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行草特點有哪些結(jié)構(gòu)特征
米芾是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米芾行草特點簡介,希望能幫到大家!
米芾的行草特點
米芾對書法的分布、結(jié)構(gòu)、用筆,有著他獨到的體會。要求“穩(wěn)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大概姜夔所記的“無垂不縮,無往不收”也是此意。即要求在變化中達到統(tǒng)一,把裹與藏、肥與瘦、疏與密、簡與繁等對立因素融合起來,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澤、風神俱全,猶如一佳士也”。章法上,重視整體氣韻,兼顧細節(jié)的完美,成竹在胸,書寫過程中隨遇而變,獨出機巧。
米芾的用筆特點,主要是善于在正側(cè)、偃仰、向背、轉(zhuǎn)折、頓挫中形成飄逸超邁的氣勢、沉著痛快的風格。字的起筆往往頗重,到中間稍輕,遇到轉(zhuǎn)折時提筆側(cè)鋒直轉(zhuǎn)而下。捺筆的變化也很多,下筆的著重點有時在起筆,有時在落筆,有時卻在一筆的中間,對于較長的橫畫還有一波三折。勾也富有特色。
米芾的書法中常有側(cè)傾的體勢,欲左先右,欲揚先抑,都是為了增加跌宕跳躍的風姿、駿快飛揚的神氣,以幾十年集古字的渾厚功底作前提,故而出于天真自然,絕不矯揉造作。學米芾者,即使近水樓臺如者也不免有失“艱狂”。宋、元以來,論米芾法書,大概可區(qū)分為兩種態(tài)度:一種是褒而不貶,推崇甚高;一種是有褒有貶,而褒的成分居多。持第一種態(tài)度的,可以蘇軾為代表。
米芾的書寫技法
米芾作書十分認真,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樣,不假思索一揮而就。米芾自己說:“余寫《海岱詩》,三四次寫,間有一兩字好,信書亦一難事”(明范明泰《米襄陽外記》)。一首詩,寫了三四次,還只有一兩字自己滿意,其中的甘苦非個中行家里手不能道,也可見他創(chuàng)作態(tài)度的嚴謹。
米芾有很多特殊的筆法,如“門”字右角的圓轉(zhuǎn)、豎鉤的陡起以及蟹爪鉤等,都集自顏之行書;外形竦削的體勢,當來自歐字的模仿,并保持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沈傳師的行書面目或與褚遂良相似;米芾大字學段季展,“獨有四面”、“刷字”也許來源于此;褚遂良的用筆最富變化,結(jié)體也最為生動,合米芾的脾胃,曾贊其字,“如熟馭陣馬,舉動隨人,而別有一種驕色”。
米芾對書法的分布、結(jié)構(gòu)、用筆,有著他獨到的體會。要求“穩(wěn)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大概姜夔所記的“無垂不縮,無往不收”也是此意。即要求在變化中達到統(tǒng)一,把裹與藏、肥與瘦、疏與密、簡與繁等對立因素融合起來,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澤、風神俱全,猶如一佳士也”。章法上,重視整體氣韻,兼顧細節(jié)的完美,成竹在胸,書寫過程中隨遇而變,獨出機巧。
米芾的用筆特點,主要是善于在正側(cè)、偃仰、向背、轉(zhuǎn)折、頓挫中形成飄逸超邁的氣勢、沉著痛快的風格。字的起筆往往頗重,到中間稍輕,遇到轉(zhuǎn)折時提筆側(cè)鋒直轉(zhuǎn)而下。捺筆的變化也很多,下筆的著重點有時在起筆,有時在落筆,有時卻在一筆的中間,對于較長的橫畫還有一波三折。勾也富有特色。
米芾的書法中常有側(cè)傾的體勢,欲左先右,欲揚先抑,都是為了增加跌宕跳躍的風姿、駿快飛揚的神氣,以幾十年集古字的渾厚功底作前提,故而出于天真自然,絕不矯揉造作。學米芾者,即使近水樓臺如者也不免有失“艱狂”。宋、元以來,論米芾法書,大概可區(qū)分為兩種態(tài)度:一種是褒而不貶,推崇甚高;一種是有褒有貶,而褒的成分居多。持第一種態(tài)度的,可以蘇軾為代表。強調(diào)要在氣質(zhì)、意趣等方面嚴格分辨二者的區(qū)別”(阮璞《蘇軾的文人畫觀論辨》)。他所謂的“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合于天造,厭于人意”等,都是以傳統(tǒng)的造詣、功力、格法標準來要求繪畫的。簡單地說,就是舊的傳統(tǒng),新的趣味。同是文入畫之祖的米芾卻不屑于這樣的調(diào)和,米芾的成功在于通過某種墨戲的態(tài)度和母題選擇達到了他認可的文人趣味。米芾意識到改變傳統(tǒng)的繪畫程式和技術(shù)標準來達到新的趣味的目的。
米芾自稱“刷字”,明里自謙而實點到精要之處,“刷字”,體現(xiàn)他用筆迅疾而勁健,盡心盡勢盡力。他的書法作品,大至詩帖,小至尺牘、題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縱變幻,雄健清新的特點。從存世界的近六十幅米芾的手跡來看,“刷”這一個字正將米字的神采活脫脫地表現(xiàn)出來。
米芾的主要作品
研山銘
《研山銘》手卷,水墨紙本,高36厘米,長138厘米,分三段。第一段為米芾用南唐澄心堂紙書寫三十九個行書大字:“研山銘五色水浮昆侖潭在頂出黑云掛龍怪爍電痕下震霆澤厚坤極變化闔道門寶晉山前軒書?!痹谶\筆上剛勁強健,具奔騰之勢,筋雄骨毅,變化無窮。結(jié)字上,自由放達,傾側(cè)之中含穩(wěn)重,因而端莊之中婀娜多姿,較之《多景樓詩》《虹縣詩》少些飛白靈動,更具剛勁、奔騰、沉頓雄快,乃米書成熟之作,為米芾書法中之精品。啟功先生賦詩贊曰:“羨煞襄陽一枝筆,玲瓏八面寫秋深?!?/p>
此手卷流傳有序,曾經(jīng)入北宋、南宋宮廷。南宋理宗時被右承相賈似道收藏。遞傳到元代,被元代最負盛名的書畫鑒藏家柯九思收藏。清代雍正年間,被書畫鑒賞家,四川成都知府于騰收藏。由于歷史的原因,此卷不幸流落到東瀛,被日本有鄰博物館收藏。
蜀素帖
《蜀素帖》,亦稱《擬古詩帖》,墨跡絹本,行書。縱29.7厘米,橫284.3厘米;書于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米芾三十八歲時,共書自作各體詩八首,計71行658字,署黻款?!妒袼靥访鞔鷼w項元汴、董其昌、吳廷等著名收藏家珍藏,清代落入高士奇、王鴻緒、傅恒之手,后入清內(nèi)府,現(xiàn)存臺北故宮博物院。
《蜀素帖》書于烏絲欄內(nèi),但氣勢絲毫不受局限,率意放縱,用筆俊邁,筆勢飛動,提按轉(zhuǎn)折挑,曲盡變化?!稊M古》二首尚出以行惜,愈到后面愈飛動灑脫,神采超逸。米芾用筆喜"八面出鋒",變化莫測。此帖用筆多變,正側(cè)藏露,長短粗細,體態(tài)萬千,充分體現(xiàn)了他“刷字”的獨特風格。因蜀素粗糙,書時全力以赴,故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獅子搏象,以全力赴之,當為生平合作”。另外,由于絲綢織品不易受墨而出現(xiàn)了較多的枯筆,使通篇墨色有濃有淡,如渴驥奔泉,更覺精彩動人。
虹縣詩卷
《虹縣詩卷》系米芾撰、書的兩首七言詩的大字行書法帖。紙本墨跡卷,共37行,每行2、3字不等。米芾傳世作品中,大字書法很少,大字也非米芾所長,米芾嘗自稱其書為“刷字”,這一點在他的大字中表現(xiàn)得比較明顯。該帖輕重緩急,節(jié)奏感極強,用墨則干濕濃淡,渾然一體,得天成之趣。如起首“虹縣舊題云快霽一天清淑”11字,一氣呵成,筆雖干而不散。帖后有金大定13年劉仲游跋。今有影印本行世。
此卷為米芾途經(jīng)風光明媚的虹縣(今安徽泗縣)時,揮毫寫就的自作詩。米芾的大字行書傳世極少,而這件又是其最晚年的大字代表作,因而十分珍貴。
多景樓詩冊
《多景樓詩冊》是米芾晚期作品,用筆老辣、厚重,間架欹側(cè)中見穩(wěn)健,極為豪放,筆力雄偉。“刷字”的運筆方式在此冊中表現(xiàn)得極為明顯,許多筆畫的起筆呈現(xiàn)散開的鋒毫。一些豎筆、撇筆因運行急速而留出飛白。整幅作品氣勢豪邁,跌宕的筆畫間蘊涵著巨大的張力。
《多景樓詩冊》由11開冊頁組成,每頁紙本縱31.2厘米、橫53.1厘米,共寫有41行字,每行有的為二三字,有的則只有一字,充分顯示了米芾大字行書的磅礴氣魄?!抖嗑皹窃妰浴吩瓰殚L卷,在宋時已被人裝裱成冊,明清時期為不少收藏家遞藏,是流傳有序的書法巨跡。
苕溪詩卷
全稱《將之苕溪戲作呈諸友詩卷》,米芾書,紙本,行書,縱30.3厘米,橫189.5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全卷35行,共394字,末署年款“元戊辰八月八日作”,知作于宋哲宗元祐三年戊辰(公元1088年),時米芾38歲。開首有句“將之苕溪戲作呈諸友,襄陽漫仕黻”。知所書為自撰詩,共6首。
此卷用筆中鋒直下,濃纖兼出,落筆迅疾,縱橫恣肆。尤其運鋒,正、側(cè)、藏、露變化豐富,點畫波折過渡連貫,提按起伏自然超逸,毫無雕琢之痕。其結(jié)體舒暢,中宮微斂,保持了重心的平衡。同時長畫縱橫,舒展自如,富抑揚起伏變化。通篇字體微向左傾,多攲側(cè)之勢,于險勁中求平夷。全卷書風真率自然,痛快淋漓,變化有致,逸趣盎然,反映了米芾中年書的典型面貌。吳其貞《書畫記》評此帖曰:“運筆瀟灑,結(jié)構(gòu)舒暢,蓋教顏魯公化公者?!钡莱隽舜藭诜佌媲溆肿猿鲂乱獾乃囆g(shù)特色。
此卷末有其子米友仁跋:“右呈諸友等詩,先臣芾真足跡,臣米友仁鑒定恭跋?!焙蠹埩碛忻骼顤|陽跋。據(jù)鑒藏印記,知此帖曾藏入南宋紹興內(nèi)府,明楊士奇、陸水村、項元汴諸家,后入清乾隆內(nèi)府,并刻入《三希堂法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