉,欲謀害臣,臣死無日矣。”玄宗好言安慰勸解,并加官尚書左仆射,賜實封通前一千戶,又封其一子為三品官,另一子為五品官,奴婢十房,住宅各一所。
玄宗還欲加授安祿山同平章事,已命翰林學(xué)士張垍起草制書。楊國忠聞訊后即上諫說:“祿山雖有軍功,目不知書,豈可為宰相!制書若下,恐四夷輕唐。”遂中止。
安祿山見玄宗對自己的恩寵依然如故,遂乘機求兼領(lǐng)閑廄、群牧;玄宗即任命他為閑廄、隴右群牧等使。他又求兼總監(jiān),玄宗又任命他兼知總監(jiān)事。安祿山利用職權(quán)之便,密派其親信選健馬能戰(zhàn)者數(shù)千匹,另加飼養(yǎng)。安祿山還奏請玄宗,說部下討伐奚、契丹等建立了功勛,請“不拘常格,超資加賞”。 于是“除將軍者五百余人,中郎將者二千余人”。
三月一日,安祿山告辭玄宗將回范陽。玄宗親臨望春亭給他餞行。臨別時,還把御衣脫下賜給他,同時又派高力士在長安城東的長樂坡再次為他餞行。從此,凡是上言安祿山謀反的人,玄宗皆命執(zhí)送于安祿山,任其處理,“由是人皆知其將反,無敢言者”。
安祿山這次來京如闖龍?zhí)痘⒀?,冒著很大的風(fēng)險。如果宰相、太子奏請將他留在京師,他可能會遭滅頂之災(zāi)。因此一旦允許他離京,便急急如漏網(wǎng)之魚,疾驅(qū)出關(guān),然后乘船沿黃河順流而下。他嫌船慢,又命船夫拿著繩板立于岸邊拉纖,十五里一換班,“晝夜兼行,日數(shù)百里,過郡縣不下船。”
安祿山雖平安返回范陽,仍心有余悸。這時已形成了外重內(nèi)輕的軍事格局。早在天寶元年,他所控制的三鎮(zhèn)兵力約十九萬,占當(dāng)時邊兵的40%,占全國兵力的三分之一,后來又兼并了阿布思的數(shù)萬精兵,總兵力將有二十多萬,在軍事上是舉足輕重的。杜佑說:“祿山稱兵內(nèi)侮,未必素蓄兇謀,是故地逼則勢凝,力侔則亂起,事理不得不然也。”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安祿山?jīng)Q定起兵反叛。 天寶十四載(755)正月,安祿山遣副將何千年奏表朝廷,請求以蕃將三十二人代漢將。玄宗命中使宣付中書門下,即日便寫告身交付千年。宰相楊國忠、韋見素奏言玄宗,認(rèn)為安祿山以蕃將代漢將“其反明矣”,但玄宗雖不相信,他聽從了宰相加封安祿山帶左仆射平章事銜,追赴朝廷的建議,卻將起草制書留而未發(fā),暗中遣中使輔璆琳以送柑子為名,去范陽觀察安祿山動靜。不料璆琳受安祿山賄賂,回來后不據(jù)實以報,反大談安祿山竭忠奉國之事,玄宗信以為真,遂燒掉了制書草稿。
安祿山?jīng)Q定反叛后,對朝廷采取了嚴(yán)密的防范措施,對朝廷來的使者一般稱病不出迎,會見時,也是刀槍林立,戒備森嚴(yán)。四月,玄宗命給事中裴士淹宣慰河北,至范陽后過了二十多天,在武士的挾持下安祿山才召見了他,根本沒有臣子的禮節(jié),士淹回來后卻“不敢言”。
楊國忠屢奏安祿山謀反而玄宗不聽,他決定采取更加露骨的做法以激怒安祿山。他讓京兆尹包圍其住宅,搜求反狀,并逮捕了其門客李超等,送御史臺縊殺。祿山聞訊后,心中恐懼。六月,玄宗為安慶宗與榮義郡主完婚,手詔祿山觀禮,祿山辭病不至。可是到了七月,安祿山突然上表獻馬三千匹,每匹有二人護送,并由二十二名蕃將押送。河南尹達奚珣疑祿山其中必有陰謀,建議推遲至冬天再獻,并由官府給馬夫。這時,玄宗始懷疑安祿山別有用心,正巧輔璆琳受賄事泄露,借故把他處死,即派中使馮神威持手詔告諭安祿山冬天獻馬,并說:為卿新作一湯池,十月于華清宮待卿。馮神威至范陽宣旨,安祿山坐在床上微微起動身體,也不下拜,聽了詔書后淡淡地說:“圣人安穩(wěn)。”又說:“馬不獻亦可,十月灼然詣京師。”之后即把他置于館舍,不再見他。馮神威受到如此冷遇,回京后向玄宗哭著說:“臣幾不得見大家”。安祿山雖已決計發(fā)動武裝叛亂,但并沒有立即亮出反唐旗號,他行動仍然十分詭秘,只與他的幾個心腹密謀過此事,知其內(nèi)情的也只有孔目官、太仆丞嚴(yán)莊,掌書記、屯田員外郎高尚,將軍阿史那承慶三人,其余將佐尚一概不知。從八月起,安祿山常常犒勞士卒,秣馬厲兵,似戰(zhàn)前的準(zhǔn)備工作,不知內(nèi)情的人還感到十分奇怪。十一月六日,安祿山突然召集大將們舉行宴會,在酒酣耳熱之時,拿出了事前繪制好的地圖給大家看,圖上標(biāo)明了從范陽至洛陽沿線的山川形勢、關(guān)塞要沖,向?qū)㈩I(lǐng)暗示了他的進軍路線。宴會結(jié)束時,向每人賞賜了金帛,并授予一張地圖。
安祿山叛亂的準(zhǔn)備工作一切就緒。十一月八日,恰巧奏事官從長安回到范陽,安祿山很快偽造了詔書,立即召集諸將,把假詔書展示給諸將看,并說:“有密旨,令祿山將兵入朝討楊國忠,諸君宜即從軍。”諸將聽后,面面相覷,沒有一人敢有異議。接著,安祿山命范陽節(jié)度副使賈循守范陽,平盧節(jié)度副使呂知誨守平盧,別將高秀巖守大同,其余將領(lǐng)皆隨他出戰(zhàn)。除調(diào)動本部兵馬外,又征調(diào)了部分同羅、奚、契丹、室韋人馬,總計十五萬,號 稱二十萬,連夜出發(fā)。次日凌晨,安祿山出薊城南,檢閱了軍隊,并舉行誓師,以討楊國忠為名,并于軍中張榜說:“有異議扇動軍人者,斬及三族!”于是揮師南下。安祿山乘鐵甲戰(zhàn)車,“步騎精銳,煙塵千里,鼓噪震地”。 事前,安祿山已命其將何千年、高邈等率二十名奚族騎兵,以獻射生手為名,于十日抵達太原城下,北京(唐以太原為北京)副留守楊光翙出城迎接,被何千年劫持而去。安祿山責(zé)備他依附楊國忠,斬首示眾。太原及東受降城先后上報安祿山叛亂的消息。
唐玄宗確認(rèn)安祿山反叛之后,匆忙部署軍隊平叛。先命特進畢思琛赴東都,金吾將軍程千里赴河?xùn)|,各自招募數(shù)萬人以抵御叛軍;接著命安西節(jié)度使封常清赴東都募兵,加強洛陽守備。過了幾天,玄宗殺死安慶宗,罷免了安思順?biāo)贩焦?jié)度使職務(wù),并命榮王李琬、金吾大將軍高仙芝為正、副元帥,率數(shù)萬兵出潼關(guān)東征,還在各地新設(shè)節(jié)度使、防御使,以阻止叛軍。
安祿山率十五萬大軍南下。當(dāng)時,天下承平歲久,以致百姓不識兵革。因此當(dāng)突然聽到范陽起兵的消息,不少官吏嚇得魂飛魄散,棄城四逃。叛軍所過州縣,有的望風(fēng)瓦解,有的開城出降,一路上所向披靡,進兵迅速,至十二月三日即抵達河南道靈昌郡(今河南滑縣)的黃河北岸。第二天,過了冰凍的黃河,進入河南道境內(nèi)。
安祿山指揮叛軍進攻陳留(今河南開封東南),河南節(jié)度使張介然剛上任不幾天,守城兵士未經(jīng)沙場,一聽到叛軍號角鼓噪之聲,嚇得“授甲不得,氣已奪矣”。故叛軍一到,立刻土崩瓦解,張介然被俘,兵士降者近萬人。 安祿山見河南道張貼懸賞購其首的榜文,又聽說安慶宗被殺,遂進行了血腥的報復(fù),張介然及上萬降卒接連倒在叛軍的屠刀之下,“流血如川”。安祿山乘勝西進滎陽(今河南滎陽)。滎陽太守崔無波登城拒戰(zhàn),守城兵士一聽見鼓角聲,紛紛“自墜如雨”,于是崔無波及官將“盡為賊所虜”。
安祿山殺了崔無波,留其將武令珣守滎陽,兵鋒指向洛陽。封常清奮力抵抗,但其兵士都是新召募的傭人或商販,未經(jīng)訓(xùn)練,經(jīng)叛軍鐵騎一沖,即七零八落,潰不成軍。封常清三戰(zhàn)敗北,只得丟棄洛陽,西奔陜郡,與高仙芝退守潼關(guān)。安祿山命其將崔乾祐屯兵陜城,窺視潼關(guān),而弘農(nóng)、臨汝、濮陽、濟陽和云中等郡相繼陷于叛軍之手。
安祿山從范陽起兵,長驅(qū)直入,至十二月十三日攻占東都洛陽,僅用了三十五天時間。在這短短的時間內(nèi),就控制了河北大部郡縣,河南部分郡縣也望風(fēng)歸降。其時,唐廷從各道征集的兵馬尚未趕到長安,京師守備空虛。但是安祿山進入洛陽后,忙于做登基稱帝的準(zhǔn)備,減弱了攻勢,這給唐廷以喘息機會,各道援兵漸漸云集長安,加強了守備。
天寶十五載(756)正月一日,安祿山于洛陽自稱雄武皇帝,國號大燕,改元圣武元年,設(shè)置丞相等朝官,封其子慶緒為晉王,慶和為鄭王,達奚珣為左相,張通儒為右相,嚴(yán)莊為御史大夫。定洛陽為都,以范陽為東都。安祿山命史思明、蔡希德等攻略河北各地。平原郡太守顏真卿與常山太守顏杲卿東西聯(lián)兵抗敵,殺死了叛將李欽湊、高邈,活捉了何千年,打開了土門,河北十七郡又先后歸順了唐廷。安祿山率軍進攻潼關(guān),行至新安,聽說河北形勢吃緊,馬上返回洛陽,命蔡希德率萬余人增援河北,殺顏杲卿,河北各郡又相繼陷落。其年二月,李光弼、郭子儀先后出兵井陘,大敗叛軍,斬敵四萬人,“于是河北十余郡皆殺賊守將而降。漁陽路再絕,賊往來者皆輕騎竊過,多為官軍所獲,將士家在漁陽者無不搖心”。
安祿山命張通晤和楊朝宗向東攻城略地,東平太守嗣吳王李祗、濟南太守李隨起兵抗拒,單父縣尉賈賁率吏民殺張通晤,真源令張巡守雍丘,與叛將令狐潮、李懷仙等數(shù)萬叛軍浴血奮戰(zhàn),巧妙周旋,阻止叛軍南下江淮。安祿山命其將武令珣等率兵南下攻略南陽各郡,南陽節(jié)度使魯炅、虢王李巨扼守南陽,屢敗叛軍,使叛軍不得南下江漢。五月,安祿山西進潼關(guān)受阻,東不過雍丘,南又兵阻南陽,北路也幾乎斷絕,除了老巢范陽之外,只不過局限于河南西部一隅之地,一時陷入困境。 安祿山有些害怕,召來高尚、嚴(yán)莊罵道:“汝數(shù)年教我反,以為萬全。今守潼關(guān),數(shù)月不能進,北路已絕,諸軍四合,吾所有者止汴、鄭數(shù)州而已,萬全何在?汝自今勿來見我!”高尚、嚴(yán)莊也束手無策,數(shù)日不敢面見安祿山。
安祿山見形勢緊迫,“議棄洛陽,走歸范陽,計未決”。在安祿山進退維谷之時,昏庸的唐玄宗與奸相楊國忠下令哥舒翰出關(guān)作戰(zhàn)。此前,高仙芝守潼關(guān),遭宦官邊令誠誣陷致死,遂啟用在京養(yǎng)病的哥舒翰代守潼關(guān)。六月四日,哥舒翰被迫出關(guān)作戰(zhàn),結(jié)果十七八萬官軍一戰(zhàn)士崩瓦解,潼關(guān)失守,哥舒翰被縛到洛陽,投降了安祿山。
潼關(guān)失守,長安已無險可守,唐玄宗率部分朝官倉皇逃往成都。安祿山?jīng)]想到玄宗會如此之快地逃離長安,他先曾命崔乾祐兵留潼關(guān),十天之后,才命其將孫孝哲進入長安,并以張通儒為西京留守,崔光遠為京兆尹,使安守志率兵駐扎苑內(nèi),以監(jiān)關(guān)中諸將。叛軍進入長安以后,以為大功告成,遂“日夜縱酒,專以聲色寶賄為事”,不想西出追擊,故玄宗“得安行入蜀,太子北行亦無追迫之患”。
安祿山命孫孝哲對未逃離長安的皇室成員、百官家屬進行了血腥的屠殺。先于崇仁坊殺霍國長公主及王妃、駙馬,剖其腹,用其心臟祭祀安慶宗。凡是楊國忠、高力士之黨及祿山平時所厭惡者皆處死,凡八十三人,“或以鐵棓揭其腦蓋,流血滿街”,使人慘不忍睹。接著又殺皇孫及郡、縣主二十余人。后來,安祿山聽說長安百姓乘亂盜竊府庫財物,又命在長安大肆搜索三日,翻箱倒柜,不論是府庫財物,還是個人私物,一概搜掠殆盡。同時還令府縣追查,“銖兩之物無不窮治,連引搜捕,支蔓無窮,民間騷然”
安祿山又令搜求玄宗的歌舞、雜技、舞馬、犀牛,把搜掠的宮嬪、樂工、騎士以兵仗護送到洛陽,獲得梨園弟子數(shù)百人,在東都禁苑凝碧宮奏樂,宴會眾偽官。
安祿山派其將高嵩持書信、備繒彩赴西北,以誘降河西、隴右將士,但被大震關(guān)使郭英乂所擒獲,計未成功。郭子儀、李光弼聽說潼關(guān)失守,玄宗西逃,遂撤兵守井陘,河北大部分郡縣再次落入叛軍之手。安祿山派兵攻潁川,太守薛愿、長史龐堅奮力拒守,堅持了一年。十二月,又使叛將阿史那承慶率兵急攻,薛愿等浴血苦戰(zhàn)十五日,城破被俘,被執(zhí)送洛陽。安祿山把他捆在洛水冰上,被活活凍死。
猜你感興趣:
4.顏杲卿大罵安祿山
6.安祿山為什么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