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必備知識點
在政治考研的復習過程中,要準備好哪些東西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收集整理的考研政治必備知識點以供大家學習。
考研政治必備知識點(一)
(一)倡議內容
一是各國承諾遵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捍衛(wèi)二戰(zhàn)成果和戰(zhàn)后秩序,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共同維護國際和地區(qū)包括南海地區(qū)的和平與穩(wěn)定。
二是直接有關的主權國家承諾根據公認的國際法原則,包括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通過友好磋商和談判,以和平方式解決領土和管轄權爭議。
三是中國和東盟國家承諾全面有效完整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加快“南海行為準則”磋商,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盡早達成“準則”,并采取措施不斷完善地區(qū)互信合作機制建設。
四是域外國家承諾尊重和支持地區(qū)國家維護南海和平穩(wěn)定的努力,發(fā)揮積極和建設性的作用,不采取導致地區(qū)局勢緊張的行動。
五是各國承諾依據國際法行使和維護在南海享有的航行和飛越自由。
(二)2016考研政治考點鏈接
南海問題作為2016年時政材料分析題僅次于中國與聯合國關系的第二大預測。
近年來,本應通過直接當事國談判協商解決的南海爭議問題,被炒作成南海和平穩(wěn)定和航行自由問題,甚至有域外國家高調介入。這對各方都是不利的。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低迷艱難,東亞地區(qū)本被視作增長的引擎。如果地區(qū)熱點問題突出,甚至成為緊張局勢的發(fā)源地,就會影響域內域外投資者和民眾的預期。實際上,各國依照國際法在南海自由航行一向不存在障礙,而南海的和平穩(wěn)定則需要各方以和平行動共同來維護。
中國始終堅持通過談判協商和平解決南海爭議問題。2002年簽署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為保持南海十幾年的平靜作出重要貢獻,各方應繼續(xù)全面有效落實,堅持通過談判解決爭議,堅持以建設性方式處理分歧,不斷增進政治互信,深化海上務實合作。中國愿與東盟國家共同努力,爭取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早日達成“南海行為準則”。中國有信心與東盟國家一道,把南海建設成為造福地區(qū)各國的和平、友誼與合作之海。
考研政治必備知識點(二)
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
與哲學基本問題是物質與意識的關系問題一樣,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就是物質與意識的關系,不過是放到了社會的角度言說而已:社會存在就是全部的客觀世界,由三部分構成: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及其生產方式、地理環(huán)境、人口因素;而社會意識也就是人的意識。
“人既是歷史的劇中人,又是歷史的劇作者。”人的基本存在方式是實踐,對于由人構成的社會,其存在和發(fā)展的全部內容就是不斷進行的實踐活動。因此,在構成社會存在的三個部分——物質資料的生產及其生產方式、地理環(huán)境、人口中,只有生產方式是社會發(fā)展的決定力量,地理環(huán)境是實踐客體的一部分,人口則是社會生活的主體,但人口不能主觀決定社會的發(fā)展,理由很簡單,人對客觀世界的改造程度是由主、客觀兩方面的條件決定,條件和手段是主體不得不顧及的限定。所以,生產方式而不是人決定社會發(fā)展是人類社會物質性的集中體現。
生產方式是勞動者主體與勞動資料(勞動手段)的結合方式,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統(tǒng)一。生產力水平的標志就是勞動工具,工具表現生產力水平,同時區(qū)分開諸如石器時代、鐵器時代、青銅器時代等不同的社會經濟時代;勞動資料是生產資料的一部分,勞動者主體是否擁有生產資料決定了生產關系的性質,在隨后的政治經濟學中,馬克思深刻地認識到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雇傭與被雇傭、剝削與被剝削的性質,歸根到底是因為勞動者沒有掌握生產資料。此外,在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我國分配制度中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按勞動要素分配與按勞分配最大的不同也是實質性的不同就在于:前者的生產資料擁有不平等,而后者在生產資料的擁有問題上是平等的。
需要注意的是,生產關系雖然決定社會其余一切關系,但它本身并不是全部的社會關系。社會關系分為物質的和思想的兩個層面,只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物質的社會關系才是生產關系,因此,生產關系的外延比社會關系小,社會關系包含生產關系,這也是2001年文科多選題17題一個題支所考察的考點。
社會意識分別有三種完整的區(qū)分:①個人意識與群體意識;②社會心理及風俗習慣與社會意識形式;③作為上層建筑的意識形式和作為非上層建筑的意識形式。在這三個區(qū)分中,需要厘清的是后兩個區(qū)分。社會心理及風俗習慣是自發(fā)形成的,而社會意識形式則是系統(tǒng)性的。在第三個區(qū)分中的“意識形式”并非第二個區(qū)分的“社會意識形式”,后者是一個專有名詞。但是,作為上層建筑的意識形式首先必定是系統(tǒng)性的社會意識形式,上層建筑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因而并非所有的社會意識形式都是上層建筑。自然科學既非社會心理及風俗習慣,亦非上層建筑,而只是社會意識形式。總結來說,社會心理及風俗習慣肯定不是上層建筑,屬于作為非上層建筑的意識形式;社會意識形式中,只有具有階級性的才是上層建筑,其余的也屬于作為非上層建筑的意識形式。
需要注意的是,屬于上層建筑的意識形式我們稱之為社會意識形態(tài),它并非上層建筑的全部,而只是上層建筑中的觀念上層建筑,上層建筑的另一部分是包括制度、組織和設施的政治上層建筑。
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依賴性的同時,又具有相對獨立性。即是說,社會意識歸根到底由社會存在決定,但是這種決定并非涇渭分明、當下發(fā)生的。社會意識的存在和發(fā)展、社會意識內部的相互作用以及對社會存在的能動反作用,這都是其相對獨立性的表現。
2.生產力與生產關系
生產方式是社會發(fā)展的決定力量,統(tǒng)一于生產方式的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就是社會的基本矛盾之一。
生產力是人類改造自然滿足自身需要的物質力量,表示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在考研中對應的就是2014考研的大熱門——生態(tài)文明。在2013年4月海南調研時強調“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就是發(fā)展生產力”,這一將生態(tài)文明建設提高到生產力高度的提法與生產力的內涵是一致的。事實上生產力就是人類改造世界的實踐能力。因此對應實踐的三要素,生產力有三個基本要素:作為媒介的勞動資料、作為客體的勞動對象以及作為主體的勞動者。毋庸置疑,勞動者是三個基本要素中最活躍的因素?,F代社會勞動者能力大幅提高,原因仍然在于標志能力水平的勞動工具——科學技術。科學技術是先進生產力的主要標志和集中體現。
生產關系是在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客觀的物質利益關系,并不是人們的主觀愿望。就比如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是雇傭與被雇傭,這是客觀的,無產者必定被雇傭,這是客觀無疑的,他們選擇被誰雇傭是他們唯一的自由。
狹義的生產關系中,生產資料所有制關系決定著生產中人與人的關系以及產品分配關系,生產資料所有制是最基本的、決定性的,是區(qū)分不同生產方式的客觀依據。因此,分析社會的根源都要著重于生產資料所有制,上文中所提及的雇傭關系根源是所有制正是這一點的體現,在政治經濟學中,我們也會學習到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也是落實到了所有制上,既然商品經濟是以私有制為基礎,其基本矛盾就是生產商品勞動的私人性和社會性即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兩重性之間的矛盾。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與變化,生產關系對生產力有反作用,尤其是當生產力被生產關系束縛時,這種反作用尤為突出。反作用的好壞歸根到底還是由生產力決定的,取決于生產關系是否適應生產力狀況。生產力發(fā)展是社會進步的根本標準,所以作用好壞全在于能否推動生產力發(fā)展。
考研政治必備知識點(三)
建設法治體系
(一)法律的概念和發(fā)展
1.法律的含義
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并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反映由特定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統(tǒng)治階級意識,規(guī)定權利和義務,以確認、保護和發(fā)展有利于統(tǒng)治階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為目的的行為規(guī)范體系。
2.法律的本質和特征
(1)法律的本質
法律是統(tǒng)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法律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決定法律本質、內容和發(fā)展方向的根本因素。
(2)法律的特征
第一,法律是調整社會關系的行為規(guī)范。第二,法律是由國家創(chuàng)制并保證實施的行為規(guī)范。法律和其他社會規(guī)范的區(qū)別: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由國家保證實施。第三,法律是規(guī)定權利和義務的行為規(guī)范。
(二)我國社會主義法律
1.社會主義法律的特征
(1)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本質特征
從體現的意志看,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現了階級性與人民性的統(tǒng)一;
從實質內容看,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現了科學性和先進性的統(tǒng)一。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特征
體現中國特色的本質要求;體現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時代要求;體現結構內在統(tǒng)一而又多層次的國情要求;體現繼承中國法制文化優(yōu)秀傳統(tǒng)和借鑒人類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體現動態(tài)、開放、與時俱進的發(fā)展要求。
2.社會主義法律的作用
(1)指引作用。通過授權性規(guī)范(可以做什么)、禁止性規(guī)范(不得做什么)和義務性規(guī)范(應當做什么)來實現。
(2)預測作用。對具體法律關系或法律后果的預測。
(3)評價作用。對人們行為是否合法進行評價。
(4)強制作用。對違法犯罪進行制裁,是法律其他規(guī)范作用得以實現的保障。
(5)教育作用。實現方式:通過法制宣傳教育,引導人們學法守法用法;制裁違法犯罪行為,使違法犯罪者和一般社會成員受到警示;通過表彰法治建設先進人物,弘揚法治精神,營造法治環(huán)境。
3.社會主義法律的運行
(1)法律制定(立法)。法律制定法律運行的起始性和關鍵性環(huán)節(jié)。立法原則:科學立法、民主立法。
(2)法律執(zhí)行(執(zhí)法)。行政執(zhí)法原則:合法性、合理性、信賴保護、效率等。行政執(zhí)法的主體: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各級政府中享有執(zhí)法權的下屬行政機構;法律授權的社會組織、行政機關依法委托的社會組織(在一定范圍內)。
(3)法律適用(司法)。司法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司法原則:司法公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
(4)法律遵守(守法)。在法律運行中,守法是法律實施和實現的基本途徑。
(三)我國的憲法與法律部門
1.我國憲法確立的基本原則和制度
(1)我國憲法的原則
人民主權原則;人權保障原則;法治原則;民主集中制原則。
(2)我國憲法確立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民主專政是國體。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鮮明的特點,是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途徑和最高實現形式,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載體,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國的政體。
(3)我國憲法確立的基本政治制度
a.政黨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組織,是保障民主黨派政治協商、民主監(jiān)督、參政議政的方式。
b.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以少數民主聚居區(qū)為基礎,是民族自治和區(qū)域自治的結合。
c.基層民主制度:居委會、村委會、企業(yè)中的職工代表大會是主要的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形式。
(4)我國憲法確立的基本經濟制度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2.我國的實體法律部門
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民法基本原則:平等、公平、誠實信用。)、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刑法基本原則:罪行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適應。)
3.我國的程序法律部門
(1)訴訟法,包括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2)非訴訟法,包括仲裁法和調解法等。
(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1.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內容
(1)建設完備的法律規(guī)范體系
一要堅持立法先行和立改廢釋并舉;二要保證法律規(guī)范的質量;三要暢通民意表達機制以及民意與立法的對接機制。
(2)建設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
一要增強法律規(guī)范本身的可實施性;二要完善法律實施體制以及法律設施;三藥提高執(zhí)法和司法人員的素質與能力
(3)建設嚴密的法治監(jiān)督體系
一要科學配置權力;二要規(guī)范權力的運行;三要防止權力的濫用;四要嚴格對權力的監(jiān)督;五要加強對違法用權的責任追究;六要健全權益救濟機制。
(4)建設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
一要深化行政執(zhí)法體制改革;二要改革司法管理體制;三要加強立法、執(zhí)法、司法等法治專門隊伍和律師、公證員等法律服務隊伍建設,創(chuàng)新法治人才培養(yǎng)機制。
(5)建設完善的黨內法規(guī)體系
一要抓緊制定和修訂一批重要黨內法規(guī);二要注重黨內法規(guī)同國家法律的銜接和協調;三要堅持黨規(guī)黨紀嚴于國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