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古詩詞
七年級語文課本中的古詩以溫婉哀麗的語言抒發(fā)怨情,風格委婉悲涼,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編的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古詩詞,感謝欣賞。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古詩詞
(一)、課內古詩背誦
【觀滄?!?曹操·東漢)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次北固山下】(王灣·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
【錢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西江月】(辛棄疾·南宋)明月別枝驚鵲, 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 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 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元)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二)、課外古詩詞背誦
【龜雖壽】(曹操)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螣 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過故人莊】(孟浩然·唐)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題破山寺后禪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唐)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隱·唐)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泊秦淮】(杜牧·唐)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后庭花。
【浣溪沙】(晏殊·宋)一曲新詞酒一杯。 去年天氣舊亭臺。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楊萬里·南宋)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
【如夢令】(李清照·南宋)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觀書有感】(朱熹·南宋)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七年級語文課外古詩詞的“意境”鑒賞
古詩詞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人類藝術的精華。其語言精練,字字珠璣,內容精深,意味無窮,千百年來滋潤著一代又一代學子。
但隨著學生年齡的增大,積累詩量的增加,他們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卻越來越淡。究其原因,主要因為大多數古詩詞,因時代生活各異,詩人表達風格不同,語言高度凝練,古今表達差異巨大,學生難以進入詩中所描繪的人、情、景中,難以與詩人進行思想的交融,更難以領略詩中的意境,時間久之,便覺學之無趣、誦之無味。
古詩詞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意”是情意,是主觀的思想情感;“境”是客觀立體的藝術圖畫。古詩詞的意境就是古詩中意與境的和諧統(tǒng)一,是詩人的思想、情感同客觀的景象事物形成的整體的藝術境界。一篇古詩詞,由于作者在創(chuàng)作時,有它特定的時代背景,所以不同的人,讀它會有不同的見解,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如何讓學生領略到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從而更好地體會詩中的言外意、弦外音、意外味,與詩人“相親相近”呢?這既是現(xiàn)代小學生學習鑒賞古詩詞的難點,也是語文考試復習的“硬骨頭”。本人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學習古詩詞,能更多地獲得經驗和方法,提高審美水平和鑒賞能力。
一、讀題目,抓詩眼
古詩詞有的在題目上交代了寫作的時間、地點、對象、事件、觀點,如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宋代詩人陸游的《冬夜讀書示子聿》、唐代詩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代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有的在題目上表明了詩的主旨以及詩人抒發(fā)的情感等;還有的在題目上點明了作品的范疇,是寫景詩、詠物詩、敘事詩,還是送別詩、懷古詩,認真誦讀題目,就會找到詩詞信息點,從而對學習、分析、理解、欣賞古詩詞大有幫助。如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的一首極負盛名的送別詩《送元二使安西》。題目中的“送”字就非常明確地點出了這首詩的主題――送別。教學時通過讓學生仔細誦讀古詩,就會發(fā)現(xiàn)詩中展現(xiàn)的那一個個畫面“雨中送別”、“折柳贈別”、“喝酒餞行”等,都是為一個“送”字而設置的。詩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不僅道出了朋友間那濃烈的離別之情,更表達了朋友間那濃濃的真情。酒入愁腸愁更愁,好友此地一別,將天各一方,這送別的酒不僅是離別的酒,祝福的酒,更是一種難以割舍的連心酒。抓住了這一信息,鑒賞和審美此類詩詞就不會偏離正確的軌道。
二、重字詞,品語言
詩詞是語言的藝術,品味語言是賞析詩詞的關鍵。讀懂字詞自然成了理解古詩的突破口。因為詩歌的形象、表達技巧和作品的思想內容、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都要通過語言這個載體表現(xiàn)出來。我們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揣摩、品味、感悟詩詞的意境,領會詩中所蘊含的精神內涵。如高適的《別董大》“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中“黃云”體現(xiàn)出邊塞黃沙漫天的惡劣景象,“曛”光線的黯淡,勁吹的北風,紛飛的大雪,就形象地寫出了送別時景的凄涼、悲壯,再讀“北風吹雁”,聯(lián)系背景資料,那奮力高飛的孤雁不正是逆境不得志,即將憤而離開京城的董大嗎?還有南宋詩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在一般人的眼中,這首詩的詩眼應該是作者千錘百煉求得的一個“綠”字,因為“綠”不僅展現(xiàn)了江南春色的美好,還說明了詩人離家已經很久了,該回家看看了。但在著名特級教師孫雙金的課堂中,卻把“還”當作了本詩的靈魂。“春風又綠江南岸”說明詩人已經離家很久了,格外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應該回家。 “京口瓜洲一水間”說明詩人當時離家很近,應該回家。但因為公務在身,詩人想還家的愿望卻不能實現(xiàn),只好發(fā)出“明月何時照我還”的吶喊聲。離家久,應該還,離家近,不能還,可以看出詩人的心情是多么愁苦矛盾!教學時,僅僅抓住重點詞 “何時還”,讓學生反復誦讀、反復品味,那個思家想家卻不能回家的詩人就仿佛來到了學生眼前??梢姡瑢W習和鑒賞古詩詞,只有“咬文嚼字,品析字詞”才可將文本中深層的內容挖掘出來!
三、析形象,悟情感
金開誠先生說:詩詞賞析始終離不開一個“想”字。了解詩詞表現(xiàn)的主要形象以及抒發(fā)的思想感情是鑒賞的重要內容。古典詩詞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如孤獨寂寞、恬淡閑適、憂國憂民等,都是通過具體的典型的人、事、物等形象主體表達出來的。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一詩,從詩面來看,不難讀出大自然的壯麗景色,但深入研讀,即注入了詩人昂揚向上的激情。透過壯麗的畫面,開闊的意境,自然領悟了詩中所蘊含的耐人尋味的哲理:登高才能望遠,成功在于無止境地追求。 “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只眼睛看到紙的背面。”歌德的這句名言一語道破了古詩詞鑒賞的真諦!
四、賞技巧,悟寫法
古詩詞的語言豐富,同一景物、事物,表達技巧不同,意思各有千秋。教師在古詩教學中不僅要指導學生掌握古詩文的一般學習方法:“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明詩意――想意境悟詩情。”還要指導學生準確把握詩歌所運用的表達手法,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小見大等寫作手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等表現(xiàn)技巧;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深入地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如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全詩無一字說惜別,無一字說傷心,但傷懷惜別之情悠悠不盡,隨水長流;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最后一句以“惟有蜻蜓蛺蝶飛”來襯托村中的寂靜,靜中有動,顯得更靜;劉禹錫匪夷所思的妙句“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使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在詩人的筆下,變成了一件精美絕倫的工藝美術珍品,給人以莫大的藝術享受。
古詩詞不僅意境美,而且語言美、哲理美、精神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蘊含著“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的樸素真理;“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告訴我們要堅忍不拔、鍥而不舍;“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啟示我們要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表明不斷創(chuàng)新是永葆活力的源泉。只有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多誦讀、多積累、多感悟這樣的名句名篇,學生才會在一次次的誦讀中、積累中、感悟中,豐富經典文化,提升鑒賞水平,夯實語文功底,為人生幸福奠基!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古詩詞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