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下冊第23課三個兒子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23課三個兒子
二年級語文下冊《三個兒子》課文淺顯的文字中卻包含著樸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為人子,方少時,孝與親,所當(dāng)執(zhí)”。學(xué)習(xí)啦小編在此整理了二年級語文下冊第23課《三個兒子》,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獲!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23課《三個兒子》課文原文
三個媽媽拎著很重的一桶水回家,這時她們的兒子迎面跑了過來。讀讀課文,想一想為什么老爺爺說只看見一個兒子,說說你讀了這篇課文想到了什么。再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里人聽。
三個媽媽在井邊打水,一個白胡子老爺爺坐在旁邊的石頭上休息。
一個媽媽說:“我那個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誰也比不過他。”
又一個媽媽說:“我那個兒子唱起歌來好聽極了,誰都沒有他那樣的好嗓子。”
另一個媽媽什么也沒說。
那兩個媽媽問她:“你怎么不說說你的兒子呀?”
這個媽媽說:“有什么可說的,他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三個媽媽打了水,拎著水桶回家去,那個老爺爺跟在后邊慢慢走著。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蕩,三個媽媽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這時,迎面跑來三個孩子。
一個孩子翻著跟頭,像車輪在轉(zhuǎn),真好看!三個媽媽被他迷住了。
一個孩子唱著歌,歌聲真好聽。
另一個孩子跑到媽媽跟前,接過媽媽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著走了。
一個媽媽問老爺爺:“看見了嗎?這就是我們的三個兒子。怎么樣啊?”
“三個兒子?”老爺爺說,“不對吧,我可只看見一個兒子。”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23課《三個兒子》教學(xué)建議
一、識字寫字
1、識字指導(dǎo):
本課生字不多,可讓學(xué)生在自讀課文的過程中,借助拼音自主識字,然后教師有針對性地進(jìn)行指導(dǎo)。
讀音方面注意“嗓”是平舌音;“拎”是前鼻音;“晃”是多音字,在本課讀第四聲;“甸”在“沉甸甸”一詞中應(yīng)讀一聲。
可出示帶生字的詞句,檢查學(xué)生識字的情況。如:
?、派ぷ?、晃蕩、沉甸甸、拎著水桶
?、莆业膬鹤蛹嚷斆饔钟辛?,誰也比不過他。
2、寫字指導(dǎo):
?、艑懻_:
本課要寫的字中有些容易寫錯,特別是諸多的“點”,最容易被忽視。如,“拎”字最后一筆(點),“桶”字右上的一點,“膊”字右上的點,都容易漏寫。“蕩”字也是易寫錯的字,學(xué)生往往寫成左右結(jié)構(gòu),指導(dǎo)時應(yīng)特別強調(diào)。
?、茖懨烙^:
寫“桶”字時,右上的“橫撇、點”不宜大;“晃”字中間的橫不能太長,下面的撇、豎彎鉤要寫舒展。寫好“停”字的關(guān)鍵是寫好右邊,右邊部件多,要寫緊湊,口盡量扁,給下邊的禿寶蓋和“丁”字留出位置。“膊、蕩”二字筆畫多,不容易寫好,要加強范寫指導(dǎo)。
二、朗讀感悟
本文內(nèi)容淺顯易懂,人物對話多。不同的人說話的語氣不同,表達(dá)的意思不同,表達(dá)的心情也不同。因此可按“閱讀欣賞的形式”來學(xué)習(xí)本文,培養(yǎng)聽讀欣賞的能力。
1、聽全文錄音,想一想,為什么老爺爺說他只看見一個兒子?
2、聽課文第二、三、六自然段的朗讀。
?、湃齻€媽媽分別是怎樣說自己的兒子的?在聽朗讀的同時做上記號。
前兩個媽媽說話時很得意,讀時語速稍快,語調(diào)稍高。
第三個媽媽說話很平淡,讀時語調(diào)平穩(wěn)。
?、谱杂赡7吕首x。
?、钦埲煌瑢W(xué)分別讀一讀三個媽媽的話,注意讀出不同的語氣。
3、聽課文第八至十一自然段的朗讀,說一說,三個兒子見到自己的媽媽在提水時,分別是怎樣做的?讀時語氣應(yīng)有什么區(qū)別?
4、聽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的朗讀,想一想,老爺爺為什么說他只看見一個兒子。正確讀出老爺爺說話的語氣。
5、分大組朗讀并評價:
⑴請一半的學(xué)生跟著錄音讀一遍課文,另一半學(xué)生仔細(xì)聽,指出哪些句子讀得好,哪些句子需要改進(jìn)。
?、苾山M交換朗讀,并互相評價。
6、集體朗讀全文,請老師配上音樂,老師評價應(yīng)該改進(jìn)的地方。
7、指名朗讀課文。
8、讀了課文,你懂得了什么?寫一篇日記。
三、積累運用
1、你一言我一語:
你一定會打電話吧!請你把下面對話補充完整,再實踐一下,看看你填的對話合適嗎?要注意說話的語氣。
小強:“喂,你好!小華在家嗎?”小華:“”
小強:“我是小強。”小華:“_________________”
小強:“____________________”小華:“”
2、完成課后“讀讀說說”的練習(xí)。
練習(xí)說話時,應(yīng)允許學(xué)生使用“個”、“只”以外的量詞。
四、實踐活動
分角色表演本課的故事。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23課《三個兒子》教學(xué)札記
俗語說:“不塞下流,不止不行。”學(xué)生的凝神靜思絕不是枯死的沉寂,恰是為形成討論的高潮而醞釀、蓄勢。如我在教學(xué)《三個兒子》一文時,先讓學(xué)生用各種方式將課文讀得流利、讀得有感情。課一開始,提出學(xué)習(xí)要求:同學(xué)們,讓我們用心地去靜靜地讀課文,想一想老爺爺為什么說只看到一個兒子? 他的話對我們有什么啟發(fā)?寫下你的感受,十分鐘后交流。這樣為學(xué)生提供了一個獨思靜想的時空。于是十分鐘后有了一場關(guān)于“什么樣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孩子” 的討論。學(xué)生的思維在碰撞中閃現(xiàn)出美麗的火花,通過比較、交流、討論,他們明白了只有為媽媽分憂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的道理,從而也弄清了老爺爺說只看到了一個兒子的原因。我覺得恰當(dāng)?shù)刈寣W(xué)生凝神獨思,深刻的思想才會在學(xué)生腦袋中產(chǎn)生。在這一片靜思的時空中,學(xué)生的思維才能自由輻射,想象才能自由放飛,個性解讀才能生成。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