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必修5人教版名著導讀資料
考試是檢測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識儲備。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二語文必修5人教版名著導讀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二語文必修5人教版名著導讀一:《三國演義》
(一)作者簡介
羅貫中,名本,別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生卒年不詳。其父羅錦生有六子,貫中行居第二。
羅貫中是我國杰出的古典小說家,是他把章回體小說這一文學式樣推向成熟的階段。他所創(chuàng)作的《三國志通俗演義》,不僅在國內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而且被翻譯成十多個國家的文字,風行全世界,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在國外,他的《三國演義》被稱之為“一部真正具有豐富人民性的杰作”,而《大英百科全書》則稱他為“第一位知名的藝術大師”。
(二)作品簡介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第一部長篇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小說描寫了公元3世紀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斗爭。在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上,展示出那個時代尖銳復雜又極具特色的政治軍事沖突,在政治、軍事謀略方面,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書語言生動、場面宏大、個性鮮明,塑造出曹操、劉備、關羽、張飛等許多不朽的歷史人物形象,其出色的文學成就,使它的影響事實上已深入到中國文學、藝術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人物鑒賞
1.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安徽亳州人,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文學家。曹操文武雙全,官至臣相,封魏王,享年65歲。曹操的兒子曹丕稱帝后,追尊曹操為武皇帝,史稱魏武帝。當年,汝南有個善于評論人物的名士,名叫許劭,評論曹操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羅貫中筆下的曹操,有奸的一面。但是,主要是,突出了他雄的一面。他胸懷寬廣,膽識非凡,善于用人,唯才是舉。曹操愛惜人才,這是出了名的。徐庶入曹營不出一計,曹操沒有殺他;徐晃奉命劫殺曹操,但曹操讓滿寵說服徐晃就歸降了曹操。后來徐晃在曹操手下成了一員大將,給他立了很多功勞。如果我們從封建正統(tǒng)觀念來看的話,那么,曹操當然是一個亂臣賊子。但是,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思考,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問題上,反映了曹操非常果斷地抓住了時機的果斷英明。
另一方面,曹操又是一個奸雄。具體表現(xiàn)在這樣幾件事上:(1)殺呂伯奢。曹操刺殺董卓越未果,逃走,在途中投奔故人呂伯奢,呂殺豬待客,曹操反以為是呂將加害于己,殺了呂的全家。“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成了他的至理名言。
(2)殺楊修。楊修為人恃才放曠,數(shù)犯曹操之忌。
(3)殺華佗。曹操為造建始殿,親自揮劍砍伐躍龍祠前的梨樹,得罪了梨樹之神,當晚做了個噩夢,驚醒之后便得了頭痛頑癥,遍求良醫(yī),均不見效。
后來,華歆向曹操舉薦了華佗,曹操立馬差人星夜將華佗請來為他看病。華佗認為曹操頭痛是因中風引起的,病根在腦袋中,不是服點湯藥就能治好的,需要先飲“麻肺湯”(按:也就是人們所熟知的“麻沸散”,是華佗發(fā)明的一種麻醉劑),然后用利斧砍開腦袋,取出“風涎”,才可能去掉病根。
多疑的曹操以為華佗是要借機殺他,為關羽報仇,于是命令左右將華佗收監(jiān)拷問,致使一代神醫(yī)屈死在獄中,而華佗所著的《青囊書》也因此失傳。
(4)為人虛偽。(“馬踏麥田、割發(fā)代首”)
(6)徐州屠城。他心靈深處所信奉的人生哲學是“寧使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熱情款待他的呂伯奢一家,竟被他心狠手辣地殺得一個不留。他為報父仇,進攻徐州,所到之處,“盡殺百姓”,“雞犬不留”。
(7)夢中殺人。曹操對照料自己的侍從們說他會夢中殺人,以保護自己。為使眾人相信自己的話,于是在一天夜晚睡覺時,故意蹬開被子,一個平日深受曹操喜愛的侍從,撿起地上的被子給主人蓋好,曹操突然翻身跳起,抽出床頭寶劍,狠命一揮,侍從即刻身亡。第二天曹操醒來還裝糊涂。弄得大家都相信曹公睡夢中確有神秘的自我保護能力。曹操這種伎倆,只有一個人看得透明之極。這個人就是楊修。當曹操裝模作樣為那侍從送葬時,他扶棺苦笑道:“不是曹公在夢中,而是你在夢中啊!”曹操見楊修戳穿了自己的陰謀,深恨楊修。
2.劉 備:
劉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縣)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少年孤獨貧困,與母親販鞋子、織草席為生,后與關羽、張飛于桃園結義為異姓兄弟。剿除黃巾軍有功,任安喜縣尉。經常寄人籬下,先后投靠過公孫瓚、曹操、袁紹、劉表等。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為軍師,率軍攻占了荊州、益州、漢中。于公元二二一年正式稱帝。在替關羽、張飛報仇時,大舉進攻吳國,被東吳陸遜用火攻打敗,不久病死于白帝城,享年六十三。世人也稱他劉先主。
書中的劉備,是一個仁義明君,忠厚長者。但魯迅曾批評:欲顯劉備長厚,似偽。這一句對于《三國演義》中的劉備是非常恰當?shù)?。周瑜講道:劉備梟雄之姿,并非長久曲屈人下之人也。但書中的劉備卻是處處表現(xiàn)得過于厚道,倒給人一種偽的感覺。不過,由于書中對劉備的推崇,對劉備的塑造還是正面的。劉備有武勇的一面,三英戰(zhàn)呂布就可以看出劉備的武藝。但為了體現(xiàn)明君的方面,對劉備的德,是著重刻畫的。首先,體現(xiàn)了劉備的忠,劉備對漢室的忠心,受漢獻帝衣帶詔,漢室未亡時決不稱帝等。其次,體現(xiàn)了仁,在新野自身難保時堅持攜民渡江等。第三,體現(xiàn)了義,在兩位結義兄弟遇難后堅持為他們報仇等。第四,體現(xiàn)了厚道。多次寄人籬下有機會奪取而不取。第五,體現(xiàn)了很重視人才。最出色的表現(xiàn)就是在趙云單騎救主后的摔阿斗,所謂民間諺語中的“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在收買人心方面,小說中還特別會表現(xiàn)劉備的哭,所以有人說,劉備的江山大部分都是哭來的。但也正因為劉備過于注重這樣一些小德,忽視了一些大德,如在處理關羽和張飛遇難問題上,過于強調兄弟情誼而不顧國家大義,導致了兵敗,使蜀漢元氣大傷,從此不能恢復,興復漢室化為泡影。
3.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于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瑯邪陽都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亮父親諸葛圭,字君貢,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早年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赴任。后來,諸葛玄病逝。諸葛亮和弟妹便移居隆中,隱居鄉(xiāng)間耕種,維持生計。建安四年(199年),19歲的諸葛亮與友人徐庶等從師于水鏡先生司馬徽。
諸葛亮讀書不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觀其大略,并喜歡吟誦《梁父吟》這首古歌謠。通過潛心鉆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戰(zhàn)術兵法。他志向遠大,以天下為己任。,諸葛亮還十分注意觀察和分析當時的社會,積累了豐富的治國用兵的知識。
建安十二年(207年),諸葛亮27歲時,劉備“三顧茅廬”于襄陽隆中,會見諸葛亮,問以統(tǒng)一天下大計,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提出了首先奪取荊、益作為根據(jù)地,對內改革政治,對外聯(lián)合孫權,南撫夷越,西和諸戎,等待時機,兩路出兵北伐,從而統(tǒng)一全國的戰(zhàn)略思想,這次談話即是著名的《隆中對》。
劉備三顧茅廬,懇切地請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yè)。諸葛亮遂出山輔佐劉備,形成三國鼎足之勢。他聯(lián)孫抗曹。大敗曹軍于赤壁,奪占荊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二十六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間武三年(223年),劉備病危,以后事相托。
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xiāng)候,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lián)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系,實行屯田,加強戰(zhàn)備。建興五年(227年),上疏(即《出師表》)于劉禪,率軍出駐漢中,前后6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十二年,終因積勞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軍中。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千百年諸葛亮成為智慧的化身,其傳奇性故事為世人傳誦。諸葛亮一生主要著作有:《前出師表》、《后出師表》、《隆中對》諸葛亮嫻熟韜略,多謀善斷,長于巧思,曾革新“連弩”,可同時發(fā)射10箭;作“木牛”、“流馬”,便于山地軍事運輸;還推演兵法,作“八陣圖”。
(四)重要的情節(jié)
1、桃園三結義:東漢末年,朝政腐敗,再加上連年災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劉備有意拯救百姓,張飛、關羽又愿與劉備共同干一番事業(yè)。三人情投意合,選定張飛莊后一桃園。此時正值桃花盛開,景色美麗,張飛準備了青牛白馬,作為祭品,焚香禮拜,宣誓完畢;三個人按年歲認了兄弟。劉備年長做了大哥,關羽第二,張飛最小做了弟弟。這便是《三國演義》中著名的“桃園三結義”。
2、過五關斬六將:關羽與劉備、張飛失散,后來得到了劉備的消息,因此,立即向曹操請辭,但曹操避而不見,最后,關羽只能不辭而別。由于,沒有得到曹操的手諭,因此,一路之上遭到了層層攔阻,但關羽憑借一己之力,過了五個曹操所轄關(城市),立斬曹操六員大將。具本是指過東嶺關時殺孔秀;過洛陽城時殺韓福、孟坦;過汜水關時殺卞喜;過滎陽時殺太守王植;過黃河渡口時殺秦琪,“過五關斬六將”因此得名。
3、單騎救主:新野一戰(zhàn),劉備以少勝多打敗曹操,曹操引五十萬大軍前來報仇。劉備的三千人馬走到當陽縣,突然被曹兵截住,戰(zhàn)到天明才擺脫曹兵的追趕,護衛(wèi)劉備家小的趙云發(fā)現(xiàn)不見了劉備,走散了糜夫人母子,急集合三十騎,又殺回亂軍中尋找。趙云力戰(zhàn)眾將,威武勇猛。正在山上觀戰(zhàn)的曹操見趙云勢不可擋,傳令一定要活捉。趙云利用這個機會沖出包圍,連殺50員曹將,終于將阿斗交給了劉備。
4、水淹七軍: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后,關羽親自率領大軍進攻樊城。樊城的魏軍守將曹仁趕快向曹操求救。曹操派了于禁、龐德兩員大將率領七支人馬前去增援。正在雙方相持不下的時候,樊城一帶下了一場大雨。漢水猛漲,平地的水高出地面有一丈多。于禁的軍營扎在平地上,四面八方大水沖來,把七軍的軍營全淹沒了。于禁和他的將士不得不泅水找個高地避水。
關羽早就抓住于禁在平地上扎營這個弱點。他趁著大水,安排好一批大小船只,率領水軍向曹軍進攻。他們先把主將于禁圍住,叫他放下武器投降。于禁被圍在一個漢水中的小土堆上,逼得無路可退,就垂頭喪氣地投降了。龐德掉在水里,關羽水軍趕上去,把他活捉了。
5、草船借箭:周瑜看到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處處比自己高出一籌,便心懷嫉妒,甚至一心想將諸葛亮置于死地而后快。他以軍中缺箭為名,心生一計,讓諸葛亮十天內造出十萬支箭。由此看來周瑜不僅忌妒心強,而且又十分陰險狡猾。然而,獨具慧眼的諸葛亮卻滿口答應下來,趁著大霧漫天,用草船向曹營“借”了十萬支箭,提前七天順利地完成了任務,使周瑜的陰謀徹底失敗。
6、火燒連營:劉備為報吳奪荊州、關羽被殺之仇,率大軍攻吳。吳將陸遜為避其鋒,堅守不戰(zhàn),雙方成對峙之勢。蜀軍遠征,補給困難,又不能速戰(zhàn)速決,加上入夏以后天氣炎熱,以致銳氣漸失,士氣低落。劉備為舒緩軍士酷熱之苦,命蜀軍在山林中安營扎寨以避暑熱。陸遜看準時機,命士兵每人帶一把茅草,到達蜀軍營壘時邊放火邊猛攻。蜀軍營寨的木柵和周圍的林木為易燃之物,火勢迅速在各營漫延。蜀軍大亂,被吳軍連破四十余營。陸遜火燒連營的成功,決定了猇亭之戰(zhàn)蜀敗吳勝的結果。
7、七擒孟獲:蜀丞相諸葛亮受昭烈帝劉備托孤遺詔,立志北伐,以重興漢室。就在這時,蜀南方之南蠻又來犯蜀,諸葛亮當即點兵南征。到了南蠻之地,雙方首戰(zhàn)諸葛亮就大獲全勝,擒住了南蠻的首領孟獲。但孟獲卻不服氣,其間諸葛亮采用馬謖攻心的計策,七擒孟獲,孔明都放了他。孟獲起誓:以后將決不再謀反。孔明見他已心悅誠服,覺得可以利用,于是便委派他掌管南蠻之地,孟獲等聽后不禁深受感動。從此孔明便不再為南蠻擔心而專心對付魏國去了。
8、借東風:諸葛亮與周瑜制定了火攻曹營的計劃。但連日來江上一直刮西北風,用火攻不但燒不著北岸的曹兵,反而會燒到自己。諸葛亮說他能借來東風,他讓周瑜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壇,然后自己在壇上做法。幾天之后,果然刮起了東南風,為后來赤壁之戰(zhàn)取得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
9、空城計:三國時期,魏國派司馬懿掛帥進攻蜀國街亭,諸葛亮派馬謖駐守失敗。司馬懿率兵乘勝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敵,但沉著鎮(zhèn)定,大開城門,自己在城樓上彈琴。司馬懿懷疑設有埋伏,引兵退去。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戰(zhàn),趙云趕回解圍。
10、三顧茅廬:劉備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第三次拜訪才見到諸葛亮。在這一過程中,劉備表現(xiàn)出極大的耐心和誠懇。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
11、白帝城托孤:荊州被吳國攻占,關羽兵敗被俘,不降,被殺。劉備聞后盡起全國大兵去討伐吳國,為關羽報仇,但被吳火燒聯(lián)營,大敗后兵敗退到白帝城,一病不起,劉備對諸葛亮說:“如果你看阿斗是個當皇帝的料子,你就輔佐他,如果他不是個當皇帝的料子,你就把他廢黜了,你自己當皇帝吧。”諸葛亮一聽立刻跪下說:我一定會全心全意輔佐劉禪的,絕不敢有一點自己當皇帝的意思。一定會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就是三國上白帝托孤的故事。
高二語文必修5人教版名著導讀二:《堂吉訶德》
一、內容簡介
《堂吉訶德》中出現(xiàn)了近700個人物,描寫的生活畫面十分廣闊,真實而全面的反映了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西班牙的封建社會現(xiàn)實,揭露了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國的各種矛盾,譴責了貴族階級的荒淫無恥,對人民的疾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在西班牙的拉·曼卻住著一位年近50的老單身吉哈諾先生,身體瘦弱,迂腐而且頑固。他整天沉浸在騎士俠義小說里,夢想做一個勇敢的騎士游俠、冒險、闖蕩天涯,扶困濟危,掃盡世間不平,揚名寰宇。于是他拼湊了一副由曾祖?zhèn)飨聛淼钠茽€不全的盔甲戴在頭上,并用了4天的工夫給那匹皮包骨頭的瘦馬取了個高貴、響亮的名字,還給自己取名堂吉訶德·臺·拉·曼卻,意思是拉·曼卻地方的鼎鼎大名的騎士堂吉訶德,并且模仿古代騎士忠誠于某位貴婦人的傳統(tǒng)做法,物色了鄰村一個養(yǎng)豬村姑做自己的意中人,并給她取了貴族名字叫做杜爾西內亞·臺爾·托波索,決心終身為她效勞。
一切齊備,幻想成真。在一天清早,他穿甲執(zhí)盾,騎上他那匹和主人一樣瘦骨嶙峋的老馬,離家出走,去做他的游俠事業(yè)。 這位堂吉訶德先生先后一共三次出巡。
第一次單槍匹馬而行,想要解救被地主綁在樹上痛打的放羊孩子,他命令地主給孩子松綁,并如數(shù)付給孩子工錢,地主被嚇得一一照辦。但他走以后,地主把小孩重新綁在樹上,狠很抽打一頓。后來,他又遇到一個商人,想讓其承認他的意中人是絕世佳人,商人不買帳,兩人打斗起來,結果他殺羽而歸,被打得滿身是傷,爬不起來,被過路的鄰居橫放在驢背上送回家。 他的家人和朋友痛心他竟被騎士小說毒害到這等程度,把他積存了一屋子的騎士小說全部燒掉。但堂吉訶德還是頑固地認為“世上最迫切需要的是游俠騎士,而游俠騎士道的復興全靠他一人。”他暗中說服老實的鄰居桑丘·潘沙做隨從一起冒險,條件是有朝一日讓他總海島總督。 他們來到郊野,遠遠望見三四十架風車,堂吉訶德對鄰居說:“那邊出現(xiàn)了30多個大得出奇的巨人。我打算去跟他們交手,把他們打死咱們得了戰(zhàn)利品,可以發(fā)財。”鄰居反復說明那是風車,而不是巨人。他不但不聽,反而責備鄰居膽小,他橫托著長槍就向風車沖殺上去,可風車把他連人帶馬都甩出去,堂吉訶德翻滾在地,狼狽不堪。他們又一起干了一系列瘋瘋顛顛的傻事后,被別人鎖在籠子里裝上牛車拉回家。 第三次是堂吉訶德聽說薩拉果薩城要舉行比武,就不顧家人勸阻,再次踏上征程。這次他們除了做盡沒有結果的傻事外,也做了一些懲治惡霸成全有情人的好事。途中他們遇到了拿他們尋開心的公爵夫婦,公爵把桑丘派到自己屬下一個小鎮(zhèn)當“海島”總督,盡管桑丘把小鎮(zhèn)“海島”治理得井井有條,他們二人還是受盡公爵的殘酷捉弄幾乎喪命。 他所做的這些事沒有一件事不失敗,貽笑于現(xiàn)實社會,而他卻渾然不覺,依舊是自行其是。在幻象中他把磨坊的風車當作臣人,挺槍拍馬沖去,卻被扇葉打得落花流水,半天不能動彈。他把窮旅店當作魔堡、把妓女當成貴婦,受盡別人嘲弄。他把理發(fā)師的銅盆當作魔法師的頭盔,把皮酒囊當作巨人的頭顱,不顧一切的提矛殺去。他把羊群當作魔法師的軍隊,縱馬大加殺戮。他又莫名其妙地殺散押解囚犯的士兵,釋放了囚犯,卻被他們所苦虐,鬧出無數(shù)荒.唐可笑的事情。 他的這些行動不但給別人造成傷害,也往往弄得自己頭破血流,遍體鱗傷。一系列冒險生涯中,他被打掉牙齒,削掉手指,丟了耳朵,弄斷肋骨,但他執(zhí)迷不悟,一直鬧到險些丟掉性命,才被親友送回家。臨終前,他醒悟過來,不許他唯一的親人侄女嫁給讀過騎士小說的人,否則就剝奪她的遺產繼承權。
二、人物鑒賞
(1)堂吉訶德是一個脫離現(xiàn)實、耽于幻想、行動盲目的這樣一個人。他因讀騎士小說入了迷而想入非非,喪失了基本的理性。他把騎士小說的描寫當成現(xiàn)實生活,無視已經發(fā)生了變化的時代
(2)堂吉訶德是一個純粹的理想主義者。他痛恨專制殘暴,同情被壓迫的勞苦大眾,向往自由,把保護人的正當權利與尊嚴,鋤強扶弱,清除人世間的不平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蛟S這就是他那理想化的騎士道,但他對此是如此的迷戀和執(zhí)著,如此的不可思議,已完全變成偏執(zhí)
(3)堂吉訶德是一個永不妥協(xié)的斗士,他為實現(xiàn)理想而奮不顧身的精神令我們折服。堂吉訶德敢于為主持正義、清除罪惡而忘我斗爭,不管碰到什么樣的敵人,他都毫不怯懦,永不退縮。他把磨坊的風車當作巨人,毫不猶豫地挺槍拍馬沖過去
總結以上幾點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堂吉訶德是一個性格復雜而矛盾的人物。他身上既有滑稽可笑的特點,又有嚴肅認真的思考; 既荒謬絕倫,又崇高偉大; 既有喜劇性,又有悲劇性,是一個可笑又可悲、可樂又可敬的具有雙重性格組合的人物形象。 堂吉訶德敢用自己的行動、甚至生命來捍衛(wèi)道德、正義和信仰,即使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以失敗而告終,但他這種不屈不撓、勇于自我犧牲的精神,實在是足可令人敬佩的。
看過"高二語文必修5人教版名著導讀資料 "的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