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智慧引領幸福讀后感_周國平智慧引領幸福讀書筆記
《智慧引領幸?!分行腋T谟谏膯渭兒途竦呢S富。大家對幸福的理解是怎樣的呢? 下面學習啦小編整理了《智慧引領幸福》讀后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智慧引領幸福讀后感篇一
手里捧著剛到手的《智慧引領幸?!返臅r候是幸福的。這些年來,周國平的書一直是我的最愛,他的思想可以說是我的人生指南,說他是我的人生導師也不不為過。在人的一生中,有幸可以和一位儒雅平和瀟灑的智者分享他對人生的感悟心得,有機會透過他睿智的語言思維,去更深層次地理解自己的內(nèi)心,理解自己和周圍的世界的關系,就像沙漠里苦苦跋涉的旅人終于發(fā)現(xiàn)一片綠洲,發(fā)現(xiàn)一眼泉水的心情,今生有幸,沒有錯過。
讀他的第一本書是《周國平論人生》。當時這本書是在北京逛國際圖書城時隨意買的。只記得一口氣讀完,就像飽餐了一頓,后來有無數(shù)次反復慢慢細讀,覺得他有的思想就是我的想法,有的思想我還沒有站在那一人生高度,后來的生活中才逐漸發(fā)覺了他的智慧所在。隨時可以翻起來,隨時讀里面的一兩篇文章,都有如沐春風之感。
后來又陸續(xù)讀了《安靜》,《守望的距離》,《永恒之女性》,《把心安頓好》。以誠實的態(tài)度對待自己,看待社會,處理自己與周圍事物的關系,自己和靈魂的關系。對于今天疲于生活,為名為利所累的現(xiàn)代人,如清風,似甘泉,撫慰著軀體,滋養(yǎng)著心靈。
《智慧引領幸?!肥撬嗄陙硭伎迹w驗人生幸福的結晶。用自己心靈的智慧為我們做“智慧的導航”:他倡導人們應該珍惜簡單的平凡的生活,注重豐富內(nèi)在的精神生活。幸福在于生命的單純和精神的豐富,道德在于生命的善良和精神的高貴。人們所追求的優(yōu)秀和幸福都離不開智慧。幸福其實離我們并不遠,一個人如果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并且靠這能養(yǎng)活自己,又能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并且能使他們得到快樂,即可稱之為幸福。幸福是靈魂的事,外在的財富和遭遇僅是條件,如果轉(zhuǎn)化不成內(nèi)在的體驗和心情,便不稱其為幸福。
能夠體會到幸福的人,一定是活出真性情的人。所謂的真性情,就是對個性和內(nèi)在精神價值的看重,對外在功利的看輕。人生許多美好的事情,報酬就在眼前。愛情的報酬就是相愛時的陶醉和滿足,而不是有朝一日締結良緣。創(chuàng)作的報酬就是創(chuàng)作時的陶醉和滿足,而不是有朝一日名揚四海。定力不是修煉出來的,它直接來自于所做事情對你的吸引力。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詩,酒,哲學,愛情往往無用。吟無用之詩,醉無用之酒,讀無用之書,鐘無用之情,終于成一無用之人,卻因此活得有滋有味。成熟了,卻不世故,依然一顆童心。成功了,卻不虛榮依然一顆平常心。這就是真性情。有真性情的人,與人相處唯求情感的溝通,與物相觸獨鐘情趣的品味。他待人接物有一種閑適之情,有一種不為利驅(qū),不為物役的淡泊的生活情懷。
一個人必須有一個真實的自我,一顆飽滿的靈魂,他決定了一個人爭取成功和體驗幸福的能力。幸福取決于靈魂的豐富,德性取決于靈魂的高貴。創(chuàng)造幸福和承受苦難屬于同一種能力,沒有被苦難壓倒,這不是恥辱,而是光榮。一個人倘若能夠通過讀書,思考,藝術,寫作等充分領略心靈的快樂,形成一個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他在自己身上就擁有了一個永不枯竭的快樂源泉。
讓生命回歸單純,這不但是一種生活藝術,而且是一種精神修煉。只有外在生命狀態(tài)單純之時,內(nèi)在生命才會向你開啟,你離神就越近。人,萬物之靈,應該滿足于自然需要,保持自然之子的本色。莊子也認為:物欲與生命是相敵對的,被物欲控制住的人與生命的本性背道而馳,因而是顛倒的人。今天,文明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越來越優(yōu)越的物質(zhì)條件,遠遠超出了維持生命所需,那超出的部分固然提供了享受,但同時使我們的生活變得復雜,離生命的自然狀態(tài)越來越遠。優(yōu)裕的物質(zhì)條件使我們?nèi)菀壮聊缬诎惨?,喪失面對巨大危險的勇氣和堅強,在精神上變得平庸。如果多數(shù)人能夠保持生命的單純,彼此也以單純的生命相待,這個社會將是多么美好。
愈是自然的東西,就愈屬于生命的本質(zhì),愈能牽動人至深的情感,例如,女人和孩子?,F(xiàn)代人享受的花樣愈來愈多,但是,人世間最美的享受始終是最古老的享受。一個人無論在城市還是在鄉(xiāng)村,都可以領悟到生活的真諦,也都有可能毫無感受,這就要看你的心靜不靜,只有安靜下來,人的心靈和感官才是真正開放的。所以要為自己保留一個開闊的心靈空間,過內(nèi)在從容和悠閑的生活。正如清朝漲潮所言:能閑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閑。
在五光十色的現(xiàn)代世界中,讓我們記住一個古老的真理:活得簡單才能活得自由。有了物質(zhì)生活的簡單和人際關系的簡單,心靈就擁有了廣闊的空間和美好的寧靜。一個人如果太看重物質(zhì)的享受,就必然要付出精神的代價。繁忙中清凈的片刻是一種享受,而閑散中緊張的創(chuàng)作就簡直是一種幸福。俗人有卑微的幸福,天才有高貴的痛苦,上帝的分配很公平。勞作僅能帶來外在的利益,唯有創(chuàng)造才能獲得心靈的快樂。
每個人都想讓自己處于更適合自己的生存狀態(tài)。周國平先生過著適合自己的生活---處于安靜的生活狀態(tài)。從讀書和寫作中獲得了靈魂的享受,在親情和友情中獲得了生命的享受。親情和友情使他遠離社交場的熱鬧,讀書和寫作使他遠離名利場的熱鬧。人最寶貴的兩樣東西,生命和靈魂,在這兩件事情中得到了妥善的安放和真實的滿足。所以他享受著這種安靜的富有創(chuàng)作氛圍的生活。
祝福周國平先生,希望他的智慧可以引領更多的人,早日找到幸福的真諦,撫慰滋養(yǎng)人的靈魂。
智慧引領幸福讀后感篇二
最早認識周國平是一次幫同事的女兒買周國平的書,了解了他的人和書。然后從圖書館借了周國平的《生命的品質(zhì)》,有散文,有斷片,文體較多,所以沒有很深的印象;再有老師送我一本精致小巧的書《風中的紙屑》,里面的文字和書一樣的精美;但讓我真正了解和喜歡周國平的應該是老公買回來的《智慧引領幸?!?。
雖然這本書不知道為什么是毛邊書,給人感覺是用一只大老粗碗吃現(xiàn)代精致的小菜,給人有點不搭調(diào)的遺憾,但這不影響文字的閱讀,不影響思想的深刻,不影響對作者的崇拜和對這本書的喜愛。
拿到一本好書,我喜歡先跳躍式的翻閱,就象在大海中嬉戲,隨手掬起的就是一朵潔白的浪花,而我知道還有更多的浪花在海里跳躍。而這種片斷式的文字更適合如此的看,看那一段都是浪花的翻躍,珠珠晶瑩,朵朵美麗,讓人不忍掬起,又不舍放下。有時會對某段文字,字字品位,句句感悟,遐思萬千;有時會感覺某段話就好像是寫給自己的,給迷茫的自己指點迷津,給憂傷的自己鼓勵安慰,給膽怯的自己信心和勇氣;有時看著看著就忍不住的驚喜,這就是我想說的話,只是我還沒想明白,他就說明白了;有時看到一句話似曾相識,好像在那看過或者誰曾說起,我又非常的贊同和認可。
這種跳躍式的閱讀直到一本書基本都翻閱完了,我才開始從頭到尾仔仔細細地毯式的閱讀,生怕錯過那句經(jīng)典。而第二遍的閱讀又是一番感受,這種經(jīng)過人生的積淀,又從心靈流淌出的文字,讀多少遍都覺得滋味猶在,依然引起思想的震撼,依然感受到生命的呼喚。
讀這本書感覺如遇智者,他說了你想說卻總也說不明白的話語;他解答了你一直耿耿于懷的疑惑;他化解你了心中時隱時現(xiàn)的糾結。一句話或讓你豁然開朗、或讓你會心一笑、或讓你悵然若失,如此的文字讓你覺得你懂了作者或者說作者讀懂了你。
或許從看《風中的紙屑》開始,我也喜歡上了這種片斷式的文字,開始了自己片斷式的思考和記錄。這種寫作方式讓我感受到了一種自然的抒發(fā),一種隨意的思考,一種細致入微的發(fā)現(xiàn)自我?!吨腔垡I幸?!纷屛腋由羁痰母惺艿竭@種片斷式的記錄需要一種智慧,一種思想,一種厚積薄發(fā)的功底才能引人深思,促人自省。在這樣有著生命的文字中,感受豁達,感悟釋然,體會人生,體味真情。而要擁有這樣的智慧,要寫出這樣的文字,需要的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由于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我無法行萬里路,但幸好我可以讀萬卷書來充實自己,讓讀書來引領智慧,讓智慧來引領幸福。
智慧引領幸福讀后感篇三
一直認為周國平作為一個作家,每每新書上市總是鋪天蓋地的宣傳攻勢,凡事總是過猶不及的,宣傳本是好事,可這樣商業(yè)化的運作之下,總讓人覺得這刻意得來的盛名之下,真實寫作功底頗令人生疑。正是為此我極少看他的書。也是機緣巧合,今年單位讀書活動居然是他的書。既來之,則安之吧。反正既然已經(jīng)在手邊,看上一看也無妨。
初始翻閱并無太大驚喜,一言概況就是周國平是在用出世的心做著入世的事,于他思想比較接近的大概還有豐子愷,但豐子愷的出世思想更加堅定單純,也許是因為他是真正的佛家弟子吧,盡管并未剃度,也在俗世間有自己的事業(yè),但他總是對佛門清凈地有著最最深沉的眷戀。相比而言,周國平的思想中宗教的思想并不如此濃厚,但他用一種“自我”的概念來作為自己的精神支柱,在紛繁復雜的世事當中保持住內(nèi)心的平靜坦然。
在書中有這樣一句話:盡管世上有過無數(shù)片葉子,以后還會有無數(shù)片葉子,盡管一切葉子都終將凋零,我仍然要抽出自己的嫩芽??吹酱颂庲嚾婚_朗,原本一直糾結于自己的生活平靜如水,波瀾不驚,每天每天都如此雷同的讓人生厭,漸漸不知生活的意義何在了??粗車娜艘嗍侨绱耍ぷ鹘Y婚生子,似乎大家都在重復著既定的軌道,平凡無趣,我常在想到底為什么都要人云亦云的或者呢?越想越感覺悲涼,陽光暗淡,草木生戚,盤旋在心中的死胡同原地打轉(zhuǎn)難以走出。其實換個角度想想,這又何必呢。的確,我們的生活都非常相似,人生的大事也就這么幾樣,大家的時間也都相差不大,但正像看起來片片相似的葉子一樣,我們每個人都是如此不同的個體。我與他在細微之處差異巨大,我閑來無事便可于箏相伴,指尖輕撫琴弦,泠泠之音便將心中浮躁拂去。繁忙的工作之余,我也可以準求自己的興趣愛好,書法,舞蹈這些小時候沒有條件完成的夢想現(xiàn)在都可以慢慢實現(xiàn)啊,我的生活和別人的生活在輪廓相似的條件之下還是可以有自己最獨特的脈絡。
另外,在書中還有一段文字非常觸動人心。他說:一個人怎樣才能算擁有自我呢?一是看他有沒有自己的真興趣,亦即自己安身立命的事業(yè),他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并感到內(nèi)在的愉快和充實。如果有,便表明他正在實現(xiàn)自我,這個自我是指他的個性,每個人獨特的生命價值。二是看他有沒有自己的真信念。亦即自己做人處事的原則,那是他的精神上的坐標軸,使他在俗世中不隨波逐流。如果有,便表明他擁有自我,這個自我是指他的靈魂,一個堅定的精神核心。
一個人如果沒有了自我那必然迷茫彷徨,不知所措,擁有了一個安身立命的事業(yè)才能為自己提供一個人生的支點,除了物質(zhì)上的保證,更重要的是事業(yè)可以讓人心有所皈依,每天早晨睜開眼睛知道有事情等待自己去做,也許有的時候真的很忙很累,也有時會有些怨言,但假期最初的新鮮感過去之后,每天這樣的無所事事反而更讓人心浮氣躁,我想作為一名教師,在突然空閑下來的假期這樣的感覺比常人體會的更深。有了事業(yè)并能全身心的投入其中,這樣的生活是幸福的,充實的。作為教師,每日事物繁蕪,起床的時候依舊天還未亮,晚自習放學的時候早已是萬家燈火,有時難免傷心。但這時卻不會有無所事事之后,心中失落,惶惑不已的感覺。雖然平時對工作是有抱怨,但在全心全意的投入其中時卻是最開心的時候,這時全然忘記生活中的煩惱和不快,腦海中平靜一片,只專注于工作,把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做好,常常感覺時間飛速流逝,不覺已是休息時間。伸個懶腰,疲憊卻滿足。
至于自己的真信念和做人處事的原則,有的時候會隱藏的很深甚至自身都難以察覺,但隨著生活閱歷的增加,這些蟄伏已久的信念會慢慢浮出水面。我們在日常待人接物的過程中,心中的信念都會有所反應,或者歡喜或者厭惡,諸般來自內(nèi)心深處的反應都會使我們在不斷發(fā)現(xiàn)心靈深處的真我過程中逐漸拋卻外界加諸的干擾,找到當初游蕩的靈魂在投入凡胎之前的愛憎。內(nèi)心的真我抖落迷茫的灰塵,逐漸顯現(xiàn)出來,它就是我們在入世的過程中應該堅守的原則。與人相處也好,處理事務也罷,不要盲從世俗眼光,不要理會閑言碎語,堅持聆聽內(nèi)心的聲音,違背責任和良知的事情堅決不要去做,因為它背離了心靈的指引。人之初,性本善,內(nèi)心的真我總是在人們內(nèi)心不斷掙扎的時候告訴你該怎么做,該做什么,可嘆的是,世俗的喧囂總是如此強大而嘈雜,遮掩住了心靈給我們的指引。
以前曾經(jīng)聽人說過,每天都要抽出時間來和自己對話,聽聽自己心靈的聲音,當時還內(nèi)心暗笑太過于理想化。但現(xiàn)在忙忙碌碌一段時間之后,卻不知道自己的目的是什么,自己奔忙的價值又何在。這時無盡的失落就會涌上心頭,而此時正是應該回顧生活,回顧自己,回歸本真,與自己心靈對話的時間了。我在做什么呢,我的目的是什么呢,到底我不斷追求的是不是我真正想要的東西。也許你會驚訝,詫異于自己居然這么久的時間都如此渾渾噩噩,只追求那些因為大家都爭搶而實際上并沒有那么重要的東西,忙于這些,便忽視了真正重要應該真正珍惜的一切,比如家人,比如朋友,比如心靈的棲息。人生如此短暫,分清主次便顯得尤為重要了。真我永遠都是自己最好的導師,最貼心的朋友,它最知道你真正想要的事什么,只要你愿意每隔一段時間都安靜下來,靜靜的聽聽內(nèi)心深處的聲音。
提筆總是言未盡而意已深,每每心中思緒萬千,但想把這種種心緒傾注于筆端卻總是感覺文字在此時此刻變得如此蒼白無力,反而不斷出現(xiàn)佛家的幾句詩: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此刻大約這首詩可做最好的注解。不能不感嘆佛家的大智慧,多么蕪雜的事物心緒佛家都能用最簡單的方式表達出來,并給與最深沉慈悲的指導。萬般煩惱皆自取,何不靜坐春風,聆聽心間花開的聲音。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