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目錄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目錄
語文教材是八年級語文課程的核心資源,那么目錄都有哪些內(nèi)容呢?小編整理了關于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目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材目錄
第一單元
1 新聞兩則 (毛澤東)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毛澤東)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毛澤東)
2 蘆花蕩 (孫犁)
3* 蠟燭 (西蒙諾夫)
4* 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
5* 親愛的爸爸媽媽 (聶華苓)
綜合性學習·口語交際 世界何時鑄劍為犁
第二單元
6 阿長與《山海經(jīng)》 (魯迅)
7 背影 (朱自清)
8* 臺階 (李森祥)
9 老王 (楊絳)
10 信客 (余秋雨)
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 讓世界充滿愛
第三單元
11 中國石拱橋 (茅以升)
12 橋之美 (吳冠中)
13 蘇州園林 (葉圣陶)
14 故宮博物院 (黃傳惕)
15* 說“屏” (陳從周)
綜合性學習·口語交際 說不盡的橋
第四單元
16 大自然的語言 (竺可楨)
17 奇妙的克隆 (談家禎)
18* 阿西莫夫短文兩篇 (阿西莫夫)
恐龍無處不在 (阿西莫夫)
被壓扁的沙子 (阿西莫夫)
19* 生物入侵者 (梅濤)
20* 落日的幻覺 (黃天祥)
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 走上辯論臺
第五單元
21 桃花源記 (陶淵明)
22 短文兩篇
陋室銘 (劉禹錫)
愛蓮說 (周敦頤)
23* 核舟記 (魏學洢)
24* 大道之行也 (《札記》)
25 杜甫詩三首 (杜甫)
望岳 (杜甫)
春望 (杜甫)
石壕吏 (杜甫)
綜合性學習·口語交際 蓮文化的魅力
第六單元
26 三峽 (酈道元)
27 短文兩篇
答謝中書書 (陶弘景)
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28* 觀潮 (周密)
29* 湖心亭看雪 (張岱)
30 詩四首
歸園田居(其三) (陶淵明)
使至塞上 (王維)
渡荊門送別 (李白)
登岳陽樓(其一) (陳與義)
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 怎樣搜集資料
課外古詩詞背誦
1 長歌行 漢樂府 (郭茂倩)
2 野望 (王績)
3 早寒江上有懷 (孟浩然)
4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5 黃鶴樓 (崔顥)
6 送友人 (李白)
7 秋詞 (劉禹錫)
8 魯山山行 (梅堯臣)
9 浣溪沙 (蘇軾)
10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陸游)
名著導讀
《朝花夕拾》:溫馨的回憶與理性的批判 (魯迅)
《駱駝祥子》:舊北京人力車夫的辛酸故事 (老舍)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理想主義的旗幟與人生的教科書 (尼·奧斯特洛夫斯基)
附錄
欣賞王羲之書法
漢語詞類表(虛詞)
中學語文八年級上冊相關知識積累
帶*是略讀課文
八年級語文古文理解性默寫
第21課《桃花源記》 P168
陶淵明
1、描繪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句子是“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描寫桃花源美好自然環(huán)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3、描寫桃花源社會環(huán)境安寧的句子是“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4、描寫桃花源人民安居樂業(yè)、和平幸福的境況(或描寫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5、最能體現(xiàn)桃花源人熱情好客、民風淳樸的句子是“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第22課 短文兩篇
《陋室銘》 P173
劉禹錫
1、文章的主旨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描寫環(huán)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3、表現(xiàn)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4、從反面表現(xiàn)作者情趣高雅的句子是“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5、文中運用類比表明作者志趣、抱負的句子是“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6、文中具有畫龍點睛作用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7、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應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8、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愛蓮說》 P174
劉禹錫
1、文章集中表現(xiàn)蓮高潔品格的主旨句是“蓮,花之君子者也。”
2、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道出荷花莊重、質(zhì)樸、潔身自好、不落塵俗的品格。
3、描寫蓮的形象,先用襯筆,其中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是一般映襯,菊和牡丹是重點映襯,菊是正襯,牡丹是反襯。
4、描寫蓮生長環(huán)境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描寫蓮體態(tài)、香氣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描寫蓮清高風度的句子是“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5、表現(xiàn)主人不受世俗羈絆,對世俗生活厭棄的句子是“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第24課《大道之行也》 P183
1、全文綱領性句子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2、闡述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的句子是“①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愛);②男有分,女有歸。(人人都能安居樂業(yè));③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貨盡其用,人盡其力)”
3、全文總結性句子是“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4、出自本文的兩個成語是“鰥寡孤獨”“夜不閉戶”
?第25課 杜甫詩三首 P185
《望岳》
1、借齊魯大地來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參天聳立的形象的詩句是“岱宗復如何,齊魯青末了。”
2、用虛筆寫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實筆寫出了泰山的高大的詩句是“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3、詩中“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寫出作者襟懷之浩蕩,眼界之空闊的主觀感受,反襯出泰山的雄偉壯麗及其感人力量。
4、包含一切有所作為的人都應具有不怕困難、敢于攀登高峰的雄心和氣概的哲理詩句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春望》
1、詩中“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寫出望中之所見,也痛切地傳達了詩人憂國傷時的感情。
2、詩中“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承上啟下,表明了詩人感時傷事的情感。
3、詩中的擬人句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4、憂國思鄉(xiāng)的詩句是“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5、悲己句是“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石壕吏》
1、《石壕吏》中全篇的提綱是“有吏夜捉人”,以下情節(jié),都是從這里生發(fā)出來的。
2、極其概括、形象地寫出了吏與婦尖銳矛盾的兩句詩是“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3、說明當時戰(zhàn)爭慘烈的詩句是“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
4、最能概括凄慘情景的詩句是“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5、說明當時兵役苛酷的詩句是“三男鄴城戍。”
第26課《三峽》 P196
酈道元
1、描寫春、冬最具有特色的句子是“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描寫夏最具有特色的句子是“夏水囊陵,沿溯阻絕。”描寫秋最具有特色的句子是“晴初霜旦,林寒澗肅。”
2、與《三峽》中“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一句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唐詩是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中的“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3、文中山河秀麗句是“素湍綠潭,回清倒影。”泉水瀑布句是“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4、文中用“重巖疊嶂,隱天蔽日。”描繪了山形的挺拔險峻,用“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寫盡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第27課 短文兩篇
《答謝中書書》 P199
陶弘景
1、文章首句“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點題,表達欲與友人交流山川美景的感受。
2、描寫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3、直抒胸臆句是“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記承天寺夜游》 P200
1、描寫月下之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抒發(fā)作者心情的句子是“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第28課《觀潮》 P202
周密
1、寫參演艦之多的句子是艨艟數(shù)百分列兩岸。
2、寫陣勢變化多端的句子是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
3、寫水兵在船上演練技藝之高的句子是如履平地。
4、寫雙方習戰(zhàn)之激烈的句子是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寫聲勢之大的句子是水爆轟震,聲如崩山。
6、作者對潮水的描寫由遠而近,對潮水從形、色、聲、勢四個方面進行描繪。
寫“形“的句子是“僅如銀線。”;寫“色”的句子是“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寫“聲”的句子是“如雷霆,震撼激射。”;寫“勢”的句子是“吞天沃日,勢極雄豪。”
第29課《湖心亭看雪》 P206
張岱
文中具體描寫雪景的句子是“霧淞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第30課《詩四首》 P209-211
1、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寫詩人早晚躬耕的句子是“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表明自己歸隱決心的句子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2、王維的《使至塞上》描寫奇特壯美的塞外風光的名句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詩中有畫句)
3、李白的《渡荊門送別》詩人通過想象來描繪長江之景的句子是“山隨平野盡,江人大荒流。”詩人通過長江之水的描寫來抒發(fā)自己思念之情的句子是“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4、陳與義的《登岳陽樓?其一》一詩中顧影自憐,飽含無限悲涼的身世之慨的詩句是“白頭吊古風霜里,老木滄波無限悲。”與杜甫“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登高》)“萬方多難此登樓”(《登樓》)意境相似的詩句是“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目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