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2生物期中復習知識
高一必修2生物期中復習知識
掌握每一個復習的知識,輕松迎接考試吧。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網(wǎng)絡收集整理的高一必修2生物期中復習知識以供大家學習。
高一必修2生物期中復習知識(一)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
一、細胞種類:根據(jù)細胞內(nèi)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把細胞分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
二、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比較:
1、原核細胞:細胞較小,無核膜、無核仁,沒有成形的細胞核;遺傳物質(zhì)(一個環(huán)狀DNA分子)集中的區(qū)域稱為擬核;沒有染色體,DNA 不與蛋白質(zhì)結合,;細胞器只有核糖體;有細胞壁,成分與真核細胞不同。
2、真核細胞:細胞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細胞核;有一定數(shù)目的染色體(DNA與蛋白質(zhì)結合而成);一般有多種細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藍藻、細菌(如硝化細菌、乳酸菌、大腸桿菌、肺炎雙球菌)、放線菌、支原體等都屬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動物(草履蟲、變形蟲)、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三、細胞學說的建立:
1、1665 英國人虎克(Robert Hooke)用自己設計與制造的顯微鏡(放大倍數(shù)為40-140倍)觀察了軟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細胞的構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這個詞來對細胞命名。
2、1680 荷蘭人列文虎克(A. van Leeuwenhoek),首次觀察到活細胞,觀察過原生動物、人類精子、鮭魚的紅細胞、牙垢中的細菌等。
3、19世紀30年代德國人施萊登(Matthias Jacob Schleiden) 、施旺(Theodar Schwann)提出:一切植物、動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是一切動植物的基本單位。這一學說即“細胞學說(Cell Theory)”,它揭示了生物體結構的統(tǒng)一性。
高一必修2生物期中復習知識(二)
⒈細胞中每時每刻都進行著許多化學反應,統(tǒng)稱為細胞代謝;
⒉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實驗中要用新鮮的肝臟研磨液,新鮮時酶活性高,研磨有利于過氧化氫酶的釋放;
⒊變量:實驗過程中可以變化的因素;①自變量:人為改變的變量; ②因變量:隨著自變量的變化而變化的變量;③對照實驗:除了一個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變的實驗叫對照實驗;
?、疵改芗涌旆磻俾实脑颍耗芙档突瘜W反應所需活化能;
⒌同無機催化劑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顯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⒍酶的化學本質(zhì):絕大部分的酶是蛋白質(zhì),極少數(shù)的酶是RNA(稱核酶);
判斷:酶包括蛋白酶和RNA酶2類。(×)
?、访傅亩x:酶是活細胞產(chǎn)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其中絕大多數(shù)酶是蛋白質(zhì),少量的酶是RNA;
?、该傅奶匦裕?①酶具有高效性(與無機催化相比方能得出此結論。酶的催化效率大約是無機催化劑的107—1013倍);
?、诿妇哂袑R恍?每種酶只能催化一種或一類化學反應);
?、勖妇哂卸鄻有?每個細胞中大約有3000種化學反應,需要3000多種酶)
?、苊傅淖饔脳l件較溫和:在最適溫度和pH條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溫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會明顯降低;
高溫,強酸,強堿均會使酶變性失活(蛋白質(zhì)的空間結構破壞)而失去催化活性; 而低溫主要因為分子運動減慢,底物與酶結束概率降低引起,升溫時酶活性可以恢復。
高一必修2生物期中復習知識(三)
一、對生物膜結構的探索歷程
膜是由脂質(zhì)組成的。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質(zhì)和蛋白質(zhì)。
磷酸頭部親水,脂肪酸尾部疏水。
羅伯特森→暗亮暗→蛋白質(zhì)—脂質(zhì)—蛋白質(zhì)→靜態(tài)統(tǒng)一結構
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動鑲嵌模型。細胞膜具有流動性。
二、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nèi)容
磷脂雙分子層構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蛋白質(zhì)分子有的鑲嵌在磷脂雙分子層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雙分子層中,有的橫跨整個磷脂雙分子層
磷脂雙分子層和大多數(shù)蛋白質(zhì)分子可以運動。輕油般的流體,具有流動性。
細胞膜的外表有一層糖蛋白(糖被)。細胞膜表面還有糖類和脂質(zhì)分子結合成的糖脂。
組成:由細胞膜上的蛋白質(zhì)與糖類結合形成。
作用:細胞識別、免疫反應、血型鑒定、保護潤滑等。