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賺錢話題感悟:從人性漫談商業(yè)
編者按:怎么賺錢,相信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從人性漫談商業(yè)》也許能給你一點啟發(fā)噢。
人們只關心錢,并不關心怎么賺錢。我恰恰相反,我只關心怎么賺錢,并不關心錢。
先想一想我所說的,不要著急著反駁我,例如「你說到底還是關心錢」,又例如「我關心錢,我也關心怎么賺錢」。這里所說的關心,是指真正意義上的關心。所謂真正意義上的關心,是指了解,學習,然后實踐,而不是動動嘴巴玩嘴皮上的花樣。光這一點,有多少人能做到?
至于所謂的既關心錢,也關心怎么賺錢的人,其實也并不清楚當中的邏輯關系。這個邏輯和順序必須要搞清楚的就是,必須要學好怎么賺錢,才能把錢賺回來,而不是關心錢多少的問題。完成一件事情,你需要決策。需要決策就意味著基于一定的資料、數(shù)據(jù)、經(jīng)驗,通過某種方式方法來進行。這個跟武術是相類似的,一招一式都有依據(jù),對力度,角度和速度等等都有要求。難道你真的天真地相信亂拳每次都能打死老師傅?當怎么賺錢這一步學好了,然后還能做好,錢自然就能賺回來了。錢不過是一個數(shù)字,如何讓這個數(shù)字變大,才是最值得關心的地方。
當這些問題搞清楚了,就該說說如何入手。商業(yè)是一個很大很大很大的話題,,我只能談談其中的一個很小很小的點。商業(yè)的本質(zhì)是什么?賺錢。賺錢就意味著你要讓人心甘情愿地把口袋里面的錢掏出來給你,然后你支付成本賺取利潤。而這個過程挑戰(zhàn)的就是所有「顧客」的大腦。無處不在的商業(yè)難道不是在挑戰(zhàn)全人類的所有學識嗎?也許是個夸張的說法,但一點也不為過。本文就從最常見的一個人性的角度,簡單談談商業(yè)。
當一個人學無所成,什么事也不做不好的時候,我們會罵他蠢罵他笨。事實上智商有問題的人少之又少,基本可以忽略,更多時候我們把他們的沒出息通通都歸結(jié)到一個字上,那就是「懶」。然而,「懶」不但推動了科技的發(fā)展,也極大程度上推動了商業(yè)的發(fā)展。接下來我們嘗試思辨地考慮一個問題,究竟是因為「懶」還是為了追求「便利」?讓我們想想洗衣機、掃地機器人、洗碗機、汽車、電話、甚至是我們正在使用已經(jīng)無法脫離的即時通訊工具「微信」,這些實體物品或虛體軟件的存在,其本質(zhì)究竟是因為「懶」還是因為追求「便利」?如果你能理解我所說的,你就知道你可以從人性「懶」的角度切入商業(yè)活動,為那些「懶人」提供便利,例如外賣,然后賺錢。
字典中的和人們眼中的「懶」是一個貶義詞,就像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一樣不受歡迎不受待見。然而當我們把這個本質(zhì)掩蓋上,然后為其披上「便利」或「效率」的華麗外衣時,不但我們自己相信,連顧客自己也相信,這些消費行為,這些自甘掏錢的行為,出于的是對「便利」和「效率」的追求。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啊!在此,并不否認有人對「便利」和「效率」確實有需求,但是如果不是那些因為「懶」而主動或被動發(fā)明的工具,這些需求不過是空中樓閣。
顯然,從「懶」這個角度切入進行商業(yè)活動的公司和企業(yè)甚至個人,實在太多太多了。難道這就沒有機會了嗎?并不見得。因為信息不對稱,大部分人獲取的信息都是片面的,因此并不是所有人的「懶」都得到了滿足。只要人的腦容量和記憶力還是有限的,人所能獲取和保存的信息就有限,而因此幾乎覆蓋人性每個角落的「懶」是不可能都通通滿足的。當人的基數(shù)足夠大的時候,這些「懶」的需求,便形成了一個可觀的市場,至于如何挖掘,那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綜上來講,「懶」不失為一個切入市場的,試水自己是否適合從事商業(yè)活動的一個好角度,因為人口基數(shù)真的很大啊!
你說,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的消費行為,其實是為自己的「懶」埋單?
作者:Drifter
公眾號:迷失的一代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