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霍氏八極拳的特點
霍殿閣霍氏八極拳是指清朝末代皇帝的武師霍殿閣所傳授的八極門武功,其技藝是幾代成名人物畢生精力和心血的結晶,既包含了羅瞳八極拳的主要內容、特點和精華,又有自己的獨到之處?;羰习藰O拳主要在東北三省及天津、河北等地流傳,且在海外流傳日廣,影響日著,并以系統(tǒng)完整、訓練有序、簡捷樸實、技術性強的特點而深受廣大武術愛好者喜愛。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閣霍氏八極拳的特點。
霍氏八極拳的特點
霍氏八極拳的形成是幾代成名人物畢生精力和心血的結晶。自李書文開始,就結合自己一生習武之心得,擯棄了一些花法和不必要的重復套路,保留了羅疃八極拳的基本內容和古樸、實用之風格。到了霍殿閣又根據(jù)李書文一生所慣用的手法,結合自己在實踐中的體會,把八極拳散手中的招法,組編成更具使用價值的“應手拳”,并廣傳弟子,從而形成了完整的拳術體系,使霍氏八極拳在拳術內容、練法、功法、用法和風格上有其獨特的風貌。
一、系統(tǒng)完整、訓練有序
霍氏八極拳在內容上包含了中國傳統(tǒng)武術主要的練習方式,既簡煉明了,又系統(tǒng)完整,各個內容在練法上不盡相同,在具體要求上也各有側重,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可以說若增之則多余,若減之則不足。拳術套路上每一套都極為精練,在練法、要求上,作用風格上也各有特色,但又互相聯(lián)系,形成了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所加之劈掛掌則取其猛劈硬掛、放長擊遠、溜肩甩臂的特點,與八極拳的硬打硬開、形長節(jié)短、剛猛暴烈的特點,相輔相承,更是佳偶天成,相得益彰。器械則是以六合大槍為主,其它器械為輔,長短、軟硬兼而有之,所有器械皆以實戰(zhàn)為主,不尚花法。八極門的六合大槍有其獨特的練法和用法,歷史上吳鐘、李書文、霍殿閣都以槍術聞名于中華武林就說明了這一點。在功法上,既有內功修煉之法,又有功力研習之術,練掌、練拳、練爪、練指、練臂、練腿、練足及全身的功法應有盡有,但又不繁瑣,每一功法都極為精練且有其獨到之處。
在練習的過程中都能夠達到循序漸進、層次分明。功法的準備動作,除一般的壓腿、溜腿功夫之外,又有溜穴、悠(揉)襠、鷂子穿林等方法,還有一套專門活動腰腿四肢的拳術“溜腿架”。“金剛八式”既是基本動作操練法,又是單操手法,既可筑其根基、練其勁力,又簡便實用、變化疊出?!鞍藰O小架”是奠定基礎的套路,通過練習不但可掌握正確的姿勢和要領,又能作為內功修煉之法,其套路雖短但練法多樣、作用強大。“八極拳”是本門中的主要拳術,即可一人單練,又可雙人對練,通過八極拳練習進一步體會動作要領及技擊含義,而八極拳對練又不同于其它套路對練表演,八極拳的對練不是表演給人看的,主要作用是兩個人摽功夫,要在熟練的基礎上,拆解招法,體會應用時的變化,為實戰(zhàn)作準備?!傲箝_”是單操手法,也是六種實戰(zhàn)應用的要領,“頂、抱、單、提、挎、纏”六字是應用的要訣,既是開門進招六種方法的原則,也有與之相對應的六種招法,即頂肘、抱肘、單陽打、提肘、挎打、大雙纏,再加上霸王折江和朝陽手則稱為“八大開”,也就是人們所說的“霍氏八大開”,而所謂“八大招”則含于“八大開”“金剛八式”之中,“八大開”又是霍殿閣先生“應手拳”的主要技擊手法。(以上各項內容將在“八極武院-技術講座”欄目中分別進行專題講解)
二、功法豐富、內外兼修
八極拳內功修煉之法主要是對《三經(jīng)》的習練,所謂《三經(jīng)》也就是《易筋經(jīng)》、《易骨經(jīng)》、《易髓經(jīng)》,此《三經(jīng)》為李書文所傳,是八極拳高深的內功修煉法,經(jīng)法和內容皆與其它《易筋經(jīng)》有很大差別,特別是內容上更是截然不同,它的主要特點是與拳術結合得更加緊密,因此就具有更強的實戰(zhàn)應用價值。修煉《三經(jīng)》可使元氣日充,元神日旺,神旺則氣暢,氣暢則血融,血融則骨強,骨強則髓滿,髓滿則腹盈,腹盈則下實,下實則行步輕健,動作不疲,四體康健。因而在健身、強體、長力、增功等方面都有其特殊功效。其中《易筋經(jīng)》一共有八趟,每趟約二十幾個動作,練習時要上中下三盤貫通,調整呼吸,練時動作緩慢,難度很大,每趟練習約需二十分鐘以上,是一套與調息之法相結合的拳法。
在實用功法上有練拳功的打弓之法,練掌功的掌板、踏板、鐵砂掌、煽球等功法,練指力的金剛指功法,練腿臂及全身功力的樁功,練指腕臂而兼練全身功力的刁球功法,練抗擊打能力的靠山背功法等等。這些都是與內功修煉相結合的,練時要求內調外練,循序漸進,使功力自然增長,時日愈久,功力愈大。由于符合人的生理發(fā)展、新陳代謝規(guī)律,能夠激發(fā)人體內部的潛能,只要持之以恒,功力就會不斷增加,習練者也就趣味愈濃,達到超于常人想象的功力也并非難事了。
三、步法穩(wěn)固、手法精細
霍氏八極拳的步型以馬步為主,還有:半馬步(四六步)、弓步、跪步、虛步、并步等,其中半馬步使用的比較多,而各種步型又多是由馬步變化而來。步法有:擁搓步(闖步)、跺碾步、箭步、喜鵲步、上步、退步、行步等,練習和使用時講的是腳不離地,腿法也講究高不過膝,認為足離地為空,踏偏為空,身歪為空,空則腳下不實不穩(wěn),一動即跌。下盤是整個拳術的根基,勁力的源泉,為了穩(wěn)固下盤,八極拳跺腳動作比較多,這是為了使腳下生根,穩(wěn)固下盤,有助發(fā)力。在練習時與發(fā)力和氣法相配合,使之協(xié)調一致,氣力相合,再加上其它腿足功的練習,達到腿足根基穩(wěn)如泰山之效果。
霍氏八極拳手法細膩,講究寸接、寸吐露,拳式看似簡樸,但手法精細,皆暗藏于招法之中。僅以掌法為例就可見一斑,八極拳中掌法較多,講的是出手高不過眼、低不過膝,剛中含柔,柔內生剛,與人交手較技時沾身吐力,力注掌根,發(fā)勁要急,變式要快,掌打督透力,掌法微變既可解除敵之變化。八極拳的擒拿術以小纏為基礎,通過練習掌握其分筋措骨之方法原理和細微的手法變化,然后以小纏之原理應用到其它擒拿術之中,則有觸類旁通之功效。僅小纏之技便達到拿其一點而制其全身的效果,小纏手法變化巧妙,可隨敵之變而變,使對手巨痛難忍,全身失去抵抗能力,一但手法到位鮮見解除之法。
四、勁法獨特、內外相合
八極拳的勁法以沉墜勁、十字勁和纏絲勁為主,與其它拳種的勁力有很大差別,這是八極拳區(qū)別與其它拳種的根本之所在。八極拳的勁法在練習方式上有明勁暗勁之別,練習時要明勁暗勁相結合,根據(jù)不同需要調整明暗勁之間的關系和所占的比例,達到剛柔相濟的程度。練“沉墜勁”要使身體各部位節(jié)節(jié)放松,向下沉墜,內氣向下沉貫于丹田,再由腳心的涌泉穴發(fā)出,使四肢百骸皆有沉垂下墜之感,從而使身體穩(wěn)固而屹立如山。“十字勁”又稱四面勁,要求:頭頂青天,腳扎黃泉,兩肘(手)兩頭按。實際上就是將沉墜勁中所凝聚的勁力,以身體為中心向四面八方發(fā)出,并達八方極遠之意。“纏絲勁”是將十字勁轉繞回環(huán)、滾攢撐裹而出來的勁,要使這個勁流走周循,貫通全身,連綿不斷,隨遇而出,應感而發(fā)。沉墜勁、十字勁、纏絲勁是相互關聯(lián)的整體,是不可分割的,各勁之間也不是孤立的,在不同情況下就會體現(xiàn)出各自不同的作用。
八極拳講“六合”發(fā)力,在練習時首先要達到“外三合”的要求,所謂“外三合”即是: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挎合,達到此三合算是一小成功夫。繼而追求“內三合”之效果,即是:眼與心合(心與意合),心與氣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其中氣與力合是內外相合的關鍵,八極拳中的擤氣發(fā)聲就是氣力相合、內外相合的一種主要方法和途徑,要把丹田積蓄之氣在發(fā)力時由肢體梢端發(fā)出,將浮氣、廢氣由口鼻排出,發(fā)力同時又使體內充滿真氣,并向四面八方膨脹輻射。
五、動作簡樸、內涵豐富
霍氏八極拳的動作簡樸,內容精練,不講花法,不圖美觀。對初學者來說動作簡樸、易學易練;對有一定基礎的人來說內涵豐富、耐人尋味;對有所成就的人來說技法精微、奧妙無窮;對有志武學的人來說體系完整、哲理幽深。
然而,霍氏八極拳雖然動作簡樸,但要是真正練起來卻很吃功夫,即使是最簡單的動作,要把勁打合,動作干凈利落,則非假以時日不可,老拳師們常說:“八極拳一看就會,一練就錯?!敝v的就是這個道理。練習應該由量變而達到質變才是正途,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會到簡單動作里的豐富內涵,才能發(fā)現(xiàn)簡樸動作中深藏的奧秘。八極拳的技藝是經(jīng)過濃縮提煉出來的精華,每個動作可以拆開用,一拆二,二拆四,八八六十四手,每個動作在練習時取中式,用時可隨敵勢而衍變,依其原則而變化。
六、招法捷近、實用性強
霍氏八極拳的招法以實用為目的,在交手時講究保住自己之中,不偏不斜;打破對手之中,腳踏中門,硬打硬開,直來直去。從而達到最直接、最快速、最省事,又多變化的效果。每個招術簡單、便捷、快速,極為實用,稍一變化其效果又有不同。交手時以接近對方致用為目的,不招不架,見招打招,三盤連擊,八節(jié)并用,招招可實可虛,沒有花法,極具威力。其中應手拳本身就是用法,一趟八個動作,每個動作就是一個招數(shù),八八六十四個招數(shù),應用時一至八個動作連續(xù)使用,遠時用拳掌打,進身則三盤連擊,八節(jié)并用,貼身擠靠。下盤腿法多為暗腿,極為隱蔽,步活腳穩(wěn),足下生根,中盤挎打,上盤變化則更為豐富,從而形成了八極拳獨特的技擊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