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是中國國家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
良好國家形象的構建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武術作為中國、中國人的文化印記與文化符號,是中國文化的全息影像,理應是中國國家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爸袊尼绕鸩皇且粋€普通國家的崛起,而是一個五千年連綿不斷的文明國家的復興,是一個人類歷史上聞所未聞的超大規(guī)模的‘文明型國家’的崛起”,它的力度、廣度和深度都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見的,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武術是中國國家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
武術是中國國家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1 國家形象的概念與體系
從《周易•系辭上》“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將“形”與“象”結合運用,到《尚書•說命》“刻其形象”的“形”、“象”合用,再到1993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將“形象”一詞解釋為,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動的具體形狀和姿態(tài)以及文藝作品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生動具體的、激發(fā)人們思想感情的生活圖景,通常指文學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梢姡殡S歷史的前進,“形象”的概念在不斷發(fā)展,其內涵也在不斷衍變。
在傳播學的語境中,很多學者對“形象”的概念作出進一步研究,此處不再一一列舉。鑒于本文的研宄內容,傾向于采用的表述為,“事物內在與外顯要素的總和,通過一定形式的信息中介之作用,在公眾心目中引起的感知、看法與評價;它體現(xiàn)公眾的價值觀與審美觀,反映公眾對事物認同、喜愛和支持的程度?!?/p>
國家形象是形象中的一個特殊類別。國學大師梁漱溟先生認為,“國家”state“民族”nation這些都是西洋近代所有的觀念,而傳到中國來的。論其定義,在他們學者間亦難一致。但大致說:民族形成于歷史與文化,而國家則為政治統(tǒng)一之單位。本文所論國家形象正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形象,即新中國的國家形象。對于國家形象的界定,基于不同的研究領域和研究視角,中外研宄者們眾說紛紜。綜觀已有研究成果,從本文研究內容與研究特色的實際出發(fā),認為吳友富對國家形象的狹義界定較為合適,即“特定國家的外部國際公眾通過復雜的心理過濾機制,對該國的客觀現(xiàn)實(政治、經濟、文化、地理以及所作所為)形成的具有較強概括性、相對穩(wěn)定性的主觀印象?!?/p>
國家形象不是一個籠統(tǒng)的概念,而具有完整體系,從不同的角度劃分,體系構成即有所區(qū)別,比如,按照時間可分為歷史形象、現(xiàn)在形象和未來形象;按照性質可分為正面形象和負面形象;按照領域可分為政治形象、經濟形象、文化形象、社會形象、外交形象、軍事形象、國民形象等。上述子形象的劃分從不同角度共同展現(xiàn)了一個完整的國家形象,也有助于我們對國家形象展開深入研究。
武術是中國國家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2 武術與中國國家形象的關系
從上述對國家形象的概念界定可以看出,所有關于一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地理以及所作所為等客觀現(xiàn)實,經過外部國際公眾的復雜心理過濾機制,均可形成具有較強概括性、相對穩(wěn)定性的主觀印象,即該國在他者視野中的國家形象。由此,正如上海交通大學鄭成良所說,中國當代藝術是目前世界上最活躍、最引人注目的國別藝術,中國藝術在直接的視覺層面上和間接的象征層面上都己經成為當代中國的臉面,是中國國家形象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武術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千年結晶,反映著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生存理念,體現(xiàn)著中國人的價值觀和審美情趣,必然也是中國國家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
歷史對武術的考驗昭告世人,武術是中華國粹。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說,“武術是國粹,誰敢不支持!”這一斬釘截鐵的話語不僅體現(xiàn)了總局對武術的重視與支持,同時也展現(xiàn)了武術之寶貴。事實上,武術傳播在文化、外交、體育、社會、教育、經濟、藝術等諸多方面均已發(fā)揮出重要作用,并體現(xiàn)出有待挖掘的巨大潛力,也就在這一過程中,國粹武術實現(xiàn)著它對中國國家形象的塑造作用。胡錦濤同志關于“學習武術,第一可以健身,第二可以了解中國文化,第三可以增進中毛兩國人民友誼”的經典論斷,即反映了武術在體育、文化、外交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這些作用的發(fā)揮無形中已在塑造著中國的國家形象。溫家寶以太極拳為主要內容的“晨練外交”盡顯大國氣派:“自信、平和、友善和向上。我們一向缺少這種大國的氣派,這種坦蕩的底蘊?!边@正是太極拳的外交魅力,是溫通過演練太極拳折射出的中國國家形象。同樣的,許多實例也早已證明,武術在教育、經濟、藝術、社會等其他很多方面均起到了塑造國家形象的良好作用,不再一一列舉。
當然,在武術傳播作用于中國國家形象的同時,已形成的中國國家形象也在影響著國際公眾對武術的印象與認知。因此,武術與中國國家形象其實是一種雙向塑造的關系,但限于本文主題,對中國國家形象之于武術傳播的影響不再做過多討論。
武術是中國國家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3 武術是中國國家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
具體來講,之所以說武術是中國國家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是因為武術廣受世界人民歡迎,在世界體育中獨具特色,可以作為中外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且具有極為特殊而重要的橋梁作用。其次是因為曾作為“國術”的武術系統(tǒng)承襲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精髓,是中國的“國學”,內涵深刻,作為典型的中國符號,具有重要的軟實力價值。武術軟實力價值的充分發(fā)揮有助于國家軟實力的整體提升,而一國軟實力正是國家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標志,所以,武術正確、廣泛、有力的國際傳播有助于中國國家形象的完美構建。
3.1武術廣受世界人民歡迎
武術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全息影像,廣受世界人民歡迎,這在很多方面都有所體現(xiàn)。以電影為例,美國電影界曾經評選過歷史上最受歡迎的十部外國電影,其中有三部是中國電影,分別是《臥虎藏龍》榮居第二;《英雄》列居第四;《功夫》位列第八。另外,《十面埋伏》排名第十一位。這幾部電影的共同特征即是均和武術關系緊密??梢姡湫g在國際上大有市場,是中國電影角逐世界的殺手锏。李安、吳宇森等執(zhí)導的武俠片在國際上之所以能頻頻獲獎,李小龍、成龍、李連杰等人之所以能成為中國文化的代表和西方人的文化偶像,歸根結底還是由于中國武術極富魅力,廣受世界人民歡迎。再以武術舞臺劇為例。近年來,許多舞臺劇借助武術的魅力在世界各地影響巨大。以《少林武魂》為例,其在美國的演出好評如潮,被美國多家媒體稱為“震撼的表演”,體現(xiàn)出了武術的魅力。
2011年8月18日晚,在紐約聯(lián)合國總部聯(lián)大會議廳內,由中國武術協(xié)會和中國常駐聯(lián)合國代表團共同舉辦的中國武術專場演出隆重舉行。這是中國武術首次走進聯(lián)合國總部,聯(lián)大會議廳破例搭建了臨時舞臺迎接中國武術的光臨。短短兩個小時的中國武術表演,博得全場146次熱烈而持久的掌聲和不時傳出的“好極了”的中、英文喝彩聲。一位負責聯(lián)大會議廳保安工作的聯(lián)合國警察對記者說:“這是多年來聯(lián)大會議廳舉辦活動參加人數(shù)最多的一次?!弊婕疄閻蹱柼m的美國退休老人法蘭克先生告訴記者:“這場演出真是太精彩了,是我這輩子看到的最好的節(jié)目,遠遠超過了我從前十分喜歡的歐洲踢踏舞表演?!辈簧儆^眾向記者表示,這場精彩絕倫的武術表演令人難忘,讓他們感受到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加深了對中國文化的了解。
事實上,國際社會“許多主流印刷媒體在談到中國文化時,都不忘提及中國武術。對西方世界而言,中國武術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魅力的典型代表之一。中國武術是中國人令西方感興趣的一種值得驕傲的傳統(tǒng)” 。在全世界,武術廣受歡迎,這為武術積極構建中國國家形象提供了便利。因為,他者只有愿意接受武術,喜歡武術,武術才能更好地傳達信息,為構建良好中國國家形象而努力。
3.2武術在世界體育中獨具特色
中國武術在世界體育中獨具特色。從鍛煉方式來看,武術之外的世界體育,尤其是以當代奧林匹克運動為代表的西方體育,強調動而忽視靜。中國武術則內練精、氣、神,外練筋、骨、皮,注重訓練“內三合”與“外三合”的“六合”狀態(tài),達到動靜兼練、內外兼修,是一種可以使身心同時受益的鍛煉方式。而修練中國武術至高層次的時候,內練更勝于外練,練心更強于練身,明顯有異于西方主流的鍛煉方式。另外,傳統(tǒng)的武術訓練強調打練結合,其極富技擊特色和審美韻味的武術套路是世界其他任何體育項目都不具有的,而其打練結合的訓練方式也是迥異于其他武技項目的。
從技法特色來看,中國武術和世界其他武技相比,首先表現(xiàn)出的是技法的繁復性。中國武術僅“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風格獨特、自成體系”的拳種就有129個,每個拳種又分為諸多流派(以太極拳為例,較大的流派便有陳式、楊式、吳式、孫式、武式、和式等),每個流派又均有各自的“十八般武藝”(此處“十八般武藝”是對數(shù)目繁多的拳械套路的概指),如此計算下來,武術技法之博大可想而知。其次,武術技法在運用中具有明顯的防御性特色,多不強調主動進攻,而是因勢借力、隨屈就伸、舍己從人。防御性特色尤以太極拳體現(xiàn)得最為明顯,不贅述。
從文化內涵來看,中國武術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相融相生,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武術文化。武術文化博大精深,蘊涵中國傳統(tǒng)的倫理、哲學、美學、文學、藝術、民俗等諸多內容,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全息影像。而他國的體育項目則是在非中國文化的長期孕育下誕生的。由此,在文化特色 上,武術迥然有異于他國體育項目。以武術審美為例,傳統(tǒng)武術的審美相對于國外武技而言更具有內斂性,國外武技更多的是對勇猛、力量與速度的展示,而中國傳統(tǒng)武術則更多的是對剛柔相濟、含而不露、意發(fā)神傳的和諧美的追求。正如,“如果彈琴時動作幅度大,按西方理念來看是‘神采飛揚’,但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角度看,這樣的做派卻犯了彈琴五病中的‘走作猖狂’”。
中國武術在世界體育中獨具特色。因其特色,中國武術在構建中國國家形象的過程中才更具有可識別性,才可以更有效地構建中國國家形象。
3.3武術是中外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
湯因比、羅布代爾等文明史與文明理論研究專家都論述過:歷史上雖有暫時破壞性的文明沖突,但不同文明之間的相互學習、交融、借鑒與和平交往才是人類文明進步史的動因和主流。以佛教為例,若沒有中印文明之間的相互學習與交融,便不會有禪宗的誕生及其在中國的千年傳承。
從李小龍將如Kung Fu(功夫)一詞寫入英文字典開始,武術在中外跨文化交流、構建中國國家形象中發(fā)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很多國外民眾對中國的印象至今還只是停留在武術、熊貓、中餐等為數(shù)不多的幾個符號上,由此也更加凸顯了武術在中外跨文化交流、構建中國國家形象方面的重要作用。舞臺劇《功夫傳奇》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品牌,它所獲得的巨大成功不僅縮短了中國文化貿易逆差,也廣泛傳播了中國文化,其在國外的演出準確表達了中國文化愛好和平的傳統(tǒng),向國際社會訴說著中國人的心聲:“我們愛好和平,為了和平我們要強壯身體,我們要強壯力量,我們是為了世界和平”。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文化部、國家體育總局指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聯(lián)合多家國外主流媒體策劃實施的“2011中華武術之旅”,不僅為中華武術文化提供了一個向世界展示的平臺,也通過激發(fā)對象國受眾對中國武術的濃厚興趣,傳播了中國文化,為樹立良好中國國家形象做出較大貢獻。這些事例都是對“武術是中外跨文化交流重要橋梁”的有力證據。
事實上,武術作為非言語傳播的一種重要形式,將中國文化的豐富信息蘊藏在閃展騰挪之間,涵納于技擊特色之內,不需要通過語言表達即可令國外武術受眾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不僅完全避開了語言差異可能導致的交流障礙,還將交流轉化為一種內在的溝通,更加拉進了彼此間的距離。從這個角度上講,武術的非言語傳播功能在中外跨文化交流、樹立中國國家形象的過程中具有言語傳播所不及的獨特優(yōu)勢。
3.4武術是典型的中國符號,具有重要的軟實力價值
山東大學陳炎認為,“中國元素”應該是中國文化最為集中、最有特色的表現(xiàn)形式,這種元素至少應該具備三個條件:首先,它是直觀的,即可以在日常經驗中直接感知。其次,它是獨特的,即對于域外文化的受眾有一種新奇感、陌生感。最后,它是有一定內涵的,可以體現(xiàn)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和情感方式,因而具有可供咀嚼的文化意味。按照這一標準,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國元素”是漢字、中醫(yī)、中餐、武術這四項,它們最為集中地體現(xiàn)了中國人特有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和情感方式,因而與指南針、造紙術、活字印刷、火藥等科技版的“四大發(fā)明”同樣重要,可稱之為文化版的“四大發(fā)明”。此處的“中國元素”即可理解為“中國符號”。作為人文版四大發(fā)明之一的中國武術正是典型的中國符號。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fā)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fā)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任務更加艱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要求更加緊迫。盡管任職于美國卡耐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中國項目的美國學者約書亞•科蘭滋克在接受《華盛頓觀察》采訪時說:“中國的軟實力外交明顯改變了她在亞洲乃至世界其他地區(qū)的形象,使她在國際舞臺上變得積極活躍而富有建設性,甚至于很多國家現(xiàn)在更喜歡中國,而非美國了”,我們仍需清醒認識到中國的軟實力和經濟總量相比還很不相稱,還需要我們通過各種手段積極提高。武術作為典型的中國符號,武術傳播正是提升中國軟實力、構建良好中國國家形象可以運用的重要手段。
作為典型中國符號的中國武術在國外民眾中的廣泛傳播可以實現(xiàn)公共外交的良好效果,充分傳達中國文化的深厚內涵,從武的維度深刻展現(xiàn)中國人求“和”的價值觀,從而發(fā)揮重要的軟實力價值,構建“和諧”的良好國家形象。因為公共外交是“符合全球化發(fā)展趨勢的新型外交形式”,所以從公共外交的角度傳播中國武術,不僅可為中國崛起提供一個相對穩(wěn)定、但同時具備靈活性的聯(lián)系框架,還可有效超越媒體輿論氛圍、打破“中國威脅論”沉默螺旋的效果,發(fā)揮重要的軟實力價值。從實踐的角度而言,武術在奧運會的展示以及在孔子學院的傳播等很多實例,均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武術公共外交方式,對提升中國軟實力,構建良好中國國家形象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
3.5武術承襲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數(shù)千年的精髓,曾作為“國術”振奮民族精神,具有“國學”的高度
中國武術伴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歷史進程,在幾千年的傳承與傳播中,從“先秦時期思想文化領域的百家爭鳴使武術開始初顯文化特色”,到“宋明理學世俗化使武術逐漸發(fā)展成為成熟的文化載體”,完成了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全面融攝與承襲,構成了一幅“和諧之美、倫理之道、自強不息、神往技擊”的武術文化圖景。從本質上看,中國武術的千年演化,是從“武”的維度完成了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精髓的全面承襲,并自成體系??梢哉f,一部武術演化史就是一部武術傳播史,而“武術傳播的核心是文化傳承,脫離文化傳承的武術傳播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正因乎此,民國時期以張之江為代表的一批有識之士,才力主將中國武術作為“國術”來對待,實現(xiàn)了武術從古代一般士大夫所認為的“不急之末學”到民國時期備受世人關注的中華“國術”身份的華麗轉身。至今為止,用“國術”代指“武術”的傳統(tǒng)在臺灣和一些國家及地區(qū)的華僑那里仍廣為存在。
需要明確的是,“國術”的結構是多元的,它包括了傳統(tǒng)武藝遺存在民間的多個獨立項目。有拳械套路演練,有徒手和長短器械格斗項目,又將自古以來與武術相輔相成的民族摔跤納入其中,還包括了與傳統(tǒng)武藝有密切關系的射箭、彈弓、毽子和力量測試等項目。但毋庸置疑的是,武術作為國術體系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國術的核心內容。
在21世紀中國努力提升文化軟實力、構建良好國家形象、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的時代背景下,在國學熱席卷中國乃至世界、備受文化界、教育界等各界關注的現(xiàn)實氛圍中,全面、系統(tǒng)承襲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髓、曾被視為“國術”的中華武術理應提升到“國學”的高度進行傳承與傳播。當前關于“國學”的定義主要存在兩種意見,“一種是延續(xù)章太炎的定義,即包括文字學、經學、史學,學術界多持此論;另一種是比較通俗的理解,即‘國學’就是傳統(tǒng)文化”,武術顯然不在第一種之列,卻明顯列屬于第二種的范疇之內。無論如何,武術蘊含著中國人的價值觀念和審美情趣,反映著中國人的生存理念和思維方式,是中華民族數(shù)千年智慧的結晶,更是中國文化的代表符號和身份象征,“單純框架在體育的視野下開展,無疑是對傳統(tǒng)的漠視和戕害。強化國學意識,是武術走上民族文化特色之路的前提和保障。只有強化國學意識,才能在面對西方強勢文化時擁有一份自信和平靜,才能在咄咄逼人的異域武技面前,找到自己合理的落腳點,才能在國家民族需要時勝任建構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載體”,才能更為積極、有效地為良好中國國家形象的構建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