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區(qū)域地理的教學反思
課后善于反思一下,可以繼續(xù)完善教學上的缺乏之處。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您帶來的高二區(qū)域地理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二區(qū)域地理的教學反思(一)
高中地理必修三的區(qū)域地理教學,對于必修班來說如同雞肋,厚厚的一本書,繁雜的知識點,眾多的案例,但在學業(yè)水平測試中分值卻最多占到10--15分左右,真是舍也不是留也不是,又因為面臨學業(yè)水平測試,課時緊,必修一二的復習要占用大部分時間,因此一直以來必修三的教學如走馬觀花,上課劃劃重點,督促學生背記,這種方法往往在考試中能取得不錯的成績。但是每一輪教學之后,將自己置身于整體的教育情景中,從地理教學更寬廣的社會實踐角度回頭看總覺得非常遺憾,長期以來,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學設計、教學過程都是在應試的被動條件下形成的,簡單的一輪輪的重復或沿襲,一切為了成績而忽略了新課標地理教學的新的理念: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怎樣才能在緊張的應試大環(huán)境下,讓學生能系統(tǒng)學習區(qū)域地理,增長實踐應用能力,又能在學業(yè)水平測試考出好成績呢?
反思自己教學的得與失,應該注重以下幾點。
1、教學觀念和方法的反思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教師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師不僅要關注那些理性的共同的知識,關注學生對知識目標的認知和追求,更要關注學生個性的差異,關注學生能力的發(fā)展和人生價值的確定,關注學生個性的張揚,注重學生對學習方法的主動探究,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針對學生的個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能。
著名教育家陶行先生曾提到“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這兩句話似乎特別適合區(qū)域地理的教學,因為區(qū)域地理的內容涉及生活、生產、社會文化現象等諸多方面。
一直以來自己把知識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在區(qū)域地理教學中,把主要精力放在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而忽略了學生地理技能的培養(yǎng)與訓練,今后教學中應該改變一言堂的局面,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教學氣氛,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fā)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關注學生的經驗、選取生動的區(qū)域活動案例,增強課程內容與生活的聯系,轉變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礎性這一特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也必須注重學科基礎知識的落實,盡量使每一個學生掌握地理學科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知識,為進一步提升奠定基礎。
2、教學設計的反思
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內容的處理,教學方法的選擇最優(yōu)化,探究問題和任務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不能生搬硬套統(tǒng)一的教學目標,要針對學生情況,確定具體的細致的教學分解目標。例如在區(qū)域整體性特征的教學中,以前是使用教材提供的厄爾尼諾現象為教學案例,學生本身對厄爾尼諾現象就很生疏,以此分析整體性更不知從何著手,本輪教學中我采用了西北干旱荒漠環(huán)境的特征成因,學生有一定的基礎知識,分組討論研究后,總結概括出因為深居內陸距海遠---降水稀少---植被具有耐寒特征----河流短小水量少---土壤肥力低等等,由諸要素之間的聯系、影響、制約概括出區(qū)域的整體性特征,課堂生動活潑,大多數學生都能夠參與討論,效果很好。
3、課堂教學失誤的反思
課堂教學復雜多變,難以準確無誤地預設,教師也不是圣人,不能保證每堂課不出一點失誤:預設目標脫離學生實際,不成功的演示實驗,處理不當的重點難點,安排不妥的教學內容,某種原因對學生積極性的挫傷,講到某問題時被卡住,教具準備不充分,表達不清、令人費解,舉例不當等,我盡可能做到及時反思失誤,引以為戒。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經驗+反思。教學反思是一個認識過程。既是對過去的總結,又可以對今后的教學有所啟示。通過一輪輪的教學反思,自覺地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再認識的對象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進而修正,調整,使之進入更優(yōu)化的教學狀態(tài),這樣才能取得更佳的教學效果。
高二區(qū)域地理的教學反思(二)
第五周終于把第六章的新課講完,現在總結并反思一下。
第六章共三節(jié),我分別嘗試了三種不同的教學方法,目的是打開學生思路,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領悟區(qū)域地理的學習方法。下面以每一節(jié)的位置、地形、氣候講解思路為例。
第一節(jié),亞洲及歐洲,我基本上按照教材的思路,先指導學生看政區(qū)圖、地形圖、氣候圖,用填空式的板書引導學生一步步概括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點、氣候特點,然后小結套路,再讓學生按套路看圖概括歐洲的情況,最后用三到四個短語分別描述亞洲、歐洲的典型區(qū)域特征。
第二節(jié),非洲,因為內容比較簡單,加上之前已經用了四節(jié)課的時間給學生示范過怎樣描述一個大洲各方面的特征,我就嘗試換另一種教學方法。先通過播放《獅子王》片段,引導學生從中找出非洲自然環(huán)境的典型特征,并用“高原大陸”“熱帶大陸”來形容,然后讓學生分小組查閱手頭上所有資料,找出說明“高原大陸”或“熱帶大陸”的依據,提示學生從原因和所導致現象兩個方向思考。學生分組討論時,我在其中巡堂,發(fā)現學生除了懂得從位置、地形、氣候等基本特征入手之外,還能夠考慮到位置、地形、氣候的相互關系,甚至有更廣闊的思路,如:東非大裂谷之所以深邃,是因為縱跨非洲大陸東部的高原,相對高度大;撒哈拉沙漠地區(qū)之所以少雨,可能是因為處于非洲大陸東部高原的背風坡。小組匯報的時候,我繼續(xù)提示學生思考地形、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學生又馬上補充很多依據。我一一板書下來。
第三節(jié),美洲,我采用了對比學習法,主要目標是揭示位置、地形、氣候三者的聯系。先讓學生嘗試按學過的套路分別描述北美洲、南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點、氣候特點,再讓學生對比:南、北美洲的地形特點;北美洲、亞歐的氣候類型特點;南美洲、非洲的氣候類型特點;南、北美洲的氣溫、降水特點。在對比時,引導學生思考造成它們之間差異的主要因素,如: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影響氣候類型的分布位置與面積;北美洲三大南北縱列帶使北美洲夏季普遍高溫,冬季普遍低溫,而南美洲的地形使其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不同地理位置,板塊運動和外力作用存在差異,則各大洲地形不一樣……最后簡單板書,則位置、地形、氣候的相互聯系一目了然。
反思一下,可以繼續(xù)完善之處主要有:板書可以再優(yōu)化,合并同類項,設計得更簡練;視頻可以更豐富、更簡潔;注意及時進行知識梳理,指導學生合理使用教材與圖冊。
高二區(qū)域地理的教學反思(三)
本學期并不是我第一次任教理科班的地理教學,比較以往的教學教訓和經驗,本節(jié)課通過精心設計,本著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為出發(fā)點,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為目的展開教學。實踐表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大部分學生能積極參與,課堂比較活躍,激發(fā)了學生地理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學有所獲?;径沤^了上課睡覺、說閑話、做理科高考科目作業(yè)練習、擺弄電子產品、看閑書等現象。如果想搞好理科班的地理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培養(yǎng)健全的科學素養(yǎng),我覺得我們教師需要從以下幾方面下功夫:
1、端正教育思想和態(tài)度,提高自身素質,充分發(fā)揮教學主導作用
教師本身必須加強理論學習和思想認識,切實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學習有用的地理知識服務,站住課堂主陣地,發(fā)揮教師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培養(yǎng)學生地理基本技能和地理思維素養(yǎng)。
2、更新知識結構,豐富課堂內容
由于很多地理教師屬于理科專業(yè)出身,所以在高中階段偏文科性質的地理教學中,理科邏輯推理的思維能力均比較強,但是缺乏文科知識底蘊。為了使課堂教學充實有趣,地理教師應加強學習,不斷的充電,博覽群書,特別是加強對區(qū)域歷史、政治背景知識的了解,才能更好的建立知識間的聯系,體現地理學科綜合性特點,培養(yǎng)學生用綜合的觀點看問題。
3、改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特別是對于不參加高考,也沒有會考的理科班學生來講,如果地理課堂毫無趣味,學生肯定不會買賬。教師要想讓學生能聽進去,課堂中參與進來,就更不能像傳統(tǒng)教學那樣以講授為主的死板教學模式。恰當的使用多媒體教學輔助設備,設置課堂有趣的學習活動、與社會生活時事緊密聯系等都是必要的教學方式。
4、改變傳統(tǒng)的學習評價方式
雖然新課程改革后評價方式中增加了學習過程的評價,但是很多的時候都流于形式,仍然以期末統(tǒng)一考試為主要的評價方法,而且考試多像曾經的會考一樣,發(fā)復習提綱和試題,然后選取比例很高的原題考察,不僅埋沒了很多學習認真同學的成績,也給很多學習開小差的同學開了“綠燈”,顯然有失教育評價的公平合理性。所以改變不合理的評價方式也是促進理科班地理教學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手段。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理科班地理的教學理念是以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為旗幟,以教師的角色轉換為突破口,讓學生釋放鮮活的生命力,享受成功的喜悅,讓課堂洋溢著生活的氣息,體現地理的魅力。只有教學中始終以學生的“樂學、好學、善學、巧學”為第一要務,才能讓理科班的地理課教學之路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