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魚怎樣釣的簡單方法訣竅
黑魚怎樣釣的簡單方法訣竅
想要釣黑魚可以提高釣魚收獲。這是許多愛釣魚的釣友都想知道的問題。釣黑魚是需要有一定的技巧的。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黑魚怎樣釣,希望你們喜歡。
釣黑魚的技巧
一、黑魚的習性
想要更好垂釣黑魚,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相關(guān)的黑魚的習性,黑魚常棲息在水草繁茂的靜水環(huán)境或緩流水域之中,因為有著水草隱蔽身型,所以黑魚能夠安心潛伏伺機吞食靠近的水生動物,其主要食物為水中的小型魚類、青蛙,在夏季溫度高的時候,黑魚的胃口很大,幾乎來者不拒。
在冬季還有早春時節(jié),因為氣溫還是比較低下的,所以黑魚保持越冬狀態(tài)棲息在水體的底層,而夏秋季節(jié),由于水溫上升,黑魚還會游動到水的中上層覓食。烏魚對環(huán)境質(zhì)量要求不高,有著很強的適應(yīng)力,即便在岸上也能少水或者無水的潮濕環(huán)境中也能生存較長的時間。
二、黑魚的釣點
黑魚因季節(jié)的變化與它自身的生活習性,形成非常固定的活動規(guī)律。垂釣者了解季節(jié)與其活動規(guī)律的關(guān)系,是正確掌握垂釣方法和選擇釣點的關(guān)鍵。一般3月底至5月初,8月至10月下旬這兩個時期,黑魚活動在水面較窄、水不是很深而又避風的灣汊、進水口和水草叢生的水域。這些釣點可以使用投竿或拉砣固定釣點垂釣。
5~7月份,黑魚在密草中做窩產(chǎn)卵。這一時期,黑魚的活動范圍集中在水草繁茂的水域。這時垂釣者應(yīng)在水中有蘆葦、蒲草或其他水草叢生的地方,尋找黑魚窩為釣點。
三、黑魚的釣法
垂釣黑魚的方法總的來講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水底釣法,一類是水面釣法。
(1)水底釣法
水底釣法一般適用于黑魚非產(chǎn)卵期固定釣點的釣法,垂釣者在選定釣點后,用投竿將裝上釣餌的餌鉤投甩于釣點,等候黑魚上鉤。這種釣法,裝不裝浮漂均可。黑魚咬鉤動作異常兇猛,若裝浮漂垂釣,黑魚咬鉤時,浮漂立即沉沒于水中,松弛的釣線隨即被拉緊并牽動釣竿。若不裝浮漂,竿尖會急速下彎,竿體隨即向下傾斜。
垂釣黑魚時提竿要用力,這一點很重要。因為黑魚的口腔內(nèi)部組織非常堅硬,加上漁鉤大、鉤條粗,用力不足,鉤的倒刺難以刺入或刺入不深,容易跑魚。
(2)水面釣法
水面釣法還可以細分為暾窩釣法、追蹤釣法和游釣法三種。
A.暾窩釣法
是指在黑魚窩里垂釣守窩護仔的黑魚,垂釣時可以用黑魚竿配短線、大鉤,將釣餌遞到窩邊水草面上,然后輕輕地抖動釣竿。
B.追蹤釣法
是在暾窩旺季之后,垂釣攜仔魚游弋于水草叢中的黑魚,采用追蹤釣法,要求垂釣者熟悉小黑魚群活動的特點,才能較容易地發(fā)現(xiàn)它們。
C.游釣法俗稱暾跑法
這是在黑魚產(chǎn)卵期過后,在大片密草中暾釣覓食黑魚的方法。垂釣時,垂釣者需在岸邊不斷地變換釣位,探找黑魚。
釣黑魚的竹竿釣魚法
一、竹竿釣法
用一根長5~7米的竹子,把一根0.4~0.5厘米的粗尼龍線的一端拴在竿尖,另一端拴上稍大的魚鉤,線的長度與竿身等長或稍短。不用墜子和浮漂。每年5~9月份,是烏魚產(chǎn)卵、孵卵、帶子生長的時期,也是釣“青窩”、“黃窩”、“黑子”的最佳季節(jié)。
(1)釣青窩
5~6月,烏魚成雙成對地在水草叢生的邊緣淺水區(qū)交配。它們將雜草咬斷,用尾將草掃開,形成一個圓圓的亮水洞,如洗臉盆大小,這就是“青窩”。“青窩”做成后,烏魚便在這里準備交配產(chǎn)卵,日夜在“青窩”周圍轉(zhuǎn)圈游動。釣者觀察到“青窩”后,即可用小活青蛙或小魚做餌下釣。
A.小活青蛙穿鉤方法
將魚鉤從青蛙的背部刺入,鉤尖由頭部穿出,一條腿用棉線拴在魚線上,呈跳躍狀。
B.小活魚穿鉤方法
從魚的尾部穿進,并露出鉤尖,魚則不會死亡。
把釣餌放到“青窩”里,將魚竿上下抖動,這時性情兇猛、急躁的雄烏魚首當其沖把“來犯之敵”吃掉,它將釣餌含在口中后,便潛入水底。
此時釣者不要提竿,當看到冒出幾個水泡或“走線”時,說明烏魚已吞鉤,這時用力提竿,就可十拿九穩(wěn)地把雄烏魚釣上岸來。雄烏魚被釣以后,雌烏魚不會逃遠,稍等片刻,被驚走的雌烏魚又會游回來,如前法炮制,一般雌烏魚也會被釣起。
(2)釣黃窩
初夏,烏魚產(chǎn)卵后,卵呈淡黃色,叫“黃窩”。烏魚愛仔勝過其他魚類,雌烏魚在卵下守護,雄烏魚在四周巡視,擔任警戒。此時采用前述方法釣“黃窩”,必定會釣上烏魚。
(3)釣黑子
8~9月份,魚卵孵化變成小魚,小魚呈黑色,成團地在水面上游動覓食,像足球大一團,這叫“黑子”。小烏魚總是集體行動,并由它們的雙親嚴密保護,一般是雄烏魚在前,雌烏魚在后。釣“黑子”的方法與釣“青窩”、“黃窩”相同。不過,為了釣到更多的烏魚,最好是待烏魚產(chǎn)卵后,釣“黃窩”和“黑子”。
黑魚的形態(tài)特征
形呈長棒狀。頭部扁平,頭大,口裂大。吻部圓形。口內(nèi)齒牙叢生。偶鰭皆小,背鰭和臀鰭特長,尾鰭圓形。頭部與軀干部皆被有大小相似的鱗片。側(cè)線完整,在胸鰭的后方有個彎曲。 頭頂部有許多感覺小孔,大魚其數(shù)目較多。體色背部灰綠色,腹部灰白,體側(cè)有作八字形排列的顯明黑色條紋。頭部有三對向后伸出的條紋。
烏魚身體前部呈圓筒形,后部側(cè)扁。頭長,前部略平扁,后部稍隆起。吻短圓鈍,口大,端位,口裂稍斜,并伸向眼后下緣,下頜稍突出。牙細小,帶狀排列于上下頜,下頜兩側(cè)齒堅利。眼小,上側(cè)位,居于頭的前半部,距吻端頗近。鼻孔兩對,前鼻孔位于吻端呈管狀,后鼻孔位于眼前上方,為一小圓孔。鰓裂大,左右鰓膜愈合,不與頰部相連鰓耙粗短,排列稀疏,鰓腔上方左右各具一有輔助功能的鰓上器。
烏鱧體色呈灰黑色,體背和頭頂色較暗黑,腹部淡白,體側(cè)各有不規(guī)則黑色斑塊,頭側(cè)各有2 行黑色斑紋。奇鰭黑白相間的斑點,偶鰭為灰黃色間有不規(guī)則斑點。
烏鱧魚全身披有中等大小的鱗片,圓鱗,頭頂部覆蓋有不規(guī)則鱗片。側(cè)線平直,在肛門上方有一小曲折,向下移二行鱗片,行于體側(cè)中部,后延至尾基。
烏鱧鰾單室,細長,前端圓形,末端較尖,延至臀鰭基底上方。胃呈囊狀,幽門垂2個,粗長,約為腸1/3。腸短雙曲,長于體長二分之一。
烏鱧的黑龍江亞種主要特征為:背部顏色為深綠黑色,體側(cè)有不規(guī)則黑綠色,背鰭和尾鰭與背部同色,胸鰭和臀鰭色淺。
烏鱧與斑鱧的主要差別是:烏鱧體較長,斑鱧缽較短;兩者頭頂部斑紋也有明顯差別:烏鱧頭頂部有七星狀斑紋,斑鱧頭頂部則呈近似"一八八"三個字之斑紋;此外,烏鱧的頭比較尖長,更似蛇。
黑魚的主要生活習性
烏鱧是水族中的強者,它平時喜歡棲息于水草茂盛或渾濁的水底,當小魚、小蝦等游近時,它便發(fā)起突襲將這些小動物吞掉,一條0.5公斤的黑魚能一口吞下一條二三兩重的草魚或鯉魚。黑魚的生命力很強,在淡水魚類中居首位。有人做過實驗,把黑魚放在潮濕陰涼的陸地,可活半月之久。因為一般魚類只能吸進溶解在水中的氧,而黑魚還能直接吸收空氣中的氧,它憑借這一"特異功能",當久旱無雨,湖水即將干枯時,它能像某些動物冬眠一樣,即呈蟄伏狀態(tài),這時它尾部朝下把身體坐進泥里,只留嘴巴露在泥面以上,俗稱黑魚"坐橛"或"坐遁",這就是黑魚的"旱眠"。這時它處于麻木狀態(tài),可持續(xù)數(shù)周,等再次來水時黑魚便恢復(fù)正常生活。
烏鱧是營底棲性魚類,通常棲息于水草叢生、底泥細軟的靜水或微流水中,遍布于湖泊、江河、水庫、池塘等水域內(nèi)。時常潛于水底層,以擺動其胸鰭來維持身體平衡。
烏鱧對水體中環(huán)境因子的變化適應(yīng)性強,尤其對缺氧、水溫和不良水質(zhì)有很強的適應(yīng)能力。當水體缺氧時,它可以不將頭露出水面。借助在鰓腔內(nèi)由第一鰓弓背面的上鰓骨和舌頜骨伸展出的骨片組成的鰓上器,直接呼吸空氣中的氧氣。因此即使在少水和無水的潮濕地帶,也能生存相當長時間。烏魚的生存水溫為0~41℃,最適水溫為16~30℃。當春季水溫達到8℃以上時,常在水體中上層活動;夏令季節(jié)活動于水體的上層;秋季水溫下降到6℃以下時,游動緩慢,常潛伏于水深處;冬季水溫接近0℃時,則蟄居在水底泥中停食不動。
烏鱧具有很強的跳躍能力。當天氣悶熱、下雨漲水時,烏魚往往會躍出水面,沿塘堤岸逃逸;在有流水沖擊時也會激起魚躍而逃跑。若其生活的池塘餌料不足時,亦會向他池轉(zhuǎn)移,轉(zhuǎn)移時其身體似蛇形,緩緩向前移動。
看過黑魚的垂釣方法的人會看:
1.釣黑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